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艳丽  袁子民  王静 《药学研究》2024,43(4):342-345
目的 建立闪式提取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工艺,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对比。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闪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通过肉豆蔻挥发油提取率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来确定闪式提取法的可行性。结果 闪式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为闪式电压105 V,闪式预处理60 s,液料比10∶1,蒸馏4 h,挥发油提取率为6.23%;闪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均能分离出52个峰,水蒸气蒸馏法可鉴别出42种成分,闪式提取法可鉴别出41种成分,闪式提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增加6种成分,未检测出7种成分,二者共有成分35种。结论 闪式提取法操作简单,工艺可行,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肉豆蔻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未经炮制的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干燥成熟种仁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二异丁香酚(dehydrodiisoeugenol,1)、利卡灵B(licarin B,2)、异香草醛(isovanillin,3)、肉豆蔻醚(myristicin,4)、榄香脂素(elemicin,5)、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6)、异甘草素(isoquiritigenin,7)、1(3甲氧基4羟基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丙醇[1(3 methoxy 4 hydroxyp henyl)2(4 allyl 2,6 dimethoxyphenoxy)propan 1 ol,8]。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肉豆蔻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6、7是首次从肉豆蔻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程永学  赵丹  郭绍芬 《药学研究》2018,37(7):377-380
目的 筛选山楂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及抗氧化性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溶液做提取试剂,超声辅助提取山楂叶多糖,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条件,通过Sevage法除去其中蛋白质,用DPPH·法测定提取物即多糖的自由基清除率。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20,60 ℃提取20 min,提取2次;山楂叶多糖对DPPH·清除率达到65.1%。结论 超声辅助可以较好提取山楂叶多糖,所提取的山楂叶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方爱娟  徐凯节 《中国药业》2013,22(15):113-114,F0003
肉豆蔻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脂肪油、苯丙素、木脂素和黄酮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止泻、抗肿瘤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该文对近年来肉豆蔻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肉豆蔻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肉豆蔻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蒲公英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蒲公英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蒲公英多糖成分,选取粉碎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蒲公英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用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蒲公英多糖的抗菌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度40目,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70℃,蒲公英多糖得率为20.41%。蒲公英多糖的抗菌活性强弱顺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结论:该工艺提取的蒲公英多糖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蒲公英多糖也是蒲公英抗菌的主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优选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败酱草多糖的工艺,并通过仪器分析和体外抑菌试验初步分析败酱草多糖的结构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分别考察酶添加量、料液比、超声功率及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利用高效凝胶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分析其结构。结果 败酱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55℃,pH值为6.5,酶添加量2.0%,料液比1:20,超声功率90 W,超声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败酱草多糖的提取率为(25.01±0.15)%,多糖质量分数达(44.12±0.14)%。经凝胶柱层析纯化后紫外光谱分析显示败酱草多糖的纯度较高,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败酱草多糖为α-和b-糖苷键的呋喃型糖苷环骨架,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木糖按照摩尔比1:0.5:0.9:1.1:0.3:0.3组成,重均分子量为1.26×105。抑菌试验显示败酱草多糖对肺炎克雷伯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而对蜡状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基本没有抗菌作用。结论 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效率高,多糖含量高,提取的败酱草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磺化槲皮素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抗氧化、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磺化、金属配位等步骤合成4种槲皮素磺酸金属配合物,以DPPH清除率、抑菌环的大小检测配合物的抗氧化、抗菌活性。结果 槲皮素磺酸锌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在浓度为7.5 mg·mL-1时其抑菌环为3.60 mm,对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其他磺酸金属配合物的抑菌效果并不明显。槲皮素磺酸金属配合物对DPPH的清除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槲皮素磺酸配合物的浓度达到40 mg·mL-1时槲皮素磺酸锌配合物、槲皮素磺酸铜配合物、槲皮素磺酸钴配合物和槲皮素磺酸锰配合物清除率分别达到47.55%,91.40%,46.74%,68.22%。结论 通过磺化合成的槲皮素磺酸金属配合物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金莲花抗菌有效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对金莲花水提物中具有体外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藜芦酸(1)、苯甲酸(2)、(R)-10,16-二羟基十六烷酸(3)、芹菜素(4)、木犀草素(5)、鼠尾草素(6)和槲皮素(7)。