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亚芬  李献良  曹锐红 《中国医药》2011,6(11):1315-131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24h平均脉压(24 h mPP)结果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A组24 h mPP≥60 mm Hg(1 mm Hg =0.133 kPa) (n =45),B组24 h mPP <60 mm Hg(n =45).2组患者均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采用HD15100SONO-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24 h mPP、baPWV及ABI与IMT的关系.结果 A组24 h mPP为(65.4±6.6)mm Hg、B组24 h mPP为(51.3±5.0) mm Hg,A组的baP-WV高于B组[(1879±343) mm/s比(1667±32)mm/s]、ABI低于B组[(1.08±0.14)比(1.14±0.09)]、IMT值大于B组[(0.82±0.21)比(0.7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24hmPP、baPWV与IMT值呈正相关(r=0.461,P<0.01;r =0.402,P<0.01),ABI与IMT值呈负相关(r=-0.267,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24 h mPP、血糖、baPWV是影响IMT的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mPP、baPWV、ABI、血糖与IMT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早期预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将老年高血压患者251例按年龄段分为老年1组(60~69岁,n=50)、老年2组(70~79岁,n=88)和老年3组(≥80岁,n=113),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 老年3组高于老年1组(P<0.01),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1),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1和P<0.05)。3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8.00%、89.78%和92.04%。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老年3组显著高于老年1组(P<0.05)。表明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并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蔡秋玲 《河北医药》2016,(21):3221-322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负荷值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依据疾病类型患者分为2组,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n=30)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B组,n=30).应用ECG LAB HOLTER SYSTEM 7.0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和MGY-ABPI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组患者的24 hDCG和ABPM进行同步监测,对2组患者的平均STD、ST段压低持续时间、白昼和夜间的STD、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 h、白昼、夜间ST段压低发作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A组24h血压负荷值轻度、中度患者的STD均显著低于B组(P<0.05),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STD均显著低于B组(P<0.05),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24 h血压负荷值轻度、中度患者24 h、白昼、夜间的ST段压低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负荷值的增高会提升ST段压低程度及SMI发作频率,延长其持续时间,且舒张压比收缩压显著.  相似文献   

4.
曹荣  余振球  王容华 《中国医药》2012,7(7):816-818
目的 比较老年和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差异,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高血压科就诊的83例2周内未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60岁≤年龄<80岁患者40例作为老年组,18岁≤年龄≤30岁患者43例作为青年组.2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的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和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青年高血压组[(61±1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52 ±9)mm Hg,(0.44±0.07)比(0.37±0.06),(11±2)%比(8±2)%,均P<0.01];24 h平均舒张压和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青年高血压组[(79±10) mm Hg比(88±12)mm Hg,(69±8)次/mint比(74±9)次/min,均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主要以动态脉压增大和24h收缩压变异性升高为特点;而青年患者以24h平均舒张压升高为主.因此,临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不仅要有效降低平均收缩压水平,还要改善脉压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5.
王安之  向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33-293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眼底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监测其24h动态血压,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小动脉变化,分别观察不同水平的24h舒张压、诊所舒张压、脉压与眼底小动脉改变的关系.结果 124例患者中眼底正常29例(23.39%),Ⅰ级眼底改变69例(55.65%),Ⅱ级眼底改变16例(12.90%),Ⅲ级眼底改变10例(8.06%).24 h舒张压≥90 mm Hg组与< 90 mm Hg组、诊所舒张压≥100 mm Hg组与<100 mm Hg组、脉压≥50 mm Hg组与<50 mm Hg组眼底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程度与高血压病情密切相关,定期检测对预测心脑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艳萌  孙汉泽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59-2660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脑血管突发事件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35例高血压患者,其中32例发生脑血管突发事件设为观察组,103例未发生脑血管突发事件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为(152±10)mm Hg、舒张压为(93±11)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11)mm Hg、(80±9)mm Hg(t=-0.256、-0.198,均P<0.05);观察组白昼平均收缩压为(158±15)mm Hg、舒张压为(96±7)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7±13)mm Hg、(83±8)mm Hg(t=-0.325、-0.223,均P<0.05);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为(151±12)mm Hg、舒张压为(90±7)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14)mm Hg、(79±9)mm Hg(t =0.268、-0.166,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突发事件紧密相关,对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秀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94-269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4.2±11.2)mm Hg、(72.3±6.2) 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1±3.5)mm Hg、(85.2±8.0)mm Hg(t =2.983、2.763,均P<0.05);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x2=4.923、5.125、6.342,均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人群应用两种不同测量血压的方法 ,进行分析对比血压值的差异.