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氧化应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氧化应激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立体定位仪 ,将 6-OHDA注入大鼠一侧纹状体内制备 PD模型 ,2周后观察动物的行为学改变 ,2个月后观察黑质纹状体等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检测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 (NO x)的含量的变化。结果 成功 PD模型鼠有 2 2只。光镜下 HE染色示模型组右侧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元受损 ,数目减少。模型组右侧黑质的 SOD的含量下降 ,MDA及 NO x含量明显升高 ,与左侧、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结论  6-OHDA纹状体内双靶点注射法是一种有效的制备 PD模型的方法。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内 SOD活性下降 ,MDA、NO x含量升高 ,氧化应激在 P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清楚,一般认为是由氧自由基、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所致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而细胞凋亡可能是这种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由于病人死后脑标本难以获得,因此建立帕金森病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 (PD)大鼠黑质多巴胺 (DA)能神经元和DA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制备部分损毁和严重损毁的PD大鼠模型 ,给两种模型口服不同剂量左旋多巴 /苄丝肼 3个月 ,通过观察大鼠旋转行为、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仪 (HPLC ECD)检测纹状体单胺类递质 ,研究左旋多巴对PD大鼠残存的黑质DA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1)左旋多巴对PD大鼠的旋转行为无明显影响 ;(2 )TH阳性细胞数损毁侧 /非损毁侧比值在左旋多巴喂药组和不喂药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3)在严重损毁组 ,大剂量左旋多巴使PD大鼠损毁侧DA和 3,4二羟基苯乙酸 (DOPAC)水平明显升高(P <0 0 1)。结论 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对 6 OHDA单侧损毁的PD大鼠残存的黑质DA能神经元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黑质注射脂多糖致大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下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黑质内注射脂多糖对黑质纹状体系统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 3组和对照组D ,取各组大鼠纹状体和黑质组织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 电化学法 (HPLC ECD)检测该部位的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 :A、B、C 3组纹状体、黑质部位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明显并持续降低 ,较D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纹状体、黑质部位 5 羟色胺含量仅有一过性变化。结论 :黑质内注射脂多糖能使纹状体、黑质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其中一种假说是推测某种我们尚不知道的内源性和(或)外源性的神经毒性物质通过产生过量的自由基,使得氧化反应增强,最终导致了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如果存在这种或这些神经毒性物质,就应  相似文献   

6.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 ,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α synuclein、硫磺素T(thioflavinT)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情况。结果 经鱼藤酮处理 2 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 ,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 ;随着鱼藤酮浓度或作用时间增加 ,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活力在浓度为 10nmol/L鱼藤酮作用 2 4h时即出现明显下降 ,吸光度A570 值为 0 4 15± 0 0 13(P <0 0 5 ) ;可见Annexin V呈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 ;凋亡率在 5nmol/L为 7 35 %± 0 5 2 % (P <0 0 5 ) ,在 10nmol/L为 13 30 %± 1 80 % (P <0 0 1) ;细胞内出现α synuclein和硫磺素T双标染色呈阳性的蛋白聚集。结论 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可诱导出现细胞凋亡并出现类包涵体 ,表明鱼藤酮可能通过影响α synuclein的代谢而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酶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将凝血酶注射人大鼠黑质,采用尼氏(Nissl)染色、酪氨酸羟化酶(TH)及特异性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3)单克隆抗体(OX-42)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凝血酶注射人大鼠黑质后不同时间点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凝血酶注入黑质4h后小胶质细胞开始呈现“灌木丛样”或少量呈现阿米巴样;12h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且绝大部分呈现阿米巴样;24h已完全激活,“阿米巴样”细胞达高峰;3d维持高峰;14d后小胶质细胞染色变淡,体积变小,阿米巴样细胞数目下降。TH阳性细胞数在第3d开始下降,第7d有大量的TH阳性细胞丢失,与对照侧相比下降达约53%(P〈0.01),高倍镜下可见胞体皱缩、突起明显缩短或减少,14d时细胞数下降至21%,30d时约为12%(P〈0.01)。结论凝血酶对DA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损毁作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先于DA能神经元变性,其活化可能参与DA能神经元变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与星型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黑质内立体定位注射LP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星型胶质细胞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以及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结果:星型胶质细胞在LPS注入黑质6h后表达增加,2周时达到高峰,4周时开始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H阳性细胞数在2周时开始下降,4周后达到最低,2、4、6周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先于DA能神经元变性,在黑质炎症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MPP+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多巴胺及胆碱摄取能力、多巴胺含量变化及细胞形态的改变等,研究MPP+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探讨利用MPP+建立体外PD细胞模型的可能性及实际意义.方法:用孕14天Wistar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取胚胎,按本室常规方法分离培养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培养至第7天后将不同浓度的MPP+加入培养有神经元的培养基中,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1μM,1μM,10μM.分别测定不同时相点[3H]多巴胺和[3H]胆碱摄取能力及细胞内多巴胺含量变化,并进行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MPP+浓度为0.1μM、1μM和10μM时,其[3H]多巴胺摄取力分别是为6.2±0.7、5.9±0.5、5.4±04,较之对照组100±1.7的结果看,MPP+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多巴胺摄取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3H]胆碱摄取力其值为98±3.1,较之对照组100±2.4,差异不显著,说明MP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胆碱摄取力无抑制作用(P>0.05).另一个有趣的结果是胶质细胞的存在对MPP+的作用有明显影响,未抑制胶质细胞组其作用明显强于抑制胶质细胞组(P<0.05);同时MPP+使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P<0.05);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MPP+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多巴胺摄取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使多巴胺的摄取降低,而且细胞内的多巴胺含量也显著减少,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也支持这一结果.MP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胆碱摄取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提到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我们就会想到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人们最初是先认识了PD,而后在对其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中,才开始慢慢解开DA能神经元的神秘面纱,并确立了DA能神经元在PD发病机制的中心地位。