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的影响因素。方法 291例T2DM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119例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172例。比较两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肌酐等指标,分析与U-ALB相关的指标。结果两组性别、BMI、舒张压、HbA1c、FBG、HDL、LDL、TC、TG和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U组较NAU组年龄大、病程长、收缩压和尿酸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龄、病程长、收缩压高和高尿酸是T2DM患者U-ALB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控制尿酸和血压,有利于减少和延缓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
董瑞鸿 《当代医学》2010,16(25):30-30
目的检测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体重指数(BMI),分析初发T2DM患者MAU阳性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比浊法测定80例初发T2DM患者MAU及HbA1c。结果 80例初发T2DM患者中39例MAU阳性,MAU阳性组HbA1c、血糖、血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均高于MAU阴性组(P〈0.01)。MAU阳性组治疗14天后复查MAU31例好转。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糖、血压、血脂有关,积极干预病变可逆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患者肾小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血清CRP,并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临床白蛋白尿组(CAU)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MAU)与正常白蛋白尿组(NAU),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607、12.3700,P均〈0.01);MAU组的CRP水平亦明显高于NA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86,P〈0.01)。CAU组和MAU组的血清CRP水平均与UAER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经t检验,P均〈0.05,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患者CRP水平的升高与肾小球功能损害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CRP与UAER的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预测DKD的风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DKD的早期监控指标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不同程度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病人299例,按照白蛋白尿程度分为白蛋白尿正常组(NAU组)9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91例及临床蛋白尿组(CAU组)111例。分析各组临床资料、NLR及实验室指标特征。结果MAU组病人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酶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及NLR均高于NAU组(P < 0.05~P < 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AU组(P < 0.05);CAU组病人年龄、病程、收缩压、FBG、HbA1c、TC、TG、LDL-C、血肌酐(Cr)、尿酸(UA)、hs-CRP、Cys-C及NLR均高于NAU组(P < 0.05~P < 0.01),病程、FBG、HbA1c、Cr、UA、hs-CRP及NLR也均高于MAU组(P < 0.01),HDL-C低于NAU组(P < 0.01)。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BG、TG、LDL-C、Cr、hs-CRP、Cys-C及NLR是影响T2DM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P < 0.05~P < 0.01)。NLR与年龄、病程、FBG、HbA1C、TC、HDL-C、Cr、hs-CRP因素有统计学关联(P < 0.05~P < 0.01)。结论NLR与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患病情况及与心、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90例老年(年龄≥60岁)CHF患者、66例心功能代偿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和29例老年对照者进行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测定,并与常规心、肾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F患者MAU患病率为53.3%,较对照组照著升高(P〈0.05)。存CHF组,ACR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评分(r=0.467,P〈0.01),糖尿病史(r=0.417,P〈0.05)和C反应蛋白(r=0.352,P〈0.05)相关,而与其它心、肾功能指标无关。结论:老年CHF患者MAU检出率极高且ACR与心衰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从而探求新的经济、有效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方法。方法93例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U,UAER〈20μg/min,n=35),微量白蛋白尿组(MAU,UAER20-200μg/min,n=31)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UAER〉200μg/min,n=27)。35例健康人做正常对照组(NC)。放免法检测各组对象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MAU组和CAU组UAER显著高于NC组(P〈0.01)。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亦低于NC组(P〈0.05),叶酸和维生索B12水平在NAU组和MAU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下降。UAER与叶酸(r=-0.321,P〈0.01)及维生素B12水平(r=-0.210,P〈0.01)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UAER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NAU期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开始下降,且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性下降,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病(DN)的病情轻重。糖尿病肾病早期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是延缓DN进展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1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测定160例T2DM患者(12DM组)及10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并根据有无微量白蛋白尿将T2DM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84例)及微量白蛋白尿组(76例),分析比较各组间CRP水平。结果T2DM组CRP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结论CRP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排避率(UAER)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8例,按照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30ms/24h)、微量白蛋白尿组(MAU)(30-299ms/24h)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300ms/24h),比较三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生化指标、24h尿尿酸(UU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NAU组比较,MAu组收缩压(SBP)、BMI、血尿酸(UA)、UUA、in(HOMA—IR)和In(HOMA—IS)升高,In(ISI)降低(P〈0.05);而CAU组SBP、舒张压(DBP)、BMI、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UA、UUA和1n(HOMA—IR)升高,In(ISI)降低(P〈0.05);CAU组较MAu组TG升高(P〈0.05)。UAER与SBP、TG、VLDL、UA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TG、SBP、UA是UAER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2DM患者TG、SBP、uA是UAER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符合代谢综合征(M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探讨抵抗素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确诊的83例T2DM住院患者,依据是否符合MS分为MS组(45例)、T2DM组(38例),正常对照组(NC)为33名健康体检者。测定身高、体重、腰围(WC)等指标,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血清抵抗素等,留尿测MAU(24h定量)。结果 MS组血清抵抗素高于T2DM组与NC组,T2DM组血清抵抗素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中抵抗素与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AU呈正相关(P〈0.01);T2DM组中抵抗素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符合MS的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增高,且与MAU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将CHD患者60例按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MAU组和尿正常白蛋白(NMAU)组,将两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MAU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CHD两组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两组血清sCD40L水平比较:MAU组高于NMAU组(P<0.05);比较两组尿蛋白排泄量(UAE)的含量:NMAU组明显低于MAU,对照组明显低于NMA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sCD40L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正相关。结论 CD40-CD40L系统参与CHD的发病过程;CHD患者早期肾损害与sCD40L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微量清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aged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微量清蛋白尿(micro-albumin uria,MAU)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trelaxing function,EDF)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筛选老年EH患者64例,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清蛋白尿组(NAU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MAU组)。另设30例非EH老年人为对照组(N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4h尿清蛋白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其粥样斑块指数(plagueindex,PI)。结果:(1)与NC组EDF[(9.09±1.83)%]比较,NAU组[(6.31±1.14)%]及MAU组[(4.98%±1.35)%]均明显降低(均P<0.05),尤以MAU组明显。