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该院治疗的受血者中随机抽取1000例与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检查者中的1000例进行对比分析.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抗体检测,并且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受血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13.45%,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的人群的5.14%.而且除抗-HIV1/2指标未发现阳性外,其他均有阳性指标.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的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以更加详细的对受血者的血液状况得到更多的了解,从而减少通过血液传播而导致的疾病发生,降低了医患之间的纠纷,增加了输血活动的安全性,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伟  刘庆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0):1250-1250
输血传播疾病不仅成为整个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通过输血途径可传播的疾病有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疟疾等。然而。由于缺少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受血者输血前后传染病感染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影响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的规定。为有效监测医院内输血感染情况,证实输血前血清学指标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相关的医疗纠纷,本文对准备受血的7862例住院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清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的情况,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的血清指标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对某院2008~2009年受血者进行输血前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实验(PR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该院各科室受检者共1 400名,其中HBsAg阳性率为10.29%、抗-HCV阳性率为1.29%、HIV阳性率为0.21%、PRP阳性率为0.14%.不同科室中受血者输血前,HBsAg的阳性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HCV的阳性率的分布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查可以防止院内感染血源性疾病现象的发生,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对于受血者、医院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东莞厚街地区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艾滋病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以及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HBsAg、抗-HBV、抗-HCV采用酶联免疫法,梅毒采用TRUST及TPPA法,对3029例受血者进行检测。结果 HBsAg、抗-HIV、抗-HCV、梅毒、梅毒+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4.1%、0%、0.79%、1.09%、0.5%。结论应加强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在输血之前进行必要的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研究受血者进行检测的必要性和对于感染控制所起的作用。方法在2012年1-12月入院进行治疗时需要输血的患者共有859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研究;患者在输血之前均进行4项必要的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检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例受血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27例,阳性率为13.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验呈阳性10例,阳性率为5.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抗体检验结果呈阳性4例,阳性率为2.0%,苍白密螺旋体血清抗体检验结果呈阳性7例,阳性率为3.5%。结论针对受血者较常出现的感染类型,提出抗感染措施,有效的保证了输血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手术和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存在一定风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进行血清学四项指标的检查,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HBsAg、抗-HCV、抗-HIV,梅毒采用ELISA法。结果4年内22435例输血和手术患者其阳性率合计5.77%。结论有5.77%的住院患者有发生肝炎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值得各医疗单位重视。  相似文献   

7.
输血在临床医疗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在不断发生。为了更好地发挥输血在医疗中的作用,减少医疗纠纷,对受血者进行输血者九项检则,已经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院在2005年共896例受血者进行了输血前九项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1115名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指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受血者在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以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测相关感染指标的意义,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对古田县1115名受血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输血也可能引起血液传播性疾病和医疗纠纷,因此,在保证供血质量的同时,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输血前三项指标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及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总结了2004年4月-2008年4月间在本院住院患者3752例输血前血清学三项检测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245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检测。结果:2453例患者4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率7.8%、抗-HCV阳性率为1.4%、抗-HIV阳性率0.04%、TP-Ab阳性率1.5%,总阳性率为10.74%。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四项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17 517例拟输血或手术患者四项感染指标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 517例受检者总阳性2 635例,阳性率15.04%,抗HIV、抗TP、抗HCV和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0.62%(109例)、2.91%(509例)、1.22%(214例)和10.86%(1902例)。其中男性抗HIV、抗TP和HBsAg阳性率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46.67、16.01和23.58,均P0.05)。四项感染指标均以20岁组阳性率最低,抗HIV、抗TP和抗HCV以40~59岁组阳性率最高,而HBsAg以20~39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输血前及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患以上四种传染性疾病的情况,对防止医院感染和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状况,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00例输血前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输血前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指标;采用TRUST和TPPA方法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指标,分析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交叉感染率以及不同年份阳性率。结果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最高为10.40%,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36%;不同年份间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最多为45例占44.12%,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为30例占29.41%。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治、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医院感染,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各项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2 175例拟受血者于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Ag、抗 HBs)及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 175例拟受血者中,输血前检出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5.63%,其中HBsAg、抗 HCV、抗 HIV和抗 TP单项阳性率分别为12.95%、1.11%、0.04%和1.53%。2001-2007年期间,HBsAg、抗 HCV和 抗 HBs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3或P=0.000),而抗 HIV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结论部分受血者在输血前就已有血源性相关病原感染,特别是HBV感染率较高。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可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患纠纷,还有利于了解该地区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输血或介入性检查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临床各科收治的33 683 例拟输血及介入性检查前患者的上述4项感染指标进行检测。结果33 683例患者上述4项感染指标总阳性4 056例,阳性率为12.04%。其中HBsAg、抗 HCV、抗 TP和抗 HIV阳性率分别为8.94%(3 011例)、1.20%(405例)、1.86%(628例)和0.04%(12例)。32例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1例抗HIV阳性的患者合并感染HBV和TP。结论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率较高,术前检测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四项感染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28 165例拟输血或手术前患者上述四项感染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 165例受检者总阳性3 422例,阳性率12.15%,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8.69%(2 447例)、1.31%(368例)、2.07%(583例)和0.09%(24例)。其中男性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36.64、28.95和4.82,均P<0.05)。四项感染指标均以<20岁组阳性率最低,HBsAg、抗HCV和抗HIV以20~39岁和40~59岁组阳性率最高,而抗TP以≥60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有助于了解其输血前及手术前主要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为降低临床输血感染率、减少医学纠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月接受输血治疗的1 8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乙肝五项(HBe Ag、HBe Ab、HBs Ag、HBs Ab、HBc Ab)、苍白密螺旋体(抗-TP)、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不同性别感染性指标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年龄段感染性指标检出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872例患者中检测出HBs Ab阳性率最高,为13.68%(256/1 872),其次为HBs Ag,为8.92%(167/1 872),抗-HIV阳性率最低,为0.11%(2/1 872);重叠感染检出率HBs Ag+HBc Ab最高,为1.76%(33/1 872),其次为HBs Ab+HBc Ab,检出率为1.50%(28/1 872),重叠感染检出率最低为HBs Ag+抗-TP,为0.37%(7/1 872);各不同年龄段感染性指标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患者各项指标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抗-HIV外,其余各项感染性指标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不仅可保证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并发现潜在性疾病,还可降低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An investigation conducted by CDC,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the American Red Cross, and state health departments in Georgia and Florida has confirmed transmission of West Nile virus (WNV) from a single organ donor to four organ recipients. During treatment for injuries that eventually proved fatal, the organ donor received numerous transfusions of blood products. However, the source of the organ donor's infection remains unknow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无偿献血大学生感染指标检测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2年9-11月石家庄市参加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 7882名无偿献血大学生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0.51%、0.22%、0和0.14%,总阳性率为0.86%.HBsAg、抗-HCV和抗-T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人群(0.79%、0.44%和0.30%).结论 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低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医院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4项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10-2012年接受输血治疗的4152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结果 在4152例患者中,HBsAg阳性626例,阳性率为15.07%;抗-HCV阳性57例,阳性率为1.37%;抗-TP阳性152例,阳性率为3.66%;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0.02%.结论 尽管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不高,但进行这些指标的检测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输血对骨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试验方法,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记录患者的输血量、输入血的性质及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选择200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17例,其中未输血组251例,输异体血187例,输自体血79例;对3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未输血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39%,输异体血组医院感染率为9.63%,输自体血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80%,不同输血方式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输异体血组医院感染率高于其他两组,未输血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与输自体血患者医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异体血量各组之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自体血量各组之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自体血患者与输异体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输血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在保证患者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输注自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