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肿瘤的浸润和扩散,以期对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有所裨益.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重新光镜观察宫内膜癌病理、浸润及扩散情况并进行病理分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结果本组中有异常子宫出血124例(98.4%),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多(86.5%),临床Ⅰ期占82.1%,G3淋巴结转移率(43.7%)明显高于G2(12.2%)和G1(2.7%),深肌层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43.7%)明显高于浅肌层浸润者(3.2%).结论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症状是子宫出血,几乎绝大多数是腺癌.手术时要根据大体观察、术前诊断、术中冰冻等结果,对其组织亚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67例患者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88.1%,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术后是否治疗、ER和PR表达与预后有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PR表达4个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PR表达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水平和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医院收治的 120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子宫全切术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检测所有患者HE4 水平,分析血清HE4 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46 例、子宫内膜样透明细胞癌36例、子宫内膜样鳞癌38例;淋巴结转移:发生35例、未发生85例;肌层浸润深度:>1/2 肌层40 例、≤1/2 肌层 80 例;TNM分期:Ⅰ期 22 例、Ⅱ期 43 例、Ⅲ期 55 例.病灶所处部位:子宫底 55 例、子宫角37例、宫颈管 28例.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病灶所处部位患者的血清H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层浸润深度>1/2 肌层患者的血清 HE4 水平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 肌层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HE4 水平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经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HE4 水平升高是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的风险因子(OR>1,P<0.05);血清HE4 水平升高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HE4水平升高增加可加剧肌层浸润深度,促使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子宫峡部内膜腺癌1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峡部内膜腺癌(uterine isthmic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UIE)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UIE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大体、组织学、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并与63例子宫体内膜腺癌(uterine corpus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UCE)相比较。结果UIE病灶中心在子宫峡部,仅有局部宫颈上端及宫体下端的蔓延。子宫峡部肿块呈外生性息肉状或内生浸润性生长,直径1.5~4cm;9例(64.3%)UIE浸润深肌层(〉50%),其中4例浸润达浆膜。组织学上,1例为透明细胞型,2例为鳞腺癌,11例为子宫内膜样型;11例(78.6%)UIE为高级别(7例G2、4例G3)。UIE患者的临床分期,Ⅰ期1例(7.1%),Ⅱ期8例(57.2%)、Ⅲ期4例(28,6%)及Ⅳ期1例(7.1%)。UIE与UCE在浸润深肌层、组织级别、临床分期及淋巴管浸润上差异有显著性;而ER、PR及p53的表达在UIE与UCE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峡部内膜腺癌是少见的,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与UCE不同。UIE是独立的预后差的子宫内膜腺癌。  相似文献   

5.
PR、PR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KB)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以了解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标本41例,异常子宫内膜增生32例及正常子宫内膜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PR和PK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别用SPSS11.0软件包分别进行χ^2检验。结果:在正常、异常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中,PR、PKB阳性表达率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异常增生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PR和PKB的阳性表达率大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PR表达率随病理分级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P〈0.05);PKB则无此变化。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PR亚型(PRA和PRB)失调有关,并进一步推测这种比例失调可能是内膜癌早期发病原因。P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而与病人年龄、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PR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演进发展、预后因素相关,并可协助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很多,目前这些因素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因此,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2004年8月到2014年8月共36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肌层浸润深度、FIGO(2009)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宫颈转移、输卵管卵巢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影响子宫内膜癌的预后(P0.05),而身高体重指数(BMI)、发病时绝经情况、糖尿病、高血压,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无关(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肌层浸润深度、FIGO(2009)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为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对具有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接受手术的同时,应采取积极的放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maspin和VEGF—C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肌层浸润程度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1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maspin、VEGF—C的表达及与肌层浸润程度的意义。结果(1)Masp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阳性,肌层浸润深maspin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EGF—C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阳性,肌层浸润深度〉1/2组阳性率(75.0%)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组(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aspin和VEGF—C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aspin和VEGF—C表达上调可能共同促进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对临床诊疗、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5例子宫内膜腺癌、15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及分泌期各30例组织中Cyr6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分析Cyr6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1)60例(60/65,92.3%)子宫内膜腺癌Cyr61表达阳性,高于正常子宫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P<0.05)。(2)ER、PR阴性病例子宫内膜癌组织Cyr61表达高于其阳性病例,Ki67阳性病例Cyr61表达升高(P<0.05)。(3)Cyr61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细胞侵润、组织坏死有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和子宫肌层侵润深度,预后无关(P>0.05)。 结论: Cyr61可能与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恶性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中β-连环素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 β 连环素 (β catenin ,β C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0例正常子宫内膜 ,36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 β Cat及靶基因c myc产物的表达。 