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肠直肠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技术因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病人的预后,甚至导致死亡。美国CDC国家医院感染监视系统资料显示SSI是第3位常见的院内感染.占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14%~16%,其中结肠直肠外科手术的SSI发生概率较高,为8.6%~9.7%。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颁布的SSI预防指南指出.除外术中环境因素、无菌材料、无菌术等,手术技术和操作对SSI的防治具重要意义口。SSI其诊断标准已达成共识,包括切口浅部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等。现就结肠直肠外科SSI相关手术技术及其预防作一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简称切口感染,仍然是当今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由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增加的经济负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我国尚没有公布符合中国国情的SSI预防指南,本文根据国外近年文献,筛选出与普通外科有关的SSI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1SSI定义SSI是指手术期(或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的感染,占住院病人院内感染总数的14%~38%,是院内感染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泌尿系统感染和肺炎[1-2]。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布的SSI预防指南的原始文献定义,按SSI发生的部位分为切口浅部感…  相似文献   

3.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Ⅱ   总被引:104,自引:1,他引:103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siteinfection ,SSI)。一、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及诊断标准SSI是指围手术期 (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 )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 1 5 % ,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 %~ 40 %。SSI的概念比创口感染要宽 ,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 ,因为它不包括那些与手术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 ,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总被引:168,自引:1,他引:168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一、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一)SSI的定义 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等。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  相似文献   

5.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SI可增加胃肠外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患者、经治医生和医院环境均有发生SSI的风险因素。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脏器功能障碍和合理控制血糖的同时.针对我国外科实践,急需改进并推广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剪除手术野毛发:术前0.5~2h内使用预防性针对切口致病菌的抗感染药物;术中使用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使用可吸收缝线或抗菌的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切口皮下各层;少放引流物并及时拔除引流物。综合患者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检测可早期诊断SSI.腹部CT有助于诊断腹腔深部和后腹膜感染。针对SSI中的浅层与深层切口感染.应采用逐层清创的原则:对腹腔和后腹膜深层感染或危重患者.可采用B超或CT引导下的经皮脓肿穿刺引流;对腹腔感染范围较为广泛的患者可适时再次开腹.开腹手术应贯彻损伤控制的理念.达到控制感染源和通畅引流的目的即可,避免损伤肠管:应在抗感染药物使用前获得相应的脓液标本送细菌培养,以指导抗感染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SSI).  相似文献   

7.
<正>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术后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1、2]。SSI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浅部感染(位于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感染(位于深筋膜和肌肉)和相邻组织器官间隙感染[3],其中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制定的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为感染发生在术后1个月(无植入物)或1年内(有植入物),感染与外科手术有关,以及感染累及切口深部组织(如肌肉和筋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来自切口深部组织的脓性分泌物;切口自然裂开或因故由外科医师打开;经直接检查、手术探查或组织病理、放射检查等发现切口深部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外科医生或会诊的内科医生诊断的切口深部感染[2]。  相似文献   

8.
马双余  李杰 《腹部外科》2012,25(6):382-384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发生在手术后30 d内的手术区域感染,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医院主要感染因素中排名第三位.一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不但影响病人疾病的治愈率(有时导致死亡),还会给病人造成经济损失,增加痛苦.全美每年因手术部位感染而增加的额外费用可高达3~10亿美元[1].在我国,据2010年统计学资料显示,SSI感染率约为13%~18%[2].发生SSI的病人比未发生者平均每位多支出费用12 872元,住院日期延长16 d[3].因此探讨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切实做好正确评估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外科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疝和腹壁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一般而言,在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以预防为目的地使用抗生素不是明智之举。但在外科领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为了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包括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感染和手术部位的深部腔隙或器官感染,如胸腔感染、腹腔感染、脓肿形成等。此类感染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全部外科病人感染的40%,可见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的感染发生率<2%,清洁污染切口为<10%,污染切口约为20%,污秽切口约为40%。抗生素对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不容置疑,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碘伏原液浸泡对于预防阑尾Ⅲ类手术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施行阑尾切除术者中切口类型为Ⅲ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以碘伏原液浸泡切口(浸泡组)和冲洗切口(常规组)处理后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常规组57例患者中,有43例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5例为乙级,9例为丙级,SSI发生率为24.56% (14/57)。浸泡组35例患者的切口愈合均良好,均为甲级愈合,SSI发生率为0,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碘伏原液浸泡切口5 min能有效预防阑尾炎Ⅲ类切口SSI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