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患者男 ,2 7岁 ,工人。体检时发现右心膈角包块入院。无症状体征。胸片 :右心膈角包块 ,心包囊肿 ?CT:中纵隔下腔静脉处包块。肝脏彩超 :实质回声稍强 ,肝内静脉扩张 ,下腔静脉肝段狭窄。入院诊断 :1右心膈角包块待查 :心包囊肿 ?2布加综合症 ?手术探查发现 :肝膈面第 肝段有一梨形突起 ,约 5cm× 3 cm× 2 .5cm大小 ,在膈肌腔静脉裂孔处疝入右侧胸腔 ,压迫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和下腔静脉肝段 ,并使上述血管狭窄梗阻。切除疝入胸腔内的肝组织 ,解除各血管的压迫 ,修补膈肌缺损。术后病理诊断 :淤血肝组织 ,可见肝组织纤维化。术后肝脏彩超 :…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女,36岁。因右下胸部隐痛不适一年,无结核中毒症状,于91年1月31日以右下肺肿块入院。查体:右肺底呼吸音稍低,其余全身未见阳性体征。X一线胸片发现右下肺外基底段有直径6cm 大小球状块影。部份有膈肌相重迭,边缘模糊。于91年2月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右肺下叶与胸膜状粘连,与膈肌粘连较紧密,质稍硬。肝右叶膈面可见直径约6cm 大小之包块突向胸腔与右下肺包块相连接,有囊性感。楔形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女,16岁,偶因感冒常规胸透发现右胸内包块,无任何症状。入院前两年曾行胸部透视,未见异常。查体及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胸片:右胸内包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一致,似与脊柱相关。断层可见肿块似有胸膜反折阴影,并有心脏“压迹”。(图1、2)临床诊断:纵隔肿瘤(神经原性肿瘤可能大)。开胸探查见右胸内肺胸膜无粘连,病变在右肺下叶后基底段,为直径约5厘米的实质性包块,距肺表面甚浅,即行右肺下叶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肿瘤距脏层胸膜最近处仍有肺组织,有完整的包膜,包膜与肿瘤之间除有血管样组织有数处相连外,无明显粘连。病理报告:镜下实质呈乳  相似文献   

4.
<正> 患儿,女,2个月。足月顺产。出生后哭闹时出现紫绀,遂因肺炎收入院。入院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侧胸腔容积减小,肝脏突入至胸腔,突入至胸腔的肝脏外侧及其下为结肠组织。拟诊为:右侧膈肌膨升,膈肌缺如不排除。查体:发育尚好,右胸饱满,呼吸动度减小,右侧肝浊音界上升到第2前肋间,右侧肺呼吸音低,右胸部可闻及肠鸣音;右侧胸腔查无异常,其它各系统检查亦未见异常。入院后在全麻下右侧开胸,经第6肋床入右侧胸腔,见肝脏突入到右侧胸腔,其上覆盖有菲薄的膈肌。另于膈肌的腰椎旁可见一大小为5cm×4cm的为腹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4岁。右上腹胀痛1年,发现肿块5个月。入院检查:右上腹可触及一10cm×10cm质中、光滑、固定、轻度压痛之包块。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脾不大。肝功能正常,AFP<25μg/L。胸片示右膈下病变。B超提示右上腹有一16.7cm×14cm边界清不规则团块,内以液性为主,约14cm×14cm,随体位改变,肝脏受此团块影响而向左上腹移位;右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左侧颈部包块半个月余。在镇卫生院穿刺检查鳞状细胞癌可疑,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左颈部包块直径约3cm,表皮不红肿,边缘较清晰,质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胸部平片(图1):左下肺野膈上外1/3处见一1.5cm×3.0cm的透亮影,上缘壁完整,厚约1.0cm,肋膈角变钝,膈面稍平直,结合透视用不同体位检查,发现该透亮影可①图1胸片见左下肺野外1/3处一1.5cm×3.0cm透亮影随体位改变。肠道清洁处理后行结肠造影检查(图2):结肠脾区外侧见一1.8cm×2.0cm憩室向膈上疝入胸腔内。X线诊断:结肠憩室疝入胸腹膜裂孔。遂行胸腹…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女,15岁。体检时发现右胸内有一包块,无明显临床症状。查阵: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稍粗,心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Ⅰ~Ⅱ级收缩期杂音。触诊:剑突下似有一肿块、质软、囊性感。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脊柱无异常。X线检查:正位胸片右心缘有一密度增高阴影,上起自肺门,下紧贴膈面,边缘光滑略呈弧形。侧位片病变位于纵隔内,并向膈下延伸,肿块纵隔段呈水滴状,大小约13×7厘米。胸部电视透视:肿块与降主动脉影、心影不相连。立位及卧位观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0岁,因2月前出现左侧胸痛于1990年4月29日入院。查体:左季肋部叩击痛( ),左下肺呼吸音减弱。胸片:左下肺见致密圆形阴影,膈顶抬高,肺纹理增多。术中见左膈肌顶部肿块约8×8×3mm,色暗红,质硬,表面光滑,有完整胸膜覆盖,肿块与膈肌、左肺下叶基底段粘连。切除部分与肿块紧密粘连的左肺下叶基底段,切开膈肌,见脾脏稍增大,脾与膈肌紧密粘连,粘连处苍白坏死,膈肌与肿块内有两处小脓腔相通,内有约10ml黄色较稠浓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46岁,农民。因急性胃炎于1986年7月入胜利油田河口医院外科。查体:右上腹肝区有触痛和扣击痛,未触及肝脏和包块。X线腹部透视:发现肝右叶边缘处一密度增高的阴影。手术中见包块(5.5×4×3cm)位肝右叶表面,呈灰色,质地软硬不均。包块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轻剥肝脏包块即被取出。  相似文献   

