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胆泥、胆结石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胆道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0%~29%,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严重危害[1,2]。本研究结合文献,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胆结石产生的原因、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其处理。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7例肝移植病人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8~63岁,平均38.3岁,肝豆状核变性2例,晚期肝硬化8例(其中胆汁性肝硬化2例),原发性肝癌7例(TMN分期:Ⅰ期2例、Ⅱ期2例、Ⅲa期1例、Ⅵ期2例),供体均为脑死亡病人,年龄为20~32岁,采用快速肝肾联合获取法,经动脉、门静脉双重灌注,先期肾保存液灌注,后用UW液灌注后,UW液冷藏…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胆道结石及胆泥形成原因与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结石及胆泥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发生胆道结石及胆泥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发生胆道结石或胆泥间隔时间为3~6个月。诊断主要通过T管造影以及ERCP或MRCP检查发现。1例采取内窥镜介入治疗,1例采取外科手术取石、胆道重建,还有1例则采取再次肝移植。2例成功取石,分别存活1年、2年,1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死于严重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结石及胆泥主要与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胆道冲洗不充分以及胆道供血不足等有关,胆道造影检查有利于及时诊断,放射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肝移植术后与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CEUS)表现,为不同方法治疗后RHCC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肝移植术后出现RHCC患者的超声资料(其中20例有CEU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同期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出现RHCC的152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3例(均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显示肝移植组RHCC发生部位与肝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复发灶的大小、数目、回声、边界、邻近重要结构、血供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示RHCC增强水平、增强模式在肝移植组与肝切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48)。其中肝移植组高增强14例、等增强1例、低增强5例,肝切除组分别为32例、1例、0例;肝移植组"快进快退"13例、"快进慢退"1例、三期低增强5例、动脉期等增强门脉期低增强1例,肝切除组分别为30例、2例、0例、1例。增强形态在肝移植组(均匀增强19例,不均匀增强1例)与肝切除组间(均匀增强27例、不均匀增强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RHCC大部分发生在肝内,而肝移植术后肝外复发病例较多。肝移植术后RHCC增强水平、增强模式多样,虽大多数有典型CEUS表现,但非典型表现占35.00%,应特别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RT-3D-CEUS)用于评估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4月至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的18例受者进行29例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二维灰阶超声造影(2D-CEUS)和RT-3D-CEUS检查。RT-3D-CEUS的成功率并评价其图像质量及诊断肝动脉并发症情况。结果 29例次检查中,RT-3D-CEUS检查成功率93%(27/29)。RT-3D-CEUS的图像质量评分,3分14例次,2分13例次,1分2例次。采用RT 3D-CEUS诊断肝动脉狭窄6例,其中4例为RT-3D-CEUS发现,后经CTA证实;2例在检查前已经由CTA或DSA诊断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结论 RT-3D-CEUS检查能获得直观、清晰的肝动脉图像,用于评估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胆泥及胆结石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和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 对13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和/或胆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发生胆泥和/或胆结石的时间为1.5-12个月(平均5.5个月),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5.5min,冷缺血时间11.5h;UW液经门静脉灌注;胆道冲洗时间在热缺血后15-20min;11例供肝动脉与受者的肝动脉吻合,2例与结肠中动脉吻合。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及胆结石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是缺血、灌注损伤及肝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肝内及肝周出现异常的超声声像图。结果114例患者中,96例出现肝周积液,19例见肝周积血或血肿形成,1例肝内血肿,肝段缺血坏死2例,胆漏7例,胆汁瘤3例,移植肝局灶性脂肪浸润3例,肝内实质性肿块6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狭窄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施行的696例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血管狭窄24例(3.4%),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及血管造影或CT血管重建证实,CDFI的诊断敏感度为100%;有临床症状者行介入治疗后均得以缓解.未发生与血管狭窄相关的死亡.结论 CDFI是监测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应该根据血管狭窄发生类型、诊断时间、全身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损害程度来决定是否行介入治疗.部分患者可尝试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奇  孙智音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9):1377-137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隆乳术后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硅胶囊假体及注射水凝胶隆乳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受检者,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探查,通过超声影像,观察乳腺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硅胶囊假体、水凝胶的位置、形态、分布情况。结果:硅胶囊假体及注射水凝胶隆乳术后所产生的并发症均具有相对特异的声像图表现。结论:高频超声对隆乳术后并发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它不但具有方便、快捷、无损伤、动态观察等优点,而且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超声影像特征和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41例,术前均采用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记录有无DVT,术后1、7、14 d复查DVT发生情况.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长期饮酒史、 胆固...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诊断结果。结果95例中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3.15%),肝动脉狭窄2例(2.10%),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1.05%),门静脉狭窄1例(1.05%),下腔静脉狭窄2例(2.10%),胆道并发症10例(10.52%),排异反应7例(7.36%),浆膜腔积液93例(97.89%),肝周血肿7例(7.36%),肿瘤复发5例(29.4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 1993年 4月至 2 0 0 1年10月我科实施的 12 0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 10例病人通过胆道造影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8例治愈 ,1例好转 ,1例死亡。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8 3 % (10 / 12 0 ) ,与胆道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为 0 8% ,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4 3 % (5 / 116) ,与肝动脉供血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1 7% (2 / 12 0 )。