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Th17)是最近发现的一类CD4阳性T细胞亚群.Th17分泌以IL-17A为主的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这些细胞因子实现其生物学效应.本文系统回顾分析了Th17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表明,Th17与急、慢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治疗排斥反应的新靶点,并为免疫耐受的诱导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辅助件T淋巴细胞17是最近发现的CD+4效应T淋巴细胞的新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可以分泌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22等多种细胞因子,其中白细胞介素17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和炎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基于文献中总结出临床和实验证据,我们将对肾移植排斥反应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介导排斥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为防治对策开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Th17/Treg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肾移植CR患者(CR组)和22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的Th 17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22 (Th22)及白细胞介素(IL)-2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56例原发甲状腺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2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分析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Th22阳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分析这些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及IL-22水平分别为(1.74±0.27)%和(162.7±32.2)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0.57±0.14)%,t=15.72,P<0.01;(64.2 ±20.7) ng/L,t=11.31,P<0.01];甲状腺癌患者的Th22细胞比例及IL-22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瘤患者[(2.21±0.34)%比(1.39±0.22)%,t=9.14,P<0.01;(199.1±34.1)ng/L比(129.8±31.3) ng/L,t=6.79,P<0.01].甲状腺肿瘤患者组织中Th22阳性细胞浸润率为56.25%,而对应正常组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67,P<0.01);甲状腺癌组织中Th22细胞浸润率为78.6%,甲状腺瘤组织为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9,P<0.05).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IL-22的表达水平和肿瘤组织中Th22阳性细胞浸润程度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及血浆中IL-22水平显著升高,且与临床分期等病理特征明显相关,表明Th22细胞及IL-22参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效应性CD+4T细胞以往被分为两个亚群:Th1和Th2细胞.近来一种以分泌白细胞介素17为主的新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即Th17细胞)逐渐被人们认识,这种细胞在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白细胞介素17在移植排斥反应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对Th17细胞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动期和静止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Treg)变化的意义。方法:流式蛋白分析系统(CBA)测定外周血IL-6、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19+CD69+、CD19+凋亡率、Tregs水平。结果:(1)①LN患者CD19+CD69+、CD19+凋亡率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1);②活动期LN CD4+、CD4+CD25+CD127lo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1);静止期CD4+、CD4+CD25+CD127lo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活动期LN患者IL-10、IL-6、CD19+CD69+、CD19+凋亡率水平较静止期显著升高(P〈0.01)。(2)Treg与CD19+CD69+、CD19+凋亡率无相关性,与IL-10、IL-6呈负相关(P〈0.05),与ds-DNA、SLEDAI呈负相关(P〈0.01)。CD19+凋亡率与IL-10呈负相关(P〈0.01),与SLEDAI、CD19+CD69+呈正相关(P〈0.01)。结论:Treg可作为狼疮活动性的指标,并能够减少或完全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效应性CD+4T细胞以往被分为两个亚群:Th1和Th2细胞.近来一种以分泌白细胞介素17为主的新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即Th17细胞)逐渐被人们认识,这种细胞在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白细胞介素17在移植排斥反应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对Th17细胞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效应性CD+4T细胞以往被分为两个亚群:Th1和Th2细胞.近来一种以分泌白细胞介素17为主的新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即Th17细胞)逐渐被人们认识,这种细胞在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白细胞介素17在移植排斥反应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对Th17细胞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脏作为“免疫特惠器官”具有十分特殊的移植免疫特性.肝移植术后如何避免排斥反应,诱导“完全”免疫耐受状态仍旧是一个十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T淋巴细胞在肝移植免疫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即从T细胞入手,对其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δ胆红素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δ胆红素 (δB)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方法  2 7例原位肝移植 ,按并发症有无分为 :病情平顺组 ( 10例 ) ,急性排斥反应组 ( 8例 ) ,两组合并为痊愈组 ( 18例 ) ,其余为围手术期死亡组 ( 9例 )。比较各组病人术后每日血清δB的变化。 结果 术后δB占总胆红素 (Totalbilirubin ,TB)的百分比 (δB % ) ,病情平顺组病人逐渐升高 ,2 1天时达 ( 37 5± 11 2 )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后 ,δB %由 ( 2 6 4± 9 8) %下降至 ( 2 0 2± 12 7) % (n =8,t=2 12 ,P =0 0 7) ,TB、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bilirubin ,CB)峰值比排斥反应前基值显著升高 (t=3 75 ,P =0 0 0 7;t=3 5 9,P =0 0 0 9)。术后 14天痊愈组δB % (n =18)明显高于死亡组 (n =9) ,分别为 ( 33 4± 12 2 ) %和 ( 2 2 0± 10 0 ) % (t=2 4 2 ,P =0 0 2 )。 结论 术后 14天时δB %与病人出院时转归有关。在排斥反应的诊断方面 ,血清TB和CB比δB %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selective treatment of biopsy-proven mild acute rejection episodes,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1-week liver biopsies of 103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liver graft in relation to liver function tests.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rejection was 35 %. In four patients the biopsy showed histological features consistent with rejection; in 27 patients it showed mild acute rejection (grade 1), and in 5 patients it showed moderate acute rejection (grade 2). Study group 1 consisted of 19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grade 1 rejection and group 2 of 8 treated patients with grade 1 rejection. At 30 and 90 days, no differences in liver function tests were found. The infection rate, histology after 1 year, and survival in the two groups did not differ. It may, therefore, be concluded that withholding treatment in histologically proven mild acute rejection is possible in selected patients based on hist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criteria. This may reflect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lymphocytic infiltrates observed in graft biopsies showing features of mild acute reje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解放军第309医院2010年至2014年56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资料分为肝癌肝移植组(28例)和肝硬化肝移植组(肝硬化组,28例),肝癌肝移植组再根据术后患者有否肿瘤复发分为未复发组(8例)和复发组(20例)。