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诊疗过程中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及控感措施。方法依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和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制定并实施口腔科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结果通过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完善了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了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控感能力。结论只有提高预防措施,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及实施,才能杜绝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提出口腔科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设立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各级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操作流程、重视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是有效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针对口腔科门诊存在的危险因素,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重视自身职业防护,通过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口腔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质量和医疗安全。结论通过加强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盛琦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83-1283
目的 分析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根据门诊口腔科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结果 口腔门诊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加强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的管理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腔科门诊各项细菌学监测状况与相关因素,为预防院感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查口腔科门诊的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以及器械进行细菌学监测,分析比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前后细菌学监测状况的差异.结果:实施新的操作规范以后,口腔科门诊细菌学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结论:口腔科门诊诊审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医疗器械在诊疗过程中极易受污染而引起院内感染.只有加强口腔科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才能减少污染的程度,有效地减少口腔科医院感染发生途径,使各项细菌学监测100%达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提出口腔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科门诊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工作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12-213
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 1.1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未建立或虽有制度但不能很好的落实,致使门诊口腔科工作人员的诊疗操作、个人防护、环境的清洁消毒、医疗器械消毒、清洗、灭菌程序等常规工作缺乏规范性、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口腔科门诊患者流量大,病情各异特别是潜在性感染难以发现.因此,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综合性医院口腔科由于有医院感染管理的总体控制,在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废弃物管理、器械消毒与灭菌及效果监测等方面均优于口腔专科医院和门诊.但由于口腔科在综合性医院往往不是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也常常受到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对综合性医院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 对口腔门诊存在的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控制措施的施行,有效地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口腔科器械多而复杂,且易受污染,因而造成感染的机会也相对增多,感控人员应积极采取正确的控制方法,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8,(8):1360-1362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供医疗安全质量管理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县38家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资料,采用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标准,分析其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8个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总体得分值小于85分,均不同程度存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感染监测缺乏措施、医院感染管理不规范、手卫生执行差等问题。结论:基层医疗机构由于领导不重视、基础设施不健全、相关人员培训不到位是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加强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针对口腔门诊的特点,制定和不断完善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严格实施落实。结果通过对口腔门诊实施严格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从整体上提高了全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和业务水平,监控的各项卫生学指标均符合要求,至今无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结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皮肤性病门诊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皮肤性病门诊科收治的皮肤性病患者共250例。对比科室在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没有采取严格的医院管理措施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侵袭性操作,理疗室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手部污染有关,感染比率对比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患者的营养情况则与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其中2011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6%%,2012年的院内感染为4.40%,2012年的院内感染为1.20%,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防治意识,诊断高危因素进行相关的防治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液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控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降低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血液科病例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的干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诱发血液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元素回归分析,最后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180例血液科病例发生医院感染21例,占11.7%,其中以白血病患者最多,占24.0%.年龄>60岁、手术时间>2周、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化疗和使用二联或多联抗菌药物是诱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科室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同样诱发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也较多,血液科室应关口前移,从源头强化对危险因素的管理,切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门诊感染的现状,对其进行对策管理,使感染管理模式更趋向于规范化。方法了解我院门诊感染现状,并对其实施科学性管理。分别在开展管理前后2个月对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各抽选200例,以发放问卷方式调查管理前后患者门诊感染发生率、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情况,调查后进行总结。结果实施后的院内感染率11%(11/10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6%(2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是96%(96/1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8%(6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施后的工作质量各方面水平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门诊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高,必须实施管理对策,强化监测程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性高的就诊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病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8%。Logistic条件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饮食无法自理、重度痴呆、合并外伤、括约肌功能障碍、合并慢陛支气管炎、长期卧床是老年痴呆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重度痴呆、饮食无法自理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是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可以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感染风险监管机制,优化PIVAS医院感染管理策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方法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PIVAS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及评估,查找出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重点风险,分析潜在失效模式的失效原因,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改进周期,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PIVAS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筑布局不合理、人员管理不符合要求、仪器及设备运行失效、操作流程不规范、清洁及消毒效果监测不合格5个方面32个风险点;其中有7个风险点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实施控制措施后,风险优先指数明显下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基于FMEA对PIVAS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及评估,建立PIVAS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机制,可及时发现PIVAS潜在感染风险,降低了PIVAS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雪芳  吕雄文 《安徽医药》2008,12(7):648-650
目的探讨现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964例现住院患者1d的医院感染情况,并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现住院患者964人,发生医院感染81例,现患率为8.40%,医院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为下呼吸道占29.03%,泌尿道占22.58%,胃赐道占11.83%。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免疫抑制剂、脑血管病、抗生素使用、基础疾病诊断数目≥3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严格无菌技术、加强对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患者免疫力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金丽  何志高  陈丹霞  施燕  张小刚 《中国药房》2011,(30):2842-2844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费用负担。方法:对我院ICU 2008-2009年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54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侵袭性操作、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未遵循降阶梯治疗;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降低我院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成本负担,可以从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遵循降阶梯治疗3方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提出防治干预策略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NICU发生院内感染的31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NICU院内感发生率为7.00%(319/4 557)。319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中,早产儿225例(70.53%),胎龄(32.54±2.31)周,出生体质量(1 825.81±635.32)g,发生院内感染的时间为入住NICU后3~36(12.56±9.00)d,病死率5.33%(17/319)。NICU院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PICC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是高危因素。结论:加强科室规范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无菌操作等,能减少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