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对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枕骨大孔区肿瘤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结合临床病例特点,采用远外侧入路或枕下后正中入路,肿瘤全切除19例(73%),次全切7例(27%),死亡1例,术后症状消失9例,明显好转7例,症状缓解6例,无变化或加重4例。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5月至2009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12例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经验。结果8例采用枕下正中入路,其余4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全切除肿瘤9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左书浩  张向艳  李建华  焦保华 《河北医药》2011,33(13):2008-2008
显微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肠源性囊肿的主要手段,但因大部分属囊性且与延髓、颈髓、后组颅神经、椎动脉紧密粘连而影响治疗效果。回顾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6例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与显微手术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0.3岁。  相似文献   

4.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是指发生于枕骨大孔四周的脑膜瘤。肿瘤的解剖部位决定其术后并发症较多也较复杂。背侧肿瘤常常压迫延髓和颈髓,引起颈部疼痛和上肢麻木。肿瘤较大或波及循环、呼吸中枢,术后可发生应激性溃疡、呼吸衰竭、肺感染、面瘫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因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术后的临床护理十分复杂,也很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枕大孔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枕大孔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和MRI影像,手术技巧和预后。结果全切5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1例。结论熟悉枕大孔区解剖,运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注重术后处理,都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蔡学见  刘承基 《江苏医药》1995,21(11):719-721
报告15例枕大孔区肿瘤,本前明确诊断者仅3例。指出:临床上一旦出现脑干和颈髓体征、小脑和颈髓体征或有根性刺激痛者应首选作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枕大孔区脑膜瘤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观察组共选择14例枕大孔区脑膜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就临床结果与前期收治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对照组1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行〉90%脑膜瘤次全切除术2例,全切除术12例。术后病理检查混合型脑膜瘤4例,合体细胞型脑膜瘤4例,上皮型脑膜瘤2例,砂粒体脑膜瘤2例,未发化2例,术后2周均可离床活动,3个月机体呈正常恢复;平均行12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与对照组比较,失语和偏瘫率居较低水平(P〈0.05)。结论依据枕大孔区脑膜瘤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行显微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报告15例枕大孔区肿瘤,术前明确诊断者仅3例。体会:临床上一旦出现脑干和颈髓体征、小脑和颈髓体征或脊神经根刺激痛者应首先进行磁共振扫描检查.对良性肿瘤力争完整切除,对恶性肿瘤酌情尽量予以切除,讨论了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廉宗Zeng  吴恩惠 《天津医药》1992,20(5):257-258,I001
本文报告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枕大孔区肿瘤,分析枕大孔区好发肿瘤的MRI表现,并与CT检查进行比较,对枕大孔区肿瘤的诊断MRI是一种比CT更直观、更有效、更准确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黄绍崧  林伟  温玉星 《河北医药》2012,34(13):2008-2009
枕骨大孔区的肿瘤,目前临床发现多数为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主要以出现枕颈部的疼痛和上肢的乏力麻木以及手部肌肉发生萎缩为主要症状,在早期很容易被误诊成颈椎病或脊髓空洞症等其他疾病[1].诊断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大多数学者较认同骑跨在枕大孔区的瘤,无论起始的部位如何,均属于枕大孔区的肿瘤.临床根据肿瘤、脑干、颈髓的关系通常可分成髓外和髓内的枕骨大孔区肿瘤,髓外的又分为和颈颅型两种,颅颈型位置起自患者的枕大孔上,后沿着枕大孔发展到患者脑椎管内部;颈颅型位置起自患者的脑部椎管内,后沿枕大孔发展向颅内.本文选取我院治疗的42例枕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通过手术前对枕大孔区肿瘤的分型和手术路径的选择,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孙维晔  王富元  李爱民  马逵  陈军  施辉 《江苏医药》2012,38(14):1724-1725
枕大孔区脑膜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5%-3.2%[1].由于放化疗对其无明确疗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手术的困难在于术中需面对脑干、椎基动脉、后组脑神经等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和MRI的诊断对比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收集病患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查进行诊断,观察两种方法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的患病情况,其中有15例患者呈现偏心性颈静脉孔增大,15例患者均匀性颈静脉孔增大;2例不规则性增大,9例圆形增大及19例椭圆形增大;17例患者出现压迫性吸收破坏,13例患者呈现浸蚀性破坏;MRI检查有16例患者出现压迫性吸收破坏,14例患者为浸蚀性破坏;CT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相同。MRI检查结果显示有19例患者呈现纵向生长特点,而CT检查结果显示有12例呈现纵向生长特点。MRI检查清楚显示15个病灶同周围颈内静脉的位置关系,17个同周围颈内动脉位置关系,7例患者病灶与周围组织神经关系情况。结论 CT及MRI检查对于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MRI检查可以更加清楚的分辨软组织、病灶的整体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和神经的关系;CT检查能够对患者病灶周围的骨质改变及钙化情况更加明确的进行显示。这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能够更加全面的提供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所需的信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4.
枕大孔腹侧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富华  冯东侠 《江苏医药》2004,30(5):372-373
近十年来,随着影像学和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枕大孔腹侧脑膜瘤的确诊率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枕大孔腹侧脑膜瘤位置深在,与脑干、椎动脉、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手术切除对神经外科医师而言仍然是一项挑战。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21例,取得了比较好的手术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年龄45~71岁。病程1~12个月,均以头痛为主诉,其中5例伴有走路不稳。4例行CT扫描,17例行MRI;肿瘤直径8cm和7cm各1例,6cm3例,5cm2例,4cm7例,3cm7例。其中斜坡型3例,岩斜型15例,蝶岩斜坡型3例。2手术方法和结果9例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其中脑膜瘤6例和脑桥胶质瘤3例。乙状窦后入路在耳后弧形头皮切口,在显露颅骨时将骨膜切口沿乳突根成直切口,与头皮切口相错开,以防止脑脊液漏或切口感染;作成一3cm×3cm骨窗,显露横…  相似文献   

