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内感染病人至少占住院总人数的69%,而由此导致和促成死亡者在美国居第四位。据估测,直接死于院内感染者每年达20000人,由院内感染促成死亡者还有60000人。研究结果表明,有32%的院内感染是能够预防的。但在1933年仅9%预防是成功的。Miller 等于1986年10月和1987年2月先后两次以函调方式对弗吉尼亚州大学医学中心(包括Charlottesville 的一所722张床的医院)的出院病人,共4000例,进行了院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冠疫情对住院患儿院内感染产生的影响以及多重耐药菌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2年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包括重点关注部位和科室、器械相关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数据。对新冠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收集疫情前185 116名和疫情期间218 681名住院患儿的数据。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从6.5天下降至6.1天,NICU、ICU和SICU的平均住院天数增加。住院患儿的感染率从2.7%降至1.79%,呼吸机的使用率从0.9% 增加至1.3%,VAP感染率从6.08‰降至2.55‰,中央血管导管使用率从3.42‰ 增加至13.97‰,均差异显著(P<0.001),CLABSI、住院患儿导尿管的使用率、CAUTI无统计学差异。除ICU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从30% 增加至42%,全院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检出MRSA与CRE占比下降,CRAB与CRPA占比增加。结论:疫情期间各种阻断病毒传播的防控措施使全院住院患儿感染率下降,设备相关的VAP感染率显著降低。医院应继续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可能增加的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院内细菌感染情况及有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呼吸内科老年患者院内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某院被诊断为院内感染的患者84名纳入研究作为院内感染组,同时随机抽取非院内感染的患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感染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手段、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情况,同时对院内感染者的菌种鉴定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呼吸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11%,呼吸道感染是感染最易发生的部位,占91.67%,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72.62%,上呼吸道感染占19.05%,其余为尿道感染及胃肠道感染,分别为4.76%、3.57%。确诊为院内感染的84名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9株,革兰阳性菌占21.43%,革兰阴性菌占78.57%。在革兰阳性菌当中,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大,为13.10%;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大,为36.90%。院内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基础疾病患病的分布无差异,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免疫抑制剂、激素使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关联(P0.05)。结论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对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今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至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97名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感染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患者人群分布的规律以及不同感染部位发病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情况。结果 497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6.18%。在28名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共检出37例次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占56.76%,泌尿系统感染占18.93%,消化系统占8.11%,皮肤黏膜感染占2.70%,其他部位感染占8.11%。本次送检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占81.91%)格兰阳性菌14株(占14.89%),真菌3株(占3.19%)。在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所占构成比分别为27.66%、25.53%,革兰阳性菌种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57%)。检出的3株真菌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菌(2株)及白色念珠菌(1株)。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主要以高年龄段患者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菌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防治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借鉴.方法 对肾内科近1年出院的1000例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为感染组(A组),无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为非感染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因素.结果 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3%;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67.3%)、泌尿道(21.2%)和胃肠道(11.5%);A组患者中糖尿病所占比率、平均年龄、使用抗菌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人均天数、透析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有创检查的人均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尤以呼吸道易感染;糖尿病、高龄、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透析等均会增加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及分娩调查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了解外地流动人口孕产妇在北京市产前保健及分娩情况 ,提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建议。方法 小组访谈 :在北京市 3个近郊区的城乡结合部 ,做 3次小组访谈 ,共调查 16人 ;问卷调查 ,对 619名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2 6 3 %的人建立了《围产保健手册》。产前检查 0次占 6 5% ,1~ 5次占 3 9 3 % ,≥ 6次占54 2 %。 583人住院分娩 ,占 94 2 %。家庭人均月收入≥ 10 0 0元住院分娩率明显高于 <10 0 0元者 (98 9%与90 2 % ,P <0 0 1)。家庭分娩率 5 8%。结论 要加强对外地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管理 ,依法管理私人接生员 ,为外地孕产妇提供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产科医院感染发生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出院病人1000例进行院内感染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出院病人1000例,发生院内感染共81例,感染率为0.81%。产科1000例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4.82d,81例医院感染病例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6d(5-13d),所有感染病例均大于平均住院天数。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天数,以降低产科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在住医院治病期间,所感染的疾病即院内感染。院内感感的发生率较高,据美国的疾病预防中心调查,在住院100名患者中约有6名发生。而且在院内感染发病者中死亡率为3%,作为感染的部位,尿路感染占1/2,术后感染1/4,肺炎1/8,败血症1/16。所谓院内感染,是有患者自身原来就存在的微生物成为致病菌的内因性和不是来自患者的外因性。院内感染的2/3是内因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1984年医院感染率占住院病人的3.4%,估计全美国每年发生200万人次以上,是美国10个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985年因此而增加开支40亿美元。作者对1980~1985年美国北卡罗来纳纪念医院102206住院人次进行了多发性医院感染的调查研究,发现有2662人(占住院病人的2.6%)发生了4031次(占住院数的3.9%)医院感染,平均每人1.5次,其中多发性感染775人,感染2144次。所有感染中,菌血症20%,尿路感染24%,外科伤口感染14%,呼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解医院感染与死亡因素的关系,抽查了2001年100例死亡病案,发生院内感染27例,发生率为27%,同时抽查了100份出院病案作为对照组,取样是紧靠死亡病案前面一个住院号,出院组发生院内感染率为5.5%,可见死亡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组。通过调查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讨论和分析。1 死亡组院内感染与各种因素的关系1.1 年龄:在100例死亡病人中,60岁以上有61人,其中18人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29.5%,占死亡病例院内感染总人数的66.6%,说明年龄越大,机体免疫功能越低,院内感染的比率就越高。1.2 手术、气管切开、伤口引流、导尿等侵入性的操作与治疗,增加了病人的感染机会。在100例死亡病历中,癌症、脑出血、颅脑外伤、心脏病等由于病情危重,大部分需进行上述的侵人性操作与治疗。1.3 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造成这部分病人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的又一重要原因,加之病情重,住院卧床时间长,更增加了坠积性肺炎及尿路感染的机会。2 院内感染与不同科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以出院患者病历为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比较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60岁~出院患者院内感染率及相关因素。结果4 865例60岁~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率为8.79%。不同年龄组院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院内感染率增高;不同住院天数的院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住院天数延长,院内感染率增高;院内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40.65%)和泌尿道(20.09%)为主。原发病为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院内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4.29%,13.31%和12.80%。