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在小儿喉罩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儿11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58例。两组患儿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30 s后静注丙泊酚,按照序贯法给予患儿相应的丙泊酚剂量,丙泊酚靶浓度为2.5 mg/kg,后行喉罩插入。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瑞芬太尼给药后2 min(T1)、喉罩成功插入即刻(T2)、切皮即刻(T3)、切皮后5 min(T4)和喉罩拔出即刻(T5)患儿的血压(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记录喉罩重新置入的人数、置入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刻比较,B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均升高(P〈0.01),而A组患儿在各时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儿比较,A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降低(P〈0.01)。两组患儿PETCO2在T1、T2、T3、T4时刻均高于T0(P〈0.01)。与A组患儿比较,B组患儿BIS在T1~T5时刻均升高(P〈0.01),两组患儿在T1-T5时刻BIS均低于T0(P〈0.01)。A组的患儿喉罩插入后出现咳嗽/作呕、肢体动的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诱导方法能够为患儿喉罩插入提供较好的麻醉条件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眼科手术患儿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情况.方法 择期行眼科手术(斜视矫正术、白内障摘除术、眶内肿物摘除术)患儿40例,ASA 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 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相同,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 μg/ks,丙泊酚2 mg/kg,插入喉罩.麻醉维持:S组吸入七氟醚,氧流量2.0 L/min,呼气末浓度1.0 MAC,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纯氧吸入,氧流量调整为5.0 L/min.PR组瑞芬太尼0.10μg/(kg·min)恒速输注,丙泊酚在静注2 mg/kg后6 min以9 mg/(kg·min)恒速输注,40 min后7 mg/(kg·min)恒速输注,两组术中均未使用肌松药.记录两组患儿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Al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 与PR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P<0.05),但拔除喉罩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延长(P<0.05).与诱导前比较,两组在插入喉罩即刻、手术开始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 SBP、DBP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 组 HR 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科手术喉罩气道患儿七氟醚麻醉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循环稳定;七氟醚麻醉患儿呼吸恢复较快,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患儿早期意识状态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刘聪霞  徐鹏  邴海龙 《重庆医学》2013,42(2):201-203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年龄1~5岁,将其分为喉罩通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喉罩组)和氯胺酮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氯胺酮组),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中体动、术后恶心与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七氟醚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手术开始后60min(T4)、手术结束时(T5)喉罩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5);喉罩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氯胺酮组患儿术中体动(头及上肢)、呛咳屏气及术后躁动明显多于喉罩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具有诱导苏醒迅速、气道管理方便、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术中血液动力平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传统的氯胺酮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4.
侯刚  徐家济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49-1350
目的:观察小儿骨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技术结合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骨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为氯胺酮静脉全麻组,B组为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结合喉罩技术全麻组。比较2组中麻醉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清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循环系统明显没有B组患儿稳定。A组术后清醒时间比B组长(P<0.01)。 A组术中发生身体不自主活动、呛咳屏气,以及手术后不良发应如恶心、呕吐和躁动等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喉罩技术结合瑞芬太尼丙泊酚的麻醉方法,术后恢复好,清醒迅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传统氯胺酮麻醉方法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蔡瑞  张丁 《吉林医学》2011,(20):4130-413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在小儿脑瘫后遗症髋内收畸形矫正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的患儿(均为男性)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采用瑞芬太尼0.2~0.25μg/(kg.min)复合丙泊酚0.08 mg/(kg.min)持续静脉泵注。Ⅱ组:采用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 mg/kg、丙泊酚1 mg/kg。根据手术需要追加氯胺酮1 mg/kg。结果:瑞芬太尼组较氯胺酮组术中BP、HR明显平稳(P<0.05),且术后苏醒时间短,精神症状少。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术中患儿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时、清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到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47例患儿分为两组:(1)A组23例应用氯胺酮95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2)B组应用氯胺酮60?g/kg/min复合瑞芬太尼0.06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术中心率(HR)减慢较A组明显(P<0.05);B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手术麻醉中镇静效果显著,患儿可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苏醒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眼科手术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眼科手术患儿60例,年龄4~10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相同,咪达唑仑0.05 mg· kg-1,芬太尼3 μg·kg-1,丙泊酚2mg·kg -,置入喉罩.麻醉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氯胺酮麻醉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A组:氯胺酮100±10.2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B组:氯胺酮60±5.2μg/kg/min配合瑞芬太尼0.06±0.02μg/kg/min持续泵注.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SPO2,并记录术后苏醒时间.结果:A、B两组患儿血压和SPO2均较平稳,但B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而A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B组术后麻醉苏醒明显快于A组(P<0.05),且术中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小儿氯胺酮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且使患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更平稳.  相似文献   

9.
