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杏 《中外医疗》2014,(34):75-7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镜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总有效率,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分别为74.67%(56/75),96.00%(72/75)B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67%(26/75),6.67%(5/7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患者可有效提高阻滞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明涛  徐志强 《当代医学》2021,27(36):70-72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27.0%(P<0.05);术后3、6、12、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0.71±0.22)分、(0.92±0.41)分、(1.31±0.25)分、(1.63±0.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1±0.21)分、(1.78±0.52)分、(3.14±0.82)分、(3.55±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段,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T3、T4时段,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股骨颈骨折患者10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及对照组(n=53)。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的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T0),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水平相较差异不显著(P>0.05);切皮时(T1)、手术进行30min(T2)、结束时(T3)及术后1h(T4)四个时间点观察组的SBP、DBP及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全程观察组的指标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术前,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及血浆肾素活性(PRA)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生命体征的影响和麻醉效果的差异。②方法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器定位技术,于腰丛给予0.33%罗哌卡因30mL,坐骨神经给予0.33%罗哌卡因20mL;B组选择13,4间隙入路穿刺,给予0.5%的罗哌卡因2mL。观察两组患者阻滞后心率、血压、变化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效果。⑧结果A组的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而两组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较B组少见。④结论PNS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起效迅速,麻醉效果较完善,术后并发症少,是膝关节置换手术一种较为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骨科PFNA手术患者3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20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18例.比较两组术前、阻滞后5min、10min、20min、30min、术毕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起效和维持时间.结果 A组SBP、DBP、HR术前、阻滞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B组在阻滞后5min开始SBP、DBP明显降低(P<0.05),HR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前SBP、DBP、HR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SBP、DBP在阻滞后5min、10 min、20min、30min、术毕min明显低于A组(P<0.05).A组起效时间晚于B组,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能提供较准确的穿刺位置,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对老年骨科PFNA术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纳入研究,合计7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膝关节手术中,与椎管内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术中麻黄碱使用率低(RR=0.44,95%CI:0.25~0.76),输液量少(MD=-424.05,95%CI:-447.43~-400.68),术中低血压(RR=0.34,95%CI:0.15~0.79)、术后恶心呕吐(RR=0.25,95%CI:0.14~0.46)、尿潴留(RR=0.08,95%CI:0.03~0.24)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阻滞效果为优、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椎管内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中麻黄碱使用率低,输液量少,低血压发生率低,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70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25ml和0.5%罗哌卡因15~20ml,然后进行硬膜外穿刺备用,以防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不全,同时进行术后镇痛.B组选择硬膜外麻醉,L3~4间隙为穿刺点,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42例单纯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仅3例复合了硬膜外麻醉,而且硬膜外给予的麻醉药量明显减少.B组麻醉后30min(T1)、1h(T2)时点与麻醉前(基础值)及A组比较MAP降低、HR升高;B组患者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复合硬膜外麻醉适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刘志莲 《河北医学》2014,(11):1808-1811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每组25例。结果:A组患者的阻滞效果明显比B组好( P<0.05);A组患者T2-T5时的SBP、DBP 均明显比B组高(P<0.05);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比B组早(P<0.05),麻醉时间均明显比B组长(P<0.05);A组患者的术后2h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8%(2/25)明显比B组60%(15/25)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胸部硬膜外神经阻滞的方法,建立家兔可逆性心交感神经阻滞模型,为研究心交感神经阻滞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提供一种手段。方法5月龄杂种家兔18只,4只做全脊柱解剖,在仔细研究其脊柱解剖特征以后,以另14只为实验对象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5g/L戊巴比妥钠(25mg/kg)麻醉后,用16G勺状面硬膜外穿刺针,从L2~L3间隙进针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将硬膜外导管向头端置入至T5水平后固定导管。然后从其中随机取2只家兔作硬膜外X线造影,另1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分别从硬膜外导管注入含有亚甲蓝的利多卡因溶液(5g/L)0.2、0.3、0.4、0.5mL,并用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实验结束后解剖椎管,记录亚甲蓝染色的范围。结果全脊柱解剖显示,家兔脊椎生理弯曲较大,棘突长度、方向和椎板间孔大小差别较大;与颈、胸段相比腰部棘突较短且方向几乎与椎板垂直,而且椎板间孔最大,便于穿刺;家兔硬膜外腔较窄,但硬膜外腔结缔组织很少,置管十分容易。家兔硬膜外腔X线造影显影为间断的三角形。麻醉平面与染色范围基本一致,注入含有亚甲蓝的利多卡因溶液0.2、0.3、0.4、0.5mL组亚甲蓝染色范围分别为T4~T6、T1~T7、C7~T9、C6~T12。结论与颈、胸段相比,腰部硬膜外易于穿刺置管。阻滞家兔心交感神经,以0.3mL局麻药用量阻滞范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骶裂孔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小儿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年龄3个月至13岁,行腹部、下肢手术的患儿32例,经骶裂孔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入0.8%~2%利多卡因6~8 mg/kg.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监测时点:注入局麻药前、注入局麻药后5、10、15min.结果:全组患儿均成功经骶裂孔穿刺置人硬膜外导管8~12 cm,麻醉效果满意率达到99%,阻滞平面最高至T3.循环系统方面:SBP在注入局麻药后5 min开始稍有下降,但至注药后10 min与麻醉前比较方有明显差异(P<0.05);DBP无明显改变,(P>0.05);HR在注药后5 min即开始有明显下降,注药后10、15 min下降最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在小儿腹部及下肢手术中运用经骶裂孔入路的硬膜外麻醉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可提供完善的手术镇痛.  相似文献   

