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分布构成特点,为进一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防治和康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线索调查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年4-9月对甘肃省内常住居民按照村、居委会、小区逐个摸底和排查,以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为诊断标准对排查出的疑似患者进行确定诊断,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5年9月30日,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确诊病例共47 215例,时点患病率为1.832‰,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1.339‰,各类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 928.571,P=0.000);农村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2.483‰)高于城市地区(0.803‰)(χ2=9 441.793,P=0.000);总体上,男性患病率(1.877‰)高于女性(1.784‰)(χ2=30.250,P=0.000),其中男性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病率均高于女性(χ2=326.274,P=0.000; χ2=120.624,P=0.000),而女性双相情感障碍和分裂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χ2=24.590,P=0.000; χ2=30.218,P=0.0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46~55岁年龄段(27.1%),多为汉族(94.6%)、小学以下文化程度(44.1%)、已婚(55.9%)、农民(79.5%)。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治疗重点,同时应针对不同人群特征采取不同的管理治疗措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政策帮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郑州市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现状, 探讨影响居民态度的相关因素, 为深入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15岁居民37 201人进行个人基本信息和精神疾病态度调查。结果 郑州市居民对精神疾病态度的总得分为(37.30±4.84)分, 仅31.40%的居民持正性态度;城市居民对精神疾病态度得分为(36.68±4.72)分, 低于农村居民的(37.43±4.5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9, P<0.01);“686”项目区居民得分为(38.14±5.03)分, 高于非“686”项目区居民的(37.47±4.6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3, P<0.01);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或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分别为(37.24±5.01)、(37.36±4.67)、(37.43±4.65)、(37.02±4.8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 P<0.05)。结论 郑州市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持正性态度的比例较低, 并且受地区差异、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15 ~ 69岁居民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流行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深圳市73个社区,共8 751名15 ~69岁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测定.结果 深圳市15 ~69岁居民TC、TG、HDL-C水平分别为4.86,1.57和1.23 mmol/L;TC和TG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P<0.05);血脂异常患者3 568例,标化患病率38.08%,其中高TC、高TG和低HDL-C患者1 621,2 461和920例,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7.22%,25.72%和10.65%,深圳市居民血脂异常类型主要为高TG型;血脂异常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高TC和高TG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P<0.05),并具有阶段性特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血脂异常患者中有聚集现象.结论 深圳市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控制人群血脂水平,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中老年居民骨关节炎流行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40岁及以上居民骨关节炎(OA)的患病情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OA的患病率,分析OA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部分市县848名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骨科体检并拍摄x线片。结果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42.0%,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关节炎患病率也随之增高(X2=62.25,P〈0.001);城市居民颈椎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X2=7.79,P=0.005),而腰椎患病率低于农村居民(x2=9.05,P=0.003);女性膝关节和手关节患病率均高于男性(X2=8.30,P=0.004;x2=4.29,P=0.038);体质指数(BMI)正常、超重、肥胖者的患病率呈递增趋势(X2=10.93,P=0.012);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OA的患病率均比非患者的患病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04,P〈0.001;X2=21.67,P〈0.001;X2=22.77,P〈0.001;)x2=27.39,P〈0.001)。结论四川省中老年居民OA患病率较高。年龄、性别、地区、BMI、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是OA患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辽宁省城乡18岁以上居民精神疾病患病率水平和分布特征,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在省内6个市县开展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7200户居民参加调查。以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量表1.0版(CIDI 1.0)为调查量表,采用WHO-CIDI 1.0软件按DSMⅢ-R标准作出各类精神疾病12月患病诊断。采用SPSS 11.5软件计算各种疾病的12月患病率,以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方式,选取6个区县共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圈层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管理患者肇事肇祸率及管理患者体检率等指标有较大差异。