方法 2 000例患者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把听诊器胸件分别放置于血压计袖带内和袖带外测量血压并记录.结果 正常血压组血压平均值袖带外118.7/75 mm Hg,袖带内113.2/71.3 mm Hg,高血压1级组袖带外144.8/84.3 mm Hg,袖带内140.4/82.3 mm Hg,高血压2级组袖带外157.8/95.9 mm Hg,袖带内149.3/92.9 mm Hg,高血压3级组袖带外181.5/110.6 mm Hg,袖带内178.6/114.3 mm Hg.结论 正常血压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袖带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袖带内血压(P<0.01,P<0.05),高血压3级组袖带内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曹琳  倪琦  陈芳  沈箐原  蒋金全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37-333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方法 以10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n=58)和非晨峰组(n=48),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比较两组CCA-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差别.结果 晨峰组CCA-IMT显著大于非晨峰组[(1.27±0.12)mm与(0.92±0.33)mm,P<0.05)];晨峰组Ⅱ级及Ⅱ级以上严重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72.15%与54.21%,P<0.01);CCA-IMT与年龄(r=0.288,P<0.001)、24 h平均收缩压(r=0.368,P<0.001)、晨峰血压(r=0.768,P<0.001)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符泉井 《中国医药》2011,6(1):37-3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氨氯地平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在应用氨氯地平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如2周内血压仍高,将氨氯地平改为20 mg/次.观察2组血压及TC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血压、TC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2组收缩压均达标[(135±7)mm Hg,1 mm Hg=0.133 kP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舒张压(80±4)mm Hg,对照组(63±5)mm Hg;观察组脉压(59±3)mm Hg,对照组(69±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分别为(4.98±0.34)mmol/L和(5.79±0.3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少,均不影响治疗,观察组未见肌痛、肌炎、ALT升高、肌酸激酶升高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降低血压的基础上能显著降低脉压差,不良反应轻微,有望成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重要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33-1034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42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测定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 收缩压由治疗前的(157.8±13.2)mm Hg降为治疗后的(129.0±14.2)mmHg(t =3.134,P<0.001),DBP由治疗前的(100.7±11.6)mm Hg降为(88.0±9.3)mm Hg(t=4.237,P<0.01).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在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肾脏损害方面有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12.
田颖  陆锐  董蕾  刘肆仁 《中国医药》2013,8(7):893-89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行24h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64例)和非斑块组(6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7例)和非冠心病组(49例),分别比较血压变异系数与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①颈动脉斑块组SBP平均值及变异系数与非斑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平均值:(145±15) mm Hg比(116±10)mm Hg(1 mm Hg=0.133 kPa),变异系数:(0.09±0.03)比(0.07±0.01),P<0.05],而组间DBP平均值及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SBP变异系数和DBP平均值与非冠心病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变异系数:(0.09±0.02)比(0.07±0.02),DBP平均值:(68±6)mm Hg比(71±6)mm Hg,P<0.05],组间SBP平均值及DBP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BP变异系数与冠心病相关(r=3.719,P=0.025).结论 血压变异系数尤其是SBP变异系数是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长明  陈美华  雷珊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72-2073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程序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127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4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程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肌酐、尿素氮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为(125.3±7.4)mm Hg、舒张压为(73.3±4.9)mm Hg、肌酐水平(80.9±8.8) mol/L、尿素氮水平(5.2±0.9) 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护理程序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并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动态血压对左房内径的意义.方法 将16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房内径扩大(LAE)组49例与非左房内径扩大(NLAE)组118例,对照组为健康检查正常者110例,经测定血ET、Ang-Ⅱ、动态血压参数、彩色超声心动图等进行比较.结果 (1)Age、Sex、BMI、cSBP、cDBP、HR、BUN、Cr、TG、ApoB、LDL-C、Glu、动态血压节律、血压水平分类在LAE组与NLAE组间齐同,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2)LAE组与NLAE组比较,超声左心结构各参数均显著增大(P<0.01)[RWT(49.17±11.23)%比(46.00±8.93)%(P<0.05)],Ang-Ⅱ(86.87±26.14)pg/ml比(85.93±22.40)pg/ml、ET(63.49±15.06)pg/ml比(59.90±12.82)pg/ml(P>0.05),nSBP(125.65±20.54)mm Hg比(118.92±18.54)mm Hg、nSBPL(54.33±33.43)%比(42.83±33.43)%、24hPP(58.73±15.41)mm Rg比(54.28±12.85)mm Hg、nPP(55.84±19.08)mm Hg比(50.32±15.27)mm Hg(P<0.05),EF(63.82±13.29)%比(64.48±11.56)%、E/A(1.05±0.38)比(1.06±0.52)(P>0.05).