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对20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为10~19岁占50%(10/20),40岁以前占90%(18/20),缺血型患者主要为偏瘫、失语,出血型患者主要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偏瘫,20例中反复TIA发作者7例,其中两侧交替发作者2例;CT/MRI:脑梗死6例,脑出血13例(脑室出血4例,再出血3例);梗死或出血病灶发生在基底节6例,脑叶9例,多发性病灶6例,梗死并出血5例;DSA示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基底部烟雾状血管网形成,大脑后动脉(PCA)及其分支增粗者16例,颈外动脉系统向颅内代偿8例。结论对于儿童、青年人出现中风、反复交替性TIA发作、CT/MRI呈多发性脑梗死或出血、脑叶梗死或出血、脑室出血及再出血患者应高度考虑烟雾病,应行DSA检查;DSA可清晰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的程度、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头颅CT和DSA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的临床、头颅CT和脑血管造影(DSA)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例病例的临床、头颅CT和DSA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80%的患者首发症状是以出血为主,主要集中在大于40岁年龄组,头颅CT扫描示脑室系统出血、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30岁以下以缺血性表现为主,头部CT扫描多未见异常密度灶,仅少数可见低密度灶或软化灶.21例DSA表现为ICA末端狭窄或闭塞,脑底烟雾状血管网以及侧枝循环血管网形成.结论DSA检查是确诊烟雾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无明确病因的脑实质出血或脑缺血发作均应常规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均以中风发病,头颅CT示单纯脑室出血14例、脑室+脑实质出血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实质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MRI见"常春藤"征者5例、基底节区血管留空影4例。DSA示合并动脉瘤或疑似动脉瘤8例。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34例,中残1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31例随访6月至10年,病史大于3年者11例,4例发生再次脑出血;病史小于3年者20例,2例发生再次脑出血。结论脑室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是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主要出血方式;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无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均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37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回顾性分析了15例儿童烟雾病和22例成人烟雾病患者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其中儿童患者以缺血型为主(80%),成年患者以出血型(81.8%)为主。37例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其中14例同时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显示,成人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重于儿童。烟雾病临床表现多样,儿童和成人烟雾病在临床表现、发病类型、影像学表现上均有一定差别。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诊断烟雾病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室出血型Moyamoya病13例临床与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型Moyamoya病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室出血型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脑室出血分布与闭塞血管范围无关,复发性出血与闭塞动脉范围有关,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均可清晰地显示闭塞动脉和新生细小血管丛。结论:Moyamoya病是脑室出血原因之一,MRA或DSA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烟雾病DSA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烟雾病患者临床及DSA影像学资料。结果26例患者DSA影像学特征如下:脑底异常烟雾状血管网形成;受累动脉狭窄或闭塞;丰富侧支循环形成。其中单/双侧大脑前、中及后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者24例(92.3%);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或闭塞者18例(69.2%),单侧者7例(26.9%)。结论烟雾病患者有显著的DSA影像学特征,DSA是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临床上对疑似病例应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及DSA特征。方法对22例病例的临床、DSA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缺血型8例(36%),脑出血型14例(64%);DSA双侧病变16例,单侧病变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是本病的特征。结论DSA检查是确诊烟雾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脑室出血、SAH以及病因不明的脑实质出血及TIA均应进行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或MRI检查确诊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12例(70.6%),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头痛及智能减退,还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脑卒中5例(29.4%),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偏瘫及抽搐。MRI检查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累及额叶8例,底节区3例,深部脑白质3例,枕叶3例,颞叶1例;累及单侧半球4例,双侧半球8例;脑萎缩6例。环池内烟雾血管影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累及1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单纯脑室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脑干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丘脑出血1例。MRA均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狭窄或闭塞。全脑DSA检查7例,其中双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5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结论成人烟雾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特点与责任病灶及支配血管相关;MRI和/或MRA有助于烟雾病的早期诊断,确诊需行全脑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及血管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成人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以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多为青壮年起病,平均起病年龄4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均以脑卒中形式急性起病,缺血性卒中占19.5%,出血性卒中占80.5%;DSA表现为Willis环附近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底烟雾状血管网、侧枝循环及动脉瘤形成。结论青壮年反复发作的脑卒中,尤其是无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证据时,应警惕烟雾病的可能,需行全脑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脑出血18例(64.3%),脑缺血10例(35.7%)。20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28例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论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脑出血多见。DSA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对临床疑似病例应尽早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1.
