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小儿过敏性紫癜T细胞亚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5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补体(ELISA法),发现患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有明显改变。表现为CD4^+和CD4^+/CD8^+比值明显增高。部分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也增高,提示过敏性紫癜发病与机体高免疫反应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糖皮质激素受体(GCR)及T细胞亚群的改变,采用放射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测定了患儿和健康儿童(各35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GCR。结果:患儿外周血CD3^+,CD4^+细胞及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46.03%±9.40%,31.06%±6.80%和1.23±0.33,淋巴细胞GCR值为3060±2153结合位点/细胞。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CD3^+,  相似文献   

4.
肝积方对中晚期肝癌患者SIL—2R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肝积方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游离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影响。方法:给予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药肝积方煎剂,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治疗前后SIL-2R,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经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SIL-2R,P<0.05;CD3,P<0.01;CD4/CD8治疗后提高21%。结论:肝积方可以降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的水平,同时可以升高CD4/CD8比值,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5.
6.
7.
过敏性紫癜 ( AP)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 ,它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变应性血管炎性综合征 ,存在免疫紊乱。我们对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 SIL - 2 R)进行了测定 ,现将测定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我科 1996年 3月~ 1998年 2月收住AP患儿 36例 ,均符合 AP的诊断标准 [1] 。年龄 3~ 13岁 ,男 15例 ,女 2 1例。其中有 6例在外院短期使用过激素 ,其余均为急性期首次就治患儿。临床表现及分型 [1] :单纯皮肤型 14例 ;关节型 5例 ;腹型 3例 ;肾型14例。所有病例均在入院 3…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及皮损组织T细胞亚群及IL—2R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观察银屑病病人外周血与皮损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变化 ,以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了 5 7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IL 2R(sIL 2R)的变化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检测37例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和非皮损组织及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T细胞亚群CD+ 4,CD+ 8,CD+ 2 5的原位表达。③结果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CD+ 4,CD+ 4/CD+ 8水平明显下降 ,sIL 2R ,CD+ 8水平上升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7.92~ 2 2 .16 ,P <0 .0 1) ;进行期CD+ 4,CD+ 4/CD+ 8,sIL 2R较静止期变化更明显 (t =5 .476 .95 ,P <0 .0 1)。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及真皮CD+ 4,CD+ 8,CD+ 2 5细胞原位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非皮损组织 (t =7.1117.36 ,P <0 .0 1) ;且进行期各指标表达较静止期明显 (t=2 .2 2 4.5 1,P <0 .0 5 )。④结论 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可能与局部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与其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及APAAP法,检测25例单纯性肾病综合征,20例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标本。结果:SNS,NNS患儿的血清sIL-2R显著高于对照组;SNS,NNS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CD^+4细胞SNS,NN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细胞SNS,NNS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朱军 《吉林医学》2011,(29):6218-6218
<正>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小血管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多见于2~8岁的儿童,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蛋白尿。近年来研究表明,HSP发病机制可能为各种刺激因子激发B细胞克隆扩增,导致IgA介导的血管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儿童过敏性紫癜补体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补体C3、C4活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表现分为皮肤型组、腹型组、肾型组、关节型组和混合型组;按照其病情进展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测定患儿的血清补体C3、C4水平。同时,与32例健康儿童组成的对照组同期测定的补体水平做对比分析。检测方法为应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Array360型散射免疫比浊仪,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补体C3、C4水平在不同临床分型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补体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皿清补体C3水平降低(P〈0.05),恢复期C3水平相对急性期升高,但仍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不同临床分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血清补体水平无明显差异;而相对于健康患儿其急性期补体C3水平降低,恢复期相对同升,而血清补体C4水平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二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皮肤的超微结构。结果提示过敏性紫癜为一种结缔组织病,发病机理可能与速发型变态反应和免疫复合物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郭静 《吉林医学》2008,29(1):8-10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AP)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紫癜性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均以强的松中长程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疏血通注射液21d,观察4—6周并随访。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脂、肾功能、血流变学等各项有关指标,并记录治疗后两组患儿血压、浮肿、蛋白尿、血尿、β2-MG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尿素氮、肌苷、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红细胞压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浮肿、蛋白尿、血尿、β2-MG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紫癜性肾病疗效好,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型过敏性紫癜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患儿胃镜表现。方法将2002年1月~2006年1月我科收治的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与部分胃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儿均有腹部疼痛,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54.2%的患儿伴恶心、呕吐,50%的患儿呕血、便血,大便潜血全部阳性。腹痛发生后2~10d出现下肢紫癜。10例胃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出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黏膜病改变严重,食管黏膜正常。解痉剂和抗酸药物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肠黏膜广泛存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多发性溃疡,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2016年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4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是否并发肾损害分为过敏性紫癜组(76例)和紫癜性肾炎组(73例),分析两组患儿血清IgM、IgG、IgA和尿液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Ig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的差异特征.结果 过敏性紫癜组患儿血清IgG阳性率(28.95%)、IgA阳性率(80.26%)高于紫癜性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性肾炎组患儿尿液NAG、IgG、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水平高于过敏性紫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A、IgG水平升高是过敏性紫癜发生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尿液NAG、IgG、TRF、MA水平差异对判断患儿早期肾损伤具有更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戴方娣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55-56,6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9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依患儿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共49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后血清中IL-6、IL-8、IL-12和IL-1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8、IL-12和IL-18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治疗后的复发率低且能显著降低血清中促炎介质的含量,临床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7.
窦爱燕  于鹏  李琰  孙含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138+140-138,140
目的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探讨斯奇康和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0例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雷他定5mg,1次/d,7d为一个疗程;斯奇康0.5mL/次,肌注,每周2次,18针为一个疗程,并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0.0%,复发率为5.0%;对照组治愈率为70%,复发率为20%。两组痊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斯奇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邢瑞平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44-44,95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时具有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西米替丁、葡萄糖酸钙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10~14d内消化道症状及皮肤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多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王利君  吕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14-1315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将10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是否有肾损害分为紫癜组(n=62)和肾损害组(n=40)2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损害组年龄7岁以上占85.0%(34/40),有明确诱因者77.5%(31/40),皮疹反复发作次数超过3次者72.5%(29/40),和紫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首发症状方面,肾损害组患儿表现为单一紫癜者比例较低(5.0%,2/40),伴腹痛或多系统病变者比例高,和紫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大于7岁,皮疹反复发作,首发症状合并腹痛或多系统病变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要及时行肾功能检查,防止肾损害被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小管功能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测定在判断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APN)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和酶-底物直接显色法测定24例APN患儿(肾穿报告提示急性病变10例,急性+慢性病变10例,另4例木见肾小管间质病变)尿液中RBP、CysC、NAG的含量,分析3者的相关性以及与肾小管-病理损伤的关系。结果:急性病变患儿与急性+慢性病变患儿RBP、CysC、N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例患者中尿RBP/Cr和CysC/Cr异常百分率分别为58.3%(14/24)、50.0%(12/24),且两者有相关性(r=0.877,P〈0.0001)。尿NAG的异常百分率为75.0%(18/24),与前两者无关。RBP、CysC、NAG在不同肾小球病理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RBP、CysC、NAG3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和全面监测肾小管-间质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