结论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理的规范性方面普遍好于乡镇卫生院,但乡镇卫生院在工作总量和工作的扎实程度上好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一、三圈层工作开展情况好于二圈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15岁居民各类精神疾病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 2007年7-12月在广西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6 000名≥15岁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以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完成调查4743人,总调查完成率79.05%;广西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居民精神疾病总时点患病率分别为:苗族11.12‰,侗族41.06‰,瑶族29.11‰,仫佬族34.11‰,毛南族29.51‰;总终生患病率分别为苗族12.13‰,侗族42.03‰,瑶族29.11‰,仫佬族39.96‰,毛南族29.51‰;各少数民族居民精神疾病主要为酒精依赖、抑郁和精神分裂症;各少数民族居民精神疾病总终生患病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疾病已成为广西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情况。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培训考试、查看资料、填写表格等方式,接种率调查方法按照《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调查方案》要求开展入户调查。结果我区适龄儿童BCG、OPV、DPT、MV单苗接种率和“四苗,,接种率分别为99.5%、99.8%、99.7%、99.4%、92.1%,HBV免疫接种率为99.8%,全区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素质较高,部分接种门诊面积较小。结论我区免疫接种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流动儿童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天津市某城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10000户,共25606人。结果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2.91%;女性(33.51%)高于男性(32.28%)(X2=4.033,P〈0.05)。18岁以上人群前6位的慢性病种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颈椎病及慢性胃炎,患病率分别为20.29%、7.26%、7.19%、1.48%、1.02%、0.72%;60岁以上人群前6位病种与18岁以上人群相同,但患病率显著增高,分别为42.98%、17.94%、15.89%、4.01%、1.31%和1.24%。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引入方程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缺乏主动锻炼、静坐、超重/月巴胖、口味重、奶及奶制品、喜食熏制品、水果摄人等。结论天津市某城区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60岁以上患病率较高,慢性病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与管理才能起到良好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阜新市城市18—65岁人群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量表(CIDI1.0)对阜新市2724名18-65岁城市居民进行了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调查的应答率为80.14%。各类精神疾病总的2周、12个月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6.39%,9.06%和13.71%。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的终身患病率分别为4.36%,7.86%和4.80%,终身患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场所恐怖(3.81%)、特殊恐怖(3.70%)和重性抑郁(3.67%)。男性的焦虑障碍患病率低于女性(OR=0.63,95%CI为0.45—0.88),酒精使用障碍高于女性(OR=12.33。95%CI为6.17.24.63)。离婚者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的患病率均升高。结论精神疾病已成为阜新市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10所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10所二甲及以上医院术后住院患者进行24 h现患率调查,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分布,明确主要病原菌和围手术期用药情况.结果 共调查1088例外科术后患者,手术1107例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5例、26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2.3%、例次感染率2.35%;26例次手术部位感染中,表浅切口感染占76.92%,深部切口感染占19.23%,器官/腔隙感染占3.85%;手术部位感染与切口、手术类型、术前感染情况密切相关(P<0.01);手术部位感染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烧伤科、骨科和普外科,肠杆菌科是主要病原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前使用率为58.50%,术后使用率>99.34%.结论 初步揭示了该地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调查上海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门诊就诊者人格病理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设抽样点,对就诊于精神科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的3075例就诊者进行随机抽查.以DSM-Ⅳ为诊断标准,以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为人格障碍筛查工具进行初筛,对筛查阳性者应用轴Ⅱ人格障碍临床访谈(SCID-Ⅱ)进行临床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人格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所有就诊者中,自评的人格障碍检出率为71.3%,经临床医生结构式访谈后确认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共计982例(31.9%).低年龄群体(OR=1.8,95%CI:1.5~2.1)、未婚或离异者(OR=1.6,95%CI:1.4~1.9)、心理咨询门诊患者(OR=1.2,95%CI:1.1~1.3)、心境障碍和神经症性障碍患者(OR=1.7,95%CI:1.4~2.0)中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比例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小、童年时并非由父母抚养以及病前性格内向是人格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人格障碍在精神卫生服务的对象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就诊于心理咨询的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中,提示需要对该群体的人格病理进行积极的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各类精神障碍现患率及分布特点,为制定辽宁省精神卫生规划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7个地级市随机抽取24000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3组,由精神科医生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CID-I/P)依次对100%、40%和10%的3组调查对象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有效调查19733人(82.22%),其中精神障碍的总现患率(最近一个月)为14.05%,女性12.93%,男性15.47%;城市人群13.04%,农村人群14.83%;30~50岁及>60岁年龄段是多种精神障碍的高发年龄;心境障碍(4.57%)、焦虑障碍(3.63%)、物质使用障碍(2.29%)是3个最常见的疾病诊断组,酒精使用障碍(2.29%)、抑郁障碍(2.28%)是患病率最高的2种精神障碍。结论 辽宁省精神障碍的现患率较高,精神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公共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现状,为制定相关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结合2011年7月启动的广州市百名心理医生进社区活动项目,在辖区内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560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0.14%,男女性居民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8.24%和7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居民答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居民答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越秀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达到国家精神卫生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孙玉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8-979
