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前列腺普通穿刺活检法与系统性6针穿刺活检法的准确性及早期诊断率进行比较。对56例怀疑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35例采用6针系统穿刺活检法,19例确诊为前列腺癌,其中B期11例(36%),C~D期3例(1%);21例采用普通活检法,11例确诊为前列腺癌,B期2例(6.7%),C~D期8例(26.7%)。经会阴肛指引导下前列腺6针穿刺活检可以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活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20例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12针(在传统6针基础上增加前列腺两侧外周带外侧底、中、尖部各1针)系统穿刺活检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73例(33. 2% ),临床分期T1 4例、T2 21例、T3 15例、T4 33例,如按传统6针穿刺方法穿刺,检出率为31. 4%,将有4例早期癌(T1 3例、T2 1例,体积均<0. 5ml)患者漏诊, 6针较12针穿刺漏诊早期癌16% (4 /25)。22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12针较6针系统穿刺活检可以增加早期癌和小体积癌( <0. 5ml)的检出,应重视对前列腺外周带外侧6点的穿刺。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穿刺针数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穿刺针数对前列腺癌诊断情况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09年间于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系统12针穿刺2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PSA在o~20ng/mL之间。经直肠超声计算前列腺体积。将患者按照前列腺体积分为:〈30mL,30∽60mL,60∽90mL,〉90mL四组,比较各组前列腺穿刺6针、8针、10针、12针时前列腺癌诊断率。统计学Fisher’S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总体前列腺癌诊断率为25%(73/292),在〈30mL组:6针、8针、10针、12针的前列腺癌诊断率相同,均为39.13%(21/54);在30~60mL组:6针、8针、10针、12针的诊断率分别为:21.3%(23/108)、23.1%(25/108)、23.1%(25/108)、24.1%(26/108),诊断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60~90mL组:6针的诊断率为12.9%(12/93),显著低于8针(19.4%(18/93)3、10针[20.4%(19/93)]、12针(20.4%(19/93)]的诊断率(Pd0.05)。在〉90mL组:6针、8针的诊断率均为8.1%(3/37),显著低于10针、12针的诊断率C18.9%(7/37),P〈0.053。黠论前列腺体积是选择前列腺穿刺针数时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在前列腺体积较大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增加前列腺穿刺针数,在前列腺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增加前列腺穿刺针数并不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24针饱和穿刺活检与14针穿刺活检方案对PSA<20μg/L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筛检阳性率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116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会阴超声引导下14针穿刺活检(14针组),另136例患者,行经会阴24针饱和前列腺穿刺活检(24针饱和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癌筛检阳性率、标本阳性率及穿刺后肉眼血尿、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穿刺前PSA水平、平均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针饱和组及14针组前列腺癌筛检总体阳性率分别为48.53%和17.2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09%和2.83%(P=0.012);其中24针饱和组前列腺尖部肿瘤的检出率(11.76%)显著高于14针组(1.72%,P<0.05)。两组穿刺后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和肉眼血尿等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4针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方法显著提高PSA<20μg/L患者中前列腺癌的筛检阳性率,尤其是增加了前列腺尖部区域的肿瘤筛检阳性率,而并未增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Li QY  Tang J  Li YM  Fei X  Zhang Y  He EH  Zhou Y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12):1064-106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分组对12针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及肿瘤特征的影响。方法:临床表现怀疑前列腺癌患者210例,按照患者的年龄分为≤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按照PSA水平分为0~4μg/L组、4.1~10μg/L组、10.1~20μg/L组、20.1~50μg/L组、>50μg/L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活检结果。提出不同的穿刺方案并计算其检出率。结果:210例怀疑为前列腺癌患者,检出前列腺癌91例,总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43.3%,随着年龄的增长,PSA水平的提高,检出率逐渐提高。年龄的增长、PSA水平的提高与体积较大、分级较高的肿瘤密切相关。外周带穿刺与旁正中矢状尖部穿刺有较高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当患者年龄<60岁,PSA水平<20μg/L时,12针穿刺活检为较佳方案。结论:12针穿刺活检可以弥补6针穿刺活检的缺陷,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PSA水平的提高,肿瘤的体积增大、病理分级较差。传统6针穿刺法与12针相比,受患者年龄、PSA水平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检出前列腺癌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理想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方法临床表现怀疑前列腺癌患者214例,其中前列腺特异抗原〉4.0ng/ml 203例。