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现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山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基本分布情况,为自杀意念的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山西省普通高校一、二、三年级本专科大学生4882名。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病率为13.8%。男性、医学类、二类学校比其相应女性、教育类、一类学校的学生心理疾病倾向和自杀意念发病率高。结论:对男性、医学类及教育档次低等的高校学生应教育其排除自卑心理,增加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2.
关于注意偏向的理论有很多,其中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注意偏向在抑郁症的开始、持续以及复发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抑郁症的认知研究中,也强调了伴抑郁症而来的对负性刺激的认知偏向。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包括情绪Stroop范式、点探测范式、情绪GO/NO GO范式和眼动追踪范式等。抑郁症患者对特定的负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但目前关于注意偏向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深入探索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可为理解认知和情感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影响,为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和临床医学三个专业的23个班级共568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发调查问卷568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医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1.83%;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教育方式间比较,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别(P〈0.01);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与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之间,在抑郁、焦虑、恐怖等十个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杀意念在医学生中有一定的发生率,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重复呈现情绪面孔对抑郁症状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对重复呈现的情绪面孔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 以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er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工具,从1 000余名青年大学生中随机筛选出正常被试(n=20,正常对照组)、抑郁低分被试(n=20,抑郁低分组)和抑郁高分被试(n=20,抑郁高分组).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制作的真人情绪面孔中选取26组配对照片(中性面孔和悲伤面孔),分别呈现给各组被试,进行点探测任务的行为学实验.情绪面孔共重复呈现了4次.每次呈现之后,测量被试者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数据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抑郁低分组、抑郁高分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在点探测任务正确率上没有显著差异;②抑郁高分被试在第4次呈现情绪面孔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低于第1次呈现的平均反应时间(P<0.01),而其他各组与呈现的次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与正常组相比,抑郁高分组对悲伤图片有较高的平均注意偏向分值,表现出明显的主效应(P<0.05).情绪面孔图片呈现次数也表现出明显的主效应(P<0.05).在图片类型x呈现次数x组别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 抑郁高分个体对首次呈现的负性面孔出现注意偏向,4次呈现负性刺激能改变青年抑郁高分被试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职生抑郁情况及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为中职学校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某市5所中职学校共3063人,使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中职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1.1%,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1.9%;相关分析表明,中职生抑郁情绪与自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的关系,为预防心理危机发生,降低自杀危险性提供有效对策.方法 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和自编自杀意念调查表对71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生自杀意念倾向检出率分别为23.7%和36.7%.应激水平高的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低者的2.40倍;重度抑郁者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无者的1.88倍.多因素分析:应激水平高、抑郁程度重的女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倾向.结论 对应激能力差、抑郁明显的自杀意念学生实施早期有效的学校干预,有利于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的关系,为预防心理危机发生,降低自杀危险性提供有效对策。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和自编自杀意念调查表对71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自杀意念倾向检出率分别为23.7%和36.7%。应激水平高的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低者的2.40倍;重度抑郁者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无者的1.88倍。多因素分析:应激水平高、抑郁程度重的女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倾向。结论对应激能力差、抑郁明显的自杀意念学生实施早期有效的学校干预,有利于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唐山市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异常激烈,对于处在激烈的学习竞争和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自杀问题越来越严重,自杀原因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难以防范.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将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1].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的早期心理活动.我国80年代以来开始探讨自杀问题.自杀是指蓄意采取某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其心理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的形成阶段、内心矛盾冲突阶段和行为选择或平静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3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x2检验、t检验和直线相关进行分析.结果 18.8%的学生有自杀意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学生;男女分布、年级差异及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无显著性;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r=-0.53,P<0.01)、情感表达(r=-0.42,P<0.01)、知识性(r=-0.48,P<0.01)、娱乐性(r=-0.33,P<0.01)和组织性(r=-0.50,P<0.01)因子呈负相关,与矛盾性(r=0.57,P<0.01)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显著相关,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加强家庭干预,以确保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注意偏向训练对特质焦虑军校大学新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偏向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军校2015级入学新生中有特质焦虑倾向的学员80名,分为趋向正性组、中性对照组、逃离负性组和空白对照组,训练采用情绪词点探测实验范式,其中趋向正性组的情绪词为正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正性词语;中性对照组的情绪词仅有中性词,探测点位置随机出现;逃避负性组的情绪词为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中性词语;而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PNIS)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调查.结果 (1)空白对照组训练前后的正负性情绪分数和正负性认知偏向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逃离负性组训练后的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正性自己的分数显著增加(P<0.05).(3)中性对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4)趋向正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结论 注意偏向训练对降低特质焦虑的军校大学新生的负性情绪,提升其正性情绪,增加其正性认知偏向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压力对医学院校研究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安徽省某医学院校研究生34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7名,女性178名;平均年龄(25±2)岁.