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乳腺癌患者对阿霉素(ADM)、紫杉醇(PTX)、诺维本(NVB)、5-氟脲嘧啶(5-FU)、氨甲喋呤(MTX)、顺铂(DDP)及联用化疗药物CMF、CAF、NP、TA方案的体外敏感性试验,探讨肿瘤药敏试验对乳腺癌个体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结果:36例乳腺癌细胞对肿瘤组织的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DM〉PTX〉NVB〉5-FU〉MTX〉DDP,联合用药的抑制率为TA〉NP〉CAF〉CMF。结论:TECIA法的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在乳腺癌的临床用药及个体化化疗方面乒有莺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乳腺癌患者对阿霉素(ADM)、紫杉醇(PTX)、诺维本(NVB)、5-氟脲嘧啶(5-FU)、氨甲喋呤(MTX) 、顺铂(DDP)及联用化疗药物CMF、CAF、NP、TA方案的体外敏感性试验,探讨肿瘤药敏试验对乳腺癌个体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结果:36例乳腺癌细胞对肿瘤组织的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DM>PTX>NVB>5-FU>MTX>DDP,联合用药的抑制率为TA>NP>CAF>CMF.结论:TECIA法的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在乳腺癌的临床用药及个体化化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大肠癌患者对5-氟脲嘧啶(5-Fu)、顺铂(DDP)、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奥沙利伯(OXA)及联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探讨肿瘤药敏试验对大肠癌个体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结果36例大肠癌细胞对试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OXA、F+M(5-Fu+MMC)、F+D(5-Fu+DDP)及DDP、5-Fu、O+F(5-Fu+OXA)、MMC、ADM。结论TECIA法的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在大肠癌的l临床用药及个体化化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TECIA法体外药敏试验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药物敏感性试验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个体化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ECIA法对70例骨与软组织肿瘤组织标本进行体外组织块培养,用常用化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70例骨与软组织肿瘤中,阿霉素的抑制率最高,为47.70%;17例骨肉瘤中,表阿霉素抑制率最高,为53.79%;软组织肉瘤20例中,异环磷酰胺的抑制率最高,为53.48%;其他骨与软组织肿瘤33例,阿霉素的抑制率最高,为48.21%.结论 TECIA法药敏试验可能是实现骨与软组织肿瘤个体化化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科1960~1986年底共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298例。其中297例属中晚期。全身给药223例(全身组),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75例(插管组),药物以化疗药(MMC、5Fu,TspA等)及抗癌中草药单用或联合用药为主,少部分病例加用放疗和/或中药综合治疗。本组总有效率11.1%,插管组CR+PR为32%,全身组为4%,P<0.001。生存期则前者优于后者,两组疗后存活小于3个月者为38.7%与64.5%,P<0.01,疗后生存期超过7个月者为30.7%与18.4%,P<0.01。中位生存期有效者9.25个月,无效者3.33个月,P<0.001;疗后生存期超过12个月者共26例。毒性反应主要有(口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功损害等,未发生与药物毒性有关的死亡。本文讨论了原发性肝癌治疗及影响生存期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7.
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化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来,新药不断涌现及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化疗的疗效大为提高。但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是肿瘤化疗中最大的障碍,尤其是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形成常导致化疗的失败,是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难题[1] 相似文献
8.
肿瘤化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来,新药不断涌现及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化疗的疗效大为提高.但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是肿瘤化疗中最大的障碍,尤其是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形成常导致化疗的失败,是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难题[1]. 相似文献
9.
10.
自1995年12月~1996年12月,我们收治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34例,对其中20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加压法栓塞化疗,14例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作对照,结果前者在肝功能恢复,随访半年生存率和一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后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12月~1996年12月住院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34例,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等)测定,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32岁~69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例,肿瘤直径,<5cm4例,5~10cm10例,>10cm6例,其中包括门静脉主干有癌栓者6例;B组14例,肿瘤直径<5cm2例,5~10cm7例,>10cm5例,其中门静脉主干有癌栓患者4例.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导管经腹腔动脉进入肝动脉,先行肝动脉造影,了解肿瘤大小,位置,类型及供血情况,再将导管进一步送至靠近肿瘤的供血动脉;如果影像学曾提示有门静脉主干癌栓者,可再经肠系膜上动脉推注造影剂,了解门静脉癌栓及逆肝血流情况,在门静脉供血不少于正常的1/3的情况下,才考虑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决定超液化碘油的用量(10~20ml),将超液化碘油与MMC12~20mg,5—FU1000mg混合成乳剂备用. 相似文献
11.
