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高肿瘤负荷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序贯治疗。本例65岁,诊断为高肿瘤负荷的激素敏感性转移性前列腺癌伴全身多处转移,临床分期cT4N1M1c期,肿瘤分期Ⅳ期。一线采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效果确切。患者化疗结束后PSA缓慢上升,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再次予多西他赛化疗后出现进展,调整为ADT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阿比特龙)后PSA缓慢降至<0.01 ng/ml。高肿瘤负荷转移性前列腺癌经序贯治疗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患者,75岁,2017年1月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个月余入院。诊断为转移性前列腺癌(cT 3bN xM 1期)。患者首先接受内分泌综合治疗5个月,血清tPSA最低降至12.5 ng/ml。治疗7个月后PSA逐渐反弹,遂调整为单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2017年10月监测tPSA水平为104...  相似文献   

3.
杨堃  王晖  张峰  江鱼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7):512-514,519
目的:探讨PSA最低值在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7年6月间采用双侧睾丸切除术治疗7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后PSA最低值可否达到0.2 ng/ml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并作多参数比较.结果:诊断时平均年龄76.0(56~90)岁.双侧睾丸切除术后随访时间(43.9±27.8)个月,45例(63.4%)患者的PSA最低值≤0.2 ng/ml,26例(36.6%)>0.2 ng/ml,两组平均PSA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达到PSA最低值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0.2 ng/ml组维持PSA最低值的时间间隔(33.88个月)比>0.2 ng/ml组(16.53个月)长(P<0.05),≤0.2 ng/ml组5年累积PSA无进展存活率显著高于>0.2 ng/ml组(对数秩和检验,χ2=8.68,P<0.005),临床进展率(22%)低于>0.2 ng/ml组(50%)(χ2=5.80,P<0.025),患者总存活时间(48.4个月)高于>0.02 ng/ml组(33.1个月)(t=2.22,P<0.05).因前列腺癌死亡的患者中,≤0.2 ng/ml组平均存活时间(58.2个月)高于>0.2 ng/ml组(19.8个月)(t=6.29,P<0.001).结论:ADT后PSA最低值可能是前列腺癌患者对ADT治疗敏感程度的重要预示物,PSA最低值越低,前列腺癌的预后越好.ADT后PSA最低值未达0.2 ng/ml的患者可能处于生化和临床进展的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4.
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是一种老年男性高发疾病,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据统计,2001年全球新发现前列腺癌198 100例,死亡31500例。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列为泌尿系肿瘤的第三位,并且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虽然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根本方法,但由于临床确诊往往较晚,大部分患者失去了根治的机会,所以手术或药物去势剥夺雄激素仍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案。内分泌治疗虽然在绝大多数患者开始段可以达到肿瘤缩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并能缓解症状,但雄激素撤除治疗2~5年内,前列腺癌从激素敏感、雄激素依赖逐渐不再对激素敏感,从而进展到激素抵抗性阶段,成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2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精囊侵犯患者的预后及其治疗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其中21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单侧或双侧精囊侵犯,中位年龄70(48~79)岁;术前PsA〈10ng/ml7例,10~20ng/ml 9例,〉20ng/ml5例;Gleason分级2~6分3例,7分8例,≥8~9分10例。以根治术后连续2次PSA水平超过0.2ng/ml定义为生化复发;以根治术后随访时发生生化复发或截止到随访时还没有发生生化复发的时间定义为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术前PSA〈10ng/ml且Gleason分级为2~6分的患者进行等待观察治疗,Gleason分级≥7分或PSA≥10ng/ml的患者接受单纯抗雄激素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或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外放疗。结果:21例患者随访34~106个月,3例进行等待观察治疗,7例进行单纯抗雄治疗,6例进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5例进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外放疗;其中1例发生骨转移,发展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21例患者无死亡。5年无生化复发存活时间在等待观察组、单纯抗雄激素治疗组、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组及外放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精囊侵犯者的预后尚可,Gleason分级≤6分、PSA水平低者可采取等待观察;PSA≥10ng/ml且Gleason分级≥7分者术后给予辅助治疗可提高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且单纯抗雄激素治疗比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和外放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经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持续的雄激素剥夺治疗是否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接受放疗的临床预后,对1986年至2010年间某三级医疗机构收治的680例接受辅助放疗或接受挽救性放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共有144例患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且有以下高危因素,包括 Gleason 评分8~10、精囊侵犯或放疗前 PSA>1 ng/ml.发现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时间小于12个月的患者比治疗时间大于12个月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化疗失败(HR:2.27;P =0.003)或者远处转移(HR:2.48;P =0.03).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接受放疗的高危患者,放疗后的持续的雄激素剥夺治疗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因此推荐此类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的持续雄激素剥夺治疗,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足叶乙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足叶乙甙(VP16)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 方法 9例经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失败,且排除Flutamide撤药综合征的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VP16加环磷酰胺联合化疗,VP16 50mg/d,环磷酰胺100mg/d,连续服用21d, 28d为1周期。