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ABO血型抗原减弱所导致的疑难血型进行原因方面的研究分析,并且讨论对ABO血型的鉴定方法。方法:对自2010年4月~2011年10月来某院进行治疗的25例ABO血型鉴定困难的疑难血型患者,进行吸收放散、正反定型以及唾液ABH血型物质的检测。在对ABO血型进行鉴定的过程中,将红细胞A型抗原减弱作为例子,在检测其它方面时,检测方法都一样。结果:正反定型检测方法都显示出患者的A抗原减弱,并且伴有低效价抗-B。结论:ABO血型减弱是造成患者出现疑难血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临床输用血病人RhD血型的检测,以探讨输前RhD阴性血型筛检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血清学微孔法,对1004例输用血病人ABO血型检测同时,进行RhD血型检测。结果 共检出RhD阴性病人7例。ABO血型分布;A型1例,B型4例。O型1例,AB型1例,成功的为病人提供了ABO同型的RhD(-)血,避免了RhD(-)病人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结论 实验证明,输用血病人输前RhD血型检测为临床输血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床血型鉴定不相符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旺 《海南医学》2010,21(23):119-119,118
血型鉴定及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而错误血型的血液一旦输入,则直接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笔者对患者输血做交叉配血前复检血型,发现16例血型鉴定不相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人群血型及血型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ABO血型正定型,反定型及RH(D)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法.筛查出的RH阴性标本,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以排除Du型.结果 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 28.18%,B 26.37%,O 38.91%,AB 6.54%,RH(D)阴性者占献血人群比率为0.26%.结论 本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阴性(D)血型占人群中的比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阴性占0.2%~0.5%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姚中吉  陈海波  黄颖  杨达刚 《海南医学》2013,24(18):2695-2696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潜在输血患者ABO血型和RhD血型分布,引导采供血机构合理组织采集血液,满足临床用血需要。方法采用西班牙Diana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对我院49 412例住院患者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分析。结果 O型血占42.79%,B型血占26.90%,A型血占24.63%,AB型血占5.68%,RhD阴性为0.31%。结论通过对我院具有潜在输血需求的部分住院患者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分析,对于我省血液中心合理组织血液,避免血液浪费,最大程度利用血液资源治病救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血型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7 541例无偿献血者血型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型仪进行血型检测及分析。结果:ABO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99.94%,Rh D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100%。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可用于血站血型检测。  相似文献   

7.
孟买血型属人类罕见血型,因1952年在印度孟买市首次发现而得名。孟买血型在我国极其稀有,有这种血型的人在全国所占的比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国内仅有约30例报道。该血型的特点是:红细胞上无A、B、H抗原,唾液中缺乏A、B和H血型物质,血清中除有抗A和抗B抗体外,尚有抗H抗体。由于孟买型血清中存有抗H抗体,因而给该血型患者临床输血带来很大的困难,如需输血,多主张同型输血或自身输血。但孟买血型须与类孟买血型相鉴别:类孟买血型的特点是:有一对调节基因ZZ,部分抑制了H基因在红细胞上形成H抗原的作用,但不影响唾液中H物质的合成。唾液中ABH物质的分泌受控于Se基因。红细胞上少量的H抗原可全部被A或B基因的作用转化为A或B抗原。因此,类孟买血型的红细胞上一般查不到H抗原,而只有少量A或B抗原。进行血型检测时,起初会表现为O型特征,而大约三小时左右会出现原本抗原与相应抗体间的现象而表现出本身血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型及血型物质转变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输血.方法 对17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移植后红细胞、血小板输注量,移植后植活时间、RBC生长周期及完全转型时间;抗原抗体转换期及转换后血型抗原和抗体效价,比较ABO主侧不合、次侧不合、主次侧均不合患者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并观察唾液血型物质的转换情况.结果 移植后患者血型均转换为供者血型,ABO主侧不合者移植后原抗体减弱后逐渐消失;ABO次侧不合者和ABO主次侧均不合者移植后抗体效价减弱,维持较低水平不变;唾液血型物质长期不变.结论 对AB0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输血,应根据ABO血型抗体效价选择合适血型的血液制品,对临床疑难血型鉴定,应考虑是否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选用不同的辅助血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分析及血型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因罹患白血病而造成患者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确定白血病患者的血型鉴定方法,以降低白血病患者血型鉴定发生错误的机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一例出现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减弱的白血病患者进行ABO血型抗原的血清学正反定型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结果:该例白血病患者为A抗原减弱且抗B水平下降,最终ABO血型鉴定为A型。结论:采用血清学正反定型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的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对ABO血型抗原减弱的个例进行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克曼全自动血型仪PK7300使用抗-A、抗-B及抗-D抗血清试剂不同配制比例对正定型血型及Rh血型的影响,并验证血型仪性能。方法配制不同比例的抗-A、抗-B及抗-D稀释抗血清在血型仪PK7300检测110例已确定血型标本,抗血清原液:盐水配制比例为原液;1∶20;1∶40;1∶60;1∶80;1∶100;1∶120,根据血型符合率分析其不同比例的抗血清试剂在血型实验的效果;统计分析已确定血型标本100例采用不同孵育时间20、30、40、50、60 min时的实验情况;统计分析2016—2017年ABO亚型及Rh阴性检测数据。结果不同配制浓度抗血清(原液~1∶120)在PK7300测试中,ABO及Rh血型符合率均为100%;孵育时间为20、30、40、50、60 min时ABO血型符合率分别是28%、77%、99%、100%、99%;2016—2017年在血型仪PK7300检测正常情况下正反不一致血型84例,全部确认为ABO亚型,2825例Rh阴性可疑结果中确认Rh阴性2733例,RhD变异型92例。结论本实验室血型仪PK7300使用抗血清原液:盐水配制比例为1∶40以及孵育时间为60 min效果满足实验需求;ABO亚型血型和Rh阴性血型能在血型仪检测中有效发现,检测可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测HLA、ABO、MN和Rh血型,共进行父子关系认定16例。