均行13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年龄50~90岁,平均70岁;PSA水平0.8~112.3ng/ml,平均18.7ng/ml;前列腺体积12.3~182.5ml,平均61.3ml;直肠指诊阴性173例,阳性者41例。依穿刺结果,对比分析13针中6、8、10和13针穿刺阳性率。结果13针穿刺阳性率为36.0%(77/214)。在各种穿刺点组合中包含前列腺尖部、中部、底部、外侧中部、外侧底部的10针法能发现全部前列腺癌阳性病例的97.4%,与13针穿刺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于初次前列腺活检的病例,包含尖部、中部、底部、外侧中部、外侧底部的10针法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24针饱和穿刺活检与14针穿刺活检方案对PSA<20 μg/L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筛检阳性率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116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会阴超声引导下14针穿刺活检(14针组),另136例患者,行经会阴24针饱和前列腺穿刺活检(24针饱和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癌筛检阳性率、标本阳性率及穿刺后肉眼血尿、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穿刺前PSA水平、平均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针饱和组及14针组前列腺癌筛检总体阳性率分别为48.53%和17.2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09%和2.83% (P =0.012);其中24针饱和组前列腺尖部肿瘤的检出率(11.76%)显著高于14针组(1.72%,P<0.05).两组穿刺后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和肉眼血尿等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4针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方法显著提高PSA<20 μg/L患者中前列腺癌的筛检阳性率,尤其是增加了前列腺尖部区域的肿瘤筛检阳性率,而并未增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针径活检针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16G活检针,对照组采用常规18G活检针,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系统12针+靶向穿刺方案,由同一名专职医师完成穿刺操作。比较两组间穿刺阳性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12针系统穿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4%,P=0.190),而靶向穿刺阳性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7.5%vs.15.0%,P=0.022)。观察组穿刺阳性率与血清总PSA水平、PSA密度有相关性。两组术后疼痛评分(P=0.62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6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G活检针能显著提高前列腺靶向活检阳性率,且术后相关并发症风险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超声造影在经直肠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血清PSA在4~20 ng/ml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其中50例行经直肠超声前列腺13针系统性穿刺活检;46例先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后对超声造影异常增强区靶向穿刺加6点常规穿刺,超声造影无异常者同系统性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效率.结果系统性穿刺组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22.0%,造影穿刺组为41.3%,两组间对单纯移行区肿瘤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系统穿刺组人均穿刺13.0针,单针阳性率为11%;造影穿刺组人均穿刺10.9针,单针阳性率为20%;两组单针阳性率、人均穿刺针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异常的患者单针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检查的患者(31.5% v s 11.3%),同时人均穿刺针数低于超声引导下系统性穿刺(9.7 vs 13.0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性穿刺组前列腺癌患者总 Gleason评分为74分,人均6.7分,超声造影穿刺组则分别为133、7.0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PSA<20 ng/ml 的患者,超声造影对引导经直肠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具有更高的效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4区12点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改进方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91例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经直肠B超引导前列腺 4区 12点系统穿刺活检 ,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率 ,并与 6点系统穿刺法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前列腺 4区 12点系统穿刺活检 ,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而并发症发生率与标准 6点法相类似。结论 :前列腺体积大于 4 0ml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 ,可选择经直肠B超引导前列腺 4区 12点系统穿刺活检术。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结节活检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前列腺内各种回声结节的穿刺病理结果,探讨前列腺内异常回声结节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率的意义。方法:对95例临床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除了行扩大范围系统活检外,并对前列腺内异常回声结节进行穿刺活检,分析其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结果:95例患者中,前列腺癌35例(36.8%),其中低回声结节16例(45.7%),强回声结节4例(11.4%),等回声结节10例(28.6%),混合性不均质回声5例(14.3%)。