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何纲(1978-),男(汉族),湖南省邵阳市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感染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100083)梁争论(综述)庄辉(审校)自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1]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克隆后,先后建立了抗-HCV和HCVRNA的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湖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核(TB)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该省各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对各地区的现患HIV感染病例进行HCV抗体和TB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下HIV合并HCV或TB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978例病例,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5%(332例)。其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患者合并HCV感染率为81.06%(321/396);30~44岁年龄组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42.60%(262/615);无业人员HIV合并HCV感染率为61.89%(302/488),上述3组HIV合并HC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相关的其他各组(分别P<0.0125,P<0.0125,P<0.0045)。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6.99%(264/978),其中静脉吸毒感染HIV者并发TB率35.86%明显高于性传播感染者的19.65%(P<0.007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HIV患者合并TB率为41.59%,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25)。结论首次报告湖南省HIV合并HCV、TB的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30~44岁年龄组和无业人群合并感染率较高。HIV合并TB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者中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9例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诊的HIV感染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和尿液标本同时进行HIV 1抗体检测;以确认结果为准,计算尿液HIV 1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59例经CDC确诊的HIV感染者血清HIV 1抗体全部阳性,相应尿液中HIV 1抗体阳性53例,阴性6例;对照组30例的血清HIV 1抗体全部阴性,相应尿液1例HIV 1抗体阳性,经血清ELISA法及胶体硒法对该样本进行HIV 1抗体检测均阴性。以确认结果为准,尿液HIV 1抗体检测阳性敏感度为89.83%,特异度为96.67%。结论在采集血液标本不便的情况下,可通过检测尿液HIV 1抗体对高危人群进行HIV感染筛查。  相似文献   

5.
Shao S  Zhou H  Tong Y  Ren Y  Chen Z 《卫生研究》2011,40(3):295-29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E2蛋白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的可行性。方法构建截除疏水性羧基末端的HCV包膜蛋白表达质粒pCI-1b661以及同时截除疏水性羧基末端和高变区1(HVR1)的表达质粒pCI-1b661Δ,转染293T细胞,以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的HCVE2蛋白,将两种表达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肌注免疫BALB/c小鼠,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HVR1抗体,以HCV假病毒颗粒(HCVpp)分析小鼠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 2种表达质粒均能表达分泌性截短型E2蛋白。pCI-1b661免疫的8只小鼠血清中均可检测到HVR1抗体,而pCI-1b661Δ免疫血清中未检测到HVR1抗体。pCI-1b661和pCI-1b661Δ免疫血清对HCVpp的中和率分别为(78.5±13.8)%和(38.7±6.5)%,差异有显著性(P<0.01)。pCI-1b661免疫组小鼠血清的中和率与HVR1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967,P<0.01)。结论表达截短型E2蛋白的DNA疫苗能诱导产生HCV中和抗体,其主要成员为HVR1抗体。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开始多在皮肤或伤口,随后入血并侵犯组织。一旦金葡菌存在于组织内,便产生大量细菌成分和分泌物,其中包括细菌表面相关蛋白黏附素、酶、外毒素和囊膜多糖等基因表达产物,引起在组织内的侵袭、破坏和免疫反应,而上述众多细菌产物基因表达受金葡菌调节基因的调控表达。随着2001年金葡菌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通讨对基因组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3660例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敏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2102-2102,2113
丙型肝炎病毒(HCV)曾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乙型肝炎病毒。1988年choo等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HCV的基因克隆。1991年将其归类为黄病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其基本结构与人类黄病毒如黄热病病毒、登革热病毒和乙型脑类病毒相似,由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组成。HCV是含脂类蛋白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呈球形颗粒状,约30~60 nm,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HCV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煮沸、紫外线照射及甲醛处理均可使其灭活。HC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传播。在我国,输血后肝炎中60%~80%、散发性急性肝炎中12%~24%为丙型肝炎。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及HC…  相似文献   

8.
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以前者研究为多。基因疫苗不仅能诱导机体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且还能诱导机体CD8~+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1974年Goldfild和Villarejos等首先报告了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来,由于人们一直不能确定引起这种肝炎的病毒因子,临床上只能用排除法进行该病的诊断。直到1989年美国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本病毒的基因克隆,并将本病及其病毒分别命名为丙型肝炎(H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从此丙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得以建立,使丙型肝炎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员证实,香港海鸥型菌自被发现以来,即与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旅行者腹泻有关,甚至可能是近20年来发现的首种可致严重胃肠炎的新病菌。淡水鱼可能是香港海鸥型菌的主要储存宿主,进食鱼类为其主要的感染途径。同时,亚洲、欧洲、非洲及中美国家相继发现感染个案,提示病菌可能在全球范围广泛分布。本文描述了香港海鸥型菌的生物学及生化特性,并阐述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更新了M100-S20文件,现将其中主要更新内容作简要介绍,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在常规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60例临床分析    FRE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 6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同期住院重症肝病患者485例,其中60例(12.37%)发生医院真菌感染83例次(17.11%)。感染部位以肠道为主,占50.60%;其次为口腔(25.30%)、下呼吸道(9.64%)、腹腔(7.23%)、泌尿道(4.82%)和血液(2.41%)。 感染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1.67%;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16.67% 。6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者中死亡34例(56.67%),与真菌感染直接相关2例(3.33%);而未发生真菌感染的60例对照者中死亡19例(31.67%),两组病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60,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极高。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本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适当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关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内容,每条建议均根据科学证据、基本原理、实用性和联邦法律制定。其建议分级系统如下。  相似文献   

14.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该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建议(表1)。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万古霉素目标血药浓度达标及如何进行调整已讨论多年。根据有效血药浓度监测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调整的初始浓度,两者均高于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避免可能的耳毒性或肾毒性等副作用的浓度。前期很多研究由于缺乏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评估或缺乏某血药浓度与患者预后间的确切关系的明确资料,由此导致了监测力度不够或不监测以及如何进行剂量调整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1997年,日本学者首次发现并报告了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其是一种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的新的DNA病毒,是继甲、乙、丙、丁、戊及庚型肝炎病毒之后新近发现的一种可经血源传播的病毒,在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广泛分布。1998年,周育森等在我国1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  相似文献   

17.
尿路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进展    FREE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泛使用抗菌药物后诱发耐药与多重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对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G-)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尿路感染的治疗十分困难。在多重耐药病原菌尿路感染高发病区必须掌握本部门耐药动向,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既要使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又要能阻遏耐药菌株扩散。  相似文献   

18.
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简称隐脑,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或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为CNS最常见的真菌感染。隐脑为机会性感染,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CNS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过去30年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化学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流行,使得隐脑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由于HIV的严重流行,使得隐脑已经超越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成为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HIV相关性隐脑患者[2],目前国内多以散发、非AIDS人群为主。隐脑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在免疫缺陷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即使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 retroviral therapy, HAART),HIV相关性隐脑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率仍然高达20%左右[3-4]。如何做到早期、迅速、准确诊断及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仍然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由于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物的有效、合理使用及新的抗真菌药物的不断推出,使得隐脑的治疗现状有所改善。现就隐脑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结缔组织病与发热    FRE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习惯上简称为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tissuedisease,CTD),是指一类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相关,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肌肉、血管等结缔组织的疾病。CTD主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肌炎(polymyositis,PM)、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clerosis,SSc)、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Still’sdisease,AOSD)、血管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