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楚向东  马军义 《中医正骨》2011,23(10):55-55,5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以眩晕、恶心、动则眩晕加重为临床表现,眩晕较重且常为突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1999年9月至2010年9月,笔者运用卧位枕颌套牵引配合丹镁输液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此类患者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特征,其眩晕与体位有关,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倒等症状。笔者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间,应用中药内服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28例,疗效  相似文献   

3.
眩晕型颈椎病是由颈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质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疾患,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2010年1月~2010年6月采用定眩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对眩晕进行治疗时的患者病因,为眩晕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入的140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眩晕病高发年龄段为40~79岁,占全部患者的88.57%;女性患者偏多;眩晕患者的主要病因有脑供血不足(33.5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7.86%)、脑动脉硬化(13.57%)及高血压病(12.14%);肝阳上亢患者占17.86%,气血亏虚患者占11.43%,痰湿中阻患者占52.85%,肾精不足患者占17.86%,其中痰湿中阻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病症(P0.05)。头昏和头晕目眩两种类型和中医证型关系无显著差异(X2=3.998,P0.05)。结论:眩晕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有一定关系,主要病因有脑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中医角度以痰湿中阻型为多,临床上应注重对眩晕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中眩晕患者病因及诊治情况。方法时间以2018年1—12月为准,回顾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75例眩晕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引起眩晕的病因,并从中医内科角度分析患者的证型情况。结果75例眩晕患者中60~69岁的发病率最高,20~29岁发病最少;病因分析得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高血压病、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性眩晕、脑梗死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而其中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情况最多,脑梗死情况最少。从中医内科角度,眩晕分型中痰湿中阻证型数量高于其他证型(P<0.05)。治疗结果,75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或好转出院。结论眩晕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有关,从中医角度来看,痰湿中阻证居多,治疗要注重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将胃源性眩晕分为胃下垂型眩晕(气虚挟湿型)、慢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虚寒型)、红斑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蕴热型)3型辨证治疗,例举医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眩晕多见于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功能障碍,以空间或体位定位障碍的运动错觉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以痰浊中阻等型[1]眩晕较为多见,我院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椎病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符合颈椎病临床表现,X线片有颈椎退行性变,临床诊断为颈椎病者150例。其中男95例,女65例;年龄45-65岁,平均51.5岁;病程1-10年,平均2.5年。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主要见于西医的椎动脉型或混合型)85例,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主要见于西医的颈型与神经根型)25例,以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主要见于西医的神经根与混合型)40例。2 治疗方法2.1 以眩晕为主要表现者 治疗以自拟活血除眩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活血除眩汤:葛根30g,丹参  相似文献   

9.
内耳眩晕症亦称美尼尔氏病。本病为内耳病变 ,系内淋巴积水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及波动性听力减退。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我科近一年来用泽泻汤加减用药治疗此病 7例 ,临床疗效显著。特此报告如下。排除前庭神经炎 ,药物中毒性眩晕 ,颈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眩晕性癫痫。1 临床资料患者共计 7例 ,男性 4例 ,女性 3例 ,年龄最大6 9岁 ,最小 36岁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4天 ,肝阳上亢型 2例 ,肾精不足型 1例 ,气血亏虚型 1例 ,痰浊中阻型 2例 ,淤血内阻型 1例。2 治疗方法泽泻汤为基本方。药物组成 :泽泻 30 g…  相似文献   

10.
外感眩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临床上部分眩晕病是由外邪引起 ,其发病主要是外邪侵袭 ,上蒙清窍。治疗以祛除外邪、清利脑窍为主。通过分析外感眩晕在临床中的四种常见证型 ,说明外感眩晕说有其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常见的一类病证,临床上以头晕、眼花、视物不清或旋转、站立不稳为主要表现。本组60例皆为中医辨证属痰浊内阻型眩晕,分别见于西医学中的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等疾病中,经用二陈汤加味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病人均为2002年6月~2004  相似文献   

12.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ilopathy of vertebral artery,CSA)又称眩晕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甚至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好发于40~60岁的人群,并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笔者采用颈三针麦粒灸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研究病例来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眩晕中成药的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提取《中国药典》和《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眩晕的中成药,录入中成药信息,构建数据库,分析中成药治疗眩晕的证候类型、常用药物、组方规律及新方。结果:通过对329种治疗眩晕中成药的分析发现,眩晕主要分为实证型眩晕和虚证型眩晕2种。(1)实证型眩晕共涉及147种中成药,证型以肝阳上亢和瘀血阻络为主,病机包括了风、火、痰和瘀,药物以清热药、活血药和平肝潜阳药为主,药物组合为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白术和天麻、川芎、丹参、葛根相配伍,得出了针对实证病机的5个新方:祛风方、熄风方、泻火方、化痰方和活血方。(2)虚证型眩晕共涉及182种中成药,证型主要是气血两虚和肝肾亏虚,药物以补肾药、补血药和补气药为主,药物组合为熟地黄、山药、茯苓、枸杞子、五味子,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和当归、黄芪、白术、山药相配伍,得出了针对虚证病机的3个新方:补肾方、滋肝肾方和益气血方。结论:眩晕的发生病机多端,包括风火痰瘀虚,治疗中应注重风火痰瘀虚的不同侧重,审证求因,做到虚实兼顾,标本同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并发症状变化多端,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It前中西药物对其治疗均不理想,我们运用颈康胶囊治疗颈性眩晕(瘀血阻络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眩晕是以上述症状常常同时并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1]。眩晕病因复杂,现代医学可涉及数十种疾病,常难以明确病因。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目前仍存在辨证分型过多、辨证标准不一、个人经验总结较多、缺乏临床系统调查依据等问题,通常依《中医内科学》教材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痰浊  相似文献   

16.
庞瑾 《河北中医》2000,22(1):74-74
眩晕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特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至自觉天旋 地转,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昏厥.西医学中的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及某些脑部及 颈椎疾病都以眩晕为主要特征.祖国医学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型.  相似文献   

17.
632例急诊眩晕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翌  汤湘江  周红  刘涛  钟世杰 《新中医》2002,34(6):29-30
目的:探讨急性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按中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分类依据对632例急诊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资料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辨证分型特点。结果:梅尼埃病所致眩晕主要下型为肝明阴虚,高血压病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风阳上扰,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气血亏虚,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肝肾阴虚和气血亏虚。结论:急诊眩晕患者因病因不同而证候分布有所不同,正确把握不同疾病所致眩晕的主要病机,对中医急症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病症,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递增,80岁以上的老人中其发病率可达40℅.眩晕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多认为与脑血流障碍有关.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颈椎病变所致以眩晕为主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候群.以眩晕、视物旋转、甚则晕倒或仅有头昏、眼花为主要表现,部份患者伴有颈部疼痛不适、上肢麻木、耳鸣、视物模糊、心慌、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但多无阳性体征.自2009年9月-2011年8月,笔者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患者1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它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之状,视物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则仆倒。中医学认为,眩晕论其病机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痰浊阻络型眩晕属于痰浊型眩晕的一种。我在临床上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从脾肾入手,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痰浊阻络型眩晕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乘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诸症状。在临床中以肝阳上亢型的病例较为多见。1993年~1997年,我们采用针刺完骨后上穴、百会、内关穴为主,配合太冲、三阴交穴治疗该型眩晕病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见一投资料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2天。临床症状有眩晕耳鸣,头痛目胀,急躁易怒、躁怒后眩晕加重,面红目赤,口苦,小便赤,大便秘结,少寐多梦,舌红,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