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感染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1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菌群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314例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76例,感染率为24.2%;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46株占60.5%、光滑假丝酵母菌8株占10.5%、热带假丝酵母菌8株占10.5%、酵母样真菌6株占7.9%、克柔假丝酵母菌3株占3.9%、曲霉菌属5株占6.6%;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35g/L,Ⅱ型呼吸衰竭、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6个变量与继发真菌感染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应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ICU诊治的12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感染症状与体征、感染部位及真菌种类分布,并对引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20例ICU患者的症状与体征中以发热居多113例占94.17%,其次为肺部湿啰音63例占52.50%,痰量增多、黏稠61例占50.83%;经痰液、肺部分泌物及血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133株,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78株占58.6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2株占16.54%、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10.52%;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2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1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降低、入住ICU住院时间>1周均为ICU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2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1周患者感染率最高,为64.17%。结论 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是发热、肺部湿啰音、痰量增多黏稠,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2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1周是引发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真菌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0月649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真菌培养,记录其在住院期间是否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分析真菌的分布,并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9例COPD患者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4例,感染率为5.24%;34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真菌34株,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20株,占58.9%,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5株、曲霉菌属4株,分别占14.7%、11.8%;患者高龄、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操作等原因是老年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是老年COPD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减少或避免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各种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肺部感染的概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治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117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患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7例患儿共分离出95株真菌,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64.21%、10.53%,曲霉菌属15株占15.49%;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主要包括咳嗽、发热、喘息、呼吸困难症状,分别为109、98、58、46例,各占93.16%、83.76%、49.57%、39.32%,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是患儿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17例患儿中108例抗真菌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31%;9例无效,其中死亡6例。结论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曲霉菌属,年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是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及时给予抗真菌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耐药性,以降低临床COPD急性加重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入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60~80岁老年患者68例,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入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非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68例,为非感染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痰培养共分离出81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37株占45.68%,其次为烟曲霉菌和其他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5.93%、17.28%;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球红霉素、美帕曲星、克霉灵、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2.39%、26.58%、32.20%、27.27%、25.00%、70.59% 、60.87%,;经单因素分析,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与激素、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为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为导致老年COPD急性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有关;真菌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72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5例COPD患者中有5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7.7%,共检出真菌83株,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毛霉菌属、曲霉菌属、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分别占60.24%、13.25%、6.02%、4.82%、7.23%、3.61%、2.41%、1.21%;真菌对制菌霉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较敏感,对氟胞嘧啶、酮康唑及咪康唑的敏感性较差;低白蛋白血症、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00mg、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d、合并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提高对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可以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及抗菌药物应用,以期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16例,共培养出真菌37株,其中肺部有15株占40.54%,胃肠道7株占18.92%,其他15株占40.54%;检出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酵母菌为主,占78.38%;所有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耐药性较低,在0~25.00%,新型隐球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甲帕霉素耐药率较低,均为16.67%,光滑假丝酵母菌对球红霉素耐药率为12.50%,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在50.00%~83.33%。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及重视预防可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10年7月医院住院RA患者81例临床检查及治疗方案资料,其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者31例,对照组非感染者50例。结果真菌感染组男性占54.8%,平均年龄为(62.0±16.0)岁,对照组男性占32.0%,平均年龄为(51.0±17.0)岁,感染组疾病活动指数为2.9±1.2,小于对照组3.5±2.1,日均糖皮质激素剂量感染组为(22.4±12.5)mg/d,高于对照组(5.8±6.5)mg/d,CRP/白蛋白比值感染组低于对照组,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并不增加真菌感染概率,间质性肺炎、长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31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中,死亡14例,死亡率45.2%。结论对男性、高龄、存在间质性肺炎的患者避免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适时停用抗菌药物,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应慎重选择患者,纠正营养不良,有利于患者避免感染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以期提高对中晚期肺癌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水平,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2月的13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伴有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分析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有29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1.5%,感染真菌种类中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25株占86.2%,在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3株占44.8%;影响中晚期肺癌伴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有高龄(≥60岁)、临床分期(Ⅲ期)、住院时间长(≥2周)、白细胞降低程度高(≥Ⅲ度)、存在侵入性操作及合并症(P<0.0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所有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77%、23.08%、15.38%;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在0Ⅳ期)、住院时间长(≥2周)、白细胞降低程度高(≥Ⅲ度)、存在侵入性操作及合并症(P<0.0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所有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77%、23.08%、15.38%;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在033.33%。结论中晚期肺癌伴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临床上要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时间与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糖皮质激素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85例R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情况,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对感染率的影响,并采用ROC曲线分析糖皮质激素累积治疗时间、3周内日均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对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结果 85例RA患者中,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2例,感染率37.65%;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其糖皮质激素累积治疗时间以及糖皮质激素日均使用量均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累积用药时间预测RA患者肺部真菌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P<0.05);糖皮质激素日均用量预测RA患者肺部真菌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大量运用可能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