近年来,人们对PD的治疗逐渐倾向于神经保护治疗,除了保护DA受体、抑制DA降解及干细胞替代治疗等,保护DA能神经元是关键措施。本文先简单介绍DA能神经元的解剖生理基础,并就目前DA能神经元保护的热点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99mTc-Annexin V检测早期凋亡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与凋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结合特性,探讨使用凋亡显像剂99mTc-Annexin V早期活体显像诊断帕金森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处理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以诱导其凋亡(PC12 0~200 μm/L, SH-SY5Y 0~500 μm/L),FITC -Annexin V及碘化吡啶(propidiumiodide, PI)双染进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以99mTc-Annexin V与凋亡的细胞进行饱和结合实验及细胞摄取实验,研究凋亡细胞与Annexin V的亲和力及其摄取99mTc-Annexin V的动力学.结果 MPP+可诱导PC12细胞及SH-SY5Y细胞发生凋亡,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凋亡细胞可特异性与99mTc-Annexin V结合,亲和力可达(7.16±1.78)nmol/L,每个凋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的结合位点可达到(179±33)fmol/106cells (PC12)及(220±26)fmol/106cells (SH-SY5Y),且神经元的凋亡水平与其膜结合的99mTc-Annexin V放射性强度有相关性(P<0.001).结论 凋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与99mTc-Annexin V有高度亲和力,其所结合的99mTc-Annexin V放射性强度与细胞的凋亡水平相关,99mTc-Annexin V可用于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12.
百草枯致小鼠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百草枯致小鼠黑质细胞死亡的方式及神经毒性机制。方法:C57BL小鼠口服百草枯不同时间后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及TUNEL法、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检测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现象。结果:TH免疫组化及TUNEL双标染色检查示C57BL小鼠暴露于百草枯后2周后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即有凋亡样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小鼠于暴露百草枯1个月时凋亡细胞数最多,与对照组相比,P<0.001;2个月时有所减少,但仍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暴露于百草枯一定时间后可引起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凋亡,这可能是百草枯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脂多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对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损毁作用,探讨免疫机制与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LPS注人大鼠单侧黑质后分别于注射后2、3、4周经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动物旋转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法(high performane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纹状体和黑质部位DA等单胺类递质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数;采用尼(氏)染色(Nissl)观察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以双重免疫酶染色法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iNOS)合成。结果大鼠单侧黑质注人LPS后2、3、4周,以阿朴吗啡诱发大鼠均出现旋转行为,其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DA及其代谢物含量降低了30%~70%,注射侧的黑质TH阳性细胞数减少,尤以3周和4周为甚.尼(氏)染色和双重免疫酶染色法也分别显示LPS注射侧小胶质细胞活化,同时伴有iNOS合成的增加。结论LPS对DA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损毁作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释放的NO有可能参与该细胞死亡,提示免疫机制与PD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对帕金森病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帕金森病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ABC)法计数酪氨酸羟化酶(TH)的阳性细胞数,用TUNEL法观察每视野下凋亡细胞的数目,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正常雌性小鼠造模(A)组比去势后造模(B)组中只给予生理盐水(B1)组、造模后去势(C)组中只给予生理盐水(C1)组的TH阳性细胞数目多,凋亡细胞数目少(P<0.05);B1组与C1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2组(B组中给予雌激素组)比B1组及C2组(C组中给予雌激素组)比C1组TH阳性细胞多,凋亡细胞数目少(P<0.05).结论雌激素对帕金森病具有保护作用和损伤修复作用,且与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PTP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规律。方法:采用慢性MPTP处理(30mg/kg/d×7)的模式,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改变和凋亡情况。结果:慢性MPTP处理过程中,小鼠黑质TH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于MPTP注射第3天开始出现凋亡细胞,第8天达到高峰。结论:采用慢性MPTP处理的模式,可诱导小鼠黑质神经元凋亡;在这类模型中,细胞凋亡是MPTP发挥神经损害效应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本试验通过PD大鼠模型,采用行为学观察、TUNEL法、HE染色、Nissl染色及电镜方法,观察模型成功后1d、7d、14d PD大鼠行为、形态学变化。结果 PD大鼠旋转圈数无明显变化,凋亡细胞、尼氏细胞逐渐减少,超微结构损伤逐渐加重。结论 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有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Summary One of the problems in treating Parkinson patients is the so called off-effect which occurs after long term treatment with L-DOPA. Off-effects are characterized by severe rigor and akinesia. Increasing dosages of L-DOPA and decarboxylase- or monoaminooxidase-inhibitors do not improve these symptoms. Intravenously applied iron-in form of a ferri-ferro-complex-exhibited a considerable benefit for all patients treated so far. They regained a remarkable mobility. Their disability score dropped from up to 90% down to 30%. The effect of iron is dosage-dependent and lasts 24 to 48 hou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百草枯对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是否具有选择性。方法: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DAT和VMAT2在不同脑区的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两者的比值,采用细胞计数观察百草枯干预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结果:在黑质部DATmRNA和VMAT2mRNA的比值最高;在红核和下丘脑室旁核区域DATmRNA与VMAT2mRNA的比值和黑质部相比较低(P<0·01)。百草枯干预后黑质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37·7%;红核和下丘脑室旁核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别减少12·2%和13·1%。结论:百草枯对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具有相对选择性,其原因可能与黑质部DATmRNA和VMAT2mRNA的比值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