13.
严兴福 《海南医学》1996,(4):236-238
本文分析重复多次硬膜外阻滞184例,(1)根据硬膜外阻滞的重复次数分为:I组(重复二次)优良率占82.9%,Ⅱ组(重复三次)占61.5%,Ⅲ组占57.1%,I组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外腔用药量I组13.8ml/h,Ⅱ组8.9ml/h,Ⅲ组76.ml/h,I组与Ⅱ、Ⅲ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按重复间隔时间分  相似文献   

14.
本组10例,男4例,女8例,年龄20——54岁,均在连硬麻醉下行剖腹手术。使用常规局麻药容量出现平面过高过宽,平均阻滞神经节13.1。综合有关文献资料,究其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郑汉光  范皓 《河北医学》1999,5(4):11-14
目的:观察两个间隙联合腰麻醉膜外麻醉(Combined spine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并与两间隙双持硬麻醉(Double cather epidural anesthesia,DCEA)下肾移植进行比较。对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中作一个初步评价;方法:择期同种异体肾移植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T12 ̄L1与T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7.5±6.4)岁的拟行TURP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均为6h;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组(对照E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组);记录BP,HR,ECG,SpO2、手术时间、利多卡因用量、镇痛药物用量、麻黄碱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二者在BP、HR、ECG、SpO2、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利多卡因用量和麻醉效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在TURP手术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20例剖宫产病人应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病人中麻醉优良为316例,蛛网膜下腔给药后15min内麻醉平面固定,低血压发生率21%,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2—1.8ml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蛛网膜下腔给予吗啡0.1mg可产生48h以上的镇痛效果,术后头痛4例。结论: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作用迅速、镇痛好、肌松好、用药量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report that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a new amide local anesthetic, is of lower cardiac toxicity both in animals and humans,l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it to be a clinically effective local anesthetic widely used for both epidural anesthesia^2-4 and analgesia^5-7. Ropivacaine mesylate made in China is structurally from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by substituting a mesylate group for hydrochloride group^8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linically provide a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ropivacaine mesylate with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in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相似文献   

19.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婴幼儿循环功能的影响:前瞻性选择2岁以下小儿施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定时测定阻滞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每搏输出量、分钟心输出量、射血速率指数、心室射血时间、肺液指数等9项指标及阻滞平面,其中阻滞平面达胸4(T4)和胸6(T6)各10例;结果表明阻滞平面达T4和T6两组患儿硬膜外阻滞后,除心率减慢之外,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提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婴幼儿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在辅助硬膜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方法40例中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部位均行硬膜外阻滞,手术开始后Ⅰ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Ⅱ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分别观察对麻醉辅助效能、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丙泊酚组起效时间显著快于咪唑安定组(P<0.05),恢复时间丙泊酚组也显著快于咪唑安定组;丙泊酚组在给药后2 m 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降低(P<0.05),5 m in后逐渐恢复正常,而心率逐渐变慢,咪唑安定组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呼吸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均降低,但丙泊酚组降低幅度大于咪唑安定组,经面罩给氧情况下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通过观察还发现丙泊酚组在手术探查及冲洗腹腔时牵拉反应轻、肌松好,眀显优于咪唑安定组。结论丙泊酚或咪唑安定在辅助硬膜外阻滞中,均可安全有效提高麻醉质量,但术中应当严密加强呼吸及循环监测和管理,对无明显心脏疾患者,可首选丙泊酚,如合并严重心脏病患者应选用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