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Windows环境下生物医学信号高速采样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ndows下的实时数据采集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Windows操作系统为非实时系统.本文介绍了在非实时的Windows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的几种常用方法,同时给出了利用Windows本身实现高速采样控制的两种方法.综合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50kb/s的实时采样,实现对电生理信号的采集. 相似文献
2.
Windows环境下的生物电信号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Windows下采集生物电信号进行了讨论,针对不同的采集卡,不同的采样率,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且采用一种滤波算法,快速而有效地消除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以确保噪声背景下弱信号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了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检测仪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计算、分析,并对数据库进行了改进,将操作系统升级为Windows XP,开发语言为Visual Basic 6.0、Access 2000,经过调试,实际测试获得了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线帮助系统已成为基于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帮助文件的开发过程及开发技术,介绍帮助文件的集成开发工具HelpMagican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Windows 95下频谱心电图的实现及初步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Windows95下建立了一个频谱心电图的检测分析系统,利用工程中的频谱分析方法对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本系统进行了初步的临床检测和分析,睦出频谱心电图对临床检测和诊断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处理的药品编码方案及其程序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编码的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采用分层编码方法,设计了一套药品编码方案;编码由六部分组成,即药物分类码、品种顺序号、剂型分类码、产地码、厂家顺序号和规格区分等,码长共14位。其中,药物分类即解剖-治疗-化学结构分类占码5位,品种顺序号、剂型分类码、产地码、厂家顺序号各占码2位,规格区分号占码1位;其次,为了克服手工药品编码复杂和专业知识要求高的缺点,我们采用Visual FoxPro对药品编码的过程进行程序化处理,编制了药品编码的计算机软件,大大提高了编码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医院信息各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业务的发展不可避免需要不断更新升级,如果人为每台工作站去更新,既费时又费力。本文介绍了一则在pb8下的程序设计方法与应用,通过简单修改参数即能实现任意文件的远程自动更新。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Windows的实时测试软件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在Windows下开发实时测试软件系统,进行精确定时的三种方法:使用Windows下的常规定时器、使用多媒体定时器和使用中断,并给出了在呼吸机测试仪软件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可行、便捷、准确地检测周围神经运动纤维末梢传导速度的方法。方法:选103例健康成年人非利侧尺神经,肘关节上方50、80、110mm3点分别刺激,针电极距肘关节50、80、110mm在尺侧屈腕肌中3点分别记录,测得按刺激-记录不同组合的9组潜伏期数据,用潜伏期和潜伏期减去1ms分别去除刺激-记录点相应距离,计算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处理。结果:由潜伏期直接计算的方法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1)、潜伏期减1ms后计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潜伏期减去1ms计算出的传导速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周围神经运动纤维真实的平均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取新鲜人喉标本,对环甲肌进行冰冻纵切片,采用镀银法染片,光镜下观察,研究其运动神经终末的形态特点。发现环甲肌与四肢肌不同,除肌纤维较细,排列不甚紧密外,运动终板数目较多,形态多姿,在肌腹的中1/3处排成终板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一个点刺激检测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方法。方法:对80例前臂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患者的正中神经肘—屈指浅肌潜速率按距离不同分成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实测潜伏期计算出的潜速率,距离不同的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距离短的潜速率慢。把实测潜伏期减去1ms后计算得出的潜速率,距离不同的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测潜伏期减去1ms后进行计算,距离不同的各组潜速率相同。此方法可用于仅限于一个刺激点的运动神经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注射HPR于6只大白鼠咬肌。存活30小时的4只动物,不论HRP注射剂量,注射范围如何。仅在三叉神经中脑核观察到标记细胞,在三叉神经运动核未见标记细胞;延长存活时间至54和78小时,于三叉神经中脑核和运动核都观察到标记细胞,但三叉神经中脑核细胞的酶标颗粒较运动核者粗人、密集、色深。推测这种标记差异与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细胞构筑及其P物质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参数、免疫组化技术结合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P物质样免疫反应颗粒的吸光率,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细胞构筑及其P物质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探讨。 1.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细胞可分为小、中及较大三型,分别占所测细胞总数的50.83%、44.17%及5%。小细胞主要分布于核团吻侧部,中细胞散在于吻、中、尾各部,较大细胞仅位于中间部及尾侧部。各型细胞在核团内、中、外三份的分布无一定规律。 2.P物质样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尾侧部,大多呈椭圆及圆形,可见1~2个突起,并多数分布于核团的内侧份。 3.大鼠迷走神经背核有丰富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纤维,核团吻侧部及中间部纤维呈密集点状,尾侧部为短串珠状。 4.核团吻侧部及中间部P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多于尾侧部。 相似文献
17.
家兔小腿三头肌肌亚部区分和运动终板分布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家兔小腿三头肌做肌亚部区分和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腓肠外侧头可分为三个肌亚部,各肌亚部有一支一级神经支和一条运动终板带;腓肠肌内侧头和比目鱼肌无区分肌亚部的形态特征。作者认为,腓肠肌外侧头区分的肌亚部与运动终板的分具有相关性。用大体解剖法区分的肌亚部可通过肌运动终板的分布验证。 相似文献
18.
耐力训练对脊髓前角细胞超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雄性SD大鼠19只,分为游泳耐力训练组和对照组(6只)。用体视学方法研究耐力训练8周后脊髓前角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电镜显示训练组大鼠前角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明显地增多,嵴多而致密,基质电子密度增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脊髓损伤对运动神经末梢中神经营养素受体TrkA、TrkB和TrkC分布密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改良的Allen氏重击法损伤成年SD大鼠T12节段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T12脊髓损伤4、12、48 h后,下肢肌肉中运动神经末梢内TrkA、TrkB和TrkC受体样免疫反应强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大鼠脊髓T12段损伤48 h后运动终板处即有TrkA、TrkB和TrkC受体样免疫反应产物分布,其中以TrkA免疫反应最强。而正常成年大鼠下肢肌肉中未见其免疫阳性反应产物。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损伤可刺激运动神经元表达神经营养素受体,并将受体输送至运动终板处的神经末梢,以摄取靶源性神经营养素。本结果为临床上肌肉注射外源性神经营养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