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病,主要特征是视网膜血液瘀滞、视网膜出血和水肿~([1])。一般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两种类型。笔者以养阴利水、活血止血立法,用猪苓汤与四妙勇安汤加减,配合球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机理有三种因素:一为静脉管壁损害;二为包括血液粘稠度在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三为动脉供血不足。这三者相互影响,而静脉管壁损害可能是关键性的。 引起视网膜静脉管壁损害的原因,老年人与青壮年有很大差异。前者绝大多数继发于视网膜动脉硬化;后者则多为静脉本身的炎症。动脉硬化可使紧贴于动脉的静脉管壁硬化及内皮细胞增殖;静脉本身的炎症可导致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及内膜水肿。内皮细胞增殖或内膜水肿均能使静脉管腔狭窄或关闭,造成血液回流不畅或完全阻断,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改变。  相似文献   

3.
王宜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64-1164
玻璃体积血是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或其上面的新生血管破裂,血液流入玻璃体中所致,为眼科常见病之一,严重损害视力。常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增殖性视网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静脉阻塞多并发于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的病人;90%发病于40岁以上,并随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们根据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则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力求探讨“阴虚阳亢”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人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变化。并结合血液流变学,综合观察了“阴虚阳亢”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肖家翔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58-1458
慢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多由眼组织的慢性灌注不良,静脉回流障碍,毛细血管异常,或血液系统疾病引起,主要病变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分支静脉阻塞(BRVO),其它有眼缺血综合征,血液病眼底病变,以及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等。对于慢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由于视网膜中央静脉主干或者分支发生阻塞引起的疾病,以阻塞远端静脉扩张迂曲,血液凝滞,出血和水肿为特征的病变.  相似文献   

7.
方德喜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30-1731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视网膜静脉的主干或其分支,因某种原因而发生阻塞,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阻塞处远端的静脉扩张迂曲,出血、水肿和渗出的一类眼底疾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也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络损暴盲"范畴.笔者运用目达明方加减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其效甚捷.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积血在目前眼科临床中较为多见,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它主要由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恶性贫血及眼部的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血栓、玻璃体后脱离等引起视网膜血管病理性改变,毛细血管壁的渗漏及血液黏稠度改变等所致,也有一部分是因眼球外伤或眼部手术后并发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壁的破裂,引起大量出血而殃及玻璃体而致积血。对此,当前临床尚无独特有效的方法,而笔者采用水蛭四物汤结合西医对症治疗,获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30例30只眼)和尿激酶对照组(20例21只眼),平均治疗疗程28 d;对2组病人作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见效快(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正> 眼内出血在临床上是较多见的眼病,由外因(外伤)或内因(高血压病)等引起.常见为前房出血、黄斑出血或视网膜出血等,后者特别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状更为严重.临床表现为视网膜血液回流堵塞,静脉怒张,动脉硬化.视网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病程时间较长,致使视力严重下降.我院自1978年~1980年,用中药活血化瘀糖浆结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其特点是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内出血、水肿、视盘水肿等,严重影响视力.本病原因比较复杂,常由多种因素造成,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此有关.本文对60例患者分别进行活血化瘀和西医常规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进行了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20例20只眼)和尿激酶对照组(16例16只眼),平均治疗疗程30d;对2组病人作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见效快(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王学仁  吴森 《光明中医》1997,12(6):46-47
养血通脉汤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王学仁吴森张彩霞刘子群山东省冠县人民医院(252500)关键词养血通脉汤/视网脉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指眼底视网膜静脉血栓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致使眼底出血,视力骤然下降的一种眼部病变。笔者自1992年2月...  相似文献   

14.
散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利水散结之散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散血明目片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60例(61只眼)临床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散血明目片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2周复诊1次,2个疗程后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远视力、眼底表现、视网膜循环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散血明目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血塞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显效率为41.94%,对照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网膜循环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眼底出血吸收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散血明目片治疗组与血塞通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散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尤其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有较好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加速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从而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30例30只眼)和尿激酶对照组(20例21只眼),平均治疗疗程28天;对两组病人作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见效快(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多发于中老年人,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发病急,病情严重,为眼科易见的致盲性眼底疾病。本病属中医“暴盲”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视网膜静脉血管的明显曲张和以视乳头为中心的广泛性视网膜出血。本病的发生多与血液的凝固性及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粘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炎症等有关,已经多种临床检查结果证实该病确为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所致。导师采用中医辨证求因、分期论治的辨证治疗原则,对本病进行辨证分期治疗。1辨证论治导师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蒙医分期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疗效及对眼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RVO患者,随机分为蒙医分期治疗组(A组)30例,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组(B组)30例,治疗结束后比较A组和B组总有效率,评价两组的疗效;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并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随访末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视网膜中央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都能有效提高,而血管搏动指数(PI)及血管阻力指数(RI)均降低,两组治疗后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分期辨证治疗可明显改善RVO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水平,增加眼部血液供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琰琨  赵玄冀 《山西中医》2021,(2):37-37,50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第二位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特征是眼底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沿静脉分布区域有出血、水肿及渗出[1].按阻塞发生部位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以视力下降、视网膜出血及黄斑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除根据病因进行治疗以外,还...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由血栓引起的,而血液的高黏滞状态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白拟益气通脉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0例(30眼),并进行了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等指标的测定以及治疗前后结果的观察。通过治疗,不仅疗效较好,而且这些客观指标都有较大改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辨病与辨证、分期与分型相结合的方法施以中药水煎服,对照组予尿激酶5000。静滴;均6周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视力改善、眼底出血吸收率、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渗漏减轻、视野缺损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对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水肿渗出吸收,提高视力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