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1654例汉族儿童的指掌纹进行了分析,发现指尖斗型纹男多于女占53.49%,尺箕女多于男占43.57%,桡箕占1.25%,弓型纹占1.69%,掌褶纹属通贯掌型的占11.31%,atd角大部分在36°到45°之间,>50°者占3.02%。如指尖纹为桡箕,弓型,掌褶纹为通贯掌,atd角大于50°者智力低下者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通贯手是指由手掌部的的远侧横褶纹和近侧横褶纹连成的一条横贯掌心的掌褶纹而言,我国古代手相学称之为通贯手,国外则称之为猿线(Simianline)。掌褶纹是胚胎早期形成的,具有遗传特征,终身不变,因人种、民族不同而有差异。甘肃李崇高对正常成年560人皮纹学的观察结果(1979):掌褶纹正常者占94.4%,通贯手者占5.5%。梁光(1979)报道藏族掌褶纹正常者为99%,通贯手者为1%。金安鲁等报告景颇族通贯手为5.44%。张海国等调查汉族通贯手为15.87%。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802例四川地区汉族青年学生的手皮纹进行了观察研究。观测均在捺印图上进行;观测项目包括各指纹型及其出现率、手掌垫花纹型出现率、主要掌纹线止区、主要掌纹公式及掌纹指数、轴三角及 atd 角、掌褶纹类型以及 TRC 计数。各观察项目均比较左右侧侧差及男女性性差。观测结果同国内有关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对于出现的差异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33例无脑畸形的指纹、t的百分距离、手掌真实花纹及掌褶纹形四项参数,其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指纹中A型、W型、Lr型差别具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t距比有高度显著差异;手掌真实花纹差异无显著性;掌褶纹形的变异型,尤其是双侧通贯手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京族女中学生掌纹特征,以提供该民族女中学生人类学体质参数及肤纹学参数。方法:取京族女中学生掌印资料114份。分析a-b纹嵴计数(a-bridge count,a-bRC)、轴三叉位置(the axial triradius)、手掌主线(palmar main lines)走向、手掌纹型(palmar patterns)及手掌主要屈褶(palmar major flexion creases)等5个项目,并与国内其他5个民族的掌纹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京族女性左、右手a-b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所比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京族女性的轴三叉(t)位置仅与广西仫佬族有显著性差异,靠近手掌腕部,与所比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手掌主线提示,京族女性右手掌纹嵴比左手掌纹嵴更趋横行走向;手掌纹型出现频率最高者为Th/I1(Thenar/interdigitalⅠ)区,出现频率最低者为第2指间区I2(interdigitalⅡ,I2)区,且与所比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掌褶类型出现频率,京族与所比部分民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京族女性的掌纹具有本民族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31例糖尿病患者12项肤纹参数,对各型指纹百分频率、各手指各种纹型百分频率、左右手相对应手指各种指纹组合格局百分频率、手指纹类型≥8和=10者出现频数及百分频率、手掌各主线走向频数和百分频率分布、轴三角百分距离tPD和atd角和a-b脊纹数(a-bRC)以及掌纹等9项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其参数与正常人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中:轴三角tPD和atd角的相对频数分布常态曲线二者皆呈正偏态。将二组数据间按回归分析得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b的t值为5.3113(P<0.001)两组相关系数r值为0.6855(P<0.01),表明二者高度相关。观察值的变异系数tPD大于atd角,表明atd角分布范围较小,比较稳定。指脊纹总数(TRC)、通贯手(猿线)和指(Ⅱ-Ⅴ)单屈纹的频率等参数值偏高,TRC均值为145.23±6.25,有猿线的人占64.52%,指远侧指间关节单屈纹频率为62.50%。糖尿病人此三项的参数值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显著,可成为糖尿病患者肤纹的主要特征,并可供临床关于糖尿病辅助诊断参考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0例先天性智力低下患者之掌纹进行分析。并随机抽选60例正常人掌纹做对照。结果提示,通贯手发生率对照组与智力低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智力低下组通贯手共8例,其中2例为先天愚型,占25%。∠atd>41°之发生率,智力低下组高于对照组, P<0.001,差异性十分显著,说明先天性智力低下与∠atd 增大密切相关。由此,本资料进一步证实,分析掌褶纹、测量∠atd 可做为诊断遗传病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了90例汉族恶性肿瘤病人手的皮纹,按国内外通用的指标,观察了指纹、掌线、Atd角及t百分距离、掌纹、五指指纹组合格局等,并与国人正常值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恶性肿瘤病人与正常人不同之处有:女性箕纹偏低占40%(正常41.9~48.9%);女性弓纹偏高占5.33%(正常1.1~3.9%);Atd角大于50°者4例占4.44%,明显高于正常值(1.73%);五指指纹组合格局中014型(弓0箕1斗4)、113型(弓1箕1斗3)、131型(弓1箕3斗1)较多,超过正常值,但因病例数少尚未发现恶性肿瘤的标记皮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600名蒙古族正常青少年进行10项皮纹学指标的检查和统计学处理。对各项皮纹指标进行了性别之间,手别之间,以及与汉族青少年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蒙古族正常青少年的皮纹有如下特点: 指纹中W纹出现率占首位,明显地高于汉族人,A纹出现率低于汉族。TRC存在性别间的差异,女性低于男性。C三叉点缺失频率高于汉族人,双手C三叉点缺失占3.33%。大鱼际区皮纹型出现率明显低于汉族人,而小鱼际区皮纹型的出现率高于汉族。掌atd角女性大于男性,>46度者占8.75%,明显多于汉族。TDR值存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女性大于男性。通贯手频率为2.5%,高于汉族,双侧通贯手频率为0.25%。为了弄清我国各民族皮纹的分布特点,丰富和充实我国人类遗传学和医学遗传学知识。我们在进行汉族青少年皮纹学调查后,于1980年,对蒙古族青少年10个项目的皮纹学正常值进行了检查和统计学处理,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区满族正常人皮纹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辽宁地区472名满族人的正常皮纹学参数: 指纹型中尺箕占49.06%,斗型纹45.15%,桡箕占2.78%,弓形纹2.01%;民族指数((2W+L)/(10))为14.21;总嵴纹数126.05±35.76(SD);a—b峭纹数是66.36±8.91(SD)双手指间区Ⅰ、Ⅱ、Ⅲ和Ⅳ的真实皮纹型频率分别是0.32%、0.85%、8.37%和51.80%;大、小鱼际区皮纹型频率分别是7.94%和16.63%;atd角平均为38.91±4.84度(SD);正常掌褶纹型占82.94%.