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 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共有 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 ;78支再灌注成功 ,再灌注成功率为 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 (TIMI)Ⅲ级者 77支 ,TIMIⅡ级者一支 ;再灌注未成功一例 ,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 ,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 ,对AMI时间超过 2 4h ,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 ,亦可考虑直接PTC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76例患者共有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278支再灌注成功,再灌注成功率为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TIMI)Ⅲ级者77支,TIMIⅡ级者一支;再灌注未成功一例,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对AMI时间超过24h,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亦可考虑直接PTCA。  相似文献   

3.
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急症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其中直接PTCA92例,补救性PTCA8例,成功率95%(95例)。失败而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5例(5%),住院死亡率4%。表明急症PTCA具有高再通率、低病死率、少复发性缺血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万海燕 LIM.  YL 《浙江医学》1998,20(11):649-650,657
9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成功88例(96%)失败而改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4例(4%)表明直接PTCA具有高再通率,低病死率之优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0例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前3d始口服阿司匹林300mg/d;抵克力得500mg/d ,采用Seldinger技术建立右股动脉通路。结果 成功率为96%,失败4例,无1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重要措施,可使病变血管达到预期的扩张效果,对冠心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粥栏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TCA治疗的223例冠心病患者,并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结果:共扩张267支血管,左前降支126支,左回顾支47支,右冠状动脉94支。非完全闭塞性病变222坂,成功率98.20%(218/222);完全闭塞性病变45支,成功率77.78%(33/45),明显低于非完全闭塞组(P〈0  相似文献   

8.
例 1 :患者 ,男性 ,6 5岁 ,胸闷、心前区疼痛 2年余 ,与活动无关。于 2 0 0 1年 3月 4日以不稳定性心绞痛收入院。查体 :血压 1 7.3kPa/ 1 1 .5kPa ,一般情况尚可 ,心界不大 ,心音可 ,心率 80bpm ,心尖部 2 / 6收缩期杂音 ,A2 >P2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电图示 :ST段 :Ⅱ、Ⅲ、avF水平下移 1 .0mV ,T波 :V4 6倒置。 2 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ST -T改变。肌钙蛋白T阴性。入院后经扩血管抗凝等多种治疗一周后 ,心绞痛仍不能得到控制。于 3月 1 0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第二段有一 95 %的狭窄病变 ,用 0 .0 34…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进行早期血运重建,11例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血流为TIMI3级,残留狭窄15.5±8.8%,1例并发血管内膜夹层形成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死亡。结果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实现稳定有效的血运重建,有利于减少心肌梗塞面积及心脏泵功能损害、降低再梗塞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间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83.3%)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处,1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阻塞血管段而改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1例术中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溶栓与直接PTCA对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AMT)的疗效。方法:40岁以下AMT病人50例分为溶栓治疗组(30例)和直接PTCA组(20例),比较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和出院时左心室功能。结果:尿激酶溶栓治疗组血流达TIMI3级46.2%(14/30),且存在80~95%的残余狭窄,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5%;直接PTCAI且术后血流全部达TIM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PTCA)后QT离散度早期变化。方法对起病6h以内的24例AMI患者施行PPTCA,分析术前0.5h和术后2hQT离散度——未校正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QT离散度比率(QTdR)。结果术前与术后QT离散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QTd(70±27)ms对(67±24)ms,P=0.6136;QTcd(82±34)ms对(77±27)ms,P=0.5785;QTdR(10±4.8)%对(9.2±3.8)%,P=0.5060。结论PPTCA不影响AMI早期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rmyocardialinfarction,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rimary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PTCA)前后血小板功能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AMI发病6小时以内成功的进行P-PTCA的患者33例,按PTCA前、后不同时间抽取周围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个病人不同时期的PAC-1和CD61b。