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燕平  张艳莉  刘勇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59-136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 20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用NIPPV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应用NIPPV治疗H1N1流感所致ALI/ARDS,在通气2 h后可提高PaO2,降低呼吸频率;通气24 h后,PaO2、RR显著改善;病情恶化气管插管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积极应用NIPPV治疗可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 20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用NIPPV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应用NIPPV治疗H1N1流感所致ALI/ARDS,在通气2 h后可提高PaO2,降低呼吸频率;通气24 h后,PaO2、RR显著改善;病情恶化气管插管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积极应用NIPPV治疗可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3.
张峰  刘晓静 《中国校医》2011,25(2):126+128-126,128
2009年9月17日,徐州市矿业大学附属中学发生了1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泉山区疾控中心在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和《江苏省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居家隔离治疗与管理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文件和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本次事件调查处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个体化护理方法 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实施有效干预.方法 对2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根据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对减慢病情的进展,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结论 经抗病毒及综合治疗,实施个体化护理,是降低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死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收治的85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部感染确诊病例资料.结果85例患者中,56例为学生,11例有明确接触史.昆明地区79例,其余6例分别来自于3个县.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85例)、咳嗽(85例)、咽痛(67例)等.体征包括咽部充血(82例)、扁桃体肿大(79例)、双肺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干、湿性啰音(85例)等.外周血WBC偏低51例,占60.0%.胸部CT或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支气管炎、支周炎、肺炎、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治疗首选奥司他韦(达菲),未见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合并肺部感染时症状加重,易发展成重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徐小冬  李瑞  蒋希宏 《中国校医》2014,(11):848-850
目的通过分析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这次甲型H1N1流感暴发学校的所有病例进行调查,并对部分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13年12月27至2014年1月26日,该校共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24例,罹患率为2.37%。病例全部为学生,病例主要集中在二年级。病例均为轻症表现,未出现大规模暴发。采集8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份标本新甲1型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结论此次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及早报告疫情、落实隔离、通风、接种流感疫苗等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甲流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地区早期新型甲型H1N1型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24例新型A/H1N1型流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程、抗病毒治疗后新型A/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1)男女性别比为1.1∶1,63.8%的患者年龄分布在18~40岁之间;(2)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为特征,且男性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6.71±2.45)× 10^9/L比(5.74±2.10)× 10^9/L,F=10.063,P=0.002;(16.32±18.27)mg/L比(12.05±11.44)mg/L,F=4.026,P=0.046];(3)女性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低于男性[(244.80±76.05)mg/L比(272.06±93.51)mg/L,F=5.800,P=0.017];(4)经CT确诊为肺炎者占21.9%;(5)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降低[(3.81±4.93)mg/L比(10.80±12.92)mg/L,F=6.709,P=0.013];CD3、CD4及CD8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449.46±446.71)个/μl比(700.50±307.46)个/μl,F=57.940,P=0.000;(762.69±255.66)个/μl比(370.08±157.62)个/μl,F=47.587,P=0.000;(592.38±238.24)个/μl比(288.88±164.98)个/μl,F=34.409,P=0.000];(6)新型A/H1N1型流感病程(3.9±1.4)d,治疗后病毒mRNA转阴时间为(3.8±1.3)d,住院时间(5.0±1.7)d.结论 (1)新型A/H1N1型流感临床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CRP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2)新型A/H1N1型流感病毒具有多器官分布特性,可影响肝脏合成PA及机体的免疫功能;(3)早期新型A/H1N1型流感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短,奥司他韦疗效肯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王志芳 《中国校医》2011,(3):194+196-194,196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在校生人数快速的增长,传染病在校内时有发生、爆发、流行,学校传染病防控任务日趋艰巨。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期间,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的要求临时设置校内医学观察治疗点,是特殊时期学校的防控手段之一。校内医学观察治疗点的设立,既减轻了定点医院的压力、学生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紧张、恐怖心理,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校内大规模爆发和流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面积之广,其流行强度已经直追甚至超过禽流感和SARS.到2009年12月底,全球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万余人,且死亡人数还在增加.WHO在短时间内提升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为6级,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年秋季我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高校制定防控甲流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况调查2009年10月至11月我校甲流隔离观察区收治的学生患者,将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3例收治患者中,甲型H1N1流感确定诊断10例,临床诊断198例,疑似病例285例;我校甲流呈流行态势,总体罹患率2.23%(确诊罹患率0.45‰),治愈率100%;我校甲流秋冬季高发,高发学区为一学区B院,生源地在外省市(特别是生源地为甲流疫区或途经疫区)的08~09年级理工类或音体美专业的20~22岁男生为相对易感人群。结论我校甲流疫情为输入性因素所致,且存在时间、地点、人群分布规律,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以期及早地控制病情,提高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轻症病例占89.47%,男女之比为2.16∶1;以青少年居多,30岁以下占87.72%.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具有季节性流感特征,但较季节性流感病程长.X线示肺纹理增粗为66.67%,10.53%患者合并肺炎.43.86%表现为心电图异常;部分有心肌酶学指标升高,尤以危重病例明显.26.32%患者有肝功能异常.40.35%的患者外周血象表现为白细胞降低,少数有血小板下降.17.54%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6例重症、危重症病例3岁以下2例,40岁以上3例,均并发肺炎、心肌炎,2例危重症病例并发Ⅰ型呼吸衰竭、低氯低钠血症等.