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患者女,27岁。1977年10月,体检发现右下胸部有直径约5厘米的肿块阴影,他院诊断为“右下肺包块”,但因无自觉症状,未行治疗。1982年4月9日拟行手术治疗收住本院。查体无异常;各项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正常;胸片可见右胸下部内侧有约5×4×6.5厘米之球形病灶,其密度较高且呈皂泡状,与第十后肋相延续,此处肋骨稍膨大(图1)侧位观包块略呈哑铃状(图2)。胸透肿块动度与肋骨相一致。与1980年、1981年院外胸片比较无明显变化。1982年4月19日全麻下行开胸探查,见肿块位于第十肋骨后部的胸膜下,表面呈结节状,肿块沿第十肋延伸达脊柱 相似文献
2.
右进胸不切开膈肌行食管癌根治术徐翰民陆献成食管癌手术进路大多采取左进胸,术后因切开膈肌,对呼吸功能有一定影响。亦有采取右进胸,需做2~3个切口,组织损伤大。1995年4月~1996年10月,我院开展右进胸不切开膈肌行食管中段癌手术5例,体会如下:1临... 相似文献
3.
4.
右膈肌创伤性慢性膈疝1例刘军(锦州市中心医院)患者、男、33岁、一年前因外伤所致多发性助骨骨折、场破裂、手术后治愈。本次以突发腹部疼痛3小时伴呕吐胃内容物入院。呼吸急促,右胸呼吸音减弱,下野呼吸音消失,可闻及肠鸣音。胸部X线片见:右膈肌高,右胸腔内见...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3岁。本院医师,咳嗽2月,右胸痛10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胸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范围。X线检查:胸部正位及切线位片示:右肋膈角处有1cm×2cm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示:右肋膈角处亦有结节状密度增高病灶。常规X线及CT均支持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手术所见:膈肌近肋膈角处扪及花生米大小肿物,光滑质硬,包膜完整,壁坚韧,无内容物,切除顺利。病理诊断:右膈肌淋巴管囊肿。讨论:膈肌肿瘤良性多于恶性,据统计,良性肿瘤占61%,且多为囊肿。恶性肿瘤占39%且多为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6.
7.
沈尔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84,5(2):165-165
<正> 对胸内肿物的诊断问题,近年来虽然增添了一些相应的手段,但临床上仍会遇到一定困难。1982年12月我院收治一例肝左叶通过一个先天性的膈肌裂孔、完全嵌入右胸腔的病人,此种情况实属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右侧膈肌膨出伴有肝脏突出临床罕见。就所能查获的文献,国内仅报道4例,国外仅2例,现将我院经剖胸探查证实的一例报告如下。女性患者,36岁,已婚,农民。因胸骨后持续性隐痛伴干咳5个月,照片示右膈上包块待查,于1984年6月2日入院。体格检查:发音正常,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无口唇发绀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胸部无畸形,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平坦、柔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X线胸部平片示右下肺中内带块状致密阴影,外缘呈弧形,内下 相似文献
10.
11.
<正> 患者男,45岁,工人,于1986年6月体检时发现“右膈肌肿痛”,胸、腹检查(-),1988年3月在搬重物后感到右下胸痛,吸气时加重。术后追问病史诉述于1983年7月曾从5米高处跌下,当时胸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未作其他治疗。 X线胸片检查见右膈顶有一直径5 cm半圆形阴影突入胸腔,密度高,均匀,边缘光滑,内无钙化与透亮影,与膈面形成钝角。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男患,38岁。因突发上腹及右胸疼痛4小时于1987年2月10日急诊入院.4小时前,病人饮酒后剧烈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随即出现上腹及右下胸持续性剧痛,深呼吸及变动体位时尤甚,伴心悸、气短、大汗,无畏寒、发热。经予阿托品1mg肌注后疼痛不减。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8.4℃,脉搏10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29/10.64kPa。急性病容,神清,端坐位,无黄疸及皮下气肿,右肺底闻及湿罗音。心界不大,律齐,A_2=P_2,心率102次/分,无杂音。腹肌紧张,以右上腹为著,伴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肝区叩击痛( ),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腹水症(-),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10~9/L,中性0.80,淋巴0.20;血红蛋白130g/L,血淀粉 相似文献
13.
