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3例胰管内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管内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胰管内支架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等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胰管支架放置成功,12例腹痛症状在术后1.5个月内缓解,缓解率92.31%,消瘦、脂肪泻等症状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所有患者血清淀粉酶均于术后10 d内降至正常,1例患者于术后15 d支架阻塞更换支架.结论 胰管内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安全、微创、相对高效的方法,可有效地防止慢性胰腺炎的复发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2000年1月~2007年2月,我们共收治胰管结石患者11例,均予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32~63岁,平均48.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中上腹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其中消瘦6例,间断性脂肪泻2例,有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症状者3例.其中胰头、体部主胰管结石7例,胰体、尾部结石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中采用内镜下胰管结石取石术4例;Partington手术6例;Wipple手术1例,并术后证实为胰腺癌;Beger手术1例。结果12例均痊愈,1例合并胰腺癌者于术后17个月死亡。结论胰管结石合并梗阻是阻塞性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尽快解除病因、通畅引流是缓解症状,改善胰腺功能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本科收治的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0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胰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超声检查88.9%(16/18),上腹部 CT平扫+增强扫描80%(16/20)。6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6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内引流术,3例因合并胆道梗阻行胆肠内引流+胰管空肠内引流术,5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患者出院时腹痛症状均完全缓解,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①胰管结石的诊断依赖于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方法;CT检查对于胰管结石的分布,胰管扩张情况,是否合并癌变有直观的认识,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术中的处理均有指导意义。②胰管结石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取除胰管结石+通畅引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s,CP)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炎症造成胰腺组织内腺泡和小胰管慢性反复或进行性损害及胰腺广泛纤维化,胰腺内、外分泌组织受损,功能不全,胰管不规则狭窄与扩张,可伴有胰管结石、钙化和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腹痛、消瘦、脂肪泻及糖尿病。近10~20年我国CP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全胰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10例全胰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康复良好,无胰漏、腹腔大出血、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至3年,其中7例患者术前反复上腹部疼痛得到完全缓解,术前7例糖尿病患者中5例患者血糖较前控制改善。【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全胰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病变类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06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手术患者60例,将患者的胰腺影像病变特征分为以下四种:(1)A组7例,结石局限于胰腺体尾部,胰腺导管扩张、狭窄;(2)B组16例,主胰管局限性狭窄,胰腺萎缩,结石伴扩张;(3)C组21例,胰头多发性小胰管结石或胰头炎性肿大,伴有胰管结石或扩张;(4)D组16例,胰头多发结石伴潴留性囊肿。对患者根据适应症不同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总结4组患者的随访信息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9.32±46.18)min。A组患者中5例(71.43%)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B组患者中12例(75.00%)患者行纵向式胰肠吻合术(LPJ)手术,C组患者中14例(66.67%)患者行Frey手术,D组患者中12例(75.00%)患者行Frey手术。5例(8.33%)患者合并有胆道梗阻,4例患者行胆肠吻合。所有患者并发症总发生9例(15.00%),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术后患者胰瘘发生5例,腹痛发生8例,腹泻发生13例,术后新发糖尿病患者9例,体重增加17例。术后全部患者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术与Whipple术后腹痛发生率、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不同病变类型慢性胰腺炎,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不同,外科治疗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考虑患者病理形态改变的因素,以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1 病历简介男 ,46岁。 2年前因多饮、多尿伴脂肪泻就医 ,诊为糖尿病。曾间断给予胰岛素及美吡达等药物治疗 ,血糖不稳定。半年前因多饮、多尿、腹痛就医 ,认为“糖尿病、胰管结石”,予胰岛素 40 U/ d,血糖控制在 10 mmol/ L 左右 ,行“胰空肠吻合术”,术后腹痛缓解。无酮症史 ,长期吸烟。曾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本次因多饮、多尿伴脂肪泻、四肢远端麻木入院。查体 :消瘦 ,皮肤巩膜无黄染 ;双肺未见异常 ,心率 6 0次 / min,律齐 ,无杂音 ;舟状腹 ,左季肋区可见一手术瘢痕 ,全腹无压痛 ,双下肢 度水肿。入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纤胆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1例肝胆管结石术中应用纤胆镜取石.发现器械取石后的残石及其狭窄部位,选择合适的术式。【结果】81例肝胆管结石.16例术前诊断得到更正及补充.占19.5%,传统手术探查取石后;术中纤胆镜检查出残石55例.占67.9%。采取器械及胆镜结合取石.术后残石率仅占4.8%。【结论】术中应用纤胆镜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0.
