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多年从事抑郁症诊治,发现抑郁症患者有畏寒者占到五分之二以上,舌体淡而胖大,有齿痕,舌苔腻者占到一半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还有肢冷,提示肝脾之阳气失于宣达和肝之阳气虚弱是抑郁症中常见的病机,临证治疗抑郁症时注重温通阳气或温补阳气法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多数医家从阳盛阴衰论治,但临床上阳虚失眠者并不少见。通过分析阳气与睡眠的关系,提出导致阳虚失眠的主要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虚,故从温补心、脾、肾阳入手,或辅以重镇潜阳,或酌加益气、安神、化痰、调气之品,可为阳虚失眠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六淫多从火化,五志易从火化,为刘完素火热论的主要病机思想,而其火化的根本原因为壅怫闭郁。开通、散结是治疗火热病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包括凉散治热、清下去热、润燥去热、养阴退阳等。  相似文献   

4.
5.
王艳君 《河南中医》2008,28(1):41-42
阳气是一种营养物质,为机体功能活动的动力,它所呈现的是一种流动、弥散的状态,弥漫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发挥着温煦、推动、固护、防御、气化等作用。在病因的作用下,阳气即会呈现出病理状态,概括起来主要有阳虚、阳亢、阳遏三种形式。文中对其各自不同的成因、病理演变、证候特点、用药规律等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相似文献   

6.
简版:[摘要]中医学认为,阳入于阴是睡眠活动的本质,阳虚精神失养,阳不入阴是阳虚失眠的主要病机。天雄散以温阳、补阳、助阳、潜阳为主,兼涩精安神,其加减治疗阳虚精神失养、阳不入阴所致的失眠有显著疗效。笔者就阳虚失眠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要点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天雄散治疗阳虚失眠症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病机、中医体质、证型、治疗用药4个方面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阳虚之间的关系,认为阳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关联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始终,治疗上应时刻注意顾护阳气;预防上可以温阳行气为调理的基本原则,对延缓疾病进程、防止传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医认为,女性属于阴寒体质,不可食用大量凉食,如过多食用,体内就会有阴气侵袭,进而消耗阳气。阳气具有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气化温养等功能作用,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调和功能,转化为血液的生成及废物的排泄,女人一旦阳气不足,便会出现脾失健运,营血生化机能减退,轻则出现阴血不足,重则导致经脉瘀滞、孳生痰湿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以女性阳气不足的原因为切入点,详细探讨女性养好阳气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针引阳气的临床运用徐丽姜智浩主题词针刺,调动,阳气/应用“针引阳气”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仲景指出:“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又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严石林教授对阳虚失眠基本病机以及五脏阳虚皆可导致失眠的学术见解的阐释,提出阳虚是失眠的重要病机之一,并列举严老经典阳虚病案以佐其阳虚失眠辨证思路,为临床治疗失眠一症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冬至护阳气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古人认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和最重要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日“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民间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即从冬至算起,将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13.
曾亮  范宇鹏 《新中医》2018,50(12):264-265
抑郁症有着高患病率、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笔者以阳气和抑郁症临床表现为切入角度,认为阳气失运为抑郁症的重要病机,提出治疗应以温运阳气为法,从通阳开郁、补中升阳、温肾扶阳三个方面进行治疗,可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阳虚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帝内经》"积之始生,得寒乃成"和"阳化气,阴成形"的观点,认为阳虚、寒积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阳虚既是发病的内在条件,又是疾病过程中的一种病理表现而贯穿于恶性肿瘤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阳虚型心律失常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般资料本组心律失常病例共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23岁,其中60岁以上者15例,51岁至60岁者6例,41岁至50岁者4例,31岁至40岁者2例,21岁至30岁者5例。心电图诊断:室性  相似文献   

16.
《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二字冠以篇名之首,全篇从生理、病理、摄生等方面论述,意在重点阐述阳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为要其义有三:即营养物质,阳气所化;生理之火,温养诸脏,又可布精;固护体表,防御外邪.  相似文献   

17.
历代对消渴病机的认识,多以阴虚燥热立论,诸般变化,不外肺燥、胃热、肾虚,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所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此类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近代许多书籍教材,论及消渴,多偏执阴虚燥热之说,而滋阴清热一法,则成为消渴的唯一正治大法.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与肝脾阳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持久而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现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多年从事抑郁症诊治,2005年参与了国家973计划课题———“证候规范与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抑郁症证候要素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有畏寒  相似文献   

19.
<正>《黄帝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论,阐释了以阳为主、阴为从属的阴阳协调关系,后世医家对此多有发挥。我们临证发现阳气损伤的现象普遍,单纯实热证少见,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虚寒证较多见,故认为治疗外感内伤疾病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固护阳气、温通阳气、扶正祛邪。1固护阳气的内涵《黄帝内经》论述了阳气对于人体生命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20.
气虚与阳虚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宗仰 《中医杂志》1989,30(8):9-11
本文对当前虚证理论之紊乱,续作探讨,再对气虚与阳虚提出四点规范意见:一、气虚与阳虚宜严格区分论。指出两者为虚寒证之两个阶段,是虚证中寒性变化之枢机,须恪守辨证,不容混淆。二、气虚与阳虚涉功能物质论。对气虚本证与兼证作出初步分析,把过去气虚属功能衰退之“一义论”,补充为又属物质不足之“两义论”。三、气虚之理法方药观。提出气虚之主导病机为“气虚偏寒”,即偏于寒而尚未生寒。基本疗法以甘温益气为大法。并建议将杜仲、苁蓉、菟丝子、沙苑子、胡桃肉等十一种药物,列入补肾气药类。四、阳虚之理法方药现。提出阳虚之主导病机为“阳虚生寒”,以辛热还寒、甘热补阳为基本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