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肖相如 《河南中医》2010,30(12):1149-1149
少阳病最本质的特征是正气已显不足,正邪双方都呈衰减之势;扶正祛邪并用是小柴胡汤和解的实质。《伤寒论》中没有“半表半里证”,少阳病也不是“半表半里证”。  相似文献   

3.
关于《伤寒论》少阳病“半表半里”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目前尚无定论。“半表半里”既是少阳病的病位又是少阳病的辨证纲领。“半表半里证”是一个独特的证候,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也不在阳明之里,而是在不表不里、表里之间的位置。本人研习少阳病篇,偶有所得,以飨同行,不妥之处,请予教正。  相似文献   

4.
田永衍 《河南中医》2008,28(12):7-7
一部<伤寒论>,以六经为外感病立法,讲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在六经传变中,少阳的地位比较尴尬.<伤寒论>中是将其列于阳明之后的,后世讲传变,又多将其列于阳明之前,究竟在仲景心中少阳应在阳明之前还是在阳明之后?  相似文献   

5.
杨成全 《四川中医》2008,26(11):56-57
<伤寒论>的少阳证,历代多数医家都注解为邪在表里之间,即躯壳之里,脏腑之外.笔者对此不同的见解为:病邪既在表(皮表)又在里(脏腑).  相似文献   

6.
正阴阳观是中医认识人体、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协调阴阳的通路。若阴阳运转失和,经络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则可引起全身经脉的变化,经脉阴阳之气的不同变化形成了六经的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证候。在六经辨证体系中,少阳病是仅次于太阳病的重要辨证内容,历代医家对少阳经以及少阳病的认识均有不同,而对少阳病"半表半里"的诠释,古今医家更  相似文献   

7.
半表半里证病位与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英 《河北中医》2002,24(5):386-387
1 病位质疑八纲辨证中的半表半里证 ,与伤寒六经辨证中的少阳病大体相当。其病位近代医家大都认为“病邪既不在表 ,也不在里 ,而在表里之间” ,实则似是而非。一般来讲 ,病邪伤人必然侵犯机体的肤表、腠理、肌肉、经络、筋骨、脏腑等某特定的组织器官 ,致其发生结构性或功能性  相似文献   

8.
从对中医院校《中医诊断学》教材的回顾来看,在论及半表半里证时几乎均仅以伤寒少阳证为是。但笔者以为,既然外感伤寒可以形成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的半表半里证,那么外感温病理应可以形成邪居表里之间的半表半里证。考温病前贤叶天士、薛生白、章虚谷等诸家之论述,可以认为,薛生白所谓“温热阻遏膜原”一证,当属半表半里证。  相似文献   

9.
武冰  姜元安 《环球中医药》2012,(10):746-747
"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说,并非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提出,而是后世医家在解读《伤寒论》过程中所创立,用来阐释少阳病的病位及病机。但经过仔细推敲,半表半里既不是少阳之部位,少阳病也不该理解为伤寒病从表入里传变过程中的"半表半里"证,这一含混不清的概念与仲景六经本义相去甚远,对于认识少阳病的本质和病位反而造成混乱,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0.
"少阳"从《黄帝内经》中的三阴三阳概念中,衍化至张仲景的六经辨证系统里,以其病理、生理,甚至概念意义上的特殊性,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具备特殊的规律。少阳作为六经之一,有其所对应的疾病状态,"半表半里"是对其所对应的疾病状态的一种描述,并非指其位置而言。  相似文献   

11.
围绕"少阳为半表半里"这一观点,由浅入深从理论概念到病位、临床症状、脏腑功能进行分点解释论述,以更好地理解"少阳"与"半表半里"的关系。经过讨论,个人总体认同"少阳为半表半里"这一观点,但应结合当前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传变规律具体分析,而非从单方面以偏概全地否认,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少阳之所以为半表半里。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为半表半里、少阳病与小柴胡证之关系等问题,历代注家不断深究,新观点层出不穷,致使后学者混同注释与仲景学术而不察,使仲景之学几于毁也.文章就这些问题试以论之,借以警示后学学习仲景著作时当尊重原文.  相似文献   

13.
少阴病欲解时正好与少阳病欲解时相顺接,这才是真正的枢的含义。少阳主枢是衔接阴阳的重要枢纽,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根,故不能用半表半里来替代。太阳表证不解,转入少阳,而其后所述症状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正是"里证"范畴,得知少阳病本身就是里证,而后说"往来寒热",再次提醒我们太阳表证不解,"正邪纷争,休作有时"是人体内部正气与外邪抗争的结果,脉沉主里,少阳病应当属于"里证"范畴。  相似文献   

14.
师小茜  牛阳 《光明中医》2016,(5):750-753
目的总结"半表半里"学说近10年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与近10年来"半表半里"学说相关的文献搜集、汇总、整理并总结。结果 "半表半里"学说包含很多概念和理论,对指导临床有很重要的作用。对研究进展整理后发现,"半表半里"提出时用于解释"少阳证"寒热往来,但是不能将"半表半里证"与"少阳证"完全划等号。在后世医家研究中发现还包括"邪伏膜原证""湿郁三焦证"。结论整理及研究"半表半里"学说对指导临床意义非凡,故因系统化"半表半里"学说。  相似文献   

15.
李跃进  王荣 《新中医》2020,52(20):172-174
从小柴胡汤证阳气较弱,抗邪乏力的病机本质出发,通过对成无己“半表半里”深入论证,提出“往来寒热”的热型特征应为“间歇性出现的恶寒发热或但热不寒”,并且认为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只是其特例且临床较难把握、不具有普遍指导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略论少阳病与柴胡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柴胡证 ?仲师书中凡用小柴胡汤主治者皆为柴胡证。2 5 1条 (本条与下文所引条文号码均以上海中医学院伤寒温病学教研组校注 .伤寒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83.为准 )云 :“得病二三日 ,脉弱 ,无太阳、柴胡证。”此条“无太阳、柴胡证”在重庆出版社 1 95 5年版新辑宋本《伤寒论》以及成都中医学院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6 4年版的《伤寒论释义》中则表述为“无太阳柴胡证”。这里仲师强调无“太阳柴胡证”。如“太阳病 ,十日以去……设胸满胁痛者”、“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即为“太阳…  相似文献   

17.
柴胡证与少阳病异同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证与少阳病异同探微山东中医学院李心机(250014)《伤寒论》中,少阳病与柴胡证的关系,学术界多有不同看法。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应用的若干条文,少阳病篇仅列有一条,即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伤寒论》原文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被后世医家称之为少阳病的提纲证。作为一经的脉证并治提纲,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很多医师认为提纲证仅仅具有理论价值,不能临证运用。在此,笔者对少阳病提纲证进行临证解读,揭示它的临床意义以供同道参考。部分医家认为邪犯少阳,其病位为半表半里之证是值得商榷的。这种质疑由来已久,起源于《伤寒论》148条"伤寒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