复方斑蝥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化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斑蝥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70例,观察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卡式评分)、CP分级、AFP定量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AFP定量下降率、卡式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近期进展率、白细胞下降率、胃肠道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P分级上升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斑蝥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化疗中有减轻化疗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复方斑蝥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化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斑螫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70例,观察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卡式评分)、CP分级、AFP定量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AFP定量下降率、卡式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近期进展率、白细胞下降率、胃肠道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P分级上升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斑蝥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化疗中有减轻化疗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肺鳞癌的组织培养放疗敏感性检测法,快速确定人原发性肺鳞癌组织的辐射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用于筛选放疗方案及指导临床肿瘤个体化放疗方案。方法:采用TECIA法检测不同个体原发性肺鳞癌组织在不同剂量、不同分次放疗方案照射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水平。比较不同剂量、不同分次放疗方案照射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水平的差异。结果:TECIA法发现,照射前人原发性肺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低,放疗后出现较高的细胞凋亡指数,与放疗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肿瘤放射敏感性实验对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原发性肝癌主要采取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与序贯治疗,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其治疗方式及疗效这些年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本文就原发性肝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hild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69例原发性肝癌、62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Hcy、ALT、TBIL、GGT、CHE、TBA和叶酸(FA)水平。结果: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Child分级的升高而递增。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可反映原发性肝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对PHC的治疗、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5-氟脲嘧啶(5-Fu)组成的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治疗,FOLFOX4方案:L-OHP85mg/m^2静脉滴入2h,d1、d15;CF200mg,静脉滴入,持续2h,d1、d2和d15、d16;5-FU400mg/m^2,静脉推注d1、d2、d15、d16,600mg/m^2,静脉滴入持续22h,d1、d2、d15、d16;每28d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和毒性。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AFP,ECG,CT或MRI、B超等。疗效和不良反应按WHO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结果11例病人,均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其中CR无病例,PR2例,SD4例,PD5例:总有效率为18.18%,稳定率54.54%,10例AFP增高的病人中4例AFP下降,下降率为40%。生存期最短的为3mo,最长的8mo;中位生存期为5.8mo。FOLFOX最少为2周期,最多4周期,共30周期。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轻、中度白细胞减少72.72%(8/11)和轻度周围神经毒性(2/11)。结论经过初步应用,以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较轻,病人易于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394例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肝癌是我国的高发恶性肿瘤,预后不佳,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和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病理确诊的肝癌病例,以发现新的预后相关因素并分析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了394例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有独立影响的预后因素.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分析评价各治疗手段的疗效.结果:根据国内临床分期标准,394例中Ⅱ期病例247例(62.69%),Ⅲ期病例88例(22.34%).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59 d.1、2、3、5年生存期分别为49.39%、22.65%、13.64%和8.8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对患者生存期有独立影响的因素包括:腹腔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血清AKP、LDH、GGT水平和肝功能分级.疗效分析显示放疗、介入化疗栓塞和中草药等均能改善预后,综合治疗的疗效要好于单一治疗.其中介入化疗栓塞结合放疗和中草药的中位生存期达到472 d.结论:腹腔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血清AKP、LDH、GGT水平、肝功能分级是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综合治疗有利于疗效的提高,介入化疗栓塞结合放疗和中草药是较理想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斌生 《癌变.畸变.突变》2014,(2):113-116
目的: 探讨精氨酸酶-1(Arg-1)在原发性肝癌(PHC)和肝转移癌(HM)鉴别中的意义。方法:123例肝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制作成细胞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rg-1表达情况。所有患者行手术切除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合细胞学、血清肿瘤标记物、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进行最终判定。计算采用Arg-1鉴别PHC和HM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123例患者中PHC 78例,HM 45例。在PHC患者中,Arg-1呈高表达(83.3%)且以强染色为主(60.3%),高、中度分化肝细胞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92.9%)高于低分化患者(76.9%),在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中不表达,在混合型肝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75%;在HM患者中,Arg-1阳性表达率较低(8.9%),存在于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中且均为弱染色,其他原发部位肝转移患者未见Arg-1阳性表达。Arg-1用于PHC和HM鉴别的敏感度为83.3%,特异性为91.1%。结论:细针穿刺活检标本行Arg-1免疫组化染色用于PHC和HM鉴别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