聊城市1984年与1994年两次参加山东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均在框架区内统一抽取莘县、阳谷、茌平县3个调查样本,两年分别调查6218人和4836人.本次抽样调查为WHO在山东省实施的精神卫生流调项目的一部分,旨在了解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水平、分布特征、致残情况,为制定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综合评价方法在严重精神障碍监测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分析方法评价深圳市2013年11月~2014年10月,A、B、C、D、E、F、G、H、I区精神障碍监测质量;将TOPSIS法分析结果与各区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OPSIS分析法的排序结果显示A区监测质量最优,F区监测质量最差,其他区的排序依次为B、C、D、I、G、E、H区;TOPSIS排序结果与实际工作情况有相关性(r=0.58,P<0.001).结论 TOPSIS法评估结果反映了工作实际情况,能够应用于评价严重精神障碍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辽宁省18岁以上人群各类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量表1.0(CIDI1.0)对全省6个市县13358名18~65岁居民进行了入户面访调查。结果重性抑郁、心境恶劣、双相情感障碍及情感障碍合计的年标化率为1.54%,0.91%,0.09%和1.96%;终生标化率为2.22%,1.57%,0.14%和2.93%。重性抑郁和心境恶劣患病率女性(3.35%,2.45%)高于男性(1.80%,1.26%,RR=1.76,95%CI:1.40~2.23;RR=1.81,95%CI:1.37~2.38);城市(3.14%,2.28%)高于农村(2.19%,1.56%,RR=1.62,95%CI:1.24~2.13;RR=1.50,95%CI:1.10~2.05)。情感障碍与焦虑和酒精使用障碍的终生共病率分别为41.96%和10.87%。结论辽宁省居民重性抑郁、心境恶劣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接近GBD2000对我国估计的水平。情感障碍与焦虑和酒精使用障碍的共病普遍存在,抑郁等情感障碍已经成为常见病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While youths are increasingly diagnosed with serious psychiatric disorders,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hey conceptualize their own problems or the impact of mental illness labels on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se are matters of great concern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vulnerability of young people to stigma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fear of labels or anticipation of stigma are common barriers to adolescents' ongo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This study uses mixed-method interviews with 54 US adolescents receiving integrat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a mid-sized mid-Western city to examine: (1)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use psychiatric terms to refer to their problems (“self-label”), and (2)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olescents' self-labeling and indicator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elf-esteem, mastery, depression and self-stigma). Associations between self-labeling and perceived negative treatment by others (public-stigma), clinic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are explored to identify which adolescents are more likely to self-label. Based on Modified Labeling Theory [Link, B., Cullen, F., & Struening, E. (1989). A modified labeling theory approach to mental disorder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4(3), 400–423.] and Thoits's [(1985). Self-labeling processes in mental illness: The role of emotional devi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2), 221–249.] work on self-labeling, it was expected that many youth would not self-label and that self-labelers would demonstrate poore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s expected,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only a minority of adolescents ‘self-labeled’. Most conceptualized their problems in non-pathological terms or demonstrated uncertainty or confusion about the nature of their problems. Adolescent who self-labeled reported higher ratings on self-stigma and depression, and a trend toward a lower sense of mastery, but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with self-esteem.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s were correlated with a greater propensity to self-label including: more perceived public-stigma, younger age at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and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knowledge about the variation of adolescents' experiences with stigmatizing labels and their impac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