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剂对T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ELISA检测结肠癌细胞系中DPPⅣ和CXCL10的表达;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稳定表达全长和DPPⅣ截短型CXCL10的LoVo细胞LoVo-CXCL10(1-77)和LoVo-CXCL10(3-77);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T细胞向不同形式CXCL10的迁移及DPPⅣ抑制剂在T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活化T细胞表面CXCR3表达高达95%,LoVo细胞中DPPⅣ表达量为(1 956.5±95.6) pg/mL,但CXCL10表达量仅为(15.5±0.8)pg/mL;CXCL10 (1-77)对T细胞的迁移量为(9.5±0.9)×104,显著高于CXCL10(3-77)对T细胞的迁移量[(4.4±0.7)×104];DPPⅣ抑制剂能使T细胞向LoVo-CXCL10(1-77)的迁移量显著增加,达到(12.3±0.9)×104.结论 CXCL10对T细胞的趋化作用受到DPPⅣ的抑制,DPPⅣ抑制剂能够增强T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能抑制二肽基肽酶Ⅳ的活性,从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葡萄糖促胰岛素多肽、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等的降解,促进胰岛素分泌,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具有保护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且不会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有望发展成为新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在本院住院进行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BG、HbA1c、2 h PG)、血脂(TC、LDL-C、TG)、肝功能指标(AST、ALT、γ-G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β)及脂肪肝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FBG、HbA1c、2 h PG、TC、LDL-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ST、ALT、γ-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74.29%,高于对照组的37.14%(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西格列汀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指标,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P32/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涉及2型糖尿病病理过程中的信号传导过程,其抑制剂能够增强胰岛素样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片段(GLP)的活性,并能提高葡萄糖耐受水平.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糖尿病模型大鼠口服DPPⅣ抑制剂P32/98,能降低DPPⅣ的活性,改善糖耐受性以及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揭示,P32/98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能明显改善受试者糖耐受性和胰岛素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型口服降糖药——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在调节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可迅速被二肽基肽酶?鄄Ⅳ(DPP-Ⅳ)降解失活。DPP-Ⅳ抑制剂可有效抑制GLP-1的降解,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抑制食欲、减慢胃排空等作用调节血糖,具有不易引起严重低血糖事件、不引起体重增加等特点。本文对GLP-1和DPP-Ⅳ抑制剂的作用特点及已上市使用的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和沙格列汀的临床疗效、药代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类药物通过抑制DPP-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增加GLP-1的血浆浓度,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目前,上市的DPP-4抑制剂有西他列汀(Sitaghptin)和维格列汀(vildadiplin)。通过检索上述DPP-4抑制剂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综述其临床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西他列汀和维格列汀作为DPP-4抑制剂,单独或与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联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它们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肽基肽酶 Ⅳ(dipeptidyl peptidase Ⅳ,DPP-4)是经临床证实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近年来引起制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类主要的选择性DPP-4抑制剂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利用现有抑制剂 酶复合物晶体X线衍射研究得到的DPP-4结合位点的重要的结构信息,总结出抑制剂 酶紧密结合的重要分子间相互作用,为通过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来获得新型选择性DPP-4抑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翊  傅得兴 《中国医疗前沿》2007,(17):1284-1286,1329
目的 介绍近年来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本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安全性研究进展作了详尽的综述.结果 与结论二肽基肽酶Ⅳ能够迅速裂解和失活肠促胰岛素,神经肽和细胞因子,使用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抑制二肽基肽酶,可增强这些物质的内源性生物活性,从而降低空腹和餐后的葡萄糖浓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另外,二肽基肽酶抑制剂还能促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刺激骨髓中原始细胞并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总体糖尿病患病率9.7%([1])。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为传统的口服降糖药([1])。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为传统的口服降糖药([2])。新型口服降糖药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与传统药物有所不同,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通过减少肠促胰素的降解针对α、β细胞进行双向调节,临床疗效确切,现就DPP—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52亿[1]。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酰脲类、瑞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但它们长期服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方法 120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氯沙坦钾片+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4周后,试验组1加用磷酸西格列汀片50 mg,1次/d;试验组2加用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1次/d;对照组加用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2次/d。 结果 治疗后,3组的体重指数、FPG、2hPG、HbA1c至第24周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1、试验组2的mALB、尿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相应水平(P<0.05),试验组2较试验组1下降更加明显(P<0.05)。3组的hs-CRP、IL-6、TNF-α、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试验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体重指数、FPG、2hPG、HbA1c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hs-CRP、IL-6、TNF-α、NF-κB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磷酸西格列汀通过抑制机体的炎症状态,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进一步改善肾脏的炎症损伤,达到肾脏保护作用,且其疗效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糖代谢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糖代谢各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与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降低患者空腹血糖、2 h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糖代谢指标,且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组79例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与对照组78例用中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3.29%,总有效率为91.14%;对照组显效率为41.03%%,总有效率为67.9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结论: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是有效的,并且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抑制胰升糖素释放,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患病人数逐年激增.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二肽基肽酶-Ⅳ的部分活性,在抑制肠促激素分解的同时增强胰岛β细胞的再生能力,进而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改善糖耐量异常以及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二肽基肽酶作为糖尿病治的一个新靶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已经上市的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进行逐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睢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胰岛素联合瑞格那奈治疗,给予观察组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及胰岛素变化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治疗前,两组2 h PG、FPG及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 h PG、FPG及Hb 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HOMA-IR、HOMA-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HOMA-β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β胰岛素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葫芦巴、鹰嘴豆、石榴皮水提物对二肽基肽酶Ⅳ(DPP-4)体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DPP-4体外抑制模型,对新疆具有降糖作用的葫芦巴、鹰嘴豆、石榴皮3种植物水提取物进行筛选,选择抑二肽素A(IIe-pro-IIe)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比较3种水提物的IC50差异。结果 IIe-pro-IIe的IC50为(0.01±0.01)mg/mL,葫芦巴水提物IC50为(0.03±0.01)mg/mL,石榴皮水提物IC50为(0.19±0.13)mg/mL,鹰嘴豆水提物IC50为(0.09±0.07)mg/mL。结论葫芦巴、石榴皮、鹰嘴豆的水提取物对DPP-4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 is-ease,NAFLD)是一疾病谱,病变由轻到重依次为肝脂肪变、脂肪性肝炎(non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4个不同的病理阶段,其病理特征与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同,但无长期过量饮酒史。自1958年W estwater首次描述与肥胖、糖尿病相关的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以来,该病的名称曾有多种术语: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Laênnec's病、糖尿病性肝炎、类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目前NAFLD已成为统一的术语名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超声等影像…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淑新  陈叶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9):1616-1618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引起美国成年人肝酶水平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也是隐源性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这种肝硬化不能用肝炎、酗酒、毒素暴露、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肝病、血管流出道阻塞或胆管病来解释。美国NAFLD的流行性估计为16%~23%。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不仅降低血糖,还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DPP-4抑制剂可通过升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改善机体高血糖状态,减少白蛋白尿,降低血压,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且还能调节非GLP-1底物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对DPP-4抑制剂的研究,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出降糖新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指导原则,旨在进一步加强对降糖药物心血管安全性的监测。FDA提出降糖新药需要进行上市后监测,以明确证实心血管估计风险比的双侧95%可信区间上限〈1.3。欧洲药物管理局(EMA)也强调,在心血管风险方面,新型降糖药应该是中性或有益的影响。此后.一批针对新型降糖药物上市后心血管转归的研究陆续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