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仲成  程子洋  陈龙 《中成药》2012,34(10):2023-2025
目的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贯叶金丝桃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自变量,金丝桃苷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拟合,采用效应面法筛选提取工艺,预测最佳提取条件.结果 确定提取工艺为11.0倍量77.6%乙醇,提取2次,每次2.7h.结论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的贯叶金丝桃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度更高,可预测性较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枇杷果中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将枇杷果中多酚的提取率作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枇杷果多酚的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等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对优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超声提取枇杷果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g/ml),超声时间90 min,提取温度80℃。验证试验中枇杷果多酚的平均提取率为6.11 mg/g(RSD=1.41,n=4)。结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枇杷果多酚所得的提取工艺合理、较为可行,能为枇杷果多酚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牛大力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体积、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1.07%、乙醇体积21.63倍、超声提取2次、每次52.51 min,温度60℃。在此条件下,牛大力总黄酮提取率达3.81 mg/g。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实验值与预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牛大力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体积、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1.07%、乙醇体积21.63倍、超声提取2次、每次52.51 min,温度60℃。在此条件下,牛大力总黄酮提取率达3.81 mg/g。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实验值与预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5,(8)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选复方石斛清肺散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出膏率、橙皮苷含有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初步优选提取工艺,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工艺,从可行性和经济性确定最终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设计优选的最佳工艺为12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效应面法优化工艺为14倍量32%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对比验证试验表明,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后提取溶剂用量稍增加,但乙醇体积分数显著降低,经济成本将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波罗蜜叶中总黄酮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HW  Liu YQ  Wang YH 《中药材》2011,34(7):1125-1129
目的:以乙醇为提取剂,用超声辅助法从波罗蜜叶中提取总黄酮。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和液料比对波罗蜜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法设计响应面分析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液料比3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波罗蜜叶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9.4%,超声32 min,液料比为22.6∶1 mL/g,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达到7.55 mg/g。结论: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波罗蜜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对粗榧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粗榧叶总黄酮的含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粗榧叶总黄酮的提取过程中的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液料比等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同时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测定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粗榧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时间42 min,液料比37∶1,总黄酮得率为(7.51±0.13)%。粗榧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清除能力。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后超声提取粗榧叶总黄酮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为粗榧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药食同源的橄榄为原料,优化橄榄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 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以橄榄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过程中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等影响因素,确定橄榄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 橄榄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3%乙醇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32 mL/g,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50℃;经工艺验证,橄榄多酚得率可达7.01%,与模型预测结果 7.03%基本一致。结论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的橄榄多酚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橄榄多酚的开发与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白囊耙齿茵中多糖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优化多糖超声波法提取条件.结果 研究得到白囊耙齿茵中多糖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超声波提取时间365.92 s,超声功率186.66W,液料比45.939:1.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到10.2%.结论 超声波提取法得到多糖提取率较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0.
