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背景: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存在骨转移(BMS)的风险。与安慰剂相比,唑来膦酸(ZA)可显著减少CRPC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目的:调查唑来膦酸(ZA)在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对骨转移的预防作用。实验设计、设置、参与者:该研究为随机开放的跨国研究,入选患者至少具有以下一个特点:前列腺特异抗原≥20ng/ml、淋巴结阳性或Gleason评分8~10。干预措施:单独标准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或与4mg唑来膦酸(ZA)合用,每3个月1次、≤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加雌二醇氮芥治疗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全部经手术去势及不同程度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之后病情再进展,经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其中17例伴不同程度的骨转移灶疼痛。治疗方法: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使用,雌二醇氮芥为420mg/d,第1~5天使用,每21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5例患者的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PSA<4ng/L),12例PSA值下降超过50%,5例PSA值变化不明显。17例伴有骨转移灶疼痛的患者中有10例疼痛消失,7例疼痛患者按VRS分级分为Ⅰ级4例、Ⅱ级3例。随访时间为8~26个月,平均17.3个月。8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7个月,平均疼痛缓解期为12.5个月;PSA值降低的稳定期平均为11.8个月。本组病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均在可耐受的范围。结论雌二醇氮芥加多西他赛全身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晚期前列腺癌并发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35例单纯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骨痛缓解率及骨转移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变,治疗组血AL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88.64%(39/44)与62.86%(22/35),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可较好的缓解疼痛并减低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转移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我们对比狄诺塞麦(一种对RANKL有高度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与唑来膦酸在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骨骼相关事件方面的预防能力。方法 :在这个三期临床研究中,笔者从39个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收集2017—2020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并接受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1确诊前列腺癌后,分别先后予以前列腺癌根治术、双侧睾丸切除术、放疗、转移灶切除+粒子植入术,PSA有效控制10余年后持续上升,68Ga-PSMA PET/CT提示多发淋巴结及骨转移,行2个周期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后,PSA由2092 ng/mL下降至920 ng/mL,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肝肾功无明显变化。病例2术前行68Ga-PSMA PET/CT发现2处骨转移灶,新辅助内分泌治疗6个月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PSA逐渐升高,影像学检查发现转移灶增加,行3个周期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复查68Ga-PSMA PET/CT转移灶缩小,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锶89与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骨痛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磁共振骨显像明确骨转移。随机分为两组,1组选择锶89联合唑来膦酸治疗,2组选择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监测患者骨痛动态变化、血常规、肝肾功及骨扫描病灶变化。结果锶89联合唑来膦酸组骨痛反应情况及病灶消退情况明显优于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P〈0.05)。锶89联合唑来膦酸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者3例,经升血治疗后3d后恢复;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者12例,7例患者3d后恢复;锶89联合唑来膦酸组及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伤。结论氯化锶(^89Sr)联合唑来膦酸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骨痛,相较于放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骨髓抑制较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153Sm-EDTMP和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以了解153Sm-EDTMP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55例,分两组,一组31例用153Sm-EDTMP按37.0 MBq/kg体重静脉注射治疗,一组24例用唑来膦酸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缓慢静滴。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行99mTc-MDP骨扫描检查。结果:153Sm-EDTMP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3.9%,骨代谢改变有效率为64.5%。唑来膦酸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58.3%,骨代谢改变有效率为33.3%。经χ2检验,两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χ2=4.448,P=0.035,骨代谢改变有效率比较χ2=5.263,P=0.022,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53Sm-EDTMP是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唑来磷酸联合89 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伴不同程度骨痛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唑来磷酸组(A组,n=18):唑来磷酸4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以上,每28 d 1次,2~3次;唑来磷酸联合89Sr组(B组,n=21):唑来磷酸4 mg(方法同上),89 Sr 148~222 MBq/kg体重.分别观察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前后A组疼痛评分分别为6.05±3.55和3.61±1.97,tPSA分别为(66.32±24.21)和(24.53±9.94)μg/L(P<0.001);B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93±3.71和1.66±0.91,tPSA分别为(67.41±23.85)和(20.56±8.64)μg/L(P<0.001).两组骨转移灶消失或减少率分别为55.56%和71.43%.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B组止痛和减少骨转移灶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 唑来磷酸联合89Sr对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的止痛效果明显,可显著减少骨转移灶,较单独应用唑来磷酸效果好,是一种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89Sr、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89Sr治疗组、唑来膦酸治疗组及云克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镇痛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早期止痛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差异减小,12个月后三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优于中度疼痛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云克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明显差于中度疼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灶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效果好,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转移灶数目,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云克组对≥10组的治疗效果优于10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89Sr的骨髓抑制、唑来膦酸的发热反应,较另两种药物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9Sr、唑来膦酸、云克均有较好的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作用。89Sr针对老年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需密切随访。云克不良反应少,连续长期静脉输液,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唑来膦酸易出现发热,但给予对症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0.