Martinez-Ferro M. Laje P. Piaggio L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2):54-54
近几年中,本研究所应用尽可能小的侵人性治疗手段切除了若干例胸腹腔肠套叠。最近1例患者患有巨大胸腹腔十二指肠套叠,呈哑铃形,从上胸腔延伸至盆腔。出生后40d接受“胸腹腔镜联合切除术”,病变被完全切除。膈肌缺损被修补,患儿平稳康复。在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胸腹腔镜手术适用于此类罕见病症患者,亦适用于其他胸腹联合病变者。本文旨在描述一种能一步进入胸腹腔的损伤最小的侵人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膈肌膨升症国内仅有10余例报道,临床上常易漏诊误诊。最近我院收治1例误诊为“肺内占位”的膈肌膨升症病人,介绍如下。许某男 24岁农民。1985年9月9日入院。患者近4~5年来冬季常咳嗽,咯黄色粘痰,不臭,日5~6口。持续2个月,可自行缓解。否认发热、胸闷、气促、紫绀、消 相似文献
15.
16.
1 膈肌起搏1.1 历史性回顾 早在 195 0年 ,Sarnoff[1 ] 曾首次应用电流刺激引起膈肌舒缩运动治疗小儿麻痹症并膈肌麻痹的患者 ;196 4年 ,Glenn应用膈肌起搏技术 (diaphragmpacing ,DP)为 1例剖胸术后急性通气功能不全患者做短期通气功能支持 ;196 8年Judaon报道为一中枢通气功能不全患者做每晚单侧DP治疗 ,长达 2 2个月之久 ;196 9年 ,Glinn等[2 ] 又发明了植入体内的高频诱导型膈肌起搏器并于 1972年用于治疗高位截瘫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自 1971年以后 ,Auerrach与Dobelle报… 相似文献
17.
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治疗与膈肌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HDP对缓解期COPD患者康复治疗及处理实验性家兔DiF模型。结果示:HDP对COPD病人的康复治疗有一定效果,HDP比单纯EDP治疗效果好;弱电流刺激实验家兔的隔神经能改善DiF模型,延长治疗时间可使膈肌耐力增加;适当的HDP治疗能改善COPD病人的DiF。并就改善或诱发DiF的不同机制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呼吸肌疲劳,特别是膈肌疲劳,一般认为是呼吸衰竭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愈来愈引起重视.近几年,有研究认为:发生疲劳的膈肌不单纯只存在着代谢或收缩功能的障碍,可能还存在着膈肌亚细胞结构的损害.Aldrich等通过研究发现:许多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并发的膈肌疲劳,需要较长时间(24小时以上)的保护性机械通气,疲劳才能恢复,在细胞内ATP与H~+离子浓度恢复正常后,疲劳仍存在一较长时间.因此认为疲劳膈肌可能存在着亚细胞结构的损害,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恢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用体表电极法EMGdi检测COPD患者实验性DiF35例,并设立对照组47例,结果表明DiF后COPD组和对照组EMGdi的H/L和FC均显著降低,提示体表法记录的EMGdi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DiF。检测DiF目前靠自身前后对照,本组以H/L下降15%为标准,DiF的检出率COPD组为60%,对照组76.6%。但DiF前后的H/L和FC在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能反映两组之间膈肌功能的差异。两组DiF前后的H/L和FC均显著相关(P<0.001)说明FC检测DiF同样有意义,且较H/L更为稳定,以FC下降5%为标准,COPD组DiF检出率为51.4%,对照组61.7%,与H/L的检出率相似。文章还探讨了DiF后部分受试者EMGdi功率谱反而向高频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