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敏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33-163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ehemiec encephaloparhy,HIE)的CT特点。方法:对86例HIE患儿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E患儿临床分度与CT分度并不一致;HIE合并出血率51.16%(最常见蛛网膜下腔出血);缺氧缺血累及的脑叶依次是额叶、顶枕叶、颞叶;随访结果显示,HIE患儿预后与CT分度密切相关。结论:CT可明确HIE患儿的病变部位、范围、出血量、严重程度等,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30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 ephalopa-thy,HIE),分析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征象、原因和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何锡方  邵继满 《江西医药》1996,31(4):206-208
新生儿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CT扫描表现为脑实质密度改变和合并颅内出血,本文通过对36例HIECT扫描分析,将脑损伤分为轻,中,重度,并讨论了与窒息程度的关系,进一步说明CT诊断HIE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远屏 《河北医药》2002,24(12):948-94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改变。主要原因是围生期窒息 ,轻度者预后良好 ,于数小时或数日后完全恢复 ;中度者预后则视病损程度及治疗而不同 ;重度者常于 12h内中枢神经症状明显加重或新生儿早期即死亡 ,或产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或脑性瘫痪。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共收治的围生期窒息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8例 ,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现就其临床及CT表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2 1例。胎龄 3 2~3 5周 2例 ,3 5~ 3 8…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头颅CT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及长期随访中的作用。方法:总结40和临床及CT表现资料。结果:HIE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惊厥、意识障碍等,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改变,病变广泛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中下。在结论:头颅CT检查对HIE的早期诊断及判断患儿的预后及随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足月儿在围生期缺氧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因为它在临床工作中常见,且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有关它的报道很多。头颅CT、脑电图不仅反应缺氧造成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1]本文总结了 77例患儿的脑电图、头颅CT,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1病历选择 选择 1997-11~1998-11住院的足月新生儿,伴有围产期缺氧病史,无脑的先天畸形及严重代谢紊乱,符合济南会议诊断[2]。2一般资料 77例 HIE患儿中,男 46例,女31例;生后重度窒息、28…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表现,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在本科做CT检查的患儿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与CT表现,按病变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20例(临床22例),临床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原始反射稍活跃或正常;CT表现为脑白质呈片状低密度,分布1~2个脑叶,低密度区CT值为15~18HU,脑室、脑池、脑沟正常。中度9例(临床7例),患儿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下降,原始反射减弱等;CT表现为脑白质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CT值为14~17HU,灰白质分界模糊,其中6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6例,患儿昏迷,肌张力松弛,原始反射消失,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对称,光反应消失;CT表现为弥漫性低密度,CT值为14HU以下,灰白质分界消失,4例合并脑出血,6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室管膜下出血。结论:CT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密度与并发症,是确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动态检查可评估预后,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云湘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505-1505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窒息的主要并发症,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遗留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因此防治HIE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01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5例HIE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脑CT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有围产期窒息史,疑诊HIE的60例患儿于生后1-5天常规行头颅CT检查。结果 患儿脑水肿发生率86.7%,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53.3%。结论 尽早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评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96-3497
目的:通过CT临床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颅内特征与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于产后5小时~28天CT扫描,观察其不同时期CT表现的变化。结果:早期(发病0~6天)主要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灶、脑实质水肿以及颅内不同部位出血;中期(发病7~14天)前述病灶表现为部分低密度灶好转、出血吸收;15天后为后遗症表现,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部分轻度病例可表现正常。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随时间变化有其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影像表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17例作MRI扫描,15例作CT扫描,回顾性分析患儿MRI及CT表现。结果 MRI检查17例显示为脑肿胀、脑内斑点或小片状出血、或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以T1WI和DWI序列观察较清楚。CT检查15例,表现为脑肿胀和散发小斑点或小片状高密度急性出血灶。结论 CT和MRI均能及时发现病变,对脑损伤程度能作出客观评价,为治疗和推测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熟悉MRI和CT的影像表现特征,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以评价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一组单独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作为对照组43例,另一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和脑活素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43例,经过检测后,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结果:在性别和出生体重差异不显著的时候,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非常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和MRI在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均有明确的窒息史,且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用CT和MRI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MRI总体检出率为97.6%(41/42),CT总体检出率为90.5%(38/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P>0.05)。MRI、CT总体检出率分别为脑水肿100.0%(30/30),93.3%(28/30);脑室出血检出率为100.0%(7/7),85.7%(6/7);基底核丘脑损伤检出率为50.0%(1/2),100.0%(2/2);矢状旁区损伤100.0%(1/1),100.0%(1/1);脑动脉梗死100.0%(2/2),50.0%(1/2)。结论CT和MRI均可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脑水肿、脑室出血、矢状旁区损、脑动脉梗死初诊可以选择MRI诊断,对于基底核丘脑损伤检出率为初诊可以选择CT,必要时可以两种诊断方面联合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新生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使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高压氧辅助治疗,评估和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的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45,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为(38.85±2.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8651,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x2=9.8824,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32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皮下注射r Hu EPO 400 IU/(kg·d),3次/周,总疗程4周。所有患儿28日龄时进行NBNA评分,3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评(CDCC)。结果治疗组28日龄NBNA评分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月龄CDCC评分(包括MDI、PDI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Hu EP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中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促进红细胞恢复及再生,提高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患儿早期应用多巴胺 5μg·kg- 1 ·min- 1 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 1 ,治疗组患儿治疗 5~ 7d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降低病死率 ,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时我院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的1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合并症达39种;药物使用前4位为抗茵药物、维生素K1、胞二磷胆碱、丹参,使用频率分别为97.7%、94.6%、93.0%、9213%。结论:我院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某些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分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新生儿HIE的MRI表现及临床表现。按足月儿与早产儿分为两组,总结MRI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新生儿HIE的MRI表现基本分为3个类型:旁矢状区型、底节-丘脑型、脑室旁型。足月儿多为底节-丘脑型、旁矢状区型,早产儿多为脑室旁型。各型有其对应的临床病理特征。结论:新生儿HIE的MRI表现分型与临床病理有密切的内在联系。MRI是诊断HIE的最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6例MRI检查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MRI系列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无异常表现23例,轻度104例,中度127例,重度8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累及部位广泛,MRI表现可以多样化。结论TlwI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价值,T2WI系列作为常规扫描进行参考,DWI在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