(2)MAU组颈总动脉IMT[(0.97±0.19)mm]及NAU组IMT[(0.86±0.10)mm]均较NC组IMT[(0.78±0.13)mm]增厚(均P<0.05),以MAU组增厚更为明显。(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高血压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和收缩压。结论:老年EH患者存在EDF受损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MAU的发生与EDF的降低及IMT的增厚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大血管病变组64例,有大血管病变组71例,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两组患者baPWV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大血管病变组的baPWV为(1 826.3±369.0)cm/s,明显快于无大血管病变组的(1 602.7±360.3)cm/s(P<0.01);baPWV与年龄、血压、血糖、C肽等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baPWV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对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与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高频超声观察55例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25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及3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右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内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两组病人较对照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1);MAU(+)较MAU(-)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下降(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是导致动脉硬化发生,加速动脉硬化进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76例HbA1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钙名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分析比较CGM中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MBG及MAGE分别为(7.0±0.9)mmol/L、(3.8±2.5)mmol/L,均高于对照组(5.4±0.6)mmol/L、(2.0±0.7)mmol/L(P<0.01).(2)以超过对照组MAGE的x+1.96 5(3.4 mmol/L)定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176例患者中MAGE升高者为91例(51.7%),其MAU的发生率高于MAGE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比7.1%,P<0.05).(3)血MAGE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呈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及餐后30 min C肽水平与MAGE呈独立相关.(4)MAU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及MAGE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MAGE与患者发生MAU独立正相关.结论 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病程及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度的新指数。本文旨在探讨动脉动态硬化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从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心内科因高血压就诊患者中选取120例,其中MAU阳性患者32例为试验组,88例MAU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均行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IMT、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MAU阳性组患者AASI、脉压水平显著高于MAU阴性组(P<0.05)。结果显示MAU、AASI有明显相关关系,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MAU有明显相关关系。MAU越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越增大;脉压越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也越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2 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0 例2 型糖尿病
(T2DM)患者,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0例),采用
ELISA法测定血浆GDF-15水平。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均<0.01),分
别为1773.9(1099.1~2357.4)pg/ml、864.0(636.1~994.3)pg/ml 和704.5(548.8~975.8)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高于
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且在肾功能轻度受损(60≤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1.73 m2)时GDF-15 浓度即有增加,为999.5
(769.2~1372.1)pg/ml。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GDF-15与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呈正相
关(r=0.246,0.493,0.390,0.471,P均<0.05),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浆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0.438,-0.397,P均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较高水平的GDF-15为mAlb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肾功能受损(eGFR<90 ml/min/1.73 m2)
的诊断中,GDF-15和mAl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和0.717,GDF-15曲线下面积大于mAlb(P<0.05)。当733.78 pg/ml 作为
GDF-15诊断肾功能受损的临界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佳,分别为88.1%和58.1%。结论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
临床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不但与mAlb、eGFR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是mAlb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
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测其疾病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单次急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单次急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即刻影响。方法 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32人,在保持原治疗方案及饮食不变的情况下,单次运动前后测定血糖、胰岛素、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并作比较。结果 单次急性运动后能有效地降低空腹及餐后2h血糖, 对胰岛素无影响,对尿微量白蛋白产生一定性增加,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运动后90min恢复正常。结论 急性运动能显著的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微量清蛋白尿(MAU)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该院冠心病患者共120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观察组(30 mg/g< UACR<300 mg/g,n=80)和对照组(UACR≤30 mg/g,n=40),随访15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与 MAU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 MAU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共发生163次,对照组57次,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7,P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可知,MAU 与心血管事件呈显著正相关(r =0.721,P <0.01)。影响因素有MAU(P =0.001)、C 反应蛋白(P =0.037)。结论MAU 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Microalbuminuria is the earliest indicator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nd generalised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The Microalbuminuria Prevalence (MAP)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macroalbuminuria, microalbuminuria and normoalbuminuria in Asia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on usual ca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banalysis of data from patients in Malaysia. In 733 analysed patients, the prevalence of macroalbuminuria and microalbuminuria was 15.7% and 39.7%, respectively. The high prevalence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hese high-risk patients is a cause for concern, and the Malaysian Health Care system should be prepared for a pandemic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due to diabetic nephropathy.  相似文献   

20.
《安徽医学》2012,33(2):176-17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尿清蛋白排泄(UAE)之间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男164例,女116例。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和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24 h-UAE),记录血压和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①男性血尿酸水平(276.93±87.51)mmol/L,高于女性(244.72±85.83)mmol/L,P0.05;②正常、微量及大量清蛋白尿组的SUA分别为:(243.58±63.93)mmol/L、(261.47±89.11)mmol/L、(334.23±113.82)mmol/L。与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比较,大量清蛋白尿组SUA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伴收缩压、BMI、SCr的增高和病程的延长,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与尿清蛋白排泄有关,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