薄智  杨常保  李军平 《吉林医学》2013,34(17):3346-334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A组瑞芬太尼1μ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B组芬太尼2.5~5.0μg/kg。其余用药均相同,咪达唑仑0.05~0.08 mg/kg,丙泊酚2.0~3.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充分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手术开始A组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B组持续吸入异氟醚1%~2.5%。记录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B组麻醉插管与手术开始后血流动力学有显著变化,A组麻醉及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与B组相比,A组麻醉苏醒时间短。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苏醒后呼吸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小儿喉罩插入条件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喉罩插入下行骨科手术治疗患儿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0.1ug/kg,0.2ug/kg及0.3ug/kg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三组患儿喉罩一次插入成功率,喉罩插入时间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等。结果:三组患儿喉罩一次插入成功率和喉罩插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儿呼吸暂停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A组患儿T2时MAP和HR水平均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0.2ug/kg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为提供小儿喉罩插入条件,并有助于降低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联合喉罩麻醉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PR)组和丙泊酚十七氟醚(PS)组。所有患儿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1基础麻醉。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1,P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1,PS组七氟醚吸入。待患儿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经典型喉罩。麻醉维持:PR组丙泊酚6mg·kg^-1·h^-1,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持续输注,PS组丙泊酚6mg·kg^-1·h^-1,七氟醚1%~3%。观察2组诱导前(TO)、置喉罩时(T1)、置入喉罩后3min(T2)、手术结束(T3)及拔除喉罩(T4)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情况。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苏醒时间等。结果在T1、他及B时点,2组HR、MAP及RR均较1、0时下降(P〈0.05)。与Ps组比较,PR组HR、MAP下降较明显,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术后苏醒时间较长(P〈0.05)。2组在各时间点的SpO:无统计学差异。在T1、他时点PR组RR较PS组慢(P〈0.05),但对通气影响不大。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都可安全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应用喉罩可相对更好地控制气道;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更迅速,但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张成  黄振华  徐晓燕 《四川医学》2010,31(12):1788-1790
目的探讨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肿瘤介入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可行性。方法选择1~13岁择期行肿瘤介入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S组(七氟醚吸入组)和P组(静脉组)。S组入室后吸入8%七氟醚,意识消失后插入型号合适的喉罩,连接麻醉机,七氟醚浓度调节到1MAC维持,经骶裂孔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0.8ml/kg,最多25ml)。P组入室后静脉注入丙泊酚2mg/kg,氯胺酮2mg/kg,入睡后再以丙泊酚4mg/(kg.h),氯胺酮2mg/(kg.h)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麻醉过程中观察各组患儿诱导前(TO)、麻醉诱导完成时(T1)、手术开始即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MAP变化;记录术中体动及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P组T1时刻SpO2显著降低(P〈0.01);T2时刻HR、MAP显著升高(P〈0.01)。S组术中体动、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1)。结论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肿瘤介入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0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注异丙酚2 mg/kg、阿曲库铵0.75 m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2.5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维持:两组均静脉泵注异丙酚50~100μg/(kg.min),阿曲库铵5~10μg/(kg.min),R组泵入瑞芬太尼0.08~0.5μg/(kg.min),F组则泵入芬太尼0.07~0.25μg/(kg.min)。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中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清醒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结果:MAP: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R组低于F组(P<0.05),HR:插管时和手术结束时R组低于F组(P<0.05),拔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R组小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通气下输尿管镜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相同诱导置入喉罩,以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mg/L,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维持,记录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辅助用药、体动情况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醒的时间。结果:瑞芬太尼剂量为:0.1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大,患者体动发生率高(50%);0.2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患者苏醒较快;0.3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抑制作用明显,术后患者苏醒时间较长。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2mg/L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min),是输尿管碎石手术的较佳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15.
李晓军 《中外医疗》2013,32(2):10-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作为一种短效阿片类药物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剖宫产全麻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与氯胺酮应用于剖宫产全麻对于产妇及新生儿影响的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孕37~41周择期剖宫产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25):采用丙泊酚1~1.5mg/kg,瑞芬太尼1ug/kg(静脉缓推1~2min注射完),司可林1~2mg/kg全麻诱导;B组(n=25):采用氯胺酮1~2mg/kg,司可林1~2mg/kg全麻诱导。记录两组产妇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胎儿娩出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血压,心率;记录两组新生儿1、5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A组产妇血流动力学较B组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剖宫产全麻对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有效,且较氯胺酮全麻能更好的维持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麻醉恢复质量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S组以舒芬太尼0.2μg/kg快速诱导,手术开始前5min追加0.2μg/kg舒芬太尼,以2%~3%的七氟醚吸入术中维持。手术结束停用七氟醚。R组以瑞芬太尼2μg/kg快速诱导,以瑞芬太尼每小时6~10μg/kg复合丙泊酚每小时6~12mg/kg术中维持,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观察两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患儿镇痛镇静程度。结果:两组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拔管后5min时S组MAP、HR较R组明显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S组高于R组(P〈0.05)且评分适宜,躁动评分S组低于R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需要镇痛的比例S组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麻醉恢复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用于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进行下腹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喉罩通气组(A组)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先行骶管阻滞,成功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根据患儿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6mg/(kg·h)维持,B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10-15min后或术中有体动时追加氯胺酮1-1.5mg/kg,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时的MAP、HR、SPO2。纪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肌松、体动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星差异;A组切皮时及术中MAP、HR平稳,B组较基础值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SPO2始终维持在100%。B组患儿有7例术中SPO2下降至95%以下,两组差异显著(P〈0.01);肌松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技术能为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肌松及理想的镇静深度,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高危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A组)与静脉麻醉组(B组)两组各25例,分别给予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OPLAC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T1)、喉罩插管时(T2)、喉罩插管后5min(T3)、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药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清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苏醒评分明显增加(P〈0.05),患者MAP、HR、Sp02的稳定性显著升高(P〈0.05),麻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以减少麻药剂量,患者意识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更适合高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