热缺血时间 >3min、冷缺血时间 >8h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胆道保存性损伤是引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缩短供肝的热、冷缺血时间和确保供肝胆管系统的血供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改进T管置管方法可显著降低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的病因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5年4月间291例次原位肝移植后发生ITB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1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后共发生ITBL 20例(6.9%)。术后发生ITBL的高危因素为:原发病为重型乙型肝炎、供受者ABO血型不符、供肝冷保存时间超过12h和术后肝动脉病变。其发生率分别为12.5%(9/71)、20.0%(2/10)、11.1%(9/81)和60%(3/5)。采用药物、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介入、胆道外科手术及再次肝移植等方法治疗,有效率为80.0%(16/20)、治愈率为50.0%(10/20),与ITBL相关的病死率为10.0%(2/20),与ITBL相关的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率为20.0%(4/20)。结论针对ITBL的高危因素进行相应处理是预防ITBL的有效措施。胆道造影和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诊断ITBL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变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疗ITBL,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胆管狭窄的发生部位为吻合口狭窄8例、肝总管狭窄4例、肝门部狭窄12例、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16例及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5例.45例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介入治疗;胆肠吻合术及再次肝移植术.结果 4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64.4%(29/45),好转率为20.0%(9/45).介入治疗的治愈率为24.4%(11/45),好转率为20.0%(9/45),无效率为55.6%(25/45);与胆管狭窄相关的死亡率为15.6%(7/45).25例经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4例接受了胆肠吻合术,2例治愈,2例好转;其余21例(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16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5例)发生了移植肝功能丧失,其中5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6例接受了再次肝移植术,术后有2例死于围手术期真菌感染.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因肝癌复发而死亡,其余36例存活良好.结论 对于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和肝外及肝门部胆管狭窄,介入治疗效果较好.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和肝内、外多发性胆管狭窄经介入治疗无效时应尽早行再次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4.
ԭλ����ֲ���󵨵���խ�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道狭窄(BS)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3年1月至2003年5月,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ERC)或经T管窦道胆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或引流术治疗7例OLT术后BS。结果 7例中2例经PTC胆道介入治疗3次,2次成功;5人经ERC胆道介入治疗13次,均成功;1例经T管窦道胆道引流3次,均成功。6例治愈,治愈率达85.7%。1例长期携带肝内胆管引流管,术后1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经PTC、ERC或T管窦道胆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或引流术是OLT术后BS的有效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廖梅  任杰  郑荣琴  吕艳 《器官移植》2014,5(2):85-88,12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1例成人右半肝活体移植受体术后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移植肝及其胆道声像图表现,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PTCD)等影像学结果相对比。结果 21例病例经PTCD及临床随访证实为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泥1例,胆漏1例。超声检查能够诊断并与之相符5例,为4例吻合口狭窄及1例胆泥,胆漏病例可见肝周积液。其中4例胆管吻合口狭窄病例超声诊断时间均明显早于临床出现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升高的时间。结论 在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中,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准确性较高,可早期诊断胆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值术后胆道结石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完成的206例原位肝移值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结石的防治经验。结果11例病人术后并发胆道结石,发病率为5.3%。表现为颗粒样结石和胆泥两种形式。发生部位在胆总管者7例,在肝内胆道者1例。胆泥和颗粒样结石的首次诊断时间分别平均为138d和306d。胆道感染是胆道结石发作的主要症状。11例病例中有7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胆道狭窄。主要依靠经“T”管照影或FRL、P(endoscopic rei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术明确诊断。FRCP术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7例胆总管结石经1~3次ERCP术后痊愈。4例肝内胆道结石中合并弥漫性胆道狭窄者有3例,其中2例行再次肝移植术。结论 胆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胆道结石的主要原因,胆道黏膜的缺血坏死合并胆道感染是胆泥形成的主要机制。ERCP术对胆总管绵石有良好疗效,对合并弥漫性胆道狭窄的肝内胆道结石病人肝脏再移值往往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尸体供肝和36例活体供肝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结果36例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235例尸体供肝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1%;肝内胆道狭窄和胆道铸型结石形成等严重胆道并发症在活体肝移植中未发生.讨论缺血时间尤其热缺血时间是导致严重胆道并发症的最主要的原因,所留取的受体胆道长度也是影响胆道并发症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间9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90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8.89%),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因炎症水肿引起狭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另2例因吻合口胆漏疤痕收缩导致狭窄,经ERC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经ERC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诊断和分析.只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19.
改进供肝处理方法减少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供肝处理方法,以减少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方法供肝处理进行如下改进:(1)肝门游离仅达胃十二指肠动脉下缘,不游离其上方的肝蒂结构;(2)修整供肝时暂不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本身的断端;(3)修整供肝时暂不切除胆囊,待供肝植入、肝动脉重建后切除。共行99例肝移植,患者的原发病,58%为良性肝病,42%为肝癌。供肝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分别控制在5min和16h以内。胆道重建方式均为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其中5例放置T管。观察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例(4%,4/99)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10d发现胆道吻合口漏;1例术后5个月胆道内有胆树形成;1例为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为左肝管狭窄。改进前的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1.6%(5/43)。结论通过改进供肝的处理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供肝胆道血液供应,显著减少术后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