本组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好,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但有其特点,儿童及老年人易重症的高危人群;掌握临床特点,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70例H1N1流行性感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预后等特点.结果 患者男31例(44.3%),儿童23例(32.9%),孕妇7例(10%).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98.6%)、咳嗽(94.3%)、咳痰(58.6%)、咽痛(40.0%)、头痛(35.7%)、四肢酸痛(25.7%)等,住院发热患者平均热程(4.2±2.8)d.疾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45例(64.3%),20例(28.6%)下降,24例(34.3%)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血培养均阴性,16例(22.9%)合并其他病毒感染.43例(61.4%)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斑片状高密度影.29例(41.4%)患者有明确接触史,5例(7.1%)并存其他内科疾病.7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出院,其中仅17例(24.3%)给予奥司他韦口服.结论 甲型H1N1流感多数病例病情轻,即使合并肺部感染,经积极综合治疗预后仍良好;奥司他韦应用指征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42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有25例(59.5%)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5例,17例无MODS患者死亡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患者肺部以外的受损器官损害程度均较轻,并非死亡的直接原因,存在MODS的死亡患者主要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存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预后不佳,但是肺部病变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医院2009年10月25日-12月20日收治的34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临床以轻症为主,重症患者仅1例;主要症状为发热34例(100.0%),最高体温平均(38.8±0.68)℃,咳嗽27例(79.4%),咽痛22例(64.7%),咳痰15例(44.1%),全身酸痛13例(38.2%),头痛12例(35.3%),乏力8例(23.5%),流涕8例(23.5%);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30例(88.2%),扁桃体肿大15例(44.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32例(94.1%),降低2例(5.9%),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14例(41.2%),淋巴细胞分类降低12例(35.3%),58.8%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不同程度升高;国产奥司他韦治疗24h内,80.0%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34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近60.0%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可能是有别于其他季节性流感的临床特征;国产奥司他韦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10~25日期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 567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血清抗凝实验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结果全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9.41%,未接种疫苗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3.94%;全人群中,省会城市抗体阳性率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农村;在全人群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6~岁和16~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高,60岁及以上组抗体阳性率最低,中小学生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幼托儿童和医护人员。结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免疫屏障尚未建立,目前仍需加强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的粘膜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1].截至2009年10月28日,中国内地病例数量已达42009人,死亡4例.世界卫生组织曾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提高到了第六级(最高级)[2].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安排,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教委于2009年11月起为崇文区中小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该文对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安全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为进一步防治重型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6-12月杭州市6家医院收治的36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患者27例,危重症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24.0(2.5~73.0)岁,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咽部充血(100.0%)、咳嗽(97.2%)、乏力(75.0%)和肌痛(44.4%)等,合并肺炎27例(75.0%)、呼吸衰竭5例(13.9%).入院时,危重症患者平均发热时间、急性病生理学与长期健康评价Ⅱ(APACHEⅡ)、氧合指数、血清肌酐、血小板、肌酸激酶分别为8.5(3~17)d、(14±5)分、157(130~337)mmHg(1 mm Hg=0.133 kPa)、93(66~298)μmol/L、(113±41)×109/L、335(64~2038)U/L,而重症患者分别为6(2~13)d、(10±3)分、258(210~557)mm Hg、79(25~107)μmol/L、(164±57)× 109/L、116.0(27~451)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4、2.790、-2.558、2.359、-2.478、2.782,P<0.05).32例接受抗病毒治疗,1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见于年轻人群,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和全身症状,危重症患者多有全身多脏器损伤,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鉴别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简称H1N1)的时空传播机制。方法 利用2009年成都市H1N1数据,采用时空扫描统计量和小世界网络分析探讨疫情流行强度的演化机制。结果 热点时间多分布在9月中上旬。热点区数量由市中心向外呈现递减趋势,其中主城6区占据多数热点区。热点区单位大多数是学校,占单位总数的51.85%。成都市H1N1传播的小世界网络呈现以下特点:H1N1病例大致是从较偏远的外圈层流向一圈层(主城区);主城六区以入度(输入型病例)为主;三圈层、较远的二圈层均为出度(输出型病例);主城六区间的传播网络就是强连通网络,并且主城区之间输入输出病例数值均较大;主城六区和双流、温江是H1N1传播网络的核心,在H1N1的传播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结论 不同圈层的区县在H1N1传播风险程度上差异较大;主城区的传播风险程度最高;学校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险区;在传染病疫情到来时加强这些区域及高风险单位防控措施的强度;对控制整个成都传染病疫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2月在宝鸡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多采用早期、小剂量、短疗程方案,激素组6例,非激素组6例,激素组与非激素组年龄与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退热时间和肺部炎症吸收时间,激素组分别为(6.3±3.5)d和(18.2±7.8)d,非激素组分别为(8.1±3.2)d和(21.7±8.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病死率(16.7%)高于非激素组(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小剂量、短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虽能明显缩短重症甲型流感的病程,加快肺部炎症的吸收,但不是治疗重症甲型流感必需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松原市青少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甲流)患者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 26例甲流患者均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结果 26例甲流患者临床以单纯型为主,主要症状依次为:发热24例,干咳23例,咽痛11例,鼻塞流涕4例.阳性体征可见咽部充血21例,扁桃体肿大14例.结论 26例甲流患者病情较温和,未出现并发症,用奥司他韦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病毒核酸转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