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滤泡树突状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起源于树突状细胞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 2 例腹腔 FDCS 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FDCS) 是一种较罕见的树突状细胞肿瘤, 1986年首次由Monda等[1]报道。从WHO的肿瘤分类中可知, FDCS属于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类[2]。该细胞群还包括组织细胞恶性肿瘤、朗汉斯组织细胞肿瘤、指状树突型细胞肿瘤。此肿瘤罕见, 患者年龄14~80岁, 中位年龄约45岁, 通常发生于中青年, 无性别差异。大部分发生于淋巴结, 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大, 约1/3病例发生于结外部位。1994年Chan等[3]首次报道2例发生于口腔的结外FDCS, 以后结外FDCS的报道逐渐增多, 有发生于扁桃体、咽部、胃、胰腺、腹膜、腹膜后、腭、小肠、肠系膜、脾、纵膈、肝脏、甲状腺、肺、乳腺、结肠等[4-1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20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重点观察及评价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数量、密度/信号、强化模式及有无转移。结果:13例FDCS中:(1)5例为典型FDCS,均来源于腹部肠系膜淋巴结(结内),其中3例为单发,2例多发(2个病灶);8例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PL-FDCS)(结外),其中6例病灶位于脾脏(均为单发),2例病灶位于肝脏(单发)。(2)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12例为圆形或卵圆形,仅1例来源于腹部肠系膜淋巴结FDCS为分叶状。(3)10例FDCS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伴有钙化,2例脾脏来源FDCS合并出血;(4)肿瘤实质部分CT或MR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10例病灶(10/13)进一步强化,3例病灶(3/13)强化程度稍减退;(5)1例肠系膜淋巴结来源FDCS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腹部FDCS多起源于淋巴结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胰腺FDCS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探讨。结果患者CT表现为胰腺外生性实性肿块,位于胰头部,边界清晰,中心坏死,增强扫描胰腺期呈高强化,可见供血血管影,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术后病理为FDCS合并巨淋巴结增生症。结论胰腺FDCS为罕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肝脾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脾FDC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1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 2例病灶位于肝脏,4例位于脾;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PNP)、副肿瘤性重症肌无力(MG)的纵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罕见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辅助临床完善相关诊治,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搜集的2例经本院术后病理确诊的纵隔FDCS伴发PNP和/或MG患者的所有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例均为男性患者,均同时伴发PNP,临床症状主要是口腔溃疡,全身散在分布红色及暗红色皮疹,部分融合成片,其中1例患者同时伴有MG及严重呼吸困难。CT平扫2例病变均发生于后纵隔偏右侧气管隆突下水平,单发实性肿块伴多发囊变坏死,均可见点状或分支状钙化,不同程度推压右肺下叶支气管,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同时合并MG患者的病灶3个月内逐渐增大、囊变坏死区逐渐增多。结论 FDCS伴发PNP和/或MG罕见,早期易误诊、漏诊,但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且MSCT的某些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均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要充分认识PNP、MG与FDCS的内在联系,做到及时准确诊断以协助临床尽早展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及肺鳞癌(squamous carcinoma,SC)的CT表现,探讨各自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SCLC及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为SCLC组30例,SC组31例,对...  相似文献   

8.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 LCA)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免疫组化特点的血管源性肿瘤,由Falk于1991年首次提出[1].由于有关LCA的文献报道较少,临床、影像、病理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尚不足,常常导致误诊.因此,本文报道在本院检查、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例LCA病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该病的临床、病理、尤其是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关注树突状细胞在严重创伤感染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重创、烧伤及外科大手术应激后易并发脓毒症(sepsi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及MODS,是严重创、烧伤和危重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迄今为止,有关感染并发症包括脓毒症及MOD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尤其是对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病过程和意义认识不足,临床缺乏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G),能摄取、加工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是调节和维持机体免疫应答的核心因素之一,在创伤感染并发症的病理过程和干预途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鼻咽癌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特征。方法对12例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行CT与/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CD_4~+细胞计数检测,回顾性分析所收集病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AIDS合并鼻咽癌中9例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3例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病灶发生于侧壁及顶后壁共11例,双侧壁同时受累共5例,咽隐窝处共4例,其中累及双侧者为2例。鼻咽部周围及邻近结构受侵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所有患者中CD_4~+细胞计数低于200cell/μL 7例,低于100cell/μL 3例。结论 AIDS合并鼻咽癌原发灶主要发生于侧壁及顶后壁。及时、准确判别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对该疾病诊断、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肿瘤逃逸机制的不断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之所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体内的抗原提呈细胞不能有效地提呈肿瘤抗原活化初始型T淋巴细胞。而机体内树突状细胞是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因此,人们开始了对树突状细胞的探求[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因  相似文献   

