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茎突过长症的诊治。方法:对9例茎突过长症实施茎突截短术。结果:术后咽部症状全部消失。结论:茎突截短术是治疗茎突过长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茎突过长症手术治疗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1年3月24例茎突过长症患者采用口内径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疗效满意,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茎突过长症患者行经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或茎突舌骨韧带松解术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茎突过长症引起咽痛,咽异物感,在临床上颇为常见.茎突X线检查是诊断茎突过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江萍  方如平 《江苏医药》2004,30(1):80-80
茎突过长症亦称茎突综合征(styloid syndrome)或Eagle综合征,系Eagle WW于1937年首先报道。它是由于茎突过长或方位、形态异常,刺激临近血管引起的咽痛、咽异物感、梗阻感、反射性耳痛、头痛等症状的总称。该症状复杂,表现多样,常误诊误治。近年来,我们对咽部异常感觉患进行咽部触诊及X线摄片甚至CT三维成像,确诊率大大提高。现将1998~2003年我科诊治的茎突综合征1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茎突肌群劳损是笔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遇到一种独立疾病。本报告30例,其中茎突舌骨肌劳损24例(80%).茎突咽肌劳损5例和茎突舌肌劳损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咽或喉旁痛,吞咽时明显.并在各肌分布部位有触痛.应与茎突过长综合征及不典型舌咽神经痛鉴别.前 线检查茎突过长;后肌分布区无触痛。30例均经曲安缩松痛部封闭治疗而愈。茎寒肌群劳损的原因不明.可能与频频进食、吞咽时肌肉被牵拉有关。  相似文献   

6.
秦玉文  陈小东 《江苏医药》2003,29(3):186-186
茎突过长症少见,现将近10年我科收治的五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男性,30岁。反复右侧咽痛异物感10年,体检咽喉部未见异常。X线检查右侧扁桃腺窝偏后方中下部触有硬条索状物,双侧茎突长3cm,右侧比左侧粗,实施口内径路手术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7.
茎突拍摄方法的一点改进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赵妮,陈锦云茎突位于茎乳孔前方,由上向前下斜行,其长短粗细不一,茎突舌骨韧带附于其尖端。正常茎突长约2~3cm,临床诊断茎突是否过长或作为咽喉部不适感、异物感的鉴别诊断,经常需要拍摄茎突片。额骨茎突侧...  相似文献   

8.
茎突过长综合征的X线分析(附30例报告)柘荣县医院王泽声本文收集咽部疼痛患者30例,全部经临床排除其它疾病,同时摄取了茎突正侧位片,并就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X线表现加以分析。一、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0岁,...  相似文献   

9.
茎突过长综合征在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 ,从而引起治疗不当。本文系统回顾临床 9例茎突过长综合征患者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5年 5月至 1996年 7月间经手术治疗的 9例茎突过长综合征患者的资料 ,男 3例 ,女 6例 ,9例 13侧 ,年龄 15~ 65岁 ,平均年龄 40岁。1.2 临床表现 :1病程 :3~ 10 a,平均 6.5 a。 2症状 :9例患者均有咽干 ,咽异物感 ,转头刺激性咳嗽 2例 ,咽间段性痛 3例。其中 2例作扁桃体摘除时粘连紧 ,术后同侧颈部疼痛达 3个月余 ,用消炎药无效 ,后做茎突 X线检查发现其增长、增粗。 3体征 :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的观察与分析,了解咽异感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90例咽异感症患者,行耳鼻咽喉常规检查及纤维鼻咽喉镜、纤维食管胃镜、副鼻窦CT、茎突X线摄片、颈部和甲状腺B超等检查及相关治疗。结果患返流性食管炎119例(41.03%),慢性鼻窦炎54例(18.62%),更年期综合征28例(9.66%),慢性扁桃体炎19例(6.55%),疑癌症3例(1.03%),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瘤6例(2.07%),茎突过长症14例(4.83%),颈椎病6例(2.07%),其他41例(14.14%)。结论咽异感症病因较多,应重视病因,结合临床病史及辅助检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95-10~2002-10共收治11例无慢性扁桃体炎病史并坚决要求保留扁桃体的茎突过长症患者,行保留扁桃体的改良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男7例,女4例;年龄23~35岁.单侧8例,双侧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咽痛,头颈痛,咽异物感及反射性耳痛等多种症状.  相似文献   

