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及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L)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2年4月至2003年2月,共5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d 1,环磷酰胺60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多柔比星25 mg·m-2,泼尼松60 mg·m-2×5 d,每3 wk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剂量为375 mg·m-2,于化疗第一个疗程前2 d开始,每周输注1次(连续输注),连续4次(标准剂量)或6次(增强剂量);或于每疗程的CHOP方案化疗前2 d输注,每3周1次(间隔输注),输注4次(标准剂量)或6次(增强剂量).结果:50例病人进入临床疗效评估, 60 %获得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 100 %.其中,34例Ann 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的病人有15例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44 %.50例病人共随访了(8±s 5) wk, 2~30 wk,病人16 wk的无病生存(PFS)率为87 %.标准剂量组和增强剂量组疗效无显著差异,连续输注和间隔输注疗效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本方案均能较好耐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32 %)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20 %). 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可有效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它具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而且在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17例;治疗组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予CHOP方案治疗,观察分析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0%,高于对照组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T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分为联合组和CTOP组。联合组18例,采用CTOP方案(环磷酰胺加吡喃阿霉素加长春新碱加泼尼松)加利妥昔单抗(375mg/m2,于每周期化疗前1d静脉滴注1次)治疗;CTOP组18例,单用CTOP方案化疗。两组均每21d为一个周期,6周期后评价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率(CR)为55.6%,总有效率为88.9%;CTOP组分别为38.9%,61.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年总生存率(OS)为83.5%,2年OS为71.3%;CTOP组分别为78.3%,41.2%;两组患者的2年OS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均可耐受。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患者耐受良好且生存时间较长,应推荐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4-156
目的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CHO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64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CHOP方案治疗。治疗后随访6~60个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8.1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随访6~60个月后,实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1.25%、50.0%、12.5%,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68.75%、34.38%、0.0%,实验组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脱发、肝功能损害、贫血的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优于单用CHOP方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上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04月至2012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表阿霉素EPI、强泼尼松PDN)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60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过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后,有32例完全缓解(53.33%),24例部分缓解(40.00%),3例患者病情稳定(5.0%),有1例患者病情进展(1.6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8例患者出现脱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的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12例和CHOP组11例。联合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HOP组单用CHOP方案治疗。2组均每3周为1个循环周期,6个周期后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略高于CHOP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联合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略优于CHOP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所发生的各类不良反应总体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略优于CHOP方案,且与CHOP方案不良反应相当,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DLBCL患者,根据是否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给予CHOP方案治疗, 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为66.00%,高于A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及PDGF-B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及PDGF-BB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TNF-α水平(21.54±3.28)ng/L及PDGF-BB水平(40.55±3.14)ng/L低于A组的(32.77±4.31)、(52.12±3.6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T细胞、NK细胞、B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T细胞...  相似文献   

10.
张志瑢  段衍超 《河北医药》2012,34(19):2926-2927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CHOP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3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7,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能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1980年4月-1981年5月联合使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简称COP)治疗51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5例(49%)达完全缓解,16例(31%)部分缓解,总缓解率80%。对影响疗效的因素,例如性别、组织病理类型、全身症状和临床分期进行讨论。COP联合方案毒副反应小,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安全、广泛使用于门诊病人。  相似文献   

