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胃镜应用于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诊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所选65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均为英德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胃镜检查,按照肿物大小、回声强弱、边界情况、起源管壁层次及血供情况,同时根据超声胃镜检查的镜下表现来对患者进行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超声胃镜检查显示,7例患者为壁外压迫。16例食管平滑肌瘤,其中11例患者给予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治疗,4例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19例胃间质瘤,其中11例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1例患者给予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7例患者接受外科根治术治疗或腹腔镜手术治疗。5例脂肪瘤,2例患者随访,3例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10例异位胰腺,3例静脉瘤,5例黏膜下囊肿,加强随访,定期复查,并没进行任何治疗。结论:采用超声胃镜检查能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性质和来源层次进行明确,初步诊断患者,进而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属夹在预防及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中的作用及优越性。方法对5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使用金属夹的体会加以总结。结果 5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中,除1例胃窦黏膜下隆起与固有肌层紧密粘连,剥离失败,在挖除过程中致肌层小孔样穿破,且出血难以控制,转外科开腹手术外,其他55例患者全部一次性完整剥离,剥离病变直径0.5~3.5 cm,平均2.0 cm。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60 min。住院时间3~10d,平均5.5 d。其中5例术中出血>100 mL,均在内镜下经氩气刀电凝、止血夹成功止血。1例直径>3 cm的直肠广基息肉,剥离过程中肠壁出现小裂口,同样用金属止血夹夹闭后保守治疗成功。结论金属夹夹闭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择选阳江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剥离组,各50例。常规组行传统黏膜切除术,剥离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复发率为16.0 %,高于剥离组的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与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其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32例病理提示早期癌、异型增生、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均采用ESD,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32例患者通过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的效果,其效果好、安全、经济,而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对ESD治疗后的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32例病理提示早期癌、异型增生、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均采用ESD,实施护理干预。结果32例患者通过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的效果,其效果好、安全、经济,而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对ESD治疗后的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总结市级三甲医院如何圆满承办消化内镜治疗手术学术会议。在科室原有人力物力的情况下,一个工作日(周日)完成11例内镜治疗手术。其中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断术(POEM)3例,胃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3例,经口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1例,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3例。11例手术患者,仅1例POEM手术出现并发症:皮下气肿,经积极处理痊愈出院。其它10例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体会团队作战,细节管理,特别是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管理是圆满承办消化内镜治疗手术学术会议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许丽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72-17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切除食管、胃及直肠肿瘤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38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内镜治疗常用和专用设备器材准备工作,术中正确使用内镜专用设备器材,密切配合手术。结果:38例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文献报道的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手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35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完整切除率、≥3 cm、1.5~3 cm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实施临床医治,可以提升诊治效果,完整切除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泉州市笫一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82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5.12%,对照组为9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7.32%)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患者创伤更小,手术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82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91例。实验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根治性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除效果,随访1年内分化与否及不同浸润深度患者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完整切除率为92%,治愈性切除率为90%;2组中浸润深度重及未分化型患者术后复发率高(P均<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手术用时短、病灶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高、对患者伤害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可避免过分治疗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收治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首先给予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以及芬太尼实施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处理;接着再给予患者七氟谜、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效果良好,患者的主要生命体征指标均平稳。结论使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效果良好,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经内镜黏膜切除术围手术期及术中配合、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对36例人住我科,并行经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围手术期准备及术后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5位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1例并发症穿孔,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均可康复出院。结论经内镜黏膜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表浅肿瘤的有效方法,其围手术期准备及术中配合、护理对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组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早期上消化道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给予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19%)(P0.05)。2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来东莞黄江医院进行治疗的85例胃肠道平坦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应用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切除效果,记录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测,85例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确诊为腺瘤性息肉74例,占比87.06%,确诊为部分伴上皮内瘤变术中出血2例,占比2.35%。其中部分伴上皮内瘤变术中出血患者均给予止血钳止血后止血成功,仅1例患者出血量大于600 mL,需进行输血,占比1.17%,其余部分伴上皮内瘤变术中出血均为少量出血,止血后无需额外治疗。1例患者术后32 h出现迟发出血,1例患者术后4 d出现迟发出血,共占比2.35%。其中,1例患者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开腹手术,占比1.17%。术后出现局限性腹膜炎患者2例,占比2.35%,经保守治疗治愈。85例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均无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发症。结论:使用EMR治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对大多数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微探头超声(MP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患者60例,并行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进一步确诊,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采用ESD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和24个月进行复查。结果 6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病变位于食管21例(21%),贲门部5例(5%),胃底25例(26%),胃体9例(9%),胃角3例(3%),胃窦21例(21%),十二指肠14例(14%),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MPS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88%)。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平均手术时间55~138 min,出血量均少于100 m L,完整切除率97%,未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随访2年未发现局部复发病例。结论 MPS检查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综合诊治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9例LST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肿瘤情况给予其内镜黏膜切除术(EMR)、黏膜剥离术(ESD)、分片切除术(EPMR)治疗,分析3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超声内镜(EUS)检出混合结节型17例、颗粒均一型27例、扁平隆起25例;病灶直径为10~50 mm,分布于黏膜层49例、下层黏膜受累20例;手术:外科手术7例、EMR 20例、ESD 19例、EPMR 23例,切除完整率76.81%,并发症率13.04%,复发率10.13%。结论:以内镜下EMR、ESD、EPMR术式治疗LST疾病均有良好效果,其中,ESD病灶清除较彻底,复发率低,应用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6例行ESD的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切除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术后生存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与常规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ESD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62±19.6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47±1.67)d,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完整切除率为95.24%;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7.45±34.5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4.12±3.63)d,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其完整切除率为66.67%。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较高,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与试验组(32例: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患者,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