12.
茎突综合征的影像技术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茎突的影像技术检查方法。方法收集50例临床疑有茎突过长的患者,20例行茎突X线平片体层摄影,30例直接行螺旋CT横断和冠状位及3D重建。结果20例行X线平片摄影患者中,能很好测量茎突走行并清晰诊断的有9例,余11例因显示不清继续行螺旋CT检查。41例行螺旋CT检查,全部茎突均可双侧显示且在同一层面者32例。部分显示者6例,未显示者3例合并颞骨未发育。结论螺旋CT及3D重建是清楚诊断茎突综合征的最佳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茎突综合征是因茎突过长刺激周围邻近血管、神经引起的临床症状总称,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梗阻感、疼痛,反射性耳痛、耳鸣、头晕、头枕部疼痛、颈肩部酸胀疼痛等[1],是耳鼻喉科门诊的常见疾病之一.传统诊断茎突综合征的影像学检查以茎突X线平片为主,由于茎突和周围骨质重叠,难以清楚显示茎突及茎突全长和角度.  相似文献   

14.
茎突综合征是因茎突过长和方位、形态异常、茎突舌骨韧带骨化等引起的咽喉部、耳部和头颈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总称。经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一般先摘除扁桃体。我科2006年11月~2009年12月共为22例患者行口内径路保留扁桃体茎突截短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俊祥  张立红  赵丽芬  杨长东 《河北医药》2012,34(21):3351-3352
茎突综合征(elongated styloidproces ssyndrome),是因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致使其与临近的肌肉、血管、神经、黏膜相抵触,刺激邻近血管神经而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或反射性耳痛、头颈部痛和涎液增多等症状的总称,常见于成年人。该病保守治疗有一定疗效,手术截短过长的茎突是最有效的方法[1]。我市第一医院于2003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茎突综合征13例,全部是全麻下经口进路保留扁桃体的茎突截短  相似文献   

16.
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颅骨板的后份内侧有细长的茎突,伸向前下方,一般长度为2~3 cm,超过此长度,即为茎突过长.其过长容易引起咽部异物感、舌根疼痛不适、不典型颌下疼痛、咽部疼痛、头颈部痛等一系列症状.临床上极易误诊、漏诊.我们2000年1月~2005年8月治疗2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下咽癌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12例下咽癌临床资料分析和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咽癌部位隐蔽,早期症状不典型,与茎突过长综合征、慢性咽炎、咽神经官能症症状相似。结论对茎突过长综合征、慢性咽炎,咽神经官能症的诊断要慎重,加强下咽癌知识的普及,积极寻找下咽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减少下咽癌的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下咽癌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2例下咽癌临床资料分析和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咽癌部位隐蔽,早期症状不典型,与茎突过长综合征、慢性咽炎、咽神经官能症症状相似。结论对茎突过长综合征、慢性咽炎,咽神经官能症的诊断要慎重,加强下咽癌知识的普及,积极寻找下咽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减少下咽癌的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茎突螺旋CT表面遮盖成像法(SSD)三维(3-D)重建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疑有茎突过长患者采用螺旋CT轴位扫描(层厚:2mm,Pitch=1.5)并经SSD 3-D重建图像处理后,分别于冠状位、前斜45°角位及矢状位分别观察并测量其长度,并对在3个位置下所测量的茎突平均长度进行比较,采用分组配对t检验。观察阈值为50~200Hu。结果 3个位置都能直观地充分显示茎突的大小、形态,同一茎突在前斜45°角位上测量平均长度最长,而冠状位上最短。16例患者中有12人共有16条茎突长度超过3cm,为茎突过长。P<0.05(或<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螺旋CT SSD 3-D重建技术能多方位、清晰、直观地显示茎突的立体影像,使茎突长度的测量变得方便,并为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颈椎侧位改进位显示茎突(附1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茎突侧位摄影的方法,以减少其他摄影方法带来的几何变形,更便于测量茎突的长短、粗细的形态,并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的诊断位置。方法对280例茎突侧位分成2组进行比较:第一组按常规传统的茎突侧位摄影方法进行摄影;第二组按颈椎侧位改进位进行摄影。结果第一组茎突摄影的成功率为76%,第二组茎突摄影的成功率为98%。结论通过两组茎突摄影的对比,颈椎侧位改进位显示茎突的摄影方法不但其准确性、简便性、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摄影方法,而且放大失真小、几何变形小,便于测量其长短、粗细,有利于对茎突过长症候群、增粗变形等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