结果 β Cat、c myc在子宫内膜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2 8%、4 7 2 % ,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 (P <0 0 5 ) ;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 ,β Cat阳性率显著上升 ,c myc表达也平行上升。G1级与G2 级间、Ⅰ期与Ⅱ期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两者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呈正相关 (r =0 4 990 ,P =0 0 0 6 ) ;有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组 β Cat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 ;而c myc表达与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β Cat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 ,是评估预后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PR在PTEN缺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PTEN、ER和PR表达特征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ER和PR表达。结果 PTEN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缺失率为52.0%(52/100);PTEN缺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15.4%(8/52)和19.2%(10/52), PTEN高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TEN-ER-PR-的比率为42.0%(42/100),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5)。不同PTEN、ER和PR表达特征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肌层浸润无关。结论 PTEN、ER、PR三者联合检测可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盆腔淋巴结(髂总、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肌层受侵、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等因素对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结果存在子宫外受侵的患者更易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0.01);肌层受侵、子宫外受侵、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与患者的OS、DFS缩短密切相关(P0.05)。结论肿瘤侵犯至子宫外的患者更易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肌层受侵、子宫外受侵、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与子宫颈癌发病率逐渐接近,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般认为,其临床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等因素有关。本文仅就临床病理与预后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院1982-1992年间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94例中,9例为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这9例均为临床Ⅰ期。切除的子宫标本中,浸润肌层8例,侵入肌层内淋巴管7例,侵及宫颈4例,部分播散至卵巢,输卵管,盆壁,大网膜,腹主动脉旁和/或盆腔淋巴结及肝内等。另10例亦为临床Ⅰ期的乳头状子宫内膜样腺癌均无子宫外播散,仅4例有肌层浸润。结果表明,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不仅形态上具有特性性,而且易发生早期的浸润和播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和CD3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型、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分期探讨其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癌Hpa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生成、病理分型、分期有关(P〈0.05)。结论Hp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病理特征有关,检测其表达以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指标。  相似文献   

15.
p53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和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采用我院1980~1989年存档的40例子宫内膜癌错块,其中腺癌34例,透明细胞癌,腺鳞癌和腺角化癌各2例。按FIGO1970年分期和分级标准:I期24例,!期14例,旦期2例。组织学分级:I级16例,!级10例,回级14例。肌层侵犯深度:超过2/3甚至达浆膜层8例,>1/3、<2/3者14例,wtl/3者18例,无肌层侵犯18例。年龄38~门岁(平均53.3岁),随访时间2.3~13年(平均74年),另取子宫内膜增殖症6例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例同时分析。2.实验方法:采用SP法进行P53免疫组化染色,与郑智勇等[‘j方法相似。p5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根据预后不同分为不良组和良好组.设计基线资料收集表,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进行对比分析.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收集的12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21例患者预后不良,占比16.41%.不良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更深、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6例人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其患者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7.5岁。子宫内膜腺癌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9例(其中肌层浸润≤1/2为11例,>1/2为8例),Ⅱ期9例,Ⅲ、Ⅳ期8例。组织学分级按2000年FIGO子宫内膜腺癌3级分类法: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标本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K2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K2α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 CK2αmRNA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K2α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CK2α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结论 CK2α表达或活性增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CK2α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潜在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与病理诊断对照的准确性.方法术前应用经阴道超声(TVS)对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检查、测量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42例可见内膜回声,其平均厚度为14.5±5.4mm(4.8~25mm).TVS准确判断出85.2%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44例患者(81.5%)的超声分期准确.多普勒显示深肌层浸润者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无肌层浸润者.结论认为TVS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阴道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与病理诊断对照的准确性.方法术前应用经阴道超声(TVS)对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检查、测量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2例可见内膜回声,其平均厚度为14.5±5.4mm(4.8~25mm).TVS准确判断出85.2%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44例患者(81.5%)的超声分期准确.多普勒显示深肌层浸润者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无肌层浸润者.结论认为TVS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脯氨酸羟化酶2(prolyl hydroxylase 2,PHD2)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增殖期子宫内膜38例、不典型增生42例及子宫内膜腺癌65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IF-1α和PHD2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如患者年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IF-1α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26. 32%、47. 62%、63. 0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 011,P 0. 05);同时PHD2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 21%、57. 14%和27. 69%,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 537,P 0. 05)。此外,PHD2和HIF-1α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侵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 05);与患者年龄无关(P 0. 05);两者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 524,P 0. 01)。结论 HIF-1α及PHD2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IF-1α及PHD2的表达,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