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科自1997年4月~2006年8月施行的这类手术麻醉8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骨折为常见外伤疾患,常伴有脊髓损伤引起不同程度截瘫。我院2003年以来行S—F,AF,RF内固定胸腰椎骨折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戚光乾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9):625-626
目的观察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运用AF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获得随访的56例患者,测量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按Flankel标准判断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及合并腰痛发生的情况。结果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30°矫正到术后的平均4°,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到92%。无明显疼痛合并症发生;神经功能恢复1个级差的28例,恢复2个级差的20例。结论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赵佶寅  SHEN Jin-wen 《医学综述》2012,18(9):1369-1371
椎弓根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术式。脊柱的生物力学是内固定器设计和研制的基础,也是评价其固定稳定性和实用价值的标准。因此,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全面分析脊柱的病理力学改变及内固定器的作用原理,对于合理使用内固定器以取得最佳矫形和固定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7~2001年采用AF系统治疗的4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随访3.5~6年,平均4.2年,分析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上下间隙的矫正率及矫正丢失率。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为5级,分别为A、B、C、D、E,其中恢复两个级差的19例,恢复一个级差的21例;与正常相比伤椎高度平均矫正94.3%,远期矫正丢失率为19.2%,伤椎固定节段上下椎间隙部分变窄,上间隙较重。结论: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神经功能、伤椎高度的恢复是肯定的,但存在内固定断裂,矫形丢失等问题,未充分植骨及未及时取出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空强化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病人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21例,行多裂肌间隙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2例,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术中情况,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及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2组病人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空强化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以效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对本院2000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手术配合,包括术前探访、进入手术室后的进一步安慰、置府卧位于骨科手术床、C型臂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手术提供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专用器械操作骨折复位内固定、全程相关功能监护等。结果68例手术配合顺利,术后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内固定定松动、断裂,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配合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赵明  李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67-76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切口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个月~15个月,椎体高度无丢失,植骨于8周~12周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是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进行评价。方法:取5具新鲜小牛的胸腰椎脊柱标本(T12-L6),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试标本应用不同固定方法后在轴向压缩,屈伸和扭转试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及长短椎弓根螺钉的握持能力,探讨伤椎固定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3种螺钉固定(包括:8钉固定、6钉固定、4钉固定)方式,均能提高骨折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而6钉固定(伤椎固定)与8钉固定对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的加强程度较为接近(P>0.05),且均高于4钉固定形式(P<0.05)。结论: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自1993年2003年,对6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Dick、AF、USS、DRFS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说不准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1997年4月~2008年4月收治新鲜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分析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DicK、R-F、A-F、钉棒等)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和CT.结果 120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6%恢复至90%.平均随诊16个月,瘫痪恢复按ASIA分级[1]:A、E级中47例无变化,余73例均提高1~2级.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达到固定节段短、复位力强、三维固定效果,是一种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十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伴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斌  邵高海 《海南医学》2009,20(10):89-91,82
目的探讨经后路多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胸腰椎骨折伴脱位6例患者的资料,均行经后路中华长城多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4例采用椎体间植骨,2例采用关节突及椎板后外侧植骨。结果6例均获随访,1例术后16个月发生内固定断裂。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3例A级者术后无改善,2例由B级恢复至C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结论胸腰椎骨折伴脱位早期手术经后路复位容易,多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有利于维持伤椎间的稳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脊髓受伤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年轻和老年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92例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手术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2.6年,根据手术时年龄分为两组,A组(年轻组)〈60岁260例,B组(老年组)≥60岁32例。通过分析两组术后骨折椎体复位影像学资料,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等来比较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功能比较。结果: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术后与随访对于年轻及老年组胸腰椎患者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互比较,术前与术后差值、术后与随访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围手术期并发症、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等高于年轻组,年轻与老年组脊柱手术后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与年轻组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折,骨折复位影像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术后并发症,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等较高,但不影响术后脊柱功能,个体化的治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并椎管减压的治疗,男27例,女7例。按Denis分类:A型14例,B型7例,C型4例,D型7例,E型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检查。结果34例获平均23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椎体序列规整,无并发症。无松动、继钉、感染等现象。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GSS-IV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GSS-IV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32例行GSS-IV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病例术前、术后的伤椎高度变化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2例获得8~28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及功能均有较满意的恢复,优良率为87.50%。结论:GSS-IV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加关节突关节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安置、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的优点,为脊柱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一种既能解决来自椎管后方的压迫又能解决来自椎管前方的压迫的理想手术减压方法。方法对89例脊柱骨折合并有椎管前后方压迫或单纯椎管前方压迫的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田氏脊柱花刀嵌顿使骨碎片复位、椎管减压。结果 该术式具有对来自脊髓前后方的压迫均能达到理想的减压效果,术后部分患者CF检查证实减压可靠、完全、彻底,同时具有三维内固定作用。结论 该术式对来自椎管前后方的压迫均能彻底解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随着外科内固定技术的进步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通过手术可以使滑脱的腰椎恢复到原来的正常位置 ,解除腰腿痛的症状。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1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1岁 ,病程 6个月~ 6年 ,平均 3年。滑脱部位 :T12 1例 ,L3~ 41例 ,L4~ 515例 ,L5~S115例。2 手术配合2 .1 术前准备 术前 1日巡回护士访视患者 ,阅读病历 ,了解患者病情 ,进病房核对患者并做术前宣教 ,手术间摆放所需物品及卧位的体位垫。2 .2 术中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 ,安慰患者 ,尽量在上肢建立静脉通路 ,协助麻醉师接好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术前对X线片及CT片进行测量解剖定位,探讨其在指导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X线片及CT片的研究,术中根据X线片及CT片测出的参数,指导椎弓根钉置入。结果术中经C臂X线机确认,术后再经X线及CT检查证实螺钉均在椎弓根内,粗细长短合适;椎体复位满意,椎管内减压充分,椎体高度及生理前凸恢复良好。结论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好螺钉的进针点,进针角度及深度,因为椎弓根为螺钉的唯一通道,呈现个体化和节段性差异,故术前必须认真研究X线片及CT片。对X线片及CT片测量有助于个体化置钉,从而提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