10.
隔膨出为一极少见疾病,作者近几年来曾见二例,特报导如下供同道参考。 病例报告 例一:35岁男病人,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伴呕吐5月余,来院诊治以左隔疝入院。体检出现心界右移,心音正常;左第6前肋以下叩诊鼓音,听诊闻肠鸣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压痛。胸透及胸片均示心脏右移,左隔膨隆上升至第8后肋水平;人工气腹后透视见左隔上升至第5后肋下缘,膈下无粘连,右膈于第7后肋;确诊为左膈膨出,于入院后半月(82年9月20日)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经胸切口行左侧膈肌折迭术,术后症状消失,心界恢复原位,左膈已下降至第11后肋与右膈相平。出院后随访二年,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 ,6 8岁 ,上腹部胀痛不适伴进食梗咽3个月。行上消化道气钡造影检查 ,提示贲门部病变 ,内脏倒转。胃镜检查提示贲门溃疡 ,胃扭转。活检病理报告为低分化癌。胸片提示右位心 ,右位主动脉弓 ;腹部提示腹腔脏器转位 ,左位肝 ,右位脾 ,胃体部偏向右侧。于 2 0 0 2年 7月 5日 ,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右肺分为上下两叶 ,右位心脏 ,右位主动脉弓。打开膈肌 ,可见右位脾 ,肝脏位于左侧膈下。腹腔广泛粘连 ,胃体扭转。常规游离胃体及食管下段 ,注意倒转后的血管位置。行贲门癌切除 ,食管胃右侧胸腔内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手术顺利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分析膈肌抬高的原因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膈肌抬高89例患者,分别行X线胸片、透视、CT和(或)造影检查,据其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并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膈肌胸膜粘连16例,肺不张15例,膈膨升12例,胸腔胃10例,膈疝17例,胃扭转7例,膈肌麻痹6例,肺底积液5例,右侧间位结肠伴肝脏变异1例.结论 膈肌抬高的原因纷繁复杂,影像学检查多可明确其病因,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2岁5个月,平素体健。於1986年9月在结核病普查时发现,右膈上心缘旁气带阴影,而收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检查右横膈上胸骨旁显示一气带影,心右缘不显示,心影明显左移。侧位片见于前肋膈角处气带影。钡灌肠检查见有结肠进入疝囊。在分离麻醉下经腹路开腹,见右侧胸骨旁膈肌有4×5 cm~2大小的裂孔,边缘肌纤维增厚而形成疝环,横结肠自此孔突入纵膈,疝内容物与疝囊无粘连,复位顺利。探查除横结肠较长外其它脏器无异常,经疝孔可见到心脏博  相似文献   

14.
吴承松  代应华 《四川医学》2003,24(8):848-848
患者 ,女 ,35岁。低热 ,咳嗽 ,右胸下部疼痛不适 1周来我院就诊。体检 :右下肺呼吸音减低 ,叩诊浊音。X线表现 :后前位胸片 ,右上肺第一前肋间有少许斑点片状模糊影 ,为渗出性病灶 ,直径约 0 5~ 1cm。可为肺细叶及肺小叶实变影 ,同时有少许细小的小圆圈似的网织影 ,可为肺细叶壁炎性病灶影。右胸下部平 4前肋高度以下 ,为一较为平直的增白影 ,内界边缘稍高(约 1cm) ,不像膈肌 ,而呈假膈影。右膈肌未见显示 ,此片病灶密度与肝影一致。纵隔稍向左移。右胸胸腔横径增宽 ,似有少许心淹征征象。右肺上下径体积缩小。右侧位胸片 ,仍未见弧形膈…  相似文献   