Li DD  Fang ML  Liu Q  Li QL  Gao YT 《中药材》2011,34(1):129-133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青竹标中多酚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对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液固比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以FC法测定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结果:乙醇浓度为61.14%、超声时间为59.73 min、液固比为27.72(mL/g)(n=3)时,提取率为1.352%,与理论值1.361%的相对误差为-0.66%。结论:超声波提取是种节时、节能、节料的方法,能较好的应用于多酚的提取。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可得到较好的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李焘  屈新运  王喆之 《中成药》2011,33(11):1895-1900
目的研究菘蓝种子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法,确定菘蓝种子总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菘蓝种子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甲醇质量分数6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 min。抗氧化活性评价显示菘蓝种子总多酚清除DPPH.的能力呈浓度依赖效应,当总多酚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与BHT的抗氧化能力基本相当。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菘蓝种子总多酚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总多酚得率为(8.92±0.03)mg/g,DPPH.法评价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李石清  徐磊  熊耀康  张春椿 《中医药学刊》2013,(10):2221-2223,I0005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设计优选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Lemee et Levl.)S.Y.Hu ex Liu]枝条中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南方红豆杉枝条中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南方红豆杉枝条中多糖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料液比21.48(V/W),提取时间13.78min,提取次数3次,微波频率为1887MHz。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对南方红豆杉中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该方法合理可靠,能为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选黄连中黄连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以黄连出膏率、多糖得率和糖醛酸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连多糖回流提取过程的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黄连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8 h,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 1?15.7。结论:运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连多糖的提取方法是准确、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四角菱角壳中多酚的酶协同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酶协同超声提取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酚提取量为应变量,以纤维素酶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优化四角菱角壳中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pH 4.5的1.86%纤维素酶溶液30 m L·g-1预处理30 min后,在53℃下超声提取26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161.3 mg·g-1,与模型预测值(158.14 mg·g-1)相符,相对标准偏差2.00%。与乙醇超声提取和回流提取相比,酶协同超声提取多酚提取量显著提高。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四角菱角壳多酚的酶协同超声提取工艺方法简单、提取效率高、可预测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夏枯草中迷迭香酸的超声提取工艺,确定工艺参数的最优范围。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迷迭香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并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微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提取工艺参数最优范围。结果:夏枯草中迷迭香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频率53k Hz,乙醇体积分数(50.03±1.21)%,液固比(48.28±2.27)m L·g~(-1),提取时间(47.34±1.43)min。迷迭香酸提取率0.301%。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和微遗传算法联用时优化的迷迭香酸工艺提取率高,能得到具有浮动范围且不影响提取率、容易在生产中实现的工艺参数,可为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选超声提取柴胡挥发油的工艺,并研究柴胡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运用3因素3水平,以柴胡挥发油的得率为响应指标,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对得率的影响;对超声提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6、提取温度51℃、超声时间26 min,经验证此条件下的挥发油得率为14.77%,与理论值14.85%相比差别不大,表明此法较为准确;采用GC-MS分析所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中,共鉴定出46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组分的96.84%。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1,2-二甲基环戊烷、甲基环己烷、庚烷等,其中甲基环己烷为含量最高成分。结论:响应面法用于超声提取柴胡挥发油工艺的优选准确、可靠;超声法能较好的应用于柴胡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草本水杨梅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草本水杨梅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草本水杨梅多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草本水杨梅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3.76%,超声提取时间36.94 min,液固比为201.78 m L·g~(-1),在此条件下草本水杨梅多酚提取率为9.67%;三因素对草本水杨梅多酚提取率影响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固比。并以水溶性VC和BHT为对照物,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总还原力法对草本水杨梅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体外评价,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草本水杨梅多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随多酚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结论:由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草本水杨梅多酚的提取工艺方便可行,得到的草本水杨梅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草本水杨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溪黄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溪黄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溪黄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734 h,提取时间4.263 h,加水量9.205倍,在最优条件下溪黄草挥发油提取得率最高为0.368%。结论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吻合度好,挥发油提取效果最佳,数据结果比较准确可靠,可用于溪黄草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5,(3)
目的:优选表面活性剂协同超声提取合欢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表面活性剂浓度、料液比和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的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提取合欢花总黄酮的最佳条件。结果:合欢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2.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15倍的60%乙醇,超声提取31 min,在此条件下,合欢花总黄酮的得率为0.853%,该工艺比仅用超声法提取合欢花总黄酮的得率提高了93.0%。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合欢花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任桂友  徐燕  李春雪  曾锐 《中成药》2015,(3):674-677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藏药坐珠达西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确定最佳的提取制备方法。方法选取加甲醇量、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没食子酸、苯甲酸、山柰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绿原酸、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8种成分量的总评归一值(OD)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坐珠达西样品的提取制备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制备工艺为加甲醇15 m L,超声30 min,超声温度为80℃,重复3次试验,各成分量的RSD在1.1%~2.7%范围内。结论优选的提取制备条件稳定可行,可为坐珠达西质量标准研究的样品提取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