院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75%。结论老年人住院期间易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与患者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应针对老年患者特点,制定综合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596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生院内感染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53例,将发生院内感染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感染部位体液送检,观察并记录感染部位情况、送检样本中病原菌株数及构成比,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并对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院内感染5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7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64.86%,革兰氏阴性菌占35.14%。发生院内感染主要与年龄较大、卧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剖宫产、瘢痕子宫、阴道检查史3次以上以及留置导管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生产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发生院内感染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主要以感染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年龄较大、卧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剖宫产、瘢痕子宫、阴道检查史3次以上以及留置导管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产科院内感染现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1 580例产妇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引发产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产科院内感染58例,感染发生率为3.67%。58例产科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手术切口,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均超过同期产妇平均住院天数。58例中,使用留置尿管者19例,有妊娠合并症者15例,肥胖者2例。结论引发产科院内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加强病房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产科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病住院患者2054例,其中恶性肿瘤320例、高血压594例、冠心病348例、糖尿病305例、慢性肝病3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2例。记录院内感染例数、感染例次数;收集年龄、感染部位、住院天数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54例患者中院内感染186例(9.06%).不同原发病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6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慢性病患者中感染部位前3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65例(34.95%)、下呼吸道感染50例(26.88%)及泌尿道感染29例(15.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天数>7 d、使用免疫抑制、合并糖尿病、慢性肝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慢性病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偏高,感染发生与年龄、住院天数、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基础疾病明显相关,应给予针对性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特征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采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时长≥2 d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重症监护病房总住院病例9 551例,总体发生院感429例,总发生率为4.49%,重症监护病房总住院天数为 51 446 d,医院感染日感染发生率为0.83%,过去5年院感发生率和医院感染日感染发生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1)。 不同置管方式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7,P<0.01),以呼吸机相关置管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呼吸道是病例主要感染部位(275例,占64.10%)。429例病例共分离出病原菌 572株,其中37例患者感染2种病原菌,12例患者感染3种及以上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64株(81.12%),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占25.70%(147株)。革兰阳性菌共108株(18.8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7.17%,41株)。分离出非重复多重耐药菌共 1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91.47%,主要为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1.0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占24.03%,产 ESBL肺炎克雷伯菌占 23.26%;G+以耐甲氧西林为主,占 8.53%。结论 2017—2021年新疆地区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途径,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强化对呼吸道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和地区肿瘤单病种的费用控制管理提供参考数据信息.方法 利用某院2004-2009年住院首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病例的数据,分析住院费用的构成,对影响人均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手术病例人均住院费用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平均住院日、出院年份、伴有其他非肿瘤疾病、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等.1 537例病例人均住院费用的中位数为40 162元,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男性病例人均住院费用比女性高.年龄分布高峰在50~64岁,人均住院费用随着病例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在65~74岁到达最高.平均住院天数为25.4天,30%病例住院天数大于25天,人均住院费用随着病例住院天数的增加而上升.发生院内感染和手术后并发症的病例人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没有发生的病例费用,伴有其他疾病的人均住院费用比没有合并其他疾病的病例多.结论 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可采用规范合理用药,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院内感染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措施来达到控制单病种费用及最大效率利用卫生资源的医疗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17.
《rrjk》2017,(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白血病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为今后临床预防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这三年间经MICM确诊为白血病的200名患者,回顾分析其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结果:200名白血病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为52例次,感染率26%,其中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G-为主;年龄、住院天数、是否缓解等因素都与出现院内感染有关。结论:白血病患者因为疾病本身及各种因素,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增加,我们医务人员应加大监管,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391例肿瘤患者呼吸道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对该院肿瘤病人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病例统计,按照科室感染部位统计分析后,得出肿瘤病人呼吸道院内感染可靠数据.结果?共检查出院病历10140例,其中感染病例545例,呼吸道感染391例,占感染病例首位.结论?肿瘤病人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放化疗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性基层医院多部位多重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多重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0年多重医院感染资料汇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 46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19例,388例次,感染率为2.78%,例次感染率3.38%;多重医院感染41例,占医院感染的12.85%,例次多重医院感染136例,占医院感染例次的35.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2.94%,基础疾病感染发病率最高为呼吸道疾病,为29.27%,病原菌共检出11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4.31%,革兰阳性球菌占9.48%,真菌占36.21%。结论医院感染率3年呈平稳态势,但多重医院感染率上升明显,临床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住院患者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    FRE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5 084例患者中,有1 436例(2.61%)查出有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社区获得性959例(1.74%),医院获得性477例(0.87%),两者之差异有显著性(χ2=323.571,P=0.000)。发生双重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者占医院感染总人数的25.74%(1 853例),出现较多的科室是重症监护室(16.98%)、神经外科(14.67%)、烧伤外科(14.25%)、神经内科(14.0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824例次,51.92%)。75.97%(1 091例)的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在感染前使用过抗菌药物。结论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以社区获得较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和减少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