应用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PPSQ)、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新兵集训期应激水平和情绪体验与注意偏向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scale,APNIS)、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对某部集训新兵l 600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新兵的应激水平总分为(50.01±10.00)分,其中应激水平低于50分者818人(51.12%);轻度应激(50 ~ 60分)者584人(36.5%);中度应激(61 ~ 69分)者134人(8.38%);重度应激(≥70分)者64人(4%).②新兵应激水平和消极情感得分与负性认知偏向呈显著正相关(r为0.30~0.34,P<0.05);应激水平和积极情感因子分与正性认知偏向呈显著负相关(r=-0.33,-0.32,P<0.05);③不同应激水平的新兵注意偏向特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激水平越高的新兵正性认知偏向得分越低、负性认知偏向得分越高.④不同文化程度水平的新兵的应激水平和正性认知偏向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现为文化水平越高的新兵应激水平越低,越倾向于正性认知偏向.⑤负性认知偏向、正性认知偏向、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可以有效预测应激水平,解释率为37.4%.结论 新兵在集训期间的应激水平和情感体验与注意偏向特点关系密切.正性认知偏向个体的应激水平普遍低于负性认知偏向的个体,并且也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Despite ample 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observed in the family members of drug users, few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focus on suicidal behavior in women whose spouses are drug users.Methods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focused on 131 women who had a drug user spouse. They had all been married for >2 years, with no mental 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no history of drug use prior to marriage. Drug use history after marriage,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physical and non-physical wife abuse, and any history of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 in the past year were collected, in addition to data about anxiety and depression.ResultsOur study showed that women who identified with a history of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 were younger, had a shorter marital duration, had a more extensive history of drug use, were more likely to be abused by their spouse, and had highe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Suicidal ideation predictors included a personal history of drug use [odds ratio (OR) = 9.21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1.727–49.180, p = 0.009]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R = 1.080, 95% CI = 1.022–1.141, p = 0.004), whereas suicidal attempt predictors included a personal history of drug use (OR = 7.236, 95% CI = 1.671–31.326, p = 0.010), exposure to physical abuse by spouse (OR = 4.005, 95% CI = 1.393–11.523, p = 0.008),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R = 1.092, 95% CI = 1.015–1.175, p = 0.018).Conclus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 personal history of drug use, an elevated anxiety score, and depression and exposure to physical abuse by their spouse may act as predictors of suicidal ideation or attempt in women with a drug user spouse. These findings may serve to benefit and support healthcare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ongoing efforts to develop preventive programs for suicidal behavior in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个体对文字信息的注意偏向差异及其原因.方法 采用物质成瘾Stroop范式任务和词汇类型辨别任务,对比分析了16名网络成瘾个体和16名正常对照个体对与网络相关程度不同的文字信息的注意加工特点.结果 在网络成瘾组中,在物质成瘾Stroop范式任务上,网络相关文字信息能引发较大的Stroop效应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注意偏向在焦虑情绪的发生与维持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 招募80名即将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在校大学生,采用情绪Stroop范式以及眼动追踪技术,比较高考试焦虑(考试焦虑量表评分≥15)者和低考试焦虑(考试焦虑量表评分<15)者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差异。结果 情绪Stroop任务中,高考试焦虑个体消极兴趣区组反应时长于积极兴趣区组(t=2.184,P=0.035),低考试焦虑个体情绪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P=0.875)。在眼动追踪实验中,高考试焦虑组对消极兴趣区的首视时长(t=2.117,P=0.041)和总时长(t=2.254,P=0.027)长于低考试焦虑组,而低考试焦虑组对积极兴趣区关注的总时长长于高考试焦虑组(t=2.226,P=0.029)。结论 高考试焦虑个体对消极信息存在注意偏向,注意偏向在焦虑情绪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心理剧对抑郁症患者情绪自我效能、自杀意念、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 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及健康教育治疗2个月,观察组另予以心理剧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情绪状态、情绪自我效能感、自杀意念、心理困扰。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治疗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易怒情绪效能感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自杀意念中绝望、乐观因子评分及总分、掩饰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困扰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 心理剧治疗抑郁症可有效地减轻抑郁症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情绪自我效能感,减轻自杀意念与心理困扰等,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试验情景下不同社交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对威胁性面容表情图片的注意偏向.方法 根据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上的得分从500名大一学生中筛选出23名高分组被试和24名低分组被试,并将被试随机分入威胁性(预先被告知要发表演讲)和非威胁性试验情景,完成点探测试验,记录注意偏向得分(ABS).结果 在威胁性试验情景下,社交焦虑高、低分组被试的ABS分别为(-2.63±1.83)ms、(0.42±1.36)ms,差异有显著性(t=4.641,P=0.000);在非威胁性试验情景下,社交焦虑高、低分组被试的ABS分别为(-0.41±1.56)ms、(0.47±0.67)ms,差异无显著性(t=1.732,P=0.106).社交焦虑个体在威胁性、非威胁性试验情景下的ABS分别为(-2.63±1.83)ms、(-0.41±1.56)ms,差异有显著性(t=3.122,P=0.005);而低分组被试在威胁性、非威胁性试验情景下的ABS分别为(0.42±1.36)ms、(0.47±0.67)ms,差异无显著性(t=0.124,P=0.903).社交焦虑和试验情景的交互作用对注意偏向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881,P=0.012);社交焦虑和试验情景的主效应因素均差异有显著性(F=20.429,P=0.000)、(F=6.413,P=0.015).结论 社交焦虑大学生回避威胁性面容表情图片,而且在威胁性试验情景下,这种回避倾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为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随机抽取郴州市农村地区9个村委会的老年人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杀意念水平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26.01%,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总分为(9.36±4.1)分。HPLP-Ⅱ量表总分为(112.05±18.71),健康责任得分为(15.76±3.54)分,营养得分为(20.28±4.23)分,压力管理得分为(20.31±4.31)分,运动锻炼得分为(16.01±4.78)分,人际间支持得分为(20.56±4.278)分,自我实现得分为(18.93±4.86)分。随着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的提高,调查对象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得分及与自杀意念量表得分之间呈负性相关,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杀意念之间呈负性相关,通过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可能降低老年自杀意念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