直至病情进展或毒副反应患者无法耐受。 结果 9例平均随访7. 5个月,PSA有效4例,PSA治疗前(90. 5±43. 6)ng/ml,治疗后(24. 8±22. 2 )ng/ml,平均有效时间6. 8个月, 5例可测量软组织转移灶有效2例,CR1例,PR1例。毒副反应轻微。 结论 Vp16加环磷酰胺治疗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1例高危局限晚期前列腺癌经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的组织病理改变特点,探讨新辅助治疗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例高危局限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4N0M0),MRI检查提示前列腺占位,大小约65 mm×85 mm×68 mm,伴盆腔周围器官侵犯;前列腺靶向穿刺结果提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 5+4);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6个月后接受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并盆腔淋巴清扫.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 患者经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6个月后,前列腺MRI平扫+PWI+DWI提示肿块未见;术后病理提示:全组织制片,镜下见前列腺组织增生伴局灶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所有切片未见癌组织,各切缘及淋巴结均阴性.术后6周患者复查总PSA<0.008 ng/ml.术后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16个月,总PSA均低于0.02 ng/ml.结论 高危局限晚期前列腺癌经内分泌治疗后其病理可能出现上皮内瘤变样的逆转,新辅助治疗后可改善此类高危患者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迅速上升。 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采取雄激素剥夺治疗,与化疗相比,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毒副作用较轻,更容易被患 者接受,但仍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本文将对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骨质丢失的情况及防治 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Gleason 10分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及疾病变化过程,总结该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21例初诊为前列腺癌、Gleason 10分、行手术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初诊年龄56~85岁,平均73岁.PSA 8.9~261.0 ng/ml,平均60.8 ng/ml,其中6例PSA≤20 ng/ml.行核素骨扫描发现骨转移16例.予双侧睾丸切除术加氟他胺或比卡鲁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PSA,以后每3个月随访PSA.治疗后6个月为单纯内分泌治疗观察终点.6个月内PSA未降至<4 ng/ml且无远处转移者加用局部外放射治疗,伴骨转移者使用基于多西他赛与泼尼松的全身化疗.患者死亡为研究终点.结果 15例初诊PSA> 20 ng/ml患者中,5例治疗后6个月内血清PSA未降至正常水平,其中4例伴骨转移.该4例子全身化疗后PSA均未降至正常水平,3例1年内死亡,1例诊断后19个月死亡,1例疾病局限患者予外放射治疗,PSA下降至正常水平8个月后出现肿瘤进展,诊断后11个月死亡.10例治疗后6个月内血清PSA降至正常水平,其中3例分别于诊断后第19、28、36个月死于肿瘤,7例存活.6例初诊时PSA≤20 ng/ml患者中3例治疗后6个月内PSA未降至正常水平,其中2例伴骨转移予化疗后于1年内死亡;1例PSA下降至正常水平但仍出现肿瘤进展,全身多发骨转移,化疗无效,1年内死亡;1例4年后因前列腺癌死亡;1例随访6个月,PSA降至0.07 ng/ml. 结论 Gleason 10分前列腺癌肿瘤进展迅速,抗雄激素治疗疗效不佳,行伞雄激素阻断后6个月内PSA无法下降至正常水平患者病情进展凶险.初诊PSA≤20 ng/ml且病理证实Gleason 10分者可能预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撤除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雄激素撤除治疗(ADT)在前列腺癌治疗中占有较高比例,广泛应用于局限性进展期前列腺癌、转移性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复发者。前列腺癌患者撤除雄激素的结果是使患者产生比一般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更加强烈的雄激素缺乏症状,其中比较明显的症状包括潮热、骨质疏松/骨折、性功能障碍、贫血、乳腺发育、肌容量减少、抑郁以及全面的生活质量(QOL)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5)I粒子前列腺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T)联合全雄激素阻断(CAB)临床用于治疗初诊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7例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其中BT+CAB治疗组40例,单纯CAB治疗组37例。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均为49个月。随访期间每月监测血清PSA及睾酮水平,记录PSA最低值及到达最低值的时间。每6个月行盆腔MR及ECT全身骨扫描检查,记录疾病出现进展的时间。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两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比较。对可能影响BT+CAB治疗组患者疾病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BT+CAB治疗组和CAB治疗组患者的PSA最低值分别为(0.31±0.43)ng/ml和(0.57±0.72)n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AB治疗组患者PSA达到最低值的时间明显要长于CAB治疗组[(7.38±1.60)个月vs.(6.73±1.15)个月,P0.05]。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63%和58.11%,但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AB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状况明显优于CAB治疗组(P0.05),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和33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04%和35.5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和PSA最低值是BT+CAB治疗组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与单纯CAB治疗相比,BT+CAB治疗可以明显延缓初诊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并取得一定的生存获益,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Gleason评分(≥8分)和PSA最低值(≥0.4ng/ml)是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BT+CAB联合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患者完全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出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后,停用氟他胺后PSA的变化。方法 78例前列腺癌患者,全雄阻断治疗PSA正常后若再次PSA〉4ng/ml,则停服氟他胺至少连续3月,观察PSA的变化情况。结果 (1)停服氟他胺后有42例PSA下降超过50%以上:(2)42例PSA下降超过50%以上者,19例停药后3月内达到,23例6月内达到;(3)23/42例停药6月内维持PSA〈4ng/ml,14/42例停药12月内维持PSA〈4ng/ml,5/42例维持12月以上:(4)42例患者中停药后PSA再次升高超过4ng/ml者,再次服用氟他胺后,9例PSA出现下降表现。