以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结果:33例AMI患者P-PTCA前PAC-1为(1.82±0.7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之后开始下降,至PTCA后8小时为(1.35±0.66),明显低于PTCA前(P<0.01);P-PTCA后24小时PAC-1又升高至(2.28±0.87),显著高于PTCA后8小时(P<0.01);而后PAC-1逐渐下降,至168小时趋于正常。CD61b在P-PTCA前与正常对照无差别(P>0.05),P-PTCA后各不同时间的CD61b相比也无差别(P>0.05)。结论:AMI患者行P-PTCA,在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同时激活了血小板,所以P-PTCA后需要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PTCA)前后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的动态变化,以明确P-PTCA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的CK-MB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其最佳切点。方法:确诊为透壁性AMI的患者90例,分别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P-PTCA和药物非再灌注治疗三组,从A-MI发病至发病后96小时观察CK-MB的动态变化。并以AMI后CK-MB峰值出现的不同时间为切点,分别计算各个切点对于检出IRA开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试找出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佳的CK-MB峰值时间。结果:(1)rt-PA静脉溶栓后CK-MB峰值出现于发病后(11.9±4.4)小时,P-PTCA后CK-MB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2.10±4.12)小时,二者均较AMI非再灌注治疗组明显提前,但rt-PA静脉溶栓组和P-PTCA组间的CK-MB峰值提前的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rt-PA静脉溶栓组的CK-MB峰值的最佳切点在AMI发病后14小时左右;P-PTCA组CK-MB峰值的最佳切点在AMI发病后13小时前后。结论:AMI患者成功的进行P-PTCA后,CK-MB的峰值出现在发病后的8~16(12.10±4.12)小时,判断P-PTCA后IRA开通的最佳切点可能在AMI发病后13小时前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碰状动脉介入(PCI)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2例AMI患者存发病12h内行PCI术,梗死相关血管(12支血管):前降支5例(41.7%),右冠状动脉7例(58.3%)。TIMI血流:0级12例。结果 12例患者手术成功,TIMI血流3级,住院期间无死亡。12例患者置入13个冠状动脉内支架。结论 直接PTCA及原发性置入支架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有效措施,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CASI)在冠心病中应用。方法 按Gruentzrig方法对7例冠心病患者的7支血管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行PTCA治疗4例、PTCA+CASI2例,直接CASI1例、PTCA未成功1例,共扩张病变血管7处。达到完全性血运重建2例、部分血运重建4例,术中出现严重内膜撕裂1例冠心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例心绞痛完全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未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脉内成型(PTCA),支架术后卧床时间与早期康复之间关系。方法 选择行急诊PTCA+支架术的A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绝对卧床12h,48h后可在庆边站立;对照组需卧床24h,术后5d才可床边站立。观察两组患者便秘、腰背痛、焦虑、抑郁、穿刺处出血、心绞痛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便秘、腰背疼、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处出血、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行PTCA加支架术的AMI患者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胡仁欣  李新华 《华夏医学》2002,15(2):149-15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延迟经皮冠状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心肌灌注及左心室功能的延期疗效,方法:初次AMI患者56例分为PTCA及支架植入组(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治疗组在AMI后15-30d行延迟PTCA治疗,治疗组术前1-3天,对照组AMI后第15-30天行第1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心脏超声检查,该检查后1月,6月各复查1次,结果:治疗组术后1月,6月梗死区域的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1),术后差别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第2,3,次检查均较第1次有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1月,6月后治疗组在射血分数,左室扩大和室壁运动异常积分同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1),在室壁瘤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表明AMI患者梗死后梗死区域内尚有存活心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能使梗死区内更多的心肌存活。AMI发病后积极进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对改善左室功能和心肌供血和近期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3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严重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48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42支进行了有效扩张,平均扩张次数3.6+/-2.7次/处,扩张时间68+/-23秒/次,扩张压力7.4+/-2.3atm/次,平均狭窄程度由术前92%减轻至16%,狭窄完全消失的病变有36支血管,3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经植入冠状劝脉支架或采用灌注球囊低压扩张而及时获得再通。术后心绞痛、心电图缺血性S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