16.
颈静脉孔位置深,穿行内容物多,其形状、大小不仅存在个体及左右差异,且与周围许多结构关系密切.该区域发生病变时,不仅累及颈静脉孔,而且损害周围结构.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对该区病变进行过研究,但对其及周围结构和该区病变的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难点之一[1].该区肿瘤在临床上颇为少见,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2%[2],而且手术困难.我院于1993~2002年收治11例并成功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诊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颈静脉孔位置深,穿行内容物多,其形状、大小不仅存在个体及左右差异,且与周围许多结构关系密切。该区域发生病变时,不仅累及颈静脉孔,而且损害周围结构。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对该区病变进行过研究,但对其及周围结构和该区病变的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难点之一[1] 。该区肿瘤在临床上颇为少见,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 2 % [2 ] ,而且手术困难。我院于1993~2 0 0 2年收治11例并成功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诊疗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 1~5 6岁,平均38 7岁。临床表现:①5例表现为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率为66.7%(14/21),全部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胆囊癌根治术5例,姑息胆囊切除术1例,剖腹探查术3例。结论 B超和CT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间通过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区肿瘤 3 6例 ,皆经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6例 ,女 2 0例 ;年龄 2 7~ 64岁 ,平均 42 .6岁。病程 1个月~ 5年 ,平均 3 .9年。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症 ,本组首发症状随不同性质的肿瘤而不同。大多数听神经瘤(16例 )以耳鸣、一侧听力下降 ,少数 (3例 )以面部麻木、头痛起病。脑膜瘤多数以头痛、面部麻木起病 ,上皮样囊肿以三叉神经痛及面瘫起病 ,同时伴有走路不稳 2 2例 ,双眼底水肿 17例 ,声音嘶哑、吞咽…  相似文献   

20.
脊髓髓内肿瘤相对少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10%,占椎管内原发性肿瘤的25%.随着神经影像学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脊髓髓内肿瘤的外科治疗也逐渐广泛开展.现就我科5年间采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12例脊髓髓内肿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