35例前列腺癌中,T2b期以内占46.2%(17/35),其中结节处检出前列腺癌阳性率70.6%(12/17),明显高于系统活检检出前列腺癌阳性率29.4%(5/17,P<0.05)。结论:对前列腺内异常回声结节的辨别与活检有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针数及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但它仍然不能代替传统的系统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点法穿刺后间隔2周内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对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直肠前列腺12点穿刺活检后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02例。按照前列腺穿刺活检与手术的时间间隔(IT)分为≤2周、2周IT≤6周、6周3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9.87(59~8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99(15.62~33.14)kg/m2,术前平均PSA 24.41(0.41~111.78)μg/L,平均前列腺体积56.05(15.97~216.52)ml,平均Gleason评分7.51(6~9)分。记录并评估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结果。结果:10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3组间患者年龄、BMI、术前PSA、前列腺体积、Gleason评分、T分期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肠道损伤、切缘阳性率、术后3个月控尿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后2周内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安全有效,前列腺穿刺与手术的时间间隔并不影响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一枪一针"法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方法预防前列腺穿刺术后感染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例,统计分析"一枪一针"法与"一人一针"法行前列腺穿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一枪一针"法,即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时,每例患者每穿刺一枪更换一针。"一人一针"法,即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时,每例患者只用一根针连续穿刺数枪,每穿完一枪后,穿刺针表面用碘伏纱布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方法穿刺相关的感染发生率。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一人一针"穿刺"6+1"或"12+1"针共计120例(对照组),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一枪一针"穿刺"12+1"针466例(观察组)。结果:两组在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PSA水平以及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路感染、发热、菌尿症以及穿刺相关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9%、1.1%、0.2%和2.6%,对照组的分别为7.5%、5.0%、2.5%和1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菌血症或败血症则两组均发生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一枪一针"法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能有效预防穿刺所致的相关感染,给患者带来好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模式局部麻醉与常规局部麻醉、静脉麻醉3种不同麻醉方式下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估改良模式局部麻醉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80例患者,分为3组,全麻组60例:静脉麻醉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改良组60例:“X+2+3”改良模式局部麻醉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常规组60例:常规会阴区皮下及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3组患者均行12针系统穿刺+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健康指数、前列腺体积、麻醉ASA分级等),分析比较3组患者穿刺活检术的相关临床指标(穿刺针数、麻醉时间、穿刺时间、出入室时间、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前列腺癌检出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情况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完成前列腺穿刺活检。改良组在麻醉中及穿刺过程中的t3及t5时间点疼痛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模板定位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对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患者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患者42例.年龄50 ~81岁,平均67岁.PSA 0.9 ~27.3 μg/L,平均13.1 μg/L.入组条件:曾行前列腺穿刺活检≥1次,结果为阴性或前列腺上皮内瘤(PIN)或非典型小细胞腺泡样增生(AAH),但术后tPSA仍>10 μg/L和(或)PSA速率仍>0.75 μg/L.取膀胱截石位,会阴部皮下及前列腺尖部包膜浸润麻醉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模板定位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分析模板定位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阳性率、影响因素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行前列腺穿刺16 ~ 44针,平均18.7针.穿刺阳性率为44% (19/42),Gleason评分4~9分,平均6分.