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肝癌和正常肝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兔肝脏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各时点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HE和TUNEL染色观察和比较两种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癌组织中的SOD浓度下降显著,于再灌注1h即达最低水平(64.59±4.97NU/mgprot),其后逐渐恢复,但至再灌注7d仍低于再灌注前(121.12±6.88NU/mgprot)。与正常肝组织比,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MDA的浓度下降,变化与SOD相似;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至1d时达最高水平;至再灌注7d时阳性细胞仍多于缺血再灌注前,其凋亡细胞数量多于正常肝组织。结论癌组织对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和损伤较正常肝组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缺血再灌注对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损伤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对肝癌和正常肝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超声引导穿刺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模型。2周后,证实荷瘤模型已成功构建,乃剖腹阻断肝左中叶的肝动脉分支,60 min后去除血管阻断恢复血流;分别于再灌注0 min,1 h,1 d,3 d和7 d取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以HE染色法和荧光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两种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IR后两种组织的凋亡细胞均有增加。至1 d时凋亡达峰值(肝癌为23%,正常组织为 10%),其后虽有降低,但至7d时仍明显高于IR前水平(P<0.01)。以癌组织细胞凋亡最为显著,其在各时点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TUNEL实验显示,IR前癌组织凋亡细胞(5%)即多于正常肝脏组织(1%)。IR后,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凋亡改变的特点与HE染色相似,于IR1 d和7 d凋亡细胞率分别为25%, 15% 和8%, 2%。结论:IR后肝癌组织的损伤和细胞凋亡较正常肝组织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的抗氧化作用。方法60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对照组;B组:异丙酚2 mg·h-1·100 g-1;C组:异丙酚4 mg·h-1·100 g-1,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5只,分别为仅麻醉后开腹(a亚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 (b亚组);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c亚组);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d亚组)。B、C组的b、c、d亚组在缺血前即刻持续输注异丙酚,停药时间为相应的再灌注时点。停药后即刻取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a亚组比较,各组的b、c、d亚组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或0.01)。与A组比较,B、C组的b、c、d亚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降低(P<0.05或0.01),但B、C组间肝组织SOD、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2、4 mg·h-1·100 g-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脏低温保存-再灌注后的变化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脏低温保存 再灌注期间 ,肝细胞糖原含量与肝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制备四组肝糖原含量显著不同的兔肝脏模型 ,肝糖原含量 (mg/ g)分别为 :A组 :15 .42± 2 .6 0 ;B组 :5 1.83± 6 .6 1;C组 :6 3 .2 2± 5 .84;D组 :78.5 8± 8.46。检测各组肝脏低温保存 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及组织内氧自由基相关指标 (SOD、GSH、MDA)的变化情况。结果 各组肝脏低温保存 9h后 ,再灌注 6 0min时 ,组织内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 ,其凋亡细胞数量依次为A组 >B组 >C组 >D组 ,四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且此时各组肝脏组织中SOD、GSH或MDA水平差异也均有显著性。结论 肝脏低温保存 再灌注过程中 ,肝细胞内糖原能显著拮抗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 ;其内在机制可能在于肝细胞糖原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而达到拮抗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吸人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仅开腹;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吸入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异氟醚预处理组(Iso组)吸入1.4%异氟醚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于再灌注4 h时处死大鼠,留取肝脏及腹主动脉血5ml.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肝组织MPO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降低,肝组织MPO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1.4%异氟醚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活性氧对兔肝癌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活性氧对肝癌缺血再灌注(I/R)后的损伤作用。方法建立兔肝脏肿瘤模型,并于肝缺血再灌注和经门静脉穿刺一次性灌注高氧液(氧分压为80kPa)5mL后1h,1d,3d和7d各时点分别取肿瘤组织和肝脏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用TUNEL染色法观察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单纯I/R后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SOD浓度均有明显下降,正常肝脏组织CAT浓度均有所升高,肝癌组织中于再灌注1d CAT浓度显著降低并达最低水平。恢复血流同时经门静脉灌注高氧液后,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SOD浓度均较I/R各个时点明显降低,但再灌注7d时仍低于再灌注前。两种组织中的CAT浓度于I/R1h下降达最低,但从再灌注3d以后,正常肝组织中的CAT浓度回升至正常水平,而再灌注7d时肝癌组织中的CAT浓度仍处于较低水平。