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 (PGS)的诱发因素 ,从而为PG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 13例发生PGS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多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找出PGS的关联因素。 结果 病人自控性静脉镇痛、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术前低钾血症与PGS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PGS是多因素诱发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胃大部分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PGS患者共48例临床资料,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胃大部切除术后无PG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PGS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与PGS有关;以PGS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BroⅡ(B-Ⅱ)式胃肠重建方式,存在精神因素,手术时间长与PGS有密切的关系。结论PGS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围手术期基础疾病处理、尽量采取B-I式胃肠吻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给予心理支持可一定程度预防和减少PGS发生。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近年来行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及无PG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65岁以上,术前合并焦虑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日补液量>3500ml患者PGS发生率较高。结论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预防PGS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术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PGS多发生于胃部手术后,其他手术后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1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胃瘫综合征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于术后10~48d(平均25.3d)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胃动力,其中2周内恢复1例,3周内2例,4周内3例,4周者2例,无再次手术者,6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焦虑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PG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需求,讲解与分析PGS发生原因等知识,给予松弛疗法、腹部按摩及家庭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连续干预15 d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PGS患者的焦虑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焦虑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PG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需求,讲解与分析PGS发生原因等知识,给予松弛疗法、腹部按摩及家庭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连续干预15d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PGS患者的焦虑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421例因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示PGS患病率为4.04%。术后补液量较多(P﹤0.001)及白蛋白(清蛋白)降低程度较严重(P﹤0.001)是PGS的高危因素。经限制性补液及充分的蛋白补充、适当的营养支持,所有病例均于5周内恢复。提示限制性补液及充分、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治疗术后PG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对3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给予心理辅导、有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经对症治疗与护理,30例患者的呕吐、腹胀等症状均完全缓解出院。完全缓解时间为(4.26±1.39)d,恢复进食时间为(5.76±1.41)d。  相似文献   

10.
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为腹部手术后常见近期并发症,胃大部切除术后更为多见。多数学者认为此综合征系指除外机械性梗阻,临床表现为胃蠕动无力或无蠕动,胃排空迟缓,胃运动功能失常而引起大量的胃液潴瘤、呕吐等功能性疾病。我院于1990年2月-2006年2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PGS16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吻合方式是术后PGS的高危因素。胃镜、X线口服造影对PGS的诊断有价值。经非手术治疗,术后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78,自引:2,他引:78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疗效。方法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501例,术后出现PGS2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和诱发因素。结果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吻合方式是术后PGS的高危因素。胃镜、X线口服造影和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PGS的诊断有价值。经非手术治疗,术后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红霉素对PGS的疗效有明确的个体差异。结论胃镜检查时对残胃予以适度刺激有助于PGS的治疗,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危险因素及PGS发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422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PGS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出现PGS与未出现PGS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情况.结果 422例患者术后PGS发生率为9.5%(42/4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5岁、术前合并焦虑症和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术后血糖升高、毕Ⅱ式吻合、手术时间超过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以及术后日补液量超过3500 ml者PGS发生率较高(均P<0.05),这9项因素可作为PGS发生的潜在临床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合并临床危险因素的个数与PGS发生率呈线性正相关(r=0.967,P<0.05).术后215例(50.9%)患者获得了3~60个月的随访,其中30例发生PGS患者和185例未发生PGS患者的术后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26.1和3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具有临床危险因素的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概率增加,且PGS的发生会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腹部外科》2012,25(1)
目的 探讨与胃癌术后并发症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 06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胃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前、术中各种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与联合脏器切除、Ⅲ~Ⅳ期、肝硬化、全胃切除、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年龄>60岁等危险因素相关.结论联合脏器切除、肿瘤分期Ⅲ~Ⅳ期、术前合并症、肝硬化、全胃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年龄>60岁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腹腔镜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76例因胃癌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13例)和无并发症组(63例).选取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术前合并症(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幽门梗阻)、姑息性手术、手术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及TNM分期、血管神经浸润、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等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出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中,根治性手术67例,姑息性手术9例.远端胃切除术63例,其中毕I式消化道重建49例、毕Ⅱ式消化道重建14例;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1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63±7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191) ml,术中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7±8)枚.术后病理TNM分期:Ⅰ期25例,Ⅱ期18例,Ⅲ期27例,Ⅳ期6例.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性别和年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8,2.32,P>0.05).并发症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无并发症组要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P>0.05);术前单独一种合并症(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幽门梗阻)、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不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x2=3.20,0.58,0.13,0.26,0.01,0.19,t =0.15,0.8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毕Ⅱ式消化道重建、术前合并症越多、TNM分期越晚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OR =5.54,7.02,2.33,P<0.05).检验其判别效果得出判对率为81.6%.结论 采用毕Ⅱ式消化道重建、术前合并症较多,TNM分期较晚是胃癌患者腹腔镜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72年1月至2002年6月495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0.92%,均发生于术后5~8d。44例非手术治愈,15d内治愈12例,16d10例,18d15例,21d2例,22d2例,25d2例,27d1例。2例于胃大部切除术后14d和15d再次手术加行胃肠或肠肠吻合仍未缓解,继续内科治疗,分别于术后20d和30d治愈。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手术治疗应列为禁忌证。  相似文献   

17.
对2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的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病因呈现多样化,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并结合胃镜钡餐,治疗应坚持非手术疗法,若不能排除机械性因素,应首选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