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研究分析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 UPPP 术治疗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斯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伴有咽部狭窄的20例患者,加用悬塑垂鳄咽成形术(UPPP 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我院统计分析得出,对所有患者行单纯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后,在对斯声响度和呼吸暂停指数的有效率方面,无咽部狭窄组及伴咽部狭窄组分别为94.44%和71.43%,此外,其中的伴咽部狭窄组分别为80%和50%。联合 UPPP 术对咽部狭窄治疗后,二者近期的有效率均为100%。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对于鼾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有鼻中隔偏曲阻塞时,应针对性采用手术方式进行矫正,为了更有效治疗伴有咽部狭窄的患者,应当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 UPPP 术治疗,其疗效更为显著,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垂腭咽成形术在鼾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鼾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低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头痛、出血、呛咳以及间歇性窒息)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低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以及低通气时间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腭咽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腭咽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考察两组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患者打鼾、夜间憋气、白天嗜睡、口咽干燥等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咽成形术临床用于治疗鼾症的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应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是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21例。结果:随访0.5-1年,治愈33%,显效52%,复发15%,总有效率85%。结论:UPPP是治疗OSAS的主要方法,但该术式一般只能解决口咽狭窄,而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下咽部狭窄,使其疗效降低。对疗效不佳者可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腭咽成形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0,7(4):158-158,161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OSAS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PSG。结果:本组53例OSAS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出血、喉水肿及腭咽关闭不合等并发症。治疗6个月复查PSG,AHI明显下降,最低SaO2明显升高,咽腔有效面积扩大,悬雍垂萎缩至生理大小。PSG复查结果显示,显效23例(43.4%),有效25例(47.2%),无效5例(9.4%),总有效率为90.6%。结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安全、有效,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合并鼻部和口咽部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进行同期鼻部手术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和评估根据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onography,PS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主观症状。检查证实同时有口咽狭窄和鼻部异常,在行UPPP手术同期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或)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术后随访1-2年。结果截止到2007年11月,所有患者术后满12个月,复查时打鼾、憋气、头痛及嗜睡等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OSAHS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呼吸困难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  邓杰 《农垦医学》1999,21(3):191-192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OSAS)的有效方法。其原则为切除咽部不重要的过剩组织,扩大咽帆间部。此手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术中有一事实上的难度和危险性,尤其是呼吸道阻塞,可造成病人死亡。我科自1994年开始施行该手术30例,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呼吸危象的发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股资料:本组男29例,女1例,年龄27~58岁。体重最重者101kg。所有病人均经纤维鼻咽镜,喉镜,有立位仰卧位鼻咽、口咽、喉咽例位X光片检查明确诊断为口咽部狭窄。若合并鼻腔阻塞性病变,如鼻中隔偏曲…  相似文献   

8.
李桂珠  孙士铭 《中外医疗》2009,28(22):33-34
目的探讨改良UPPP手术对解决腭咽平面狭窄为主的OSAHS的应用价值。方法对OSAHS患者术前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AH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SaO2较术后明显提高。结论改良的UPPP手术是治疗单纯腭咽平面狭窄的OSAHS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鼾症即人们常说的打呼噜 ,多发于体形肥胖、颈部粗短 ,严重者可有呼吸暂停 ,多发生于夜间 ,白天嗜睡打盹 ,故又称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是一种慢性潜隐性渐进的致死性疾病。近几年来 ,我科开展了腭咽成型术治疗鼾症均获成功 ,疗效显著、无术后并发症。血气分析表明 ,术后血氧分压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术前的精心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现总结 2 3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本组 2 3例病人 ,均为男性 ,年龄 2 6岁~ 5 9岁 ,病程 4年到 2 0年不等。主要表现为 :扁桃体、腭弓、悬雍垂肥大致使咽部狭窄 ,部分病人患有低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单纯型鼾症的远期疗效。方法:给68例临床诊断为单纯型鼾症的病人随机行Ⅰ、Ⅱ型腭垂腭咽成形术,观察术后疗效,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Ⅰ型腭垂腭咽成形术的有效率为55.8%,Ⅱ型为73.5%。结论:术式Ⅱ型在切除部分软腭的同时进行腭垂成形术,术后鼻咽反流发生率低,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后,随访12个月,记录调查对象的治疗指数,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在对两组患者随访的12个月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5)。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调查对象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鼻腔出血、感染、术腔狭窄和术腔粘连等;对照组调查对象发生感染、术腔粘连和术腔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X2=6.28,P〈0.05;X2=5,P〈0.05)。对照组调查对象术后12个月内有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5%;治疗组调查对象无复发情况,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用于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明显,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降低变应性鼻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术式治疗鼻中隔偏曲(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2例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粘骨完整性、术后疼痛及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904,P=0.00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骨完整性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术野清晰,对病灶创伤小、疗效肯定,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鼻甲外移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鼻中隔矫正组。联合治疗组33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外移术;鼻中隔矫正组22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联合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8例,治愈率75.8%,好转率100.0%;鼻中隔矫正组痊愈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愈率31.8%,好转率8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针对性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组织损伤小,效果好,安全,符合功能性治疗,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宏钧  秦琴 《西部医学》2013,(11):1638-1639
目的 观察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多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修正术在治疗多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PAR)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87例,根据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是否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治疗效果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后VAS评分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1.55±0.41,0.74±0.14)低于对照组(2.28±0.32,1.33±0.2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后治疗有效率(44例,93.62%)高于对照组(28例,7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2个月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手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后6个月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8±0.14)低于对照组(0.57±0.2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结论: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效果优于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下不同鼻中隔术式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为176例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和内翻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的同时行鼻中隔手术,其中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42例,矫正术67例,成形术49例,改良粘膜下切除术18例,其中18岁以下者36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3例出现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分离后痊愈,余无其它并发症,作者在术中用自制的吸引剥离器边吸引,边用其前部分离粘软骨膜,粘骨膜与软骨、骨间的连接。吸引剥离器的吸引孔始终朝向鼻中隔软骨或骨,不封闭其外部侧孔,减少了吸力,并避免了血染内窥镜镜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度OSAHS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治疗A组(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60例和治疗B组(下鼻甲海绵组织保留并鼻腔扩容术)6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嗜睡量表(ESS)评分、鼾声评分情况。结果治疗B组重度OSAHS患者治疗后AHI [(30.54±6.42)次/h]、SaO2[(89.86±7.18)豫]、ESS评分[(30.54±6.42)分]、鼾声评分[(4.20±2.09)分]均明显优于治疗A组[(40.65±7.51)次/h、(79.42±8.17)豫、(40.65±7.51)分、(5.66±2.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7.44、0.03、3.74,P&lt;0.05)。结论下鼻甲海绵组织保留并鼻腔扩容术治疗重度OSAH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于杰 《中外医疗》2016,(16):66-67
目的:探讨个体化减张整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经鼻窦CT确诊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70例。观察组35例采用个体化减张整形术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满意30例,一般4例,不满意1例,高于对照组17例﹑12例﹑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15,P=0.0028)。结论个体化减张整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均有创伤性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展 《医学综述》2013,(22):4184-418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潜江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34例鼻息肉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仅采取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4,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复发率(6.O%)显著低于对照组(22.4%)(x2=8.723,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平面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重度OSA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观察组采用多平面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ODI)、Epworth嗜睡评分(ESS)。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HI、LSaO2、ODI和ESS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平面手术治疗重度OSAHS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