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及调节性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2、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肝硬化组比较,未复发组的IFN-γ、IL-12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5);复发组的Treg%、VEGF、IFN-γ、IL-10、TGF-β水平均显著升高,IL-2和IL-12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的Treg%、VEGF、IL-10、TGF-β水平均显著升高,IFN-γ、IL-2、IL-12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  Treg及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肝移植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作为排斥组(17例),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按1∶1比例选取肝功能稳定的肝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17例)。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受者他克莫司浓度。比较两组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和比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诊断价值。比较排斥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和比例的变化。结果  排斥组17例受者中,4例在术后28 d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3例在术后29~180 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两组他克莫司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与对照组比较,排斥组受者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T细胞的比例均上升(均为P < 0.05)。肝移植术后早期NKT细胞比例升高是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774,95%可信区间(CI)1.059~2.971,P=0.029]。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CD4+T细胞、B细胞和NKT细胞比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73和0.77。联用CD4+T细胞、B细胞和NKT细胞比例的AUC为0.89,当临界值为0.69时,灵敏度为0.706,特异度为0.941。排斥组所有受者治疗后均逐渐恢复,最终肝功能正常,治疗后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降低(均为P < 0.05)。结论  NKT细胞比例升高提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风险增加,联用CD4+T细胞、B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可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体内输注在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近交系大鼠肝移植自发耐受及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从肝移植自发耐受模型受者脾脏中分离CD8+CD28-Treg,于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建立前1 d输注给受者,比较不同的输注组间受者的存活时间和移植肝病理学表现.结果 来自自发耐受模型(LEW大鼠为供者,DA大鼠为受者)的CD8+CD28-Treg输注可以延长急性排斥反应模型(LEW大鼠为供者,BN大鼠为受者)受者的存活时间,由(14.0±2.2)d延长至(24.0±3.0)d(P<0.01),移植肝病理学显示排斥反应程度减轻.结论 大鼠肝移植自发耐受模型受者体内诱导的CD8+CD28-Treg具有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该免疫抑制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在脓毒症不同阶段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外科手术,术后合并脓毒症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和美国胸科和危重症医师协会制订的脓毒症诊断和分期标准指南分为4组:肝移植脓毒症组(sep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group,TS组;11例)、肝移植严重脓毒症组(severe sep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group,TSS组;10例)、非肝移植脓毒症组(sepsis without liver transplantation group,NTS组;15例)、非肝移植严重脓毒症组(severe sepsis without liver transplantation group,NTSS组;11例),另外选取2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4组脓毒症患者通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和感染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来评价与比较脓毒症严重程度。分别采集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Treg%),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p3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结果TSS和NTSS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TS组和NTS组(均为P〈0.01),且TS组的APACHEⅡ评分高于NTS组,TSS组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高于NTSS组(均为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TS组Treg%明显降低(P〈0.001),NTSS组明显升高(P=0.003);而T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TSS组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6),但变化幅度不如NTSS组显著。4组脓毒症组的组间比较发现,NTSS组患者Treg%显著高于NTS组(P〈0.01),而TSS组与Ts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NTS组患者Treg%低于Ts组(P=0.05),而NTSS组则显著高于TSS组(P=0.00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TSS组的Foxp3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脓毒症组的组间比较发现,TSS组和NTSS组Foxp3mRNA表达值均高于TS组和TSS组,但移植组内(TS组与TSS组)的差异没有非移植组(NTS组与NTSS组)显著(分别为P=0.038、P〈0.001);另外NTSS组的Foxp3mRNA表达显著高于TSS组(P=0.012)。结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移植患者在发生脓毒症时Treg的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有别于普通人群,评估机体免疫状态时需要综合多个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肝移植术6个月后行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比较迟发性AR组(AR组,24例次)和非迟发性AR组(非AR组,16例次)患者肝穿刺当日或前1d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的最佳截断值,分析其诊断迟发性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R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R组。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分别为0.145×109/L和0.023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333和0.62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813。分别以0.145×109/L和0.023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升高的截断值,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6和0.88、0.75和0.88。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和比例≥0.03时,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25和1.0、0.50和1.0,所有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者的细胞比例均≥0.03。结论肝移植术后6个月,延迟性AR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延迟性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对诊断迟发性AR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腺法新用于治疗肝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进行肝移植的患者中, 围手术期共发生严重肺部感染27例。按有否应用胸腺法新分为胸腺法新组(11例)与对照组(16例)。胸腺法新应用方案为1.6 mg皮下注射, 1次/日, 连续应用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死率等指标, 同时监测两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情况。 结果  胸腺法新组呼吸机应用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为P < 0.05)。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临床型AR。胸腺法新组未观察到与胸腺法新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胸腺法新可以明显改善肝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疗效, 不增加AR发生率, 在肝移植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