12.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卵巢癌40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卵巢癌的效果。方法:将82例复发卵巢癌病人分成2组,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每个疗程给予伊立替康200mg,在化学治疗(化疗)的d1,8静脉滴注(静滴);顺铂100mg,d1~5静滴;对照组氟尿嘧啶1500mg和顺铂100mg,按常规剂量给予。观察2组卵巢癌上皮抗原(CA125)值、病灶缩小情况、生存率、不同病理类型对其敏感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试验组CA125下降率22%,病灶缩小率28%,1年生存率70%,对照组分别为10%,7%,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较浆液性癌对伊立替康更敏感。试验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肠梗阻。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可成为一种有效的、优于对照组的治疗复发卵巢癌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R-CD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方案联合或不联合消癌解毒方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的变化,探讨Treg对于DLBCL发病及预后可能的影响以及消癌解毒方是否具有调控Treg表达的作用。方法 入组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DLBCL病人共47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和健康对照45例,治疗组采用消癌解毒方联合R-CDOP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R-CDOP方案治疗,两组均化疗6个周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人和健康对照的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6.01%、5.73%、7.32%,两组病人外周血Treg百分比均低于健康人(P<0.05)。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试验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治疗的70例年龄≥65岁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GA标准将患者分为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分析3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疗效、预后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采用卡方、Fisher精确概率法及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曲线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70例患者,男39例、女31例,中位年龄69岁(65~89岁)。根据CAG分组标准,适合组35例(50.0%,35/70)、不适合组13例(18.6%,13/70)、脆弱组22例(31.4%,22/70)。与适合组、不适合组比较,脆弱组患者体力状况更差(ECOG评分)、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中危-高危组患者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9、13.638,均P<0.01。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35/35)、100.0%(13/13)和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82,P<0.01)。在3组患者中,≥3级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7.1%(20/35)、46.2%(6/13)、18.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9,P<0.01);在不适合组中,接受标准剂量化疗和低剂量化疗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和2年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GA能更为全面地评估老年DLBCL患者身体状况,能有效预测治疗疗效、预后,对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联合放疗和顺铂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一组(多西他赛组)放疗联合静滴多西他赛20 mg/m2周剂量,共6次;另一组(顺铂组)放疗联合静滴顺铂,每周静滴顺铂30mg/m2,共6次.两组放疗剂量均为60 ~66 GY,每次2 GY,1周5次,共5~7周.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多西他赛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13.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35.7%和19.5%.顺铂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16.S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4%和20%.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西他赛组胃肠道反应、晚期放疗反应较顺铂组轻.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放疗和顺铂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疗效相当,但多西他赛联合放疗毒副反应较轻,治疗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5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滴.顺铂30mg/m^2第1、2、3天静滴,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5例总有效率42.2%(19/45);鳞癌、腺癌有效率分别为42.9%(12/28)、41.2%(7/17),Ⅲ期、Ⅳ期有效率分别为44.1%(14/33)、41.7%(5/12),初、复治有效率分别为45.8%(11/24),38.1%(8/21).各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自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分别为75.6%、28.9%和22.2%.其次表现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6.7%,少数患者出现皮疹、轻度肝功能损害、脱发和静脉炎。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易耐受。  相似文献   

18.
胡加海  薛松  陈荃 《天津医药》2022,50(8):873-877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miR-21、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表达的影响。方法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10例按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57例)和化疗组(53例)。化疗组患者接受紫杉醇(260 mg/m2)+顺铂(30 mg/m2)方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卡瑞利珠单抗(200 mg/次,1次/2周)治疗。治疗4~6个周期后,评估2组总体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sE-Ca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21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为70.18%,疾病控制率(DCR)为91.23%,高于化疗组的45.28%和77.36%(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SCC)、miR-21和sE-Cad水平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高于化疗组(P<0.01)。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下调miR-21、sE-Cad在血清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Despite substantial recent advances, there is still an unmet need for better therapies in B-cell non Hodgkin lymphomas (B-NHL), especially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sease. Many novel targeted drugs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a better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B-NHL.

Areas covere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as a representative for indolent lymphomas and paradigmatic for the tremendous progress in treating B-NHL on the one hand an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as a representative for aggressive lymphomas and paradigmatic for many unsolved problems in lymphoma treatment or the other hand. We highlight salient points in current therapies targeting genetic, epigenetic, immunological and microenvironmental alterations. Possible reasons for drug failure in clinical trials like tumor heterogeneity, clonal evol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Based thereon, some perspectives for further drug discovery are given.

Expert opinion: In view of the pathogenetic complexity of lymphomas, therapies targeting exclusively a single alteration may fail because resistance mechanisms are present either initially or evolve during treatment. Therefore, future therapies in B-NHL may have to target the greatest possible number of genetic, immunological or epigenetic alterations still allowing tolerability and to monitor these alterations during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