在不能排除的8例中,HLA检测所得的父权概率最低为90.52%,最高达99.8%,远高于其他三个血型系统。在通过HLA检测排除的8例中,ABO、MN和Rh检测仅能排除其中部份案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的ABO血型基因,分析ABO表型相同输血中ABO基因型的错配输血几率。【方法】 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检测ABO血型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学对ABO血型表型的一致率;统计各ABO等位基因及各ABO基因型的频率;并分析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输血时,ABO基因错配输血几率。 【结果】 血清学与PCR-SSP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的ABO表型识别的一致率为100%。PCR-SSP技术检测出患者中常见ABO基因5个(O1、O2、A1、B1及A2)以及ABO基因型16个(O1O2、O1O1、B1O1、A1O1、A1O2、B1O2、O2O2、A1B1、A1A1、B1B1、A2O1、A2O2、A2B1和A1A2),而血清学仅能识别ABO表型。潜在输血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随机输血中,与供者之间ABO基因型的错配率分别为:A型65.98%,B型57.39%,O型56.95%,AB型22.55%。 【结论】 PCR-SSP能识别ABO基因型,不仅可以作为血清学的有力补充,而且可能揭示输血治疗中不明原因的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原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并分析3例疑难ABO血型红细胞抗原及血清抗体的特异性。方法:运用PCR-SSP方法对3例患者ABO血型抗原进行基因分型;运用血型血清学技术对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ABO血型基因分型分别为A/O、O/O、O/O。结合血型血清学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血液制品。结论: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弥补了血型血清学方法的一些不足,运用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解决血清学方法难以鉴定的血型抗原。  相似文献   

14.
刘炜 《中国现代医生》2014,(22):142-144
目的 评价国产和进口微柱凝胶卡鉴定婴幼儿ABO及RhD血型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和进口血型鉴定卡对早产儿、足月新生儿、血液病患儿及其他患儿进行A抗原、B抗原以及D抗原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情况以及凝集强度.结果 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与进口血型鉴定卡对婴幼儿ABO和RhD血型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微柱凝胶卡鉴定结果与进口微柱凝胶卡相似,并且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发生与ABO血型抗原分布关系.方法 以912例壮族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以749例壮族妇科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进行ABO血型表现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分析.结果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与ABO血型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癌、卵巢肿瘤及子宫肌瘤的发生与ABO血型无显著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ABO血型与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疾病关联分析方法对HBsAg和,抗-HCV阳性献血者与同期健康献血者的ABO血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O血型与HBsAg和抗-HCV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ABO血型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ABO血型分布特点及其与HBV感染模式和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BORhD血型定型试剂卡对435例PHC患者进行ABO血型鉴定,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 assay,CMIA)检测HBV感染各项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对HBV-DNA进行定量测定.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本地区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计算其ABO各血型分布比例.结果 435例PHC患者中,ABO血型分布为A型>B型>O型>AB型,对照组ABO血型分布为O型>A型>B型>AB型;患者不同HBV感染模式与各血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A型和AB型PHC患者其HBV-DNA定量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BO血型与PHC的发生以及HBV病毒载量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孕母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O型孕母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122例产前检测O型母亲的血型抗体效价,新生儿出生时做血型血清学检查,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综合评价产前检查孕母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结果 孕母的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溶血病有显著相关性(r=0.385).血型抗体滴度愈高发生溶血病的机会愈大(P<0.01),同时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血红蛋白下降有关(r=0.563,P<0.01),并且滴度愈高新生儿24 h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愈明显(P<0.01).结论 孕母血型抗体的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有明确监测作用,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以羊水细胞进行胎儿ABO血型基因分型及其可行性分析。方法妊娠16周孕妇抽取羊水,从羊水细胞中提取DNA,采用PCR-SSCP技术,通过PCR反应,特异性扩增ABO基因片段,用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SSCP硝酸银染色,PCR产物直接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鉴定ABO血型基因型。结果15例高抗体效价的O型孕妇中丈夫A型的9例,B型5例,AB型1例,胎儿羊水细胞基因定型血型与末梢血血型吻合。结论通过羊水细胞,采用PCR-SSCP技术,进行胎儿ABO血型基因定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与ABO血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80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夫妇二人)为实验组,210对顺娩健康活婴者(夫妇二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按夫妇ABO血型是否相容分为ABO血型相容和ABO血型不相容两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夫妇ABO血型相容有264对,占38.8%,ABO血型不相容有416对,占61.2%;对照组中夫妇ABO血型相容有102对,占48.6%,ABO血型不相容有108对,占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夫妇ABO血型不相容与反复自然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