(3)相关分析:LAI与nSBP、nSBPL、24hPP、nPP相关系数分别为r=0.221、0.223、0.208、0.191(P<0.01),与Ang-Ⅱr=0.133(P<0.05)、与ET r=0.026(P>0.05)、与超声左心结构各参数均呈正相关(P<0.01)[与RWT r=0.147(P<0.05)],与EF、E/A呈负相关,系数分别为r=-0.089、-0.053(P>0.05).结论 ET、Ang-Ⅱ、动态血压对左房内径扩大起重要作用,而夜间收缩压水平、负荷和脉压是引起左房内径扩大的主要动态血压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创主动脉脉压(PP)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3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PP分为2组,PP≤60 mm Hg(1 mm Hg=0.133 kPa)180例(A组),PP>60 mm Hg 185例(B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测量主动脉血压.测定患者的体质量、空腹血糖、血脂、血尿素氮、尿酸和肌酐等指标,通过Cockcroft-Gault方程计算Ccr,对主动脉脉压与Ccr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1)A组年龄(60.29±9.13)岁,收缩压(122.37±16.69)mm Hg,脉压(47.17+10.75)mm Hg,B组年龄(61.62±9.17)岁,收缩压(157.05±20.12)mmHg,脉压(82.47±15.27)mmHg,以上几个指标B组均高于A组(P<0.05或P<0.01),而B组Ccr为(81.34±30.33)mL/min,低于A组的(98.38±30.82)mL/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1).(2)去除术中收缩压的影响,脉压与肌酐清除率的偏相关系数为-0.234(P<0.001),年龄与肌酐清除率的偏相关系数为-0.676(P<0.001),年龄与脉压的偏相关系数为0.237(P<0.001).去除收缩压和年龄因素的影响,脉压与肌酐清除率的偏相关系数为-0.104(P=0.045).结论:利用有创主动脉脉压测定预测患者的肾功能损害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6.
曹磊 《河北医药》2012,34(5):671-672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肺栓塞者肺动脉压力(PAP)的相关性.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 ELMA)检测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BNP.用超声心动图测量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PASP大小、有无肿动脉高压(PH)分为无PH组( <30 mm Hg)25例、轻度PH组(30~49 mm Hg)25例、中度PH组(50~69mm Hg)25例、重度PH组(≥70 mm Hg)15例,比较5组BNP水平.结果 肺栓塞PH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轻度、中度及重度PH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较无PH组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BNP与肺动脉压力增高的程度呈正相关(r =0.44,P<0.01).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压增高血浆BNP水平也增高,血浆BNP可作为判断PH形成和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甲状腺术后应用负压吸引球的引流效果.方法 将1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80例.A组术毕在伤口放置1条负压压力为(80±2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负压吸引球引流液体.B组术毕在伤口放置乳胶管接引流袋引流液体.观察两组引流状况,包括每日引流液体量、置管时间、切口感染和伤口积液.结果 A组24 h引流的液体量较B组多(P<0.01),置管时间较B组短[(24.0±3.6)hvs.(36.0±5.5)h,t=19.77,P<0.05,切口感染和伤口积液较B组少(1.25% vs.16.25%,x2=4.3,P<0.01).结论 负压吸引球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是颈部甲状腺手术后引流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华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298-1299,I000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动脉硬化、血压(BP)的关系,进一步阐明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101例MHD患者的血压(BP)、内膜-中层厚度(IMT)和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的患者透析后收缩压超过150 mm Hg,21%的患者舒张压超过90 mm Hg,与一般人群相反,BP和BMI之间存在负相关(r=-0.13,P<0.01).体质量不足(BMI <20)患者中的高血压患者超过了正常体质量(BMI 20.0 -27.5)和超重患者(BMI >27.5),分别为35% 、29%和20%.单因素回归分析示BP与BMI(r=-0.12,P<0.01)呈负相关,IMT与BMI呈正相关(r=0.411,P<0.05).结论 在持续性血透患者中营养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显著的相关性,BMI下降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关系,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前期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A;选取同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取同期血压正常的人7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血清中的uA水平、血脂水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A、B血清中的uA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C)、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间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患者血清中的uA水平、IMT与患者的血压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r=0.47、0.46,P<0.05);血清中的uA水平与IMT也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51,P< 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也同步增高,并会随着uA的不断升高,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也增高;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筛查及早期防治,这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坎地沙坦酯与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坎地沙坦酯与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研究方法.经2周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72例坐位舒张压在95~115 mm Hg之间的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入坎地沙坦酯4mg/d(n=36)或氯沙坦50mg/d(n=36).4周末.如坐位舒张压仍≥95 mm Hg,每日剂量加倍(坎地沙坦酯8mg/d或氯沙坦100mg/d),总疗程8周.结果 两组患者服药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经8周治疗,坎地沙坦酯组平均坐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15.0%与13.7%,在氯沙坦组分别为13.7%与14.0%.两药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坎地沙坦酯组75.0%,氯沙坦组71.4%,P>0.05).与坎地沙坦酯组不同,氯沙坦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在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中,坎地沙坦与氯沙坦同样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