药物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药物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组织变化。方法 对7例前列腺及骨转移灶穿刺结果阳性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药物去势治疗,对比观察原发肿瘤和骨转移灶组织去势前后变化。结果 7例治疗后2个月前列腺肿物消失。5例PSA在2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2例因脊髓压迫症状行骨科手术,骨病灶病理检查发现腺泡型癌细胞消失,肿瘤骨小梁数量减少,免疫组化PSA染色阴性。2例局部骨灶进行性发展者行骨病灶切除,病灶处组织学检查发现腺泡型癌细胞,其中夹杂大量的肿瘤样骨组织,免疫组化PSA染色阳性。PSA及影像学检查见有与骨灶局部改变相对应的表现。结论 去势治疗可使前列腺及骨转移灶的肿瘤细胞部分或全部消失,PSA及影像学检查可表现出骨转移灶的相应变化,并为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比较89Sr、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89Sr治疗组、唑来膦酸治疗组及云克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镇痛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早期止痛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差异减小,12个月后三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优于中度疼痛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云克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明显差于中度疼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灶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效果好,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转移灶数目,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云克组对≥10组的治疗效果优于<10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89Sr的骨髓抑制、唑来膦酸的发热反应,较另两种药物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89Sr、唑来膦酸、云克均有较好的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作用。89Sr针对老年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需密切随访。云克不良反应少,连续长期静脉输液,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唑来膦酸易出现发热,但给予对症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23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处骨转移病灶伴有疼痛患者,经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同时,辅以核素s9Sr静脉内注射内放疗及部分病灶外放射治疗。结果疼痛缓解率3个月为82.6%,6个月为91.3%,9个月为86.9%。骨转移病灶数量明显减少,肿瘤标志物PSA较前明显下降。结论该方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骨髓压迫症、病理性骨折和其他骨相关事件(SRE)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双膦酸盐被广泛认为是降低这些患者的SRE风险的标准治疗选择。但是,新兴药物可能将会更好地预防SRE和转移性骨痛。  相似文献   

14.
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中的重点与难点,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延长生存的治疗方法并不多。多西他赛联合强的松方案已经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唑来膦酸能明显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生物靶向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正热,已有许多有效的研究报道,进一步确切的疗效评估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试图建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病例,收集入组时年龄、基线PSA值、PSA倍增时间、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是否采用多西他赛三周化疗方案治疗等因素,运用Cox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预后预测变量后,分别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与部分指数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预后预测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准确性。结果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部分指数回归人工神经网络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通过部分指数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可以纳入不符合比例风险假定的临床数据,改善预测准确度,较好的预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预防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418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预防组216例,接受唑来膦酸预防治疗;对照组202例,未接受唑来膦酸预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预防组患者发生骨转移37例(17.13%),对照组发生骨转移73例(36.14%),预防组的骨转移发生率较低(χ 2=19.45,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均是预防组的骨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肺转移、肝转移、其他部位转移和多脏器转移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给予唑来膦酸预防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获益,可减少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治疗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组(A组)及单用唑来膦酸组(B组),分别对两组进行治疗并比较和分析其效果。结果两组骨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及毒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A组转移灶修复率66.7%(12/18),B组11.1%(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对乳腺癌多发骨转移较单用唑来膦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依据现有的临床证据评价~(177)Lu-PSMA-617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以及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从建立至2019年7月有关~(177)Lu-PSMA-617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回顾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出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2项关于~(177)Lu-PSMA-617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回顾性研究,纳入患者508例。其中经过一周期治疗后出现PSA下降的合并率为69.30%(95%CI,65.40%~73.30%),而经过一周期治疗后PSA下降超过50%的合并率为35.90%(95%CI,31.80%~40.00%)。在12项研究中,均无明显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77)Lu-PSMA-617在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癌过程中,未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卡巴他赛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闪烁的发生率和特征及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进行卡巴他赛二线化疗治疗的125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卡巴他赛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患者的基线特征、疾病史和PSA水平。患者的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型前列腺癌的临床特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低血清PSA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因下尿路梗阻或骨痛或体检异常入院,入院时血清PSA值平均为1.968ng/ml。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MRI检查异常,行穿刺和(或)前列腺电切术,其中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1例行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另1例行前列腺电切术+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7例前列腺腺癌患者,2例行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1例行手术去势+抗雄激素治疗,2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2例行前列腺电切+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1例鳞癌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结果: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7例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6例≥7分,1例=4分。10例患者中,T3期以上患者8例,其中3例有骨转移。1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4例死亡,3例病情进展,3例病情无进展。结论:低血清PSA型前列腺癌发病多隐匿,恶性度较高,诊断及随访不依赖血清PSA;内分泌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后随访时需定期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疾病有无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