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在手术去势和氟他胺联合治疗后出现PSA上升者,在改用二线治疗前可先停用氟他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78 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全身麻醉,截石位,经直肠超声勾画前列腺轮廓,计算机制定植入计划,经会阴 125I 放射性粒子依次植入,术后继续全雄激素阻断治疗 18 个月停止内分泌治疗,后每三月复查 PSA, PSA 连续 3 次上升≥ 2 ng/mL 或至原来底限的 2 倍,则重新开始内分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植入粒子 41 ~ 94 粒,平均 69 粒。术后随访 18 ~ 54 个月,平均 35 月。术后 18 月内分泌治疗结束 56 例患者 PSA 降到 0.02 ng/mL 以下,18 例 PSA 未达到 0.02 ng/mL 以下,4 例患者出现 PSA 反弹;术后 27 月 1 例发生多发骨转移死亡;术后 39 月 3 例出现 PSA 反弹,再次全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 3 个月 PSA 值下降到治疗时低值,目前随访中 53 例 PSA 在 0.02 ng/mL 以下,继续密切监测 PSA 及全身状况随诊观察。结论: 125I 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全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一种微创、可供高危前列腺癌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以及第五大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1])。前列腺癌初诊时绝大多数是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因此,初诊的此类前列腺癌患者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包括去势(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及抗雄激素治疗等,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经过雄激素剥夺治疗后终将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近年来随着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如阿比特龙及恩杂鲁胺等的问世,mCRPC患者预后得到很大改善~([2])。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全球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年龄是PCa的主要危险因素,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导致全球PCa发病率逐渐升高。雄激素剥夺治疗目前是PCa的一线治疗方法,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许多PCa患者会对雄激素剥夺治疗产生耐药性,并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这标志着PCa向激素难治性状态的转变,与预后不良相关。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该疾病的终末期,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mCRPC的治疗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但其预后仍然较差。对于mCRPC患者,化疗和雄激素阻断药物的经典治疗方案的生存获益有限,放射性核素治疗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mCRPC患者的的一种新型治疗选择。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来放射性核素治疗mCRPC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04例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骨转移, 无内脏转移, 其中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97例, 平均年龄70(42~87)岁;92例为高肿瘤负荷(存在>4处骨转移灶, 其中至少1处为脊柱或骨盆外转移), 5例为低肿瘤负荷;化疗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74.1(11.0~145.0)ng/ml;Gleason评分≤7分35例(36.1%), ≥8分62例(63.9%);26例存在骨痛症状, 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平均3.7分。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107例;平均年龄73(56~83)岁;化疗前PSA中位值84.5(12.4~490.2)ng/ml;Gleason评分≤7分32例(29.9%), ≥8分75例(70.1%);75例存在骨痛症状, 疼痛NRS平均5.4分。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持续内分泌治疗(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药物)。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 第l天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8.
转移性前列腺癌依然是潜在的致死性肿瘤。虽然雄激素剥夺性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至今仍被认为是前列腺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会最终发展成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而死亡。众所周知,引起雄激素受体(andro-gen-independent,AR)活化的机制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或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也会促进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进展。鉴于前列腺癌向激素非依赖性发展途径的多样性,可以想象,在改善患者生存方面取得的真正进展必将依赖于针对各种雄激素非依赖性进展途径的联合治疗。因此,本文就前列腺癌向激素非依赖性进展的相关潜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系统活检筛查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筛查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6针系统活检加结节处2-4针活检,197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ng/ml或有前列腺结节的患者行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4例PSA持续升高者行重复穿刺。结果 有结节者107例中发现前列腺癌34例(31.8%),90例无结节者中发现前列腺癌11例(12.2%)。分析显示:PSA越高,穿刺活检阳性率越高。重复穿刺者4例中发现前列腺癌1例。结论 对有前列腺结节或PSA>4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应行系统活检以筛查前列腺癌,穿刺阴性后如PSA持续 增高则应重复穿刺。  相似文献   

20.
比卡鲁胺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康士得,casodex)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的疗效。方法经睾丸切除加氟他胺或福至尔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再次升高,病变进展的前列腺癌患者28例,年龄52~82岁。Gleason评分2~4分4例,5~6分7例,7~10分17例。临床分期C期6例、D期22例。比卡鲁胺治疗,50mg或15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3~25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PSA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比卡鲁胺治疗后,18例患者PSA由治疗前(92.6±34.5)ng/ml降至(32.6±11.4)ng/ml,持续4~22个月,平均8.5个月。其中10例患者PSA(27.2±6.0)ng/ml,下降>50%,临床症状改善8例,前列腺结节较前缩小7例,骨转移有好转5例。结论比卡鲁胺作为二线激素治疗药物对于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