I/R后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的凋亡细胞增多,肝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在灌注高氧液后1d和3d最为显著。I/R和灌注高氧液后,肝癌组织中SOD和CAT的浓度和凋亡细胞改变均较正常肝组织显著(P〈0.01)。结论经门静脉灌注高氧液可加强I/R对肝癌组织的氧化改变和损伤,而对正常肝脏组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肝脏热缺血后经门静脉和肝动脉不同时序灌注对其损伤的影响,探索是否可由此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6组,1组为假手术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假手术组(16只)只作开腹和肝门部解剖; 实验组(共5组,每组16只)根据再灌注时门静脉和肝动脉不同开放时序分组: 先开放门静脉1 min后再开放肝动脉组、先开放门静脉2 min后再开放肝动脉组、先开放肝动脉1 min后再开放门静脉组、先开放肝动脉2 min后再开放门静脉组及同时开放门静脉和肝动脉组.各组分别于术后2 h和4 h检测血清中ALT和AST值,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 采用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 TUNEL法检测各组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肝脏基本正常,各指标均好于各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实验组中先开放门静脉1 min后再开放肝动脉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轻,其ALT、AST、MDA和凋亡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其他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其SOD和GSH值均高于其他各实验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组织HE染色也显示,先开放门静脉1 min后再开放肝动脉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较其他各实验组轻.结论 肝脏热缺血后,通过短暂开放门静脉再开放肝动脉的措施可以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及保护肝脏抗氧化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肿瘤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肿瘤组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通过手术方法给予缺血再灌注,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前(对照)、缺血再灌注后0min、1h、1、3、7d6组,取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分别测定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肝脏组织中的NO含量除缺血再灌注1h升高外,其余各时间点均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1h、1、3和7d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的NO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0min开始下降,1h降到最低,随后又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脏组织中的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迅速下降,随后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的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迅速下降,1h降至最低,随后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缺血再灌注后NO和SOD的含量改变说明肿瘤组织中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损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及异丙酚对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n=8):A组,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6 h,再灌注即刻从股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0ml·kg-1·h-1 60 min;B组,再灌注即刻静脉注射异丙酚20 mg/kg,继之输入5%异丙酚50 mg·kg-1·h-1 h;C组,给予假手术处理,未予缺血,余处理同A组。再灌注6 h后取肝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测定血浆AL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的变化。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组凋亡的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明显增加,且凋亡的细胞主要是肝窦内皮细胞,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则较少。与A组相比,再灌注6 h B组TUNEL阳性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肝组织DNA片段形成也明显减少。同时,B组肝组织坏死程度、血浆AL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JD<0.01)。电镜显示B组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也明显轻于A组。结论 细胞凋亡是再灌注早期肝脏细胞死亡的重要机制,肝窦内皮细胞凋亡是再灌注早期肝脏细胞死亡的主要特征。异丙酚可以减少再灌注后的肝脏细胞凋亡和坏死,其抗氧化作用是其减少再灌注后的肝脏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再灌注(IR)、缺血后处理(IPo)3组,以缺血再灌注前反复多次的短暂预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观察血清肝酶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状态.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血清肝酶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和GSH活性则显著升高;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IPo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IPo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而拮抗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GRADING AND PROGNOSIS OF CARCINOMA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研究了丙酸睾酮以及丙酸睾酮合用LRH-A对家犬睾丸及垂体的形态学影响。结果发现:短期大剂量外源性丙睾使睾丸及垂体均出现抑制性形态学改变,LRH-A合用丙睾使这种改变更加明显。表明该两种药物对睾丸及垂体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E 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SURGE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