结论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从栽培、化学、炮制三个方面综述了肉豆蔻的研究进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肉豆蔻提供了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肉豆蔻木脂素的体外代谢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体外转化模型,评价肉豆蔻木脂素的体外代谢情况,为规模化制备肉豆蔻木脂素的代谢产物提供方法.方法将肉豆蔻木脂素与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共温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肉豆蔻木脂素及其代谢产物.结果肉豆蔻木脂素在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作用下,可以被代谢,并且发现了7个代谢产物.结论建立的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模型可靠有效,可用于肉豆蔻中肉豆蔻木脂素的体外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肉豆蔻中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4个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采用GC法对肉豆蔻中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进行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条件:HP-5 MS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起始温度为40℃,保持1 min,以5℃.min-1的速率升高到220℃,保持1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1 mL.min-1,分流比为10∶1;进样量1μL。结果: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4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4%,99.3%,98.2%,98.8%;肉豆蔻不同部位中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肉豆蔻中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肉豆蔻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药肉豆蔻药材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铜、砷的残留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汞的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量。结果:肉豆蔻药材中含总重金属小于100 mg·kg~(-1),其中铅、镉、砷、铜和汞的残留量分别为0.04~0.73,17.7×10~(-3)~85.4×10~(-3),0.01~0.09,11.0~13.5,0.06~0.34 mg·kg~(-1)。在所有样品中皆未检出滴滴涕;在某些样品中检出六六六,残留量为35.49~63.36μg·kg~(-1)。结论:肉豆蔻药材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其中,铜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很低;10个样品中,4个样品的汞残留量稍超过国家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所有样品中皆未检出滴滴涕,某些样品中检出六六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9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3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环己烯(27.55%),β-蒎烯(10.05%)和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7.96%)。结论实验结果为肉豆蔻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Mace which is the aril of the fruit of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has been used in Indonesian folk medicine as aromatic stomachics, analgesics, a medicine for rheumatism, etc.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lucidate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methanol extract obtained from Mace and its active principles. The methanol extract was extracted with ether, and then the ether soluble fraction was extracted with n-hexane. The n-hexane soluble fraction was fractionat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Fr-l-Fr-V), and the active principle was isolated from Fr-II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Fr-VI-Fr-VII).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these fractions was investigated on carrageenin-induced edema in rats and acetic acid-induc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 mice. All fractions and indomethacin were suspended in 2% C.M.C. solution and administered p.o. The methanol extract (1.5 g/kg), ether fraction (0.9 g/kg), n-hexane fraction (0.5 g/kg), Fr-II (0.19 g/kg) and Fr-VI (0.17 g/kg) showed a lasting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the potencies of these fractions we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s that of indomethacin (10 mg/kg). Fr-VI was determined to be myristici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of Mace is due to the myristicin that it contains.  相似文献   

17.
苏秀芳  农万延 《中国药房》2010,(23):2115-2117
目的:研究人面子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研究。结果:人面子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每片0.117~0.234mg;正丁醇部位抑菌作用次之,MIC为每片0.496mg。结论:人面子叶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较其它提取部位强,可为其后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桂花中黄酮类物质最佳提取与纯化方法,为桂花开发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采用常规提取法对桂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与纯化研究,比较在不同pH值下提取方法的提取率。结果:pH=2及pH=4时,黄酮粗品提取率分别为5.01%,5.61%;苷元提取率分别为0.13%,0.05%。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可对桂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纯化进行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探讨桂花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抗炎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该植物奠定物质基础。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8只,用灌胃法给予桂花醇提物混悬液14d。于末次给药当天每组皮下注射LPS(2mg/kg)。24h后麻醉、取血,测血清中NO、SOD含量。结果:通过LPS引起的炎症实验结果表明:桂花提取物能降低血清中NO含量,增强血清中SOD活性。结论:药理研究表明,桂花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