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状态是结构与功能、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体,状态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可以通过脏腑、经络、气血等作出相应的反应。人的状态分为未病状态、欲病状态、已病状态、病后状态4种。文章通过文献梳理,探讨系统生物学中糖组学研究方法在中医疾病状态下的应用,以期在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指导下,运用糖组学技术,寻找疾病状态下的特异性糖组、阐释中医状态的物质基础、丰富中医状态的微观参数采集方法、建立微观辨识模型。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状态是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会出现疲劳、失眠、便秘、头痛、乏力、腰酸背痛等躯体的不适和急躁、焦虑、抑郁、担心、悲观、恐惧等心理的不适。我们可以把亚健康状态认为疾病蓄积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抑郁状态是常见的异常健康状态,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当前阈下抑郁辨识无标准、缺少整体动态的抑郁状态辨识方法导致了抑郁状态的辨识难、干预难和评价难.文章基于中医状态学理论,通过全面整体的状态信息采集,进行连续动态的状态评估,根据辨识结果提供精准个性的状态干预方案,形成了整体、动态、个性化的抑郁状态辨识技...  相似文献   

4.
状态是对生命局部或整体功能和态势的概括,中医健康管理是在状态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独特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从状态把握、状态辨识方法、状态要素确定、状态调整、疗效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以状态辨识为核心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内涵及其构建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季  唐强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66-67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Berkman以及后来的许多学者一通过研究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也叫做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中介状态、亚疾病状态、浅病状态等。目前,世界各国学者虽然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作,但至今对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亚健康状态”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  相似文献   

6.
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亚健康状态 ,是近年来国内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又称机体第二状态或灰色状态。按前苏联学者Berkman提议 ,人的一般状态分为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即诱病状态。所谓亚健康状态 ,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 (也有人称之为第三状态、中间状态 ) ,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 ,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的感觉和症状 ,如失眠、乏力、体力下降、情绪不稳(包括紧张、低落、烦躁等 ) ,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当亚健…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把持续异于正常的心理、情绪、认知等心理信息时所处的心理状态称为心理紊乱状态。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极强的传染性、严格的隔离状态以及疫情的持续性等,易造成人们情绪波动,进而形成5种心理紊乱状态,即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精神萎靡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烦躁焦虑状态。通过辨别5种心理紊乱状态介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从心理层面初步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辨治,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
状是机体局部或整体部位、形状和结构的概括,态是特定阶段生命活动的态势、特征和变化规律,状态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是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的核心。文章从状态要素、状态表征、状态分类以及状态与证的关系,提出构建状态辨识的健康认知体系,阐述了以状态为中心的深层内含,以及状态认知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络状态是机体状态的外在体现,也是调节机体状态的有效途径,体质反映人体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将"经络状态"与"体质状态"相联系,通过梳理经络相关理论,按照十二经脉的气血特点、致病特点结合临床表现,以辨经为核心辨识体质,以气血为判断经络状态的物质基础,从十二经脉的气血状态、经络特征、经络禀赋性格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适应能力等角度总结十二经脉不同的体质状态特点以及经脉平和质状态,初步探寻以经络状态为基础的人体体质状态辨识理论,以期为人体体质分析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提供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早期个性化干预和指导,有效纠正失衡状态,也为精准化体质分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状态诊断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华 《河南中医》2004,24(9):9-10
建立状态诊断学,用状态诊断理解和概括“病”的诊断,并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机地融合于状态之中,有利于全面的揭示患病机体结构形态、机能状态、代谢状态、生存状态及其动态变化,也有利于借鉴中医的整体观念,纠正头痛医头、脚病医脚、见病不见人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人体健康状态应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角度对人的生存状态所给予的一种客观的积极的评价。中医学理论范畴内所认可的人体健康状态应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和调、形神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统一的机体生理性平衡状态,主要包括天人和谐状态、形神和谐状态、人我和谐状态等。归纳了中医学健康状态调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虚体质与TDS检测五大系统的相关性,为阴虚体质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从728例接受体质调查者中选取颇具代表性的阴虚体质107例,运用集中医传统经络学说与现代生物电技术相结合的经络健康检测仪,从整体机能状态、代谢状态、运动状态、植物神经状态、精神神经状态五方面进行初步研究,观察阴虚体质这五方面的特点。结果:阴虚体质的整体机能状态、代谢状态、植物神经状态、精神神经状态明显高于平和体质。运动状态与平和体质无显著差异。结论:阴虚体质是一种以整体机能、代谢状态较亢进,精神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体质状态。但相关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紧张型头痛患者多存在心理、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状态,本课题组提出紧张型头痛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可归纳为烦躁焦虑状态、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精神萎靡状态等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评定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辨识,针对不同心理紊乱状态,结合除烦、定惊、解郁、调气、强志等特定调治心理紊乱的药物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建立紧张型头痛心身并治综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状态医学角度指导高血压病状态诊断与调控。方法: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中医的整体恒动观念,高血压病是机体系统调控后的状态。认为应对患者进行具体的状态判断,尽可能地分析其高血压形成的关键机制,通过消除引起机体进行反馈性血压调节的因素,而达到调控血压的目的。结果:状态诊断与调控的理念有利于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状态评判内容至少应包括:心理(如焦虑)状态、神经(如交感神经亢奋)状态、内分泌(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激活)状态、代谢(如高钠盐摄入、胰岛素抵抗)状态、血管(如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状态、血流变(如高血粘滞度)状态以及中医之虚(如肝肾亏虚)、实(如肝阳上亢)、痰(痰湿内阻)、瘀(瘀血阻滞)状态等。结论:状态诊断与调控的理念可指导血压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状态是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对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调治方面进行了整理、分析,探讨了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是适应当今社会疾病而产生的新的理论体系,包括郁闷不舒状态、精神萎糜状态、思虑过度状态、惊悸不安状态、烦躁焦虑状态5种异常心理状态。齐向华教授创立了以25对脉象要素为基础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并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总结,分析出5种心理紊乱状态各自的脉象特征。通过脉象要素的整体状态和局部表现系统判断患者的不同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从中医学理论过渡到患者的躯体症状,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毅  付均如  宋石林 《河北中医》2009,31(5):693-694
亚健康状态又称为人体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和发病前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躯体、心理、情感等一系列身心的异常症状。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亚健康状态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医学研究重心逐渐由对疾病的治疗向对病前状态的干预和防范转变。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也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不同情志因素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导致不同状态下的失眠症。情志致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失眠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情志伏邪有密切关系。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是当今产生的新的社会疾病,齐向华教授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积累总结,将失眠症按心理紊乱状态分为5种:烦躁焦虑状态、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精神萎靡状态。5种心理紊乱状态显示了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现从情志伏邪理论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姜良铎  付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12-1612
心身疾患的严峻现状 ,引发对心身问题的广泛关注。中医是状态医学的雏形 ,本文试从状态医学角度对心身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借鉴中医心身状态医学思想 ,认为心身不可分割 ,而处于心身合一、互动的整体状态中。心身状态观要求尽快构建中医心身状态医学体系 ,研究心身状态须将其置于人体与社会、自然有机融合的大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20.
心身疾病与心身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良铎  付义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12-1612,1618
心身疾患的严峻现状,引发对心身问题的广泛关注。中医是状态医学的雏形,本文试从状态医学角度对心身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借鉴中医心身状态医学思想,认为心身不可分割,而处于心身合一、互动的整体状态中。心身状态观要求尽快构建中医心身状态医学体系,研究心身状态须将其置于人体与社会、自然有机融合的大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