15.
<正> 右侧膈疝较左侧膈疝少见,其原因主要是右膈下有肝脏对膈肌起保护作用。本院自1960年至1980年共收治6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先天性4例,占66.7%’外伤性2例,占33.3%。本病术前正确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部分肝脏疝入右侧膈上,因其易于与肺底部,胸膜及膈肌的其它病变(局限性膈膨出、肿瘤等)相混淆。此文着重以本病手术与X线所见为基础而  相似文献   

16.
病人,男,59岁。因车祸伤及左侧胸腹部致外伤性膈疝并脾破裂,在全麻下行急症左胸膈疝修补加脾切除术。术中发现膈肌破裂,肠管疝人胸腔,脾脏破裂,将破裂脾脏切除,还纳腹腔内容物,见膈肌左后方有一约5cm×4cm大小包块,包膜光滑,质地中等,呈暗红色,基底与膈肌相连,与肺脏及心包无粘连,呈蕈伞样孤立附于膈肌上,考虑为副脾。切取一小块做病理检查,结果为副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杨世兵  李伦伦 《四川医学》2003,24(11):1114-1114
患者 ,女 ,4 6岁 ,反复左胸不适伴吞咽困难 6 +月。查体 :消瘦 ,舟状腹 ,左下肺叩诊为浊音 ,呼吸音低 ,可闻及肠鸣。CT示左侧膈疝 ,左肺感染。胸片示纵隔左移 ,左下肺不张 ,右肺气肿 ,钡餐示空肠嵌入左胸腔。既往无特殊病史。生育二女。 2 0 0 3年 2月 2 0日行左侧开胸手术。术中发现为胸腹裂孔疝。空回肠结肠回盲部阑尾疝入 ,并与壁胸膜及膈肌粘连紧密 ,且肠管间粘连紧密 ,左肺发育不良 ,以下叶为甚。予分离粘连 ,回纳肠管 ,修补膈肌。术后第 8天出现腹胀 ,呕吐。再次手术 ,发现胃极度扩张 ,有约 2 2 0 0ml草绿色胃液 ,Treits韧带处肠管…  相似文献   

18.
患者张××,女,29岁,新疆塔城裕民县农民,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半年,近20天胀痛加剧,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平卧时呼吸受限,影响睡眠。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右叶囊肿,于1994年1月收住我院普外科。查体:一般情况欠佳,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20×25cm大小的包块,基底部较深,张力高,不活动,左肝下缘达剑突下5cm,质地正常。辅助检查:胸片:右侧膈肌升高达第6肋间;B超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女,24岁,住院号:133196。因气短、咳嗽,胸部X 线检查见右侧气胸,以“肺大疱(右)”收入院。各项检查除右胸叩敲、听不见呼吸音外均在正常范围。胸片:右侧气胸,右下前似有一囊性病变(图1、2)。临床诊断:肺大疱或包裹性气胸右。即在全麻下行右开胸探查,见病变为右肺上叶一包虫囊肿,外囊已破溃,周围肺胸膜有粘连及胸膜增厚,即行内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以胸闷气短半年就诊.胸部正侧位片示右前下胸部圆形包块,CT示右前下胸近心缘旁类圆形包块,大小7cm×5.1cm×7cm,CT值-110Hu.既往5年前因甲状腺功能低下住院期间体检时胸部CT曾提示右下胸部脂肪瘤,因体积小、无症状而没有引起重视.入院诊断右下胸部脂肪瘤.经过术前准备,于2003年1月23日在静吸复合麻醉下,经右侧第六肋间进胸探查,发现右前下胸心膈角处拳头大小脂肪瘤,打开包膜游离过程中发现其内为大网膜组织,并且与腹腔相通,切除质脆血供差的大网膜组织,将正常的大网膜组织还纳入腹腔,再进一步探查发现大网膜从胸骨右缘的膈肌薄弱处疝入右胸腔,证实为先天性胸骨旁疝,用7号丝线间断8字缩短缝合修补疝孔.术后症状缓解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