通贯手,过渡Ⅰ、Ⅱ型和悉尼型分别占2.97%、11.23%、2.01%和0.85%。所有的皮纹学参数均进行了性别间,左右手间和民族间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6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3例。实验组接受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对照组接受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7.83±2.96)mL、(37.52±10.17)min vs(53.24±7.61)mL、(66.32±9.95)min;t=9.051、9.708,P=0.000、0.00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3.0%vs8.7%;χ2=1.247,P=0.264);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半年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83±1.17)周,(71.92±7.31)°、(65.46±4.35)°、(81.59±4.72)°、(77.35±6.01)°vs(7.72±1.08)周,(71.25±6.83)°、(64.26±4.92)°、(80.62±4.88)°、(76.23±5.81)°;t=0.331、0.321、0.876、0.685、0.643,P=0.742、0.750、0.386、0.497、0.524],而术后半年实验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21±2.34 vs 10.86±4.18;t=4.655,P=0.000)。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出血少、时间短的优势,术后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较高,但对于部分骨折分型,仍需要采用Henry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与动脉导管弓夹角正常值,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提供诊断信息。方法随机选择孕18-40周孕妇300例,分为5组,每组各60例,分别进行超声测量3VT切面上AP角,统计学处理,计算出每组胎儿心脏AP角正常值。结果 18-40孕周AP角正常值为:18-19+6孕周(20.78±2.32)°;20-24+6孕周(21.23±1.56)°;25-29+6孕周(21.66±0.65)°;30-34+6孕周(21.71±1.21)°;35-40孕周(21.86±1.00)°。平均(21.45±1.35)°。结论超声3VT切面进行AP角测量临床价值较大,可确定AP角度是否正常,发现角度异常后,可对胎儿心脏再行全面扫查、多切面观察及系统分析,获得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及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例采用单纯内固定,B组16例在单纯内固定基础上联用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椎体内植骨。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12、24个月的伤椎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Denis疼痛与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内固定断裂。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楔变角、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取内固定前A组伤椎楔变角[(11.2±1.7)°]、后凸角[(11.2±2.0)°]、椎体前缘压缩比[(0.79±0.15)]与B组[(9.5±2.2)°、(9.7±2.1)°、(0.87±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个月A组伤椎楔变角[(12.2±2.6)°]、后凸角[(12.3±2.6)°]、椎体前缘压缩比[(0.78±0.13)]与B组[(10.1±2.7)°、(10.3±2.7)°、(0.8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Danis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可以有效的协助术后矫形度数的维持,维持脊柱的矢状序列,防止内固定失效,但是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像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Cobb角≥90°)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08年以前先经前路松解,后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或钩固定手术(A组29例)和2008年以后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B组29例)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完整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SRS-24评分的差异.结果 A组主弯Cobb角由(96.3±4.7)°矫正到(28±4.5)°,术后矫正率为(69.5%±4.1)%,B组主弯Cobb角由(98.4±5.8)°矫正到(25±3.7)°,术后矫正率为(72.3%±3.5)%.两组影像学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SRS评分分别为(350.4±38.7)min,(2 210±165)mL,(94 230.8±3 422.1)和(17.54±0.20)min;B组分别为(253.0±30.7)min,(1210±185)mL,(75 620.8±5432.1)元,(19.74±0.30)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任何病因的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前路脊柱松解术,手术风险小,并发症与满意度高且住院费用相对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测量并记录2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2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背伸、掌屈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桡偏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尺偏、旋前、旋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0.0%和70.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对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的影响较小,手术操作较为方便,可保持背侧软组织的完整性,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平原汉族人群、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和移居高原汉族人群分别在陕西咸阳和西藏拉萨采血进行血细胞学检测。