任忠  刘旭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31-2332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效果。【方法】集并分析我院五年内腹腔镜下胆管探查治疗的35例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或扩张病例的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为直接切开胆管探查。术后8例发生胆瘘,无切口感染,35例病人一期愈合无胆管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发生。【结论】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腹腔胆道探查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淦宇  李宁  鲁稳柱  陈建宇 《华西医学》2011,(8):1170-1173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胰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6-x70岁,平均49岁.病程7d~l0年,平均6.8年.46例出现腹正中及左上腹间歇疼痛,伴腰背部放射痛.50例均行B型超声和CT检查,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0%(45/50)...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慢性胰腺炎17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 对17例慢性胰腺炎均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对部分胰管狭窄患者施行塑料支架放置引流术(ERPD)或鼻胰管引流术(ENPD),对部分胰管内结石行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并行网篮取石。结果 有8例胰管狭窄者放置塑料支架,平均引流时间为276d。5例胰管结石中2例行EPS后网篮取出结石,3例行鼻胰管引流术后手术取出。结论 ERCP可作为有条件医院检查慢性胰腺炎的常规手段,是治疗部分慢性胰腺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儿童下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结果 15例在输尿管镜直视下1次操作成功,1例膀胱结石患者因尿道狭窄无法进镜而改开放手术,成功率80﹪.术后结石1~3 d排净.无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儿童下尿路结石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EST,66例胆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8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8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组死亡率8.33%,对照组重症组死亡率33.33%。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减少病人住院天数和费用。  相似文献   

15.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完成45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程10个月~6a,结石直径1.1~3.2cm;12例经ESWL无效,2例经输尿管镜取石失败;输尿管上段结石37例,肾盂结石8例。结果 结石均一次取净,手术55~130min,平均75min,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12个月,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切开缝合处狭窄。结论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可行和恢复快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腔内钬激光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46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346例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失败影响因素。[方法]对在本院行钬激光输尿管碎石术的346例患者,统计术中手术时间、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术中并发症(输尿管损伤、输尿管穿孔);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钬激光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间(62.3±21.2)min;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94.8%(328/34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4.1)d;术后4~6周复查,结果显示输尿管中上段、下段结石的排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败组的结石直径明显大于成功组(P〈0.05)。所有患者均有肉眼血尿,3~4d可消失,术后无感染、发热、梗阻性肾脓肿发生。碎石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结石数日、结石单双侧、结石区息肉情况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结石的位置与碎石的失败率呈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扭曲、结石的大小与碎石的失败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泌尿系结石治疗手段,结石位置、合并输尿管狭窄和扭曲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仲恒高  范志宁  缪林  刘政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1):1133-1135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共行ERCP124次,其中行ERCP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17次,平均为3.54次。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扩张、EST、取石、鼻胆管引流、内支架置入等治疗。结果13例为单纯的胆道吻合口狭窄,经胆道扩张后胆道梗阻症状解除,其中1例术后4个月因肝癌远处转移死亡;3例为单纯吻合口胆瘘,经EST及支撑管,胆瘘愈合;7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经EST及胆道扩张后放入支撑管,胆瘘愈合;12例胆道狭窄合并狭窄上端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经胆道扩张后取出部分结石。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酶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安全而有效,避免了患者再次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道镜引导下选择性肝内胆管造影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0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术后T管造影及胆道镜未发现结石的患者96例,在胆道镜引导下对可疑胆管行选择性胆管造影以确定狭窄胆管及结石部位,同时行取石和解除狭窄治疗。结果肝内胆管狭窄伴结石组88例,86例经胆管球囊扩张、Cook网篮取石等结石全部取净,操作时间为(58.4±11.5)min,2例取石失败,结束手术。肝内胆管狭窄不伴结石组8例,直接行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术。两组肝内狭窄胆管的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石和电切过程中共出血8例,采取针状刀高频电凝成功止血,术后发生胆管炎9例,迟发性胆道出血4例,均给予对症治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个月,肝内胆管结石复发15例,采取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及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术中发现17处胆管狭窄。结论针对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或结石合并狭窄,规范的选择性胆管造影技术不失为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内钬激光治疗下尿路疾病的方法.[方法] 下尿路疾病102例,其中膀胱肿瘤37例,男性尿道狭窄31例,成人输尿管口囊肿15例(直径均<3 cm),膀胱结石19例,均采用腔内钬激光治疗.[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膀胱肿瘤患者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尿道狭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尿线粗,无尿失禁,无阳痿及尿瘘.输尿管口囊肿患者的血尿、腰腹部疼痛及排尿困难消失.无输尿管反流,无输尿管口狭窄.膀胱结石患者碎石满意,结石均排出.[结论] 腔内钬激光治疗下尿路疾病是一种安全、微创、出血量极少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To study a more micro-invasive procedure for patients having pancreatic duct stones (PDS). Till now, there has been no report of laparoscopic pancreatic duct incision and stone removal and T-type tube drainage for PDS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An 82-year-old man suffered from subxiphoid pain associated with a dilated pancreatic duct (7 mm) containing one stone, but without a mass in the head of the pancreas. Laparoscopic pancreatic duct incision, stone removal, and T-type tube drainage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without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 uneventful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laparoscopically completed procedures in 160 min. The intraoperative loss of blood was around 50 mL. After patient a discharge on day 11, complete relief from the subxiphoid pain was reported at a follow-up visit 15 mo later. Laparoscopic pancreatic duct incision with stone removal and T-type tube drainage is applicable in carefully selected patients and can be effectively and saf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abdominal pain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