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用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2例颅内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硝酸甘油组;B组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组.每组各16例.结果 B组术中心率(HR)及心肌耗氧量(RPP)值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术中硝酸甘油的用药量明显低于A组(P<0.01);A组术中有2例动脉瘤破裂改行开颅手术,而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心脑栓塞、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结论 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2.
李广喜 《中国保健》2006,14(18):10-11
目的研究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4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做旋转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于常规DSA检查比较.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45例病人常规DSA发现42例,3例只有通过旋转DSA才能发现.40例动脉瘤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加摄旋转DSA后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评价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旋转DSA显示病变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15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结构关系。结论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的显示高于常规DSA,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技术。方法 将单县海吉亚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70例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实施枸橼酸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麻醉的优良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意识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结果 观察组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优良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分别为(7.21±1.34)min、(13.19±2.51)min,短于对照组的(9.56±2.92)min、(15.25±3.1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之前,两组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观察组生命...  相似文献   

5.
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Ⅰ组)和硝普钠组(Ⅱ组).每组各10例.结果 降压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过程中,两组HR及心肌耗氧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组失血量[(479±82)ml]比Ⅱ组[(521±96)ml]明显减少(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与硝普钠相比可达到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与单纯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脊椎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脊椎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组.A组(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组)20例,组(硝酸甘油组)20例均在全麻下行脊椎手术.术中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并记录监测并记录降压前(T0)、降压后30 min(T1)、停止降压后15 min(T2)的MAP、HR和ECG变化.记录降压期间硝酸甘油用量、手术时间及医生对手术视野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各阶段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降压后心率快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用量B组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医生对手术视野均比较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控制硝酸甘油反射性心率增快,用药量较少,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7.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二维(2D)DSA及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旋转DA)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行3DDSA重建,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47例中经3DDSA共检查出46例53个动脉瘤,2DDSA有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在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上,3DDSA明显优于旋转DA和2DDSA。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3DDSA比旋转DA和2DDSA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动脉瘤实施介入栓塞手术的患者55例,分为单纯使用七氟烷组(S组35例)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20例)。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5 mm Hg左右。监测并记录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以及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手术结束后的HR、MAP、SpO2;观察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记录控制性降压过程中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同步采集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血红蛋白(Hb),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两组在麻醉及手术各时点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组吸入七氟烷浓度低于S组(P〈0.05)。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失常发生。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拔除喉罩后出现心动过缓、躁动情况均明显高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PaO2、SaO2和SjvO2在降压前、降压中、降压后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前、降压中、降压后的CjvO2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前、降压中、降压后的Da-jvO2和CERO2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且SP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需控制血压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优于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用量减少,停药后不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7例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二维(2D)DSA及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旋转DA)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行3D DSA重建,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 47例中经3D DSA共检查出46例53个动脉瘤,2D DSA有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在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上,3D DSA明显优于旋转DA和2D DSA.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3D DSA比旋转DA和2D DSA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CTA检查,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11例SAH患者其CTA和DSA均未见异常.37例CTA和DSA结果存在异常患者中,CTA发现37个动脉瘤,DSA发现38个(2例多发性动脉瘤),CTA遗漏2个动脉瘤,误诊1个动脉瘤.CTA诊断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91.7%.[结论]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4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70例,男患者44例,女患者26例;早期手术患者34例,大于72h的晚期手术患者36例。Hunt-Hess分级:Ⅰ级患者16例,Ⅱ级患者18例,Ⅲ级患者17例,Ⅳ级患者11例,V级患者8例,经显微手术治疗后以格拉斯哥恢复评分(glascow outcome scale,GOS)为标准,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前Hunt-Hess分级较低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较高,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手术患者预后情况较好,患者的脑梗死率较低,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Hunt-Hess分级症状较轻的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较佳,尽早手术能有效预防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脑梗死情况,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晓东 《医疗装备》2010,23(8):24-26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先行CTA检查,按照狭窄程度的不同,将病变血管分为基本正常(0%~9%),轻度狭窄(10%~49%),中度狭窄(30%-69%)和重度狭窄(70%-100%)。其后根据DSA检查作为标准,比较CTA对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42例患者中CrA发现狭窄血管249条。将CTA诊断结果与DAS结果比较,显示CTA在诊断基本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96%和96%、94%和98%、100%和100%。结论:CTA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筛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经CT或(和)MR以及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左侧后交通动脉3例,右侧后交通动脉1例,前交通动脉1例,C2段1例。瘤体直径在5~20mm之间。在神经安定+局麻下行动脉瘤栓塞术。先作载瘤动脉造影,明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体/颈比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再将微导管和微导丝塑形为相应的形状后经指引导管送至动脉瘤腔中部,选择合适的GDC进行填塞,直至致密填塞。结果:全部病人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填充程度均在95%以上。全部病人均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产生。结论:经皮穿刺GDC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RAB)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某院脑脊液病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DRAB颅内感染患者,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DRAB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12~62 d(平均39.5 d),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体温、脑膜刺激征)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痊愈3例,显效5例,放弃或无效(死亡)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8/12),病死率33.33%(4/12),脑脊液细菌清除率为83.33%(10/12)。死亡原因:2例因脑外伤后脑干衰竭,1例因脑实质广泛感染,1例因治疗有效后停药致颅内感染复发、脑脓肿形成。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保持脑脊液引流通畅的前提下,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长程治疗能有效清除脑脊液DRAB,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聚乙烯醇栓塞颗粒(PVA)联合弹簧钢圈行髂内动脉及其分支主干栓塞在妇产科大出血救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0例妇科大出血患者,依据出血量将其分为早期组(24例,出血量≤1000 ml)和晚期组(16例,出血量>1000 ml)。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至髂内动脉行DSA造影,寻找出血血管,用PVA颗粒联合弹簧钢圈栓塞出血血管,并观察患者术后止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DSA引导下完成PVA联合弹簧钢圈栓塞止血治疗,栓塞后造影均无造影剂外溢情况,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早期组平均出血量、输血总量以及平均出血时间明显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4,t=3.573,t=25.546;P<0.05);早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16%)显著低于晚期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8,P<0.05)。结论:DSA引导下PVA联合弹簧钢圈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栓塞在妇产科大出血救治中止血效果好,早期应用于治疗妇产科大出血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防治剖宫产低血压且对母婴最有利的方法。方法:选择单胎足月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的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静脉泵入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防治腰麻后低血压。记录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监测脐动脉血PaO2、PaCO2、pH、乳酸等;同时取胎盘组织进行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抗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显示血管的方法进行胎盘绒毛间质内微血管体视学研究。结果:两组SBP、DBP、PaO2、PaCO2和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心率和脐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去氧肾上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微血管长度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微血管体积密度明显小于去氧肾上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腰麻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低血压有利于增加子宫胎盘血量,改善胎儿血供和氧供,从而降低胎儿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即刻动脉栓塞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在无射线透视下行双侧股动脉置管,继而行剖宫产,取出胎儿后如证实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立即行动脉栓塞,栓塞成功后,钝锐性结合再行胎盘剥离,术后辅以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同时随访B超及血B-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水平。结果 9例患者皆栓塞成功,在确保产妇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均成功保全子宫。术后检查血B-HCG恢复正常,子宫B超未见异常。9例患者均恢复正常月经来潮。结论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即刻动脉栓塞治疗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最大限度的减少出血并保全子宫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