穿刺阳性者前列腺体积27~67 ml,平均44 ml;阴性者37 ~104 ml,平均71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阳性率与患者是否为PIN和AHH、前列腺穿刺针数、PSA值无相关性(P>0.05).穿刺阳性者前列腺癌在移行区的发生率为74%(14/19),其中36%(5/14)只发生在移行区.穿刺后1周内血尿发生率为29%(12/42),尿潴留发生率为9% (4/42),无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模板定位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经直肠途径初次活检阴性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血清PSA筛选结合经直肠B超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B超(TRUS)引导穿刺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通过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测定和筛选,对64例有排尿症状,血清PSA≥4 ng/ml男性患者行TRUS定位前列腺10针穿刺活检. 结果 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28例(43.75%),良性前列腺增生36例(56.25%).与术后病检结果对比,有3例术前穿刺活检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病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0.32%(28/31),漏诊患者血清PSA 4.5~9.2 ng/ml.穿刺后不良反应有一过性血尿2例、肛门或会阴部痛5例,均自行缓解消失. 结论 TRUS定位前列腺穿刺活检具有准确、安全等优点,并发症少,简单易行,是确诊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穿刺中除重视可疑区外,等回声区亦不能忽视,多点多部位的穿刺能降低漏诊.同时结合血清PSA测定,不但能提高早期诊断率,而且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盆腔MRI辅助模板定位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05月,对164例(PSA10μg/L 28例、PSA 10~20μg/L 56例、PSA 20.01~100μg/L 53例、PSA100μg/L 2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由同一医疗小组实施盆腔MRI辅助模板定位B超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平均年龄71.2岁,穿刺前均行血清PSA检测、直肠指检以及盆腔前列腺MRI平扫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截石位穿刺,选择静脉全身麻醉或腰麻,均采用X+12针穿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活检操作,活检针数(2~4)+12针;活检时间15~28 min,平均18 min。术后一过性血尿4例,会阴阴囊皮下淤血12例,发热1例,无尿潴留病例。穿刺病理结果:前列腺腺癌95例,导管上皮癌2例;前列腺增生伴间质慢性炎症63例,前列腺不典型增生症4例。PSA 10、10~20、20.01~100、100μg/L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5.00%、42.86%、73.58%、100.00%。PSA10μg/L组与PSA10~20μg/L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86),但与PSA 20.01~100μg/L和100μg/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目前常规使用的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相比,盆腔MRI辅助模板定位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阳性率显著增高同时穿刺方法更简单易掌握,是诊断前列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首次前列腺穿刺活检10针中仅1针阳性、肿瘤<5 mm且Gleason积分6分以下者称为无临床意义的微小病灶前列腺癌。为了确定更多前列腺标本量的病理结果与首次活检的结果是否一致,作者评估了二次扩大的32针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价值。35例诊断微小病灶前列腺癌的患者入选,自愿接受观察,年龄62~75岁,平均  相似文献   

19.
<正>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针数能否精确预测前列腺根治术后标本的病理参数如Gleason评分、发生上皮内瘤变及神经浸润。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是99例接受过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我们将活检针数与穿刺用于诊断的组织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组织的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在不考虑穿刺活检针数的情况下,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标本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标本的Gleason评分、前列腺上皮内瘤变及神经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对74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18G自动穿刺活检针行双侧外周带12点法系统穿刺,其中直肠指诊(DRE)触及结节24例,超声提示异常回声14例,前列腺核磁提示异常信号3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者14例,PSA 4~10ng/ml 25例,PSA>10ng/ml者35例。同时对每个可疑病灶进行1~2针靶向穿刺。回顾性分析穿刺的阳性率和并发症。结果:成功对74例患者进行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术。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72岁;PSA 1.9~500ng/ml,中位PSA17.8ng/ml。经病理诊断,前列腺癌23例,阳性率31.1%,穿刺阴性病例中3例TUR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前列腺癌;2例首次穿刺阴性,6个月后重复穿刺时发现前列腺癌。低危前列腺癌(Gleason≤6分)、中危前列腺癌(Gleason=7分)和高危前列腺癌(Gleason≥8分)分别为13.1%、30.4%和56.5%。其余51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合并前列腺炎症。术后短暂和轻度的肉眼血尿6例(8.1%),均在1~3d后缓解,5例(6.8%)轻度发热,2例(2.7%)会阴部轻度不适。无脓毒症、急性尿潴留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安全可行,阳性率稳定,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