烟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因其反复发作的临床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癫等,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条件造成很大损害。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各种血管检查,如MRA、CTA、DSA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烟雾病在临床早期被发现。本文回顾性分析烟雾病患者早期就诊时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采用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头颅CT与CTA检查。结果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9例,4分18例,2~3分6例。随访6~70个月,平均27.8个月,术后1~3年再出血3例,其他病例未出现脑缺血或再出血。结论 CT或CTA检查有助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及治疗,出血型烟雾病以脑实质出血为主要方式,及时、正确的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长期自然病史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成人(>17岁)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40例行保守治疗患者进 行长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新发脑出血和死亡事件。 结果 4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失访,34例累计随访398.7年,平均随访(11.7±4.6)年,15例 (44.1%)出现21次脑再出血,平均每年出血率5.3%。5例(33.3%)死于再出血,4例有严重后遗症[改 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3]。年再出血率前5年为2.6%,10年后为7.9%。年龄大于 35岁的患者再出血风险高于年龄低于35岁者[风险比(hazard ratio,HR)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7.7,P =0.04]。患者性别、出血部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raction angiography, DSA)分期、高血压、烟雾病家族史以及是否合并脑动脉瘤与再出血不相关。 结论 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再出血风险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年龄大于35岁患者再出血风险偏高。  相似文献   

14.
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出血型烟雾病病例的临床特征,探讨烟雾病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出血型烟雾病发病特征、出血部位及类型、脑血管造影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61例病例中成人57例,以脑出血破入脑室发病居多.52个出血半球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异常扩张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61例患者共行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116例次,行硬脑膜枕动脉血管融通术2例次,2例未行手术治疗,后因再发脑出血死亡,手术后无再发出血病例.结论 脉络膜前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是造成烟雾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行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可能有益于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烟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因其反复发作的临床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癫等,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条件造成很大损害。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各种血管检查,如MRA、CTA、DSA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烟雾病在临床早期被发现。  相似文献   

16.
缺血型烟雾病的影像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颅内动脉闭塞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 型或缺血型,随着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缺血型患者检出比例逐渐增加。本文对缺血型烟雾病的脑结 构和灌注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烟雾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多为儿童及青壮年起病,女性居多。病程为多发,主要有脑梗死、出血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等起病形式,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头痛、智力减退等症状;DSA在脑底动脉环发现血管闭塞、狭窄及烟雾状毛细血管网形成,MRA对本病有一定阳性发现。结论:对于儿童及青壮年反复发作的脑卒中患者要考虑MMD的可能,目前仍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MRA对本病有一定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8.
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成人烟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人烟雾病的临床特征,观察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成人烟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EDAS治疗的312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缺血型和出血型患者分别占79.8%(249例)、20.2%(63例).2例出血型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219例缺血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术后76.2%的患者糖代谢明显改善;56.6%的患者显示良好的颅内外血管重建,糖代谢减低、低龄、缺血型患者预示更好的血管重建.结论 中国成人烟雾病患者有自身的发病特征;应用EDAS术能明显改善和预防成人烟雾病患者脑缺血发作,对出血型患者再发脑出血也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25例烟雾病临床影像特点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烟雾病患者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烟雾病发病平均年龄较轻,女性多于男性;少儿烟雾病患者以缺血改变为主(87.5%),成年烟雾病患者缺血改变(58.8%)与出血改变(41.2%)相当;临床以头痛、头晕、肢体无力或偏瘫或交替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失语、智能下降、视力下降、癫痫发作、小舞蹈发作等表现。14例行头CT检查仅示颅内病灶,均未提示烟雾病;25例均行MRI和MRA检查发现颅内病灶,显示颈内动脉虹吸末段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形成,均被诊断为烟雾病。其中9例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与其MRA相符。结论头颅MRI和MRA是诊断烟雾病理想的非介入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47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其中21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STA-MCA),4例行脑-颞肌贴敷术(EMS),3例行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19例予以保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其中以脑室出血及脑室联合脑实质出血者居多.21例行STA-MCA吻合术患者术后随访预后良好,均未再次出血;4例行EMS术患者及3例行EDAMS术患者中各有1例发生颅内再出血;19例保守治疗患者中7例发生颅内再出血,4例死亡.结论 成人出血型烟雾病为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早期及时采取合理的方案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可能有利于降低颅内再出血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