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摩刮痧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84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腰部疼痛.患者腰骶一侧或两侧疼痛不舒,缠绵不愈.在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并与气候变化有关,笔者采用按摩、刮痧疗法联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8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腰肌劳损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以长期反复发作性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引起慢性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腰扭伤后,或长期反复腰部损伤,或受寒冷刺激,或久居潮湿等致腰部肌肉痉挛而疼痛。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十分痛苦,多年...  相似文献   

3.
手法推拿加走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由于急性腰扭伤未得到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以及长时间不正确的姿势而使腰背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慢性疲劳陛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的慢性腰背部疼痛。现在患慢性腰肌劳损的人越来越多。本人对2003年8月至 200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推拿门诊运用手法推拿后再走罐治疗的慢性腰肌劳损病人进行了观察和随访,发现手法推拿加走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程短,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4.
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中喜  翁庚民 《河北中医》2010,32(11):1690-1691
慢性腰肌劳损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系指腰部肌肉、韧带等积累性、机械性慢性损伤;或急性腰扭伤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转为慢性。目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方法较多,效果不一。2009—08—2010—06,我们采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9例,并与单纯推拿治疗6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阳 《中国针灸》2004,24(Z1):74-75
慢性腰肌劳损一般为急性腰肌扭伤后治疗不彻底,或者因持续弯腰劳动引起腰部经筋、筋膜慢性损伤所致.临床特点为慢性、间歇性、持续性腰肌周围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好转.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笔者采用芒针配合腰、背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腰肌劳损呈现患病人群年轻化、发病率高、容易反复的特点。笔者2010~2011年用中药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腰肌劳损45例,疗效显著,兹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循经刮痧治疗腰腿痛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腿痛是厂矿、军体院校等单位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均为超负荷运动,或用力不均不当所致,从而引起经络损伤、气滞血瘀,如治疗不及时,常导致慢性疼痛。中医学将腰肌劳损、腰肌纤  相似文献   

8.
慢性腰肌劳损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系指腰部肌肉,韧带等积累性,机械性,慢性损伤,或急性腰扭伤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转为慢性者。本病往往无明显的外伤史,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腰痛。笔者跟随导师采用腰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积累性外力等原因导致腰部软组织慢性病理性病变,从而引起腰痛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现青壮年发病也占相当比例,常与职业或工作环境密切相关,是引起腰痛的最常见损伤之一[1]。笔者通过检索、查阅近期祖国医学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中的心得及文献,发现其治法大致分为中医外治、中医内治两方面。通过对祖国医学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各种疗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长期反复发作性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一般认为其常由于急性腰扭伤后,或长期反复腰部损伤,再加之受寒冷刺激,或久居潮湿等致腰部肌肉痉挛而疼痛,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病人十分痛苦,国外尚无十分肯定疗效的治疗方法,国内采用多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如:推拿、针灸、中药内服外敷、物理疗法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推拿治疗推拿治疗腰肌劳损疗效可靠,临床报道较多,其中黄志忠[1]以、揉、按法为主,治疗慢性腰肌劳损539例,结果治愈472例,显…  相似文献   

11.
慢性腰肌劳损是慢性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以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被用作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背部疼痛的总称,又称为“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采用滞针疗法加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21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长期姿势不当或外伤引起的腰骶部疼痛及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频脉冲、蜡疗配合口服痛舒胶囊治疗腰肌劳损1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疾患之一,主要病变在腰背肌纤维、筋膜等软组织.常因局部久劳,经脉受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使局部血运不畅,气滞血瘀,而致局部疼痛经久不消,功能障碍.我院2003-2006年应用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腰肌劳损8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齐宝芳  邱幸凡  李娜 《中医研究》2011,24(10):10-12
慢性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的慢性损伤,以腰部钝痛、劳累后疼痛加剧为主症;体虚过劳、复感外邪导致肝脾肾三脏亏虚、络脉痹阻是慢性腰肌劳损发生的基本病因病机。其治疗宜以养血柔肝、健脾益气、固肾填精为主兼祛邪,以更好地疏通痹阻之络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慢性腰肌劳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3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参照组予以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予以温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肌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肌功能。  相似文献   

16.
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发生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常因腰部长期反复的过度运动或过度负荷,或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及时而导致腰肌劳损发生.同时该病促发或加重与劳累程度、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当患者劳累,或气温降低,亦或湿度太大时,腰肌劳损可急性加重[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呈反复发作,疼痛程度在运动过度时...  相似文献   

17.
<正>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多由寒湿、过劳、肾虚等引起。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病理改变是粘连、瘢痕、挛缩、堵塞。笔者近年以推拿配合膏摩法治疗腰肌劳损4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接受为期4周的推拿治疗,对照组接受为期4周的规范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疼痛VAS评分和中文版改良ODI指数。结果共有99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在不同访视点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治疗组VAS评分、ODI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推拿能够缓解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腰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活动,且疗效优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药配合针刺联合腰部力量康复训练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腰部力量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腰部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CO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刺联合腰部力量康复训练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增强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膏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作用.方法: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关节、肌肉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明确的慢性腰肌劳损者300例.腰部疼痛部位涂消肿止痛膏治疗,每日2次,每次1h,7天为1疗程.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有效.结论:消肿止痛膏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疗效确切,应用方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