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心理解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大学生一般指家庭经济困难、基本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难以得到保障的学生。“心理贫困”是指主体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贫困”并不是贫困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现象,只是他们作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5%,其中73%的贫困生对生活现状不满意,64%的贫困生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5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倾向。近年来在校学生有极端行为的人数,贫困生占65%以上。对贫困大学生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值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和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2.
孙英梅 《健康研究》2009,29(1):67-69
贫困大学生是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等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探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寻找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方法。方法 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统计得出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9个方面的因子和均分,以及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分析研究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很高: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男、女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结论 家庭贫困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贫困甚至比学业受挫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还大,应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英明  朱莉 《中国校医》2005,19(5):500-501
现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给高校教育带来深刻影响.据国家教委1989年的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占20.23%.在我校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亦不在少数,尤其贫困大学生居多.从2002年到2004年期间,在我校02、03、04届学生中,先后3次以发放试卷的形式,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障碍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校贫困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占在校贫困大学生总数的59%,问题相当严重,是帮扶的重点人群,从贫困大学心理障碍的调查发现,影响特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贫困的压力和大学生丰富多彩生活的消费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的能量和营养素(膳营养素、营养制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摄入量,判断机体营养健康水平,为大学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189名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5人,女生104人;采用问卷调查及膳食调查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健康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贫困大学生膳食主要以谷物为主,鱼虾类、水果、奶类、蔬菜、肉类和蛋类明显少于参考摄入量标准,尤其是钙、锌和V-C的摄入量仅占参考摄入量的1/3。贫困大学生牙龈出血率为56.61%,口腔溃疡发生率为46.03%,皮肤粗糙出现率为33.33%,视力不良率为80.42%。结论贫困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不合理,应加强贫困大学生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善贫困大学生膳食营养,从而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西安市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现状,教育和引导贫困大学生建立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使其能够自主防御和处理心理重负。方法 利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行调查。结果 在面临心理压力时,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贫困大学生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与其心理健康发展形成非良性循环,应从多方面帮助其建立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通过对高等医学院校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的对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全面促进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高等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与学习成绩三者的关系。方法以吉酋大学312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组,相对应的32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远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贫困大学生不同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92-1894
探明高校贫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随机选取的江西省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各1 000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15.42%,10.54%x2=9.91,P<0.0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量表的组织风格、社交能力、社会资源等维度上的得分与非贫困生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1,1.87,0.62,P值均>0.05),但在自我效能、家庭凝聚力及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t值分别为2.64,4.10,2.06,P值均<0.01).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但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总分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具有较高自杀意念,但也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有助于达到对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比例约占30%,而在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为此,教育部和各高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保障。然而,就在全社会关注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一种新的“危机现象”悄然而生,他们又面临着“心理健康”危机。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贫困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为社会各界关注.文章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学院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医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各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玉娥 《中国校医》2006,20(5):543-544
近几年贫困大学生因凶杀、自杀事件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存在心理障碍的贫困大学生在高校比较普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大学生中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有统计结果表明贫苦大学生中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占贫困生总数的80%之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青海省西宁市的60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PHI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脱离现实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贫困大学生EPQ测评结果同非贫困生比较结果显示,在神经质、精神质和自我掩饰3个人格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其人格特征等因素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特点,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首字母偏好测验编制姓氏偏好测验.随机抽取某大学105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姓氏偏好测验与生日数字偏好测验相关较高(r=0.938,P<0.01).3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98(P<0.01);贫困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存在微弱正相关(r=0.027,P=0.622).结论 可利用贫困大学生的高内隐自尊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理压力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大学阶段学生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同学在压力面前可能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患。大学生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目前已占大学生总数的10%~15%。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化的变迁以及环境的迅速变化,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和压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和人际交往障碍也日益显现出来。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因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障碍的比例高达20.23%,  相似文献   

16.
论文解释了“小病公费医疗十大病医疗保险”的内涵。面对困扰大学生医疗保障的难题,文章分析比较了目前我国高校四种大学生医保模式后认为“小病公费医疗十大病医疗保险”是对高校大学生医保成果的优选,它符合中共中央和卫生部的医保政策。  相似文献   

17.
李宏革  刘刚 《中国校医》2010,24(2):121-123
目的考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2个量表对贫困大学生的评定结果及其一致性和关联性,以期对健康状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SCL-90和SRHMS,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SCL-90评定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除了敌意、偏执2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青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大学生在躯体化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贫困大学生低分组的SRHMS得分普遍高于高分组的得分,而且除身体活动功能、社会支持外,其余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个量表的测量结果有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SCL-90与SRHMS对贫困大学生的测量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群英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24-925
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以心理低落为特征的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自杀。贫困大学生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抑郁心理比较明显。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状态表现为生活上的窘迫感、交往中的自卑感、对家人的内疚感、对现实的无奈感和对未来的无望感等。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极大地困扰着他们,影响着大学生活的质量。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旨在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快乐感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观情绪体验,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2个方面,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情绪状态与经济状况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因素可对大学生活产生困扰。本研究将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2个方面来考察贫困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并与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并为贫困大学生心理继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索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采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和挫折心理问卷,对贵州省8所大学94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和人际信任均呈负相关,与心理复原力呈正相关;人际信任与心理复原力呈负相关(P值均<0.05).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负向预测挫折心理(β=-0.066,t=-1.335,P=0.182)和人际信任(β=-0.258,t=-1.369,P=0.171),人际信任正向预测挫折心理(β=0.167,t=2.909,P<0.05).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正向预测心理复原力(β=0.611,t=19.024,P<0.01),心理复原力负向预测挫折心理(β=-0.064,t=-1.344,P=0.179).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积极心理品质和挫折心理两者间起中介作用.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提高其心理复原能力有利于增强其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