分析了解三组人群RBC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抽取受检者静脉血,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GB、HCT、MCV、MCH、MCHC等6项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男性组移居高原汉族组与平原汉族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HGB、HCT、MCHC显著高于平原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MCV、MCH差异夫统计学意义(P>0.05)。移居高原汉族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 HGB HCT均高于移居汉族返回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V、MCH、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汉族对照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RBC、HGB、MCV、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MCH移居汉族返平原组均高于平原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移居高原汉族组与平原汉族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 HGB HCT MCHC高于平原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两组无显著差异。移居高原汉族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 HGB HCT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MCV、MCH、MCHC。平原汉族对照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两组比较RBC、HGB、HCT、MCV、MCH;移居返回平原汉族MCH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与平原环境的改变可导致健康汉族人群机体RBC系统的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融合组(24例)和非融合组(18例)。融合组采取后路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患者自体髂骨进行后外侧融合术;非融合组只进行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和2年进行检查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后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疗效。结果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1±9.7)min和(85.4±8.8)min,出血量分别为(185.6±52.7)ml和(164.5±50.2)ml;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术后即刻Cobb角矫正度分别为(14.8±5.3)°、(14.4±5.6)°,伤椎后凸角的矫正度分别为(10.5±5.4)°、(10.8±4.6)°,椎管矢状面指数矫正度分别为(14.6±6.2)°、(14.9±6.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2年丢失度为(4.2±2.8)°和(6.±±3.2)°,椎后凸角后2年丢失度分别为(3.1±2.4)°、(5.2±2.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面指数术后两年丢失度分别为(4.4±3.4)°和(5.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11.5±6.3)分和(16.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外侧融合可以减少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后矫正丢失等问题,且能一定程度降低腰部疼痛感,为相对较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徐江梅  王亚楠  崔小平  杨四维 《西部医学》2012,24(11):2067-2069
目的研究不同直径圆丝的摇椅曲度与直丝托槽之间摩擦力大小关系,为临床医师选择不同直径圆丝的摇椅曲度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标准石膏模型翻制成树脂模型,粘贴杭州新亚齿科材料生产的HX标准型网底直丝弓托槽,不锈钢结扎丝常规结扎,测量两种圆形弓丝(0.016英寸、0.018英寸,澳大利亚圆丝)在上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之间加载不同的摇椅度数(0°、10°、20°、30°)时弓丝与托槽之间的摩擦阻力。整个实验均在干燥条件下进行。对测量结果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0.016英寸澳大利亚不锈钢圆丝于尖牙与第二双尖牙之间分别加载0°、10°、20°、30°的摇椅弯曲,平均滑动摩擦力除20°与30°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8英寸澳大利亚不锈钢圆丝于尖牙与第二双尖牙之间加载0°、10°、20°、30°的摇椅弯曲,平均滑动摩擦力除10°与20°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6和0.018英寸澳大利亚不锈钢圆丝在不同摇椅弯曲度的摩擦力曲线显示弓丝与托槽的滑动摩擦力跟弓丝尺寸呈正相关。结论弓丝与托槽的滑动摩擦力随着弓丝直径增大而增加,随着弓丝摇椅弯曲度数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藏汉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氨氯地平在高原地区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09年10月于武警西藏总队医院就诊的56例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藏族组)和50例移居汉族高血压患者(汉族组)。记录一般情况,各项化验结果,登记基础血压和心率。给予氨氯地平5 mg/d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和8周复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结果】汉族患者中高血压家族史较少,两组患者的其他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汉族组舒张压基础值比藏族组高[,(99.7±6.2)mmHg VS(94.2±9.1)mmHg,P<0.05],基础收缩压和心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收缩压均有明显下降,藏族组(146.3±3.4)mmHg VS(141.2±4.6)mmHg,P<0.05]和汉族组[(143.2±4.1)mmHg VS(138.7±6.3)mmHg,P<0.05]。治疗8周舒张压两组均有下降,藏族组[(94.2±9.1)mmHg VS(89.2±6.3)mmHg,P<0.05]和汉族组[(99.7±6.2)mmHg VS(93.3±5.8)mmHg,P<0.05],汉族高血压患者舒张压仍未达标。【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升高较明显,氨氯地平降低收缩压效果明显,降低舒张压效果尚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