12.
胃印戒细胞癌(gastric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是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展快,预后差,早期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易漏诊。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印戒细胞癌7例,结合其临床X线造影表现及有关文献,报告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男3例,女4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2岁。临床表现:腹痛、腹胀(5/7)、消瘦(4/7)、胃纳差(3/7)、呕吐(2/7)、血便黑便(1/7);辅助检查:2例AFP升高,1例CA系列升高。采用岛津500mA数字造影胃肠机、Olympus CLV-U40型内窥镜检查全部病例。2结果7例中,2例误诊为慢性胃炎,3例误诊为胃溃疡,仅2例…  相似文献   

13.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BCNS)又称为 Gorlin-Goltz 综合征或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主要表现为多发基底细胞痣、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脊柱或肋骨畸形、颅内异常钙化[1-2]。本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不易诊断,但具有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笔者收集本院经临床和术后病理共同确诊的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CCS)又称为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soft parts,MMSP),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软组织肉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共培养 (Ag-DC-CIK)细胞对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武警总医院2011-01至2014-01确诊为晚期RB的26例患儿资料,其中13例采用Ag-DC-CIK细胞回输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其余13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资料,观察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患儿共接受67疗程134次Ag-DC-CIK细胞治疗。联合组2例D期患儿均获保眼机会,初诊时无手术机会的4例眼外期、远处转移期患儿2例获手术机会;常规组2例D期患儿均未获保眼机会,初诊时无手术机会的4例眼外期、远处转移期患儿仅1例获手术机会。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 、CD4+ /CD8+ 、CD3+ CD56+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上述细胞比例均无明显变化。在细胞回输过程中,仅1例次出现发热,体温37.8 ℃,未经处理恢复正常。所有患儿的血生化、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在细胞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g-DC-CIK细胞治疗晚期RB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肾髓质间质细胞瘤(renomedullary interstitial cell tumor,RMICT)是50岁以上人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肾肿瘤,但肿瘤一般很小,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多不能发现,国内外文献鲜有报告.笔者在临床当中遇到1例巨大RMICT,特结合文献报道如下,以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部节细胞神经瘤(GN)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GN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行CT和/或MRI扫描,分析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信号,边界、病变内部情况、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结果 17例病变中,15例位于后纵隔脊柱旁,2例位于肺尖近顶胸膜处.1...  相似文献   

18.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 disease,CD)是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生失调.自从1956年第1次被描述后,曾有淋巴滤泡网状内皮细胞瘤、纵隔淋巴结血管滤泡增生、良性巨淋巴瘤等多个名称.本病最常发生于纵隔和肺门,肺内很少发生,也可见于全身任何部位,Frizzera等[1]总结400例资料表明,病灶位于胸部约占70%、颈部14%、腹部及盆腔12%、腋窝2%.Sheung[2]曾报道16例不典型Castleman,其中来源于胸膜8例,腋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心包、肺各1例.胸部病变影像学分为单中心型或多中心型.病理学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3].  相似文献   

19.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CN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6例经病理和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BCN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6/6)均有颌骨囊肿和颅内异常钙化灶,分别伴有皮肤多发基底细胞痣或手掌、足底点状凹陷4例(4/6),脊椎侧突或椎体融合4例(4/6)、肋骨分叉3例(3/6),透明隔囊肿1例(1/6),特殊面征4例(4/6),口腔症状6例(6/6),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或肿瘤2例(2/6),双眼分离性斜视1例(1/6).结论:BCNS以颌骨囊肿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其他器官的变异或病症,影像诊断为该病的确诊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瘤